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唐山市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

    作者:刘玉娟;张健;姚晓青

    目的 为预防大学生因生活事件自杀提供数据与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唐山市4所高校453名大学生进行同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自杀态度总体保持中立或矛盾态度;性别、城乡比较无显著差异;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比较在安乐死态度上有显著差异.2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及人际关系等.3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与人际关系呈非常显著相关,与生活事件总分、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它事件呈显著相关;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与受惩罚呈显著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相关.

  • 维族大学生学业求助、问题解决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鹏生

    目的 以维语为母语的大学生学业求助、创造性问题解决和考试焦虑的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某民族院校79名以维语为母语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业求助问卷、创造性倾向量表和考试焦虑问卷(翻译成维语)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在“求助收益”和“想象性”维度上,维族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维族大学生(t=3.154,P<0.01;t=4.191;P<0.01),维族大学生在一般性焦虑维度得分上显著低于非维族大学生(t=-2.129,P<0.05);考试焦虑和学业求助之间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r=0.446,P<0.01);学业求助行为对考试焦虑的回归作用显著;想象性因子对考试焦虑维度贡献大.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求助行为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对考试焦虑都会产生影响;要降低考试焦虑水平,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业求助行为.

  • 大专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吴清兰;梁莎莎

    目的 探讨大专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度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大专院校339名在校大学生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①城镇与农村大专生在主观支持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2.581.P=0.01);②不同性别的大专生在主观支持感和支持总分方面呈现显著差异(t=-3.841,P=0.001和t=-2.274,P=0.024);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专生在应对方式上,求助、退避和幻想3个因子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t=-2.551,P=0.011;t=-3,198,P=0.002;t=-2.077,P=0.039);④社会支持水平中解决问题、求助、退避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6.386,P;0.002;F=29.144,P=0;F=3.864,P=0.022);人际信任水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这一因子呈显著性的差异(F=3.115,P=0.046).结论 大专生人际信任度分数偏低;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6个因子中,解决问题、自责和求助这3个因子与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的关系更为密切;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较高的大专生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也较高;而倾向于使用自责这一应对方式的大专生的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则较低.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虎祥;田宇;杨建文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现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寻找高校教师心理保健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锻炼问卷对莱高校151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根据工作年限、年龄、学历、性别、研究学科、体育锻炼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校教师的SCL-90各因子得分比111内常模各因子得分高,工作8年以上教师的躯体化、抑郁和偏执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工作1~8年的教师(P<0.05,P<0.01);35岁以上教师的躯体化、忧郁、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明显高于35岁以下的教师(P<0.05,P<0.01);高学历的教师(硕士、博士)的强迫、忧郁和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大学及以下学历的科技人员(P<0.05,P<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除敌对因子分高于偶尔参加与基本不锻炼者外,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后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个因子两者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体育锻炼状况不挂,应加强心理卫生、体育锻炼及健康知识的宣传,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倪亚红

    目的 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自编量表3个量表对南京市5所高校114名学生辅导员进行问卷测试.结果 4.4%的高校辅导员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19.3%的高校辅导员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结论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全国常模,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教师.但由于高校辅导员群体及其工作的特殊性,测试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丽娜;王怡;崔建强;程淑英;吴玲玲;陈晓美;崔向军

    目的 了解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程度.方法 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5名赴川灾难救助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已婚救助者替代性创伤中的情绪反应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未婚救助者(t=-2.025,P<0.05);接受培训的救助者与未接受培训的救助者相比,前者替代性创伤中的认知反应(t=-3.521,P<0.01)、生理反应因子得分(t=-2.543,P<0.05)和总分(f=-2.287,P<0.05)均显著低于后者;经历短时间救援工作的救助者与经历长时间工作的救助者相比,前者替代性创伤中的认知反应(t=3.687,P<0.001)、生理反应因子得分(t=2.104,P<0.05)和总分(t=2.674,P<0.01)均显著高于后者;②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中的行为反应(P<0.05)、认知反应(P<0.01) 和总分(P<0.01)分别与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情绪反应与社会支持总分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 救助者的替代性创伤状况,已婚救助者轻于未婚救助者,接受培训的轻于未接受培训的,经历长时间工作的轻于经历时间短的.社会支持状况越好的救助者,其所受的替代性创伤的程度越轻.

