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部CT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允;高敏;熊鹏飞

    目的:探讨胸部CT对于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收集近5年来经过治疗确诊的患者133例,同时具有确诊及复查的CT照片。结果:CT正确诊断121例,误诊12例,诊断正确率高达90.7%。结论:胸部CT诊断肺结核有很高价值,优势在于确定病变有无、病变范围形态、结核分型、肺部并发症、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对于个别诊断不明确的病例要密切结合病史、实验性治疗、随访观察,争取做到早确诊、早治疗。

  • 16层螺旋CT对腹膜后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本忱

    目的:总结分析16层螺旋CT在腹膜后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6-11月收治腹膜后间质瘤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16层螺旋CT表现特征。结果:15例腹膜后间质瘤患者中,良性瘤2例,低度恶性潜能瘤3例,恶性瘤10例。15例患者 CT 表现均存在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具体位置:上腹部6例,中下腹部9例;肿块直径范围3.1~25cm,平均(8.5±1.6)cm;肿块形状:类圆形4例,分叶状5例,无规则形状6例。CT平扫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10例,半点状钙化2例,肿块内有出血3例。CT增强扫描均匀中度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纵横交错轨道样强化6例,可见边缘及中心小血管3例。15例患者CT扫描均可见肿块周边和器官表现为离心性移位,累及邻近血管、肾上腺、输尿管,伴有腹水5例,肝转移2例,肺转移3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明显,有利于间质瘤的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 探析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在诊断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曹勇;李莉

    目的 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临床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组30例,对照组使用DR胸片进行辅助诊断,观察组则使用16层螺旋CT辅助诊断,并对其确诊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层螺旋CT诊断的确诊率为97.22%;DR胸片确诊率为71.42%;观察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对于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优于DR胸片,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磁共振成像技术和16层螺旋CT扫描在诊断膝关节 外伤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晓芬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和16层螺旋CT在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外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磁共振和CT检查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6.00%,明显高于16层螺旋CT的88.00%(χ2=4.348,P=0.038<0.05).结论:与16层螺旋CT相比较,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准确性更高,具有相对更高的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

    作者:于继群;雷震;张军;李哲

    目的:观察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统计患者术前TNM分期情况,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病理学诊断结果,C T诊断T分期准确率为81.3%,N分期准确率为82.7%,M分期准确率为96.0%.结论:通过应用16层螺旋CT对胃癌患者进行检查,可将其病灶及TNM分期情况准确诊断出来,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 16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发龙;冯春燕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应用16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53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均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诊断符合率,并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53例患者中,诊断正确51例(96.2%).分别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9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2例因粪便滞留致CT观察不清未明确诊断.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便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结肠低张充气16层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 及分期分析

    作者:韦銘斅;丁明贵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分期中结肠低张充气16层螺旋C T扫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医治的结肠癌患者(43例)当分析的对象,患者均进行结肠低张充气16层螺旋C T扫描,并在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总结诊断结果和分期结果.结果:43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有18例乙状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3例横结肠癌、15例升结肠癌,16层螺旋C 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肿瘤厚度:11例肿瘤厚度小于10m m;14例肿瘤厚度在11~30mm之间;18例肿瘤厚度超过31mm.诊断分期的准确率是95.35%(41/43),诊断分期准确率小于手术病理检查,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术前的诊断中,结肠低张充气16层螺旋C T扫描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准确提供诊断信息和分期信息.

  • 16层螺旋CT对脊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留洋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诊断脊椎爆裂性骨折的作用.方法:收治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8例,应用16层螺旋CT机扫描.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单椎体骨折14例,多椎体骨折4例,根据脊柱三柱结构及椎管受累表现显示,前中柱骨折9例,中后柱骨折4例,后三柱骨折5例.CT表现:椎管明显狭窄、椎体间的旋转脱位、椎体高度减低、椎体骨质碎裂向四周膨出,患者多伴有棘突、椎弓、椎板、横突或小关节突的骨折,骨碎片进入椎管致硬膜囊前方受压,骨折均累及三柱,可见椎小关节脱位、椎体旋转、脊椎滑脱、双边征等.结论:16层螺旋CT对脊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脑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研究

    作者:李旭文;杜秀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脑动脉CTA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行16层螺旋CT脑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颅内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能显示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大小.结论:认真的检查前准备、精细的扫描及多种重建方法的综合应用,可提高16层螺旋CT脑动脉血管的图像质量及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脑动脉 CTA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张喜良

    目的:探讨头颈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64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9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一侧椎动脉狭窄6例,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畸形4例,海绵窦瘘2例,脑内动脉瘤27例,动静脉畸形(AVM)11例.64例CTA对于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头颈部CTA无创、快捷、扫描速度快,并发症少,可多成面、多角度任意旋转,可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对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16层螺旋CT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张华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脊柱损伤病人行1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功能,行MPR、VR重建,对病变部位、范围、解剖结构及邻近组织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PR图像能行多方位重建,影像质量与横断面一致,对椎体及附件骨折显示率100%,对于复杂的骨折、脱位显示清晰.VR图像从立体上显示骨折,对于骨折及脱位情况显示直观,但对于细微骨折显示不良.结论:16层螺旋CT应用MPR、VR图像,能清晰、直观、立体、全面及多角度地显示脊柱损伤,提高了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对脊柱损伤的诊断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

