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

    作者:郝珉;李好兰;宋文;任泽东;郝荣真

    目的 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并选取20例正常新生儿做为对照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生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取血,检测MMP-9的水平.结果 常规组血清MMP-9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且常规组血清MMP-9水平有3天到达高峰后下降的趋势.亚低温组血清MMP-9水平均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MMP-9水平明显升高,而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清MMP-9水平.

  • 亚低温控制实验装置的设计

    作者:薄雪峰;赵冰洪;刘庆凯;曹海勇;宋红芳;刘志成

    目的 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使重型颅脑创伤病死率下降,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局部亚低温控制的外围电路实验装置.方法 该实验装置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输液泵、双腔导管和传感器.传感器监测目标位置的温度变化,单片机系统控制输液泵驱动冷却液,在导管的热交换头处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并维持目标位置的亚低温状态.结果 设计并实现了局部亚低温控制的外围电路实验装置,实验结果显示可以较快的速率实现降温效果,并通过自动控制实验装置的冷却液速率来实现亚低温的保持.结论 该实验装置可为局部定点亚低温控制技术提供研究基础.

  • 一种亚低温实验装置的研制

    作者:王志坚;周晓光;朱美华;梁敏;温红艳

    目的 研制一种亚低温治疗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实验装置,对传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的降温方式进行改良.方法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利用热对流和热传导的方式,使用冷空气对实验动物进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由温控器进行脑内温度的监控.选择HIBD动物,监测脑内初始温度(35℃)降至不同温度的时间和相应的头皮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动物头罩内冷气温度可在2~26℃范围内准确调控,脑内温度从35℃降至28℃所需的平均时间小于40 min,脑内温度与头皮温度呈良好的直线正相关关系(r=0.934,P<0.05).结论 通过冷空气对实验动物进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

  • 亚低温治疗脑卒中及颅脑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薄雪峰;刘庆凯;曹海勇;张昆亚;刘志成

    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脑保护方法已应用在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的治疗中.本文综述了亚低温治疗可能的脑保护机制、亚低温治疗的技术以及在今后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需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已获得肯定,对亚低温的并发症、实施治疗的时间窗和温度窗、维持低温的时间及复温速率等方面,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 缺血性中风治疗的神经保护干预疗法

    作者:王玉玲;梁浩;宋淑亮;吉爱国

    神经保护治疗能够对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可逆脑损伤组织起保护作用,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本文主要对硫酸镁、白蛋白和亚低温这三种神经保护干预治疗策略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介绍这三种神经保护治疗方法的新临床研究进展.

  • 适宜复温速率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莘;李冬;刘芳;王军;吴瑛;苏林霞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适宜的复温速率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1例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温速率分别控制为<0.05℃/h、0.05-0.09℃/h和0.10~0.25℃/h.收集复温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格拉斯哥评分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复温达36.5℃时,复温速率>0.10℃/h组患者的颅内压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生命体征及检验结果、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复温速率应控制于0.10 ℃/h以下.

  • 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丽君;秦历杰

    现代心肺复苏术已经倡导了半个多世纪,尽管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总体的成功率仍然低下.究其原因,一是仅有少数心搏骤停患者能够成功恢复自主循环,二是对于缺血缺氧后的继发性脑病,治疗上久无突破,存活患者也难以获得良好的神经学结局.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证据都认为,可确切改善心搏骤停后患者存活和神经学结构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性低温疗法.治疗性低温疗法是指为治疗目的而控制性地将患者体温降低的治疗方法.因为低温能降低机体的组织氧耗,延长缺血组织的生存时间.国际医学界将机体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3 ~35℃),中度低温(28 ~32℃)、深度低温(17 ~27℃)和超深度低温(16℃以下)[1].

  • 亚低温脑复苏的探讨

    作者:陆建明;陈波

    心搏骤停脑复苏后脑功能损伤的恢复十分困难,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脑保护方法的探索,亚低温对脑的保护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公认.但目前国内外对脑降温方法有所不同,国外主张全身亚低温治疗而国内多主张头部局部降温,为探讨两者对脑复苏的效果及其治疗价值,本文对25例病例进行了临床研究与分析,报告如下.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后静脉血和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变化

    作者:赵晖;黄卫东;陆峰;王为民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和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方法 7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亚低温(33~35℃)和常温处理.测定患者第3天、第7天静脉血和脑脊液中AVP的含量.结果 亚低温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静脉血和脑脊液中AVP含量均比常温组有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GOS评估,亚低温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抑制AVP升高,减轻脑水肿,对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起保护作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郑金奎;马忠科;王宝侠;梁军;赵军林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已在实验和临床中得到肯定,但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少.我院于1999年开始应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 亚低温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作者:李红云;韩迪;纪晓军

    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临床重症患者急救中的作用倍受关注.

  • 心肺复苏的优先次序、亚低温治疗和复苏后管理进展

    作者:万智;Wanchun Tang

    心肺复苏技术历经近50年的发展进步已与其形成之初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复苏的结果和预后仍不尽人意,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心肺复苏的优先次序、低温治疗,以及复苏后管理等3方面.