  •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虎祥;张胜林;杨建文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现阶段工作压力的状况,为缓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建立符合高校教师心理需要的心理支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工作压力量表对高校151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是多元的,其中工作负担压力、职业声望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的强度居前3位,男女教师在工作负担压力维度上的差异显著(P<0.01);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工作负担压力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聘任压力维度上存在非常正著性差异,其他维度上不存在差异,总体来看,5~9年与10~19年教龄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压力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9,P<0.01).结论 高校教师普遍压力较大,学校应构建心理支持系统,力争从教师自身应对方式上使教师减轻压力感,使教师正确认识工作压力,提高自身的承受力,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工作压力.

  • 突发公共事件易感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作者:杨黎;李乐光;陆愈实;杨程;齐双

    目的 研究突发公共事件易感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为应急管理的心理恢复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SCSQ)、大五人格量表(BFQ),随机抽样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1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突发公共事件易感人群在SCL-90上的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②成熟的应对方式与突发公共事件易感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不成熟或混合的应对方式与之负相关;③BFQ 5个特质均与突发公共事件易感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④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发现,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因子可以有效预测16.7%的变异,合理化(8.4%),人格特质中社交性因子(5.8%).结论 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因子以及人格特质中的社交性因子可以有效的预测突发公共事件易感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合理化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解决问题和社交性呈显著正相关.

  •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朱小茼;李建明;牛春娟;吴琼;王立立;杨绍清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分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1l,P<0.01),从各个不同的压力源采说,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85,r=0.245,P<0.01),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及各压力源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高校教师越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感受到的职业压力、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越大.

  • 农村优秀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赵英武;赵英艳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优秀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萧山4所农村中学共224名"优秀生"进行了SCL-90、应付方式以及成就目标定向的问卷调查.结果优秀生成就目标定向以任务定向为主,自我提高定向和自我阻碍定向随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强;成就目标定向中的自我阻碍定向和优秀生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均有显著差异;成就目标定向和应付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高任务定向的优秀生倾向于主动寻求帮助;而高自我阻碍定向的优秀生则倾向于更多地选择回避求助.

  • 父母养育方式和医学生心理健康、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楼美丽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和医学生心理健康、应付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2002级医学生共367人,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心理健康评定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SCQ)测试.结果①医学生中女生组成熟型应付方式显著高于男生组(16.28±3.89/14.59±3.50,t=2.48,P<0.05).②EMBU中的FF1和MF1与SCL-90中的9个心理健康指标均呈负相关,FF5与SCL-90中的8个心理健康指标(除躯体化外)均呈显著正相关;FF1、FF2和MF1因子与医学生成熟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FF1与医学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而FF2、FF5和FF6因子与医学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③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与SCL-90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④EMBU和SCQ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表明,FF3、FF4、FF5、MF3、MF2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等6项因子都进入了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对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起着有效的作用;应付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影响作用.

  • 大学生孤独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特点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秀春;王瑜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不同孤独感程度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差异.方法 采用孤独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24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城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t=3.464,P<0.001;t=-2.093,P<0.01),在年级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应对方式在性别(t=-4.524,P<0.001)、城乡(t=2.325,P<0.01)及年级[F(3,420)=5.503,P<0.01]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科变量上差异不显著;③大学生孤独感水平(高,中,低)与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得分显著相关[解决问题F(2,420)=19.667,P<0.001;自责F(2,420)=11.302,P<0.001;求助F(2,420)=24.797,P<0.001;幻想F(2,420)=6.170,P<0.01;退避F(2,420)=7.173,P<0.01;合理化F(2,420)=5.186,P<0.01].结论 积极的应对方式训练,可能会有效地缓解学生的高孤独感.