  • 多层螺旋CT对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杨松涛;张宝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对于脊柱侧弯患者的评判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脊柱侧弯的50例患者行全脊柱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经工作站完成MIP、MPR/CPR、VR,并对照DR平片分析评价不同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VR可以清晰评价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尤其适用于脊柱侧弯的分类.而MIP不适用对脊柱侧弯的评价.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脊柱扫描,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全面评价脊柱侧弯.

  • 16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

    作者:卢连伟;吕欢;张丽;张学明

    隐匿性骨折也称骨挫伤,X线平片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于轻微骨折、不规则骨以及骨质结构复杂或重叠较多的部位,平片诊断极为困难,容易漏诊[1].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有临床症状,而X线片显示正常,经16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28例X线平片显示正常的患者经CT重建后,26例显示有隐性骨折.

  • 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超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CT图像,对16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 16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范连平

    目的:总结分析16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肝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收的80例肝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 T实施腹部扫查,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技术,对两组患者采用16层螺旋C T腹部扫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腹部扫查过程中的图像质量、静脉期噪声值、动脉期噪声值以及图像平扫噪声值等指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放射剂量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癌患者在腹部扫查中采用16层螺旋C T低剂量技术相对于常规剂量,能够明显降低扫查过程中的放射剂量,同时还能保证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6层螺旋CT在颈椎病中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永平

    目的 分析16层螺旋CT在颈椎病中医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5年1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07例,均为颈椎病患者,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采取16层螺旋CT诊断,比较2组诊断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诊断骨性椎管狭窄、颈椎曲度异常、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的准确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颈椎病患者按照症状学分为落枕型20例、痹症型23例、痿证型25例、眩晕型22例、五官型17例.辨证分型其中风寒湿型26例、气滞血瘀型40例、气血虚亏型6例、痰湿阻络型25例、肝肾不足10型.26例风寒湿型患者CT表现:颈椎出现生理曲度反张或变直明显,钩突骨质增生.40例气滞血瘀型患者CT表现:明显的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因椎间盘病变导致椎间孔狭窄进而影响到神经根,患者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凸明显,部分合并钩锥关节间隙狭窄.6例气血亏虚型患者CT表现:颈椎前曲变浅直或反张,出现有椎体滑脱情况、椎小关节对应不良以及关节间隙出现真空.25例痰湿阻络型患者CT表现:明显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骨性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形.10例肝肾不足型患者CT表现:明显的横突孔狭窄,椎动脉扭曲变细以及椎动脉钙化形成斑块.结论 针对颈椎病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可实现良好诊断,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有价值参考,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作者:廖明壮;赵海波;滕才钧;龙腾河;黄荣忠

    目的探讨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进行重建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全部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均获得成功,其中腹主动脉狭窄2例;髂动脉狭窄5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7例,闭塞3例;小腿动脉狭窄6例,闭塞1例.全部患肢均存在股动脉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全面地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这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小进;白卓杰;仲阳;石晓红;蒋晓燕;张本善;吴联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动脉狭窄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验证该诊断的正确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为对比依据,分析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的诊断的正确性,以判断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结果 经对比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狭窄中的结果显示:颈动脉的轻度狭窄正确率为为91.94%,中度狭窄为84.85%,重度狭窄为100%,血管闭塞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地提高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在对该病的诊断中能为临床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

  •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对比研究

    作者:乔英艳;王兴华;马霞;雷成功;王新文;赵曼曼;姬军军

    目的 比较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和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不同.方法 对29例共38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观察2种检查方法的增强特征,重点观察动脉早期(0~25 s)增强特征.根据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增强类型,将病灶的增强方式分为0~Ⅲ级:0级:无增强;Ⅰ级:周边增强或中心点状强化;Ⅱ级:轮辐状增强、蜂窝样增强或不均匀性增强;Ⅲ级:整体增强.结果 (1)超声造影后,38个病变中,始增强时间<25 s的病变占36个(94.74%),峰值时间<25 s的病变占29个(76.32%).(2)超声造影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25个(65.79%),增强CT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13个(34.2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增强CT相比,超声造影对动脉期出现较早(<25 s)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16层螺旋 CT在隐匿性脾破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邱富仙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在隐匿性脾破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隐匿性脾破裂患者,术前分别给予16层螺旋CT诊断与超声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比较,16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2%,两种诊断方法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16层螺旋CT合并症诊出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与超声诊断在隐匿性脾破裂诊断中均有良好应用价值,诊断符合率理想,但16层螺旋CT在合并症诊断方面诊出率更高,值得推广。

292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