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肝丸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一鸣;周新民;孙菡

    目的 探讨强肝丸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8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强肝丸,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高于对照组的53.4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肝纤维化各指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肝丸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恩替卡韦联合强肝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

    作者:桂文甲;吴淑坤;宋仕玲;黄团新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强肝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10/2014-10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门诊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3组,A组为恩替卡韦联合强肝丸组(35例)、B组为单用恩替卡韦组(30例)、C组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33例),3组患者治疗48 wk,观察3组患者HBVDNA、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Ⅳcollagen,Ⅳ-C)]、腹部彩超(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静脉宽度)变化情况及肝脏Fibroscan检测值(FS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A、B、C3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肝脏F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静脉宽度及FS值相比,A组有明显降低(134.6 ng/mL±27.3 ng/mLvs 153.2 ng/mL±26.3 ng/mL,118.4 ng/mL±15.7 ng/mL vs 129.0 ng/mL±17.1 ng/mL,67.8 ng/mL±28.4 ng/mL 陌’ 80.2 ng/mL±23.1 ng/mL;12.8 mm±2.8 mm vs 15.0 mm±2.4 mm, 35.9 mm±10.0 mm vs 40.7 mm±11.2 mm, 6.4 mm±2.4 mm vs 8.1 mm±2.7mm;13.20 kpa±4.80 kpa vs 16.35 kpa±6.90kpa,均P<0.05);A组与C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3组的HBV DNA和肝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强肝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 强肝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卫东;马周旺;杨俊杰;耿文

    目的 初步探讨强肝丸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肝丸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混合液的方法 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治疗组采用预防给药的方式,造模结束后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动物麻醉,取肝组织,进行羟脯氨酸含量检测、HE染色、Mallory染色及Ⅰ型胶原(CoL 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强肝丸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P<0.01),减少肝组织中总胶原的合成和沉积(P<0.05),下调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 Ⅰ)的表达(P<0.05).结论 强肝丸对肝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阻断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 强肝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病毒学应答后的抗肝纤维化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赵西太;聂青和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获病毒学应答后,加用强肝丸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纳入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伴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98例,其中237例继续NA治疗加用强肝丸(A组),79例继续NA治疗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B组),82例继续单一服用NA(C组).随访至少48周,收集临床资料.比较3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 3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后,A、B组患者肝脏硬度值下降程度高于C组(P<0.05);A、B组的APRI指数、FIB-4指数显著低于C组(P<0.05);3组血清白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明显下降(P>0.05);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及C组(2.1%对8.9%,12.2%;P=0.013).结论 在NA有效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肝丸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且安全性良好.

  • 强肝丸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贺冬;贺桂萍;苏立稳;郗德盛

    目的 观察强肝丸联合大黄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73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8例,服用强肝丸联合大黄蛰虫丸;对照组35例,单独服用大黄蛰虫丸.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HA、LN、PCⅢ、Ⅳ -C及ALT、AST、TBIL的指标明显下降,而治疗组的白蛋白上升明显,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肝、胆、脾B超形态学的指标改善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强肝丸联合大黄蛰虫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用大黄蛰虫丸.

  • 自拟强肝丸治疗活动性肝纤维化6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俊

    目的 观察自拟强肝丸治疗活动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活动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自拟强肝丸每次1丸,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30例)口服普通保肝药,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方面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各参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自拟强肝丸对活动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中药复方肝欣合剂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苏立稳;郝景坤;郗德圣;王金凤;聂广;盛国光;王伯祥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肝欣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异常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复方肝欣合剂,对照组患者口服强肝丸,观察治疗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ALT、TBil、HA、LM和PCⅢ均有明显降低,Alb亦有明显提高,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复方肝欣合剂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黄红刚

    目的::探讨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6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8例,根据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化指标、免疫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周血 CD3+、CD4+ T 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 T 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含量低于对照组,白介素(IL)-10、IL-13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抑制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纤维化进程,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缓解全身炎症反应.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军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综合保肝疗法;治疗组30例在综合保肝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强肝丸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及CTP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型重型肝炎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 强肝丸C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齐珍元;郭树华;陈压西

    肝丸C是以中草药叶下珠为主,黄芪等药为辅的中药方剂.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叶下珠有较强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强肝丸C、肝得健在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

  • HPLC法测强肝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作者:陈晖;迟栋

    目的:建立强肝丸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色谱柱为SunfireC18(4.6×150mm,5 靘),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14:86):检测:UV 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芍药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31.36~91.08靏(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为0.6%.结论:HPLC法测定芍药苷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强肝丸的质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