  • 高师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作者:姚翠荣;郭成

    目的 探讨高师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50名高校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通过单样本t检验,高师生的人际均分与中间值有极其显著差异(t=-11.57,p<0.01);②高师男生人格特质的E分高于常模(t=3.429,P<0.01),L分低于常模(t=-5.504,P<0.01),女生的E分(t=7.955,P0.01),神经质维度(N)与人际信任总分有显著的正相关(r=-0.161,P<0.05),掩饰性维度(L)与人际信任总分有显著的负相关(r=-0.155,P<0.05;④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内外向维度(P<0.05)和精神质维度(P<0.01)对人际信任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培养高师生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高师生提高对他人的信任水平.

  • 农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卜鹏翠

    目的 了解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法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 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t=-2.917,P<0.01),专业(F=3.237,P<0.05),身份地位(t=-2.647,P<0.01)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大学生的SCL- 90得分在抑郁、焦虑和恐怖3个维度上差异显著(P<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高,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越低(或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结论 农村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比城市被试存在着更为密切的相关.

  •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作者:梁栋青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山西大学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045,P>0.05);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17.179,P<0.001)、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3.368,P<0.01和F=5.006,P<0.05).结论 网络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 师范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小琴;张进辅

    目的 了解师范大学生的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重庆市3所师范院校随机抽取500名在校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师范大学生依恋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x2=5.364,P=0.016),其中不安全依恋类型女生所占的比重要高于男生;②师范大学生依恋焦虑与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r=-0.104,P<0.05);师范大学生依恋回避与父亲惩罚严厉存在显著正相关(r=0.131,P<0.05);③父亲严厉惩罚能正向预测依恋回避(B=0.251,P=0.001),父亲过分干涉能负向预测依恋回避(B=0.161,P=0.034),父亲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依恋焦虑(B=0.185,P=0.013),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能负向预测依恋焦虑(B=-0.283,P=0.000).结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依恋的影响作用有限.

  • 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作者:汪玉兰;邹枫;朱晓菲

    目的 探讨医学院的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242名新乡医学院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高、低自我价值感者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t=11.42,P<0.01);②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t=0.69,P<0.01);③经回归分析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价值感具有良好预测作用(R2=0.48,β=0.69).结论 高自我价值感的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显著高于低自我价值感者;医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 大学生求职简历各要素与人格等因素的相关性

    作者:王维丹;李俊娇

    目的 探讨大学生求职简历内容、风格特点与其人格、工作投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简历进行维度、要素的划分和多级编码,实现简历信息的量化,并将简历各要素与人格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简历各要素与人格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内容方面的要素,如“简历名称”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258,P<0.01);“技能自我评定”与外向性呈负相关(r=-0.194,P<0.05);“兴趣数量”和经验开放性呈正相关(r=0.202,P<0.05).风格方面的要素,如“名称字体”与奉献呈负相关(r=-0.198,P<0.05);“内容侧重点”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281,P<0.05).语段方面的要素,如“自评篇幅”和经验开放性及活力均呈正相关(r=0.200,0.192;P<0.05).结论 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简历分析,可挖掘深层信息,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

  • 唐山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晓一;李薇;张红

    目的 探讨经济危机下唐山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刻板性与不和谐性皆高于常模(t=8.891,7.04;P<0.01),灵活性低于常模(t=-3.87,P<0.01).独生子女在和谐总分、不和谐性和刻板性上高于非独生子女(t=2.366,2.075,0.374;P<0.05).不同年级学生灵活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②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常模(t=3.448,P<0.01)且高于女生(t=3.572,P<0.01).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在和谐总分、灵活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t=2.767,-3.673;P<0.01);③和谐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51,P<0.01).结论 ①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的唐山大学生内在一致性不高;非独生子女自我和谐水平较高;②男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更高;③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越高效能感越高.

  • 4~6岁幼儿行为问题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永慧;徐光兴

    目的 探讨4~6岁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更有效的对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和影响.方法 对92名4~6岁幼儿及其家长运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多个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各因子对幼儿行为的影响.结果 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因子存在显著相关:①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与儿童的非社会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θ=-0.394,P<0.01);②父母的责任因子与儿童的非社会行为也呈显著的负相关(θ=-0.227,P<0.05);③儿童的神经症行为与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θ=-0.312,P<0.01);④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对幼儿行为方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K=8.121,P<0.05).结论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4~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有一定的预测力.

2216 条记录 7/111 页 « 12...45678910...1101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