  • 不同时相亚低温治疗对心室纤颤兔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牛宏涛;杨小华;曹雯;何囡囡;罗延年;李培杰

    目的 探究不同时相行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MH)治疗对心室纤颤(venricular fibrillation,VF)兔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在兰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室进行.45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复苏组(normothermic resuscitation group,NR)、CA前亚低温组(mild hypothermia pre-cardiac arrest group,HP)、复苏后30 min亚低温组(mild hypothermia resuscitation 30 min group,HRe30),复苏后90 min亚低温组(mild hypothermia resuscitation 90 min group,HRe90),常温假手术组(normothermic sham group,NS)和亚低温假手术组(hypothermia sham group,HS),采用体外电击法建立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心肺复苏(CPR)兔模型,应用体表降温法诱导亚低温,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所有动物于诱发CA前15min、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30、60、120、360和600 min分别测定心率(HR)、左室舒张期末压(LVDEP)、左室内压上升或下降大速率(peak±dp/dtmax)和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留取动脉血待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硫氧还蛋白(Trx)浓度.实验终点时处死动物,留取全脑组织标本,利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并统计凋亡指数(AJ).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观察期间NR组HR(次/min)于复苏后30、60、120、360、600 min均高于HP、HRe30和HRe90组;HP组LVEDP复苏后30 min明显低于NR、HRe30和HRe90组,于复苏后30 min、120 min明显高于NR、HRe30和HRe90组.HP组-dp/dtmax(mmHg/s)于复苏后30、60、120、360、600 min明显高于NR组.②血清学指标:HP组NSE(μg/L)于复苏后360 min、600min低于NR、HPRe30和HRe90组;NR组Trx(ng/L)于复苏后60、120、360、600 min时高于HP、HRe30和HRe90组;HP组Trx于复苏后60、120、360、600min时低于HRe30、HRe90组.③病理学:N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较HP、HRe30、HRe90组严重,AI值(%)明显升高[(62.25±10.43)% vs.(20.61±5.02m、(25.08±3.92)%、(30.33±7.15) %,P=.001].结论 MTH对心室纤颤兔CPR模型脑功能有保护作用,复苏前行MTH保护作用更显著.

  • 以颅脑损伤为主多发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作者:王惠芬;何晓华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亚低温(28~35℃)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和脑外伤后的神经损害,促进其功能恢复.尽管对于合并有严重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尤其是休克患者,亚低温是相对禁忌的,但只要合理监护和综合治疗,亚低温治疗还是可行的.本文报告本院EICU收治的1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多发伤病人行亚低温治疗的良好效果,并提出护理体会.

  •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猪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效果评价

    作者:唐子人;李春盛;彭朋;蒋涛;赵红;龚平;花嵘

    目的: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研究心肺复苏成功后72 h内脑功能、脑水肿的动态变化趋势和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五指山猪33只,致颤8 min后按标准心肺复苏操作,复苏成功30只,随机分为低温组(15只)和常温组(15只)。低温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给予血管内降温,将核心体温以快速度降至33℃,维持低温12 h后被动复温(0.5℃/h)至37℃,常温组不干预温度,两组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于基础状态和ROSC后6 h,12 h,24 h,72 h行脑组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 Student t 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低温组72 h成活率显著优于常温组(73.3%vs.40%,P<0.05),7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常温组(43.81分vs.119.50分,P<0.01)。DWI结果显示,低温组表观弥散系数值较常温组降低幅度小,DWI图像相同时间点脑水肿程度较常温组轻。结论心脏骤停复苏后早期即出现了严重的脑水肿,脑水肿在复苏后6h严重,此后逐渐恢复;亚低温疗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减轻脑细胞水肿,对脑复苏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对复苏后脑损伤进行动态监测,对干预措施进行动态评价。

  •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俊斌;何小燕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红外线光照法复温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亚低温治疗组63例,其中自然复温37例,红外线光照复温26例.治疗后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5).亚低温光照复温组体温、心率、血压回复平稳,血小板计数、颅内压较自然复温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 05),但脑疝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亚低温治疗技术明显促进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光照复温是良好的复温方式.

  • 脑出血的亚低温治疗

    作者:郭祥奎

    脑出血是目前常见病及多发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易造成严重后果及严重后遗症如死亡或偏瘫,除了既往使用脱水剂、降压、保护神经细胞外,目前头颅亚低温治疗,是一个有效、安全的主要治疗手段.亚低温治疗主要用在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用在预防脑出血严重并发症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死亡率、致残率.本文从机制、作用、方法等方面给予阐述,并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

  •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素芳

    近年来,作为一种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有效措施,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研究逐渐增多,被多种指南所推荐并使多种危重症患者获益[1-2].香港危重病学护士协会专业发展委员会主席陈永强[3]先生强调,作为医疗服务前线的护士,一定要掌握、更新与急救有关的知识及技术.本文就亚低温的发展与现状、方法及护理进行综述.

  • 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薇;李莉娜;牛小秀

    如何提高心搏骤停后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复苏成功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急诊医学和危重症医学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亚低温治疗的降温技术、降温开始时间、降温速度、目标温度、亚低温治疗的持续时间、复温、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说明亚低温治疗在急诊脑复苏抢救中的重要作用,为心搏骤停后脑保护提供了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手段,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术后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

    作者:赵洁;刘芳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生理及智力残障的主要原因,83%的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1],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通过2个途径:一是溶栓治疗;二是阻止缺血引起的脑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及生化反应,防止神经元的死亡,即神经保护治疗[2].

695 条记录 2/35 页 « 12345678...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