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6二磷酸果糖及磷酸肌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1,6二磷酸果糖和磷酸肌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组40例患儿采用磷酸肌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K-MB、cTnT、cTn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K-MB、cTnT、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cTnT、cTn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CK-M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一经诊断应该及时对患儿进行治疗,就磷酸肌酸、1,6二磷酸果糖两种药物而言,磷酸肌酸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小柴胡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54例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长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5 mg/kg加5%葡萄糖溶液150 mL静脉滴注。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心律失常及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效果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柴胡汤与黄芪注射液疗效更佳,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对42例病毒性心肌炎儿童(观察组)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和R-R间期散点图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儿童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著减低(P<0.001),非线性分析的散点图正常儿童多呈彗星状,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呈非彗星状.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为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临床表现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对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儿心电图表现,同时与X线检查、心肌酶和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心电图检查异常率为87.01%,明显高于心肌酶(76.62%)、心动图检查(38.96%)和心脏X线检查(32.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平均住院时间(27.32±4.85)d,经过综合治疗,治愈率81.82%,好转率15.58%,无效率2.60%.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心电图诊断敏感性高,其在临床诊断、设计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儿死亡1例,69例临床治愈.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多发于学龄儿童,以柯萨奇病毒B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症状以头晕、乏力、长叹气、心慌、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心电图表现多数为ST段压低及T波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心肌酶升高.结论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以柯萨奇病毒B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为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呈非特异性,临床治疗效果好,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后心肌酶恢复正常速度慢.
-
芪枣养心中药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芪枣养心中药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儿科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芪枣养心汤,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生脉饮,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治疗组在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心电图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枣养心中药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疗效.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证候要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将2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证组、风热犯心证组、湿热侵心证组、心阳虚弱证组,进行证候要素分布调查,采用因子分析,二项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提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并非单纯的心系的气阴两虚,其病机涉及多个脏腑,是一个综合的脏腑病机演变过程。二项分类回归分析显示,气阴两虚证组与非气阴两虚证组(包括风热犯心证组、湿热侵心证组、心阳虚弱证组)证候要素比较,在胸闷或胸痛、面色苍白、心律改变、心音低钝、心烦、寐差、乏力、头晕、纳差、完谷不化、善太息、默默不语、手足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心律改变、心音低钝、头晕、完谷不化、善太息、默默不语等6项证候要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具有诊断意义。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的病机演变过程中,肝脾两脏起重要作用。
-
3种方案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探讨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佳方案.方法 三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A组给予1,6- 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B 组给予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C组给予1,6- 二磷酸果糖,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疗程均为2 周.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复查心电图,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结果 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C组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所有病例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1,6- 二磷酸果糖是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经济有效的方案.
-
心肌酶及其比值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区儿童心肌酶的正常范围,探讨其比值及肌钙蛋白T(cTnT)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αHBDH),并计算出CKMB/CK、αHBDH/LDH;CK采用酶偶联测定法,αHBDH采用连续监测法,LDH采用连续监测法(LDHL),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cTnT采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本地区100例健康儿童心肌酶水平均高于健康成人(P<0.01),但不同组的CKMB/CK<2%的占85%以上,αHBDH/LDH在0.6~0.8之间占87%以上.50名健康儿童运动后的心肌酶普遍高出儿童正常范围,但其比值并未升高.已确诊的66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酶异常的有55例(占84%),CKMB/CK>6%的有41例,αHBDH/LDH>0.8的有39例.cTnI结果阳性的有46例,比值和cTnT的结果经配对检验,存在一致性关联.结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儿童心肌酶异常与否,儿童心肌酶单项升高不能作为VMC的诊断依据;CKMB/CK>6%、αHBDH/LDH>0.8以及cTnT结果阳性对诊断VMC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
心肌酶及其比值和肌钙蛋白的测定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区儿童心肌酶的正常范围,探讨其比值及肌钙蛋白I(cTnI)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α-HBDH)并计算出CK-MB/CK、α-HBDH/LDH;CK采用酶偶联测定法,α-HBDH采用连续监测法,LDH采用连续监测法(LDH-L),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cTnI采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本地区100例健康儿童心肌酶水平均高于健康成人(P<0.01),但不同组的CK-MB/CK<2%的占85%以上,α-HBDH/LDH在0.6~0.8之间占87%以上.50名健康儿童运动后的心肌酶普遍高出儿童正常范围,但其比值并未升高.已确诊的66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酶异常的有55例(占84%),CK-MB/CK>6%的有41例,α-HBDH/LDH>0.8的有39例,cTnI结果阳性的有46例,比值和cTnI的结果经配对检验,存在一致性关联.结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儿童心肌酶异常与否,儿童心肌酶单项升高不能作为VMC的诊断依据;CK-MB/CK>6%、α-HBDH/LDH>0.8以及cTnI结果阳性对诊断VMC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
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磷酸肌酸钠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观察组(n=20,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和对照组(n=20,采用维生素C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心肌酶恢复正常率,用药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l)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心肌酶恢复正常率为9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nl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EF、FS均高于对照组,VA/TE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
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3种用药方案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对3种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案例的回顾性分析,将13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3组:Ⅰ组(38例)患儿使用三磷腺苷、辅酶A和维生素C 3种针剂;Ⅱ组(53例)在Ⅰ组所用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针剂;Ⅲ组(46例)在Ⅰ组所用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3个治疗组进行成本-效果比(C/E)和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分析.结果:Ⅲ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Ⅱ组的有效率高于Ⅰ组;Ⅰ~Ⅲ组的C/E分别为31.08、 38.33和36.6;对于ΔC/ΔE,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分别是72.33和53.19,而与Ⅱ组相比,Ⅲ组为19.52.结论:3种治疗方案中,Ⅲ组方案佳,Ⅱ组方案优于Ⅰ组方案.
-
小柴胡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 2016年9月收治的6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小柴胡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酸(AST)水平,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H、CK-MB、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黄芪注射液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心肌功能.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指患儿因病毒感染导致心肌出现炎症反应,严重时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等并发症,危害惠儿身心健康及正常成长.人文关怀护理在临床有诸多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效果及对患儿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10-01-2017-09-30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4例VM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文组和常规组,各4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人文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后两组护理效果、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人文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常规组的80.95%,x2=4.480,P=0.034;人文组慢性病儿童韧性量表(chronic illness children's resilience scale,CICRS)应对方式得分为(36.74±5.26)分,高于护理前的(30.28±7.41)分,t=6.609,P<0.05,且高于常规组的(32.47±4.95)分,t=3.831,P<0.001;总得分为(94.24±10.47)分,高于护理前的(86.42±9.28)分,t=5.132,P<0.001,且高于常规组的(89.45±9.13)分,t=2.235,P=0.027.护理后,人文组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心脏病模块(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version 3.0,PedsQLTM3.0)中症状得分为(92.68±14.37)分,高于护理前的(70.57±10.43)分,t=11.556,P=0.001,且高于常规组的(84.68±7.62)分,t=3.188,P=0.002;感知得分为(95.42±13.46)分,高于护理前的(72.46±11.48)分,t=11.932,P=0.001,且高于常规组的(85.79±9.56)分,t=3.780,P=0.001;治疗得分为(95.58±10.42)分,高于护理前的(71.63±12.36)分,t=13.627,P=0.001,且高于常规组的(86.42±10.27)分,t=4.058,P<0.001;认知得分为(94.36±9.78)分,高于护理前的(68.59±10.12)分,t=16.784,P=0.001,且高于常规组的(83.39±11.08)分,t=4.811,P=0.001;沟通得分为(92.56±10.64)分,高于护理前的(70.14±12.27)分,t=12.684,P=0.001,且高于常规组的(82.67±11.64)分,t=4.064,P=0.001;总得分为(94.84±15.32)分,高于护理前的(72.45±14.26)分,t=9.811,P=0.001,且高于常规组的(85.29±12.07)分,t=3.173,P=0.002.结论 引入人文护理关怀模式,可以提升VMC患儿护理效果,改善患儿心理韧性,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4例V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MC的发病年龄以1岁前居多,临床上以发热、心前区疼痛、全身乏力等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心电图异常110例,占88.71%,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2.31%,心肌酶检查异常率为96.77%.治疗有效率为94.35%,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于儿童期,特别是1岁内的病毒性感染患儿,临床上应关注有无VMC表现,疑似患儿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确切的心肌保护治疗作用.
-
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运用心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接诊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运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其实施检测,观测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结果.结果 :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7.78%,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88.89%,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6.30%(χ2=3.145,P<0.05).结论 :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在诊断与治疗中均有重要价值.
-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的主要生化标志物对鉴别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和急性上呼吸道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55例急性上呼吸道综合征患儿(AURI组),4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VMC组)及50名健康儿童作对照,检测其心肌酶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α-HB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蛋白指标,包括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红蛋白(Myo).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儿童的心肌酶检测中,LDH和α-HBDH两项目的总体均数无差别(F=1.24,F=1.08,P>0.05),而CK和CK-MB的总体均数有差别(F=5.08,F=4.86,P<0.05).VMC组的CK、CK-MB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P< 0.01; t=2.019,P<0.05),AURI组的CK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P<0.05),而CK-MB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8,P>0.05).两组患儿的cTnⅠ、Myo和CK-MB/CK(%CK-MB)比值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8,P<0.01).结论 cTnⅠ、Myo和CK-MB组合检验使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快速地判断两者症状异常相似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上呼吸道综合征,避免了误诊和漏诊的出现.
-
DCG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特征;方法:采用DCG监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68例,对其24小时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168例患儿中,24小时发生室性早搏103例(61.3%),成对室早12例(7.1%),室性心动过速5例(2.9%),房性早搏66例(39.2%),房性心动过速8例(4.7%),度窦房传导阻滞9例(5-3%),I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6.5%),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2%).ST-T改变28例(16.6%);结论:DCG检查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可提供重要依据.
-
胸腺肽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胸腺肽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及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总有效率7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CK-MB、CK、LDH、cTnl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心肌酶谱CK-MB、CK、LDH、cTnl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胸腺肽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心肌酶恢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的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试验,从6家中心选择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患者280例,按3∶1比例分为试验组210例、对照组70例.试验组口服荣心丸每次4.5~9 g,3次/d;对照组口服辅酶Q10胶囊每次10~20 mg,2次/d.疗程均28d.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炎症状积分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后28d的FAS(PPS)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的心肌炎症状积分和下降均值分别为5.975(6.000)、4.721(4.788),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2% (90.59%)、70.59% (71.21%),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14% (92.08%)、72.06%(72.7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共报道临床不良事件3例,经研究者判断,与试验药物均不可能有关,均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疗效优于辅酶Q10,并且未提示更高临床应用风险.
关键词: 荣心丸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 多中心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