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网瘾患者的自尊与其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

    作者:宁丽;张惠敏;陶然;高文斌

    目的:探讨网瘾患者的自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关系,为网瘾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08例符合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住院男性网络成瘾患者参与了缺陷感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测试.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拒绝、否认,父惩罚严厉,家庭环境因素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与自卑呈负相关(|r| =0.193-0.518);父过分干涉、母干涉保护、矛盾性与自卑呈正相关(r=0.210-0.34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养方式中母干涉保护及家庭环境中组织性、娱乐性、独立性、亲密度、情感表达、道德宗教观、控制性进入回归方程,其联合解释总变异量为(R2=0.100-0.541);(3)反向回归分析显示自卑学习、自卑社交、自卑体能对父母教养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037-0.117).结论: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如过度干涉)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是滋生网瘾患者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网瘾患者的自卑对其父母教养方式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 男性酒依赖患者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

    作者:丁冬红;胡付生

    目的:探讨男性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8例男性酒依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健康成人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男性酒依赖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成功性、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P<0.05或P<0.01).在教育方式上,酒依赖患者父母亲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P<0.01).结论:男性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方面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可能对男性酒依赖患者的酒精依赖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 男性网络成瘾患者人格特点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作者:刘彩谊;张惠敏;方晓义;宁丽;侯舒艨;陶然

    目的:考察男性网络成瘾(以下简称网瘾)青少年的人格特点,探究家庭因素对男性网瘾青少年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对所有被试(男性网瘾患者118例和在校中学生142例)进行测试,同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网瘾被试进行测验.结果:男性网瘾组16项人格因素中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紧张性因子极端值的百分比与非网瘾在校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聪慧性、敏感性和实验性外,其余13项因子与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父亲惩罚、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惩罚以及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文化性、组织性存在显著性相关|r|=0.184-0.377).回归分析发现,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及亲密度和知识文化性进入回归方程(R<'2>=0.090-0.142).结论:男性网瘾青少年人格极端化明显,其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有关,但也受其他因素如青春期和网瘾的影响.

  • 医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交往焦虑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文娟;朱琳;许华山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新生交往焦虑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46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FFl、MFI)呈正相关,与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偏爱被试(MF2、MF3、MF5)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FF1)与子女的交往焦虑呈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子女的交往焦虑呈正相关.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医学新生的交往焦虑有一定的影响,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缓解子女的交往焦虑.

  • 青少年抑郁障碍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施杰;王建女;石银燕;朱春燕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特点,为青少年抑郁障碍实施家庭干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00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组受试者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青少年抑郁障碍与健康青少年在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在内外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神经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矛盾性得分显著增高,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因子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父亲的过分保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呈正相关,与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呈负相关,而父母双方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呈负相关,父母双方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EPQ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呈正相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娱乐性与EPQ的4个维度均相关.结论 ①相对于正常青少年,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存在更多的问题;②不良家庭环境、不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导致青少年人格问题、抑郁情绪的出现,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会促进患者人格成长、疾病康复.

  • 医学生教养方式和自尊水平与其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桂珍;刘素贞;孙宏伟

    目的 成就动机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成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医学生的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其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和成就动机量表(The Achievement Motive Scale,AMS)对2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0%.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所使用的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ANOVA)、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结果 ①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惩罚严厉和母亲过分干涉在医学生性别上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自尊水平与成就动机水平不存在年级差异.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自尊水平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426,0.453,P<0.01),并与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r=-0.376,-0.353,-0.291,-0.280,P<0.01).追求成功的动机(Ms)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11,0.228,0.330,P<0.01).避免失败的动机(Ms)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30,P<0.01).⑤自尊水平与父亲过分干涉对成就动机的预测作用显著(P<0.001).结论 医学生的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其成就动机之间密切相关,应当高度重视自尊水平在教养方式和成就动机之间的中介作用.

  • 医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作者:汪玲;宫志宏;边佩灵;谢静波;张谊

    目的:了解医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550名医学生测试SCL-90和16PF,并进行了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女生较多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而男生较多感受到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独生子女较多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和保护.结论:父母不良的教养态度和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的形成.

  • 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作者:余瑞高;许俊亭

    目的 探讨情绪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82例情绪障碍患者(研究组)和82侧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父亲文化程度和职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惩罚严厉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绪障碍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

    作者:韦驱

    目的 了解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5例反社会人格障碍病人(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25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其父母惩罚及严厉、拒绝与否认这二项因子评分较对照组高,而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l).结论 不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

  • 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

    作者:普恩盛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特点,了解酒依赖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54例酒依赖患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父亲对患者的因子Ⅰ、Ⅱ、Ⅲ、Ⅳ、Ⅴ、Ⅵ,母亲对患者的因子Ⅰ、Ⅱ、Ⅲ、Ⅳ、Ⅴ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酒依赖患者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与正常人群不同,可能对酒依赖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在要加强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干预。

  • 宝鸡市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对策

    作者:景兴科;郭智慧;王新辉

    目的 了解宝鸡市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症现状,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263名中小学生,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NBU岳冬梅中文修订版)和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宝鸡市中小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62%,初中及高中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都高于女生(x2=4.44、6.13,P<0.05),初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小学和高中(x2=7.90,P<0.05);网络成瘾者SCL-90的各因子均分均高于常模(t=2.22~4.36,P<0.01);父母教养方式除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外对子女网络成瘾呈负性作用(t=2.79~7.62,P<0.01).结论 网络成瘾对该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伤害,宜建立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防范模式进行干预.

  • 父母教养方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作者:晏晓波

    所谓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1].家庭是儿童关系密切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2].

  •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庞静娟;金文霞;杨美荣

    心理学研究表明[1],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的自我效能感衍生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它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能否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解决交往障碍,达成交往目的的信心、预期和自我评估[2],对交往行为起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它的高低对人际交往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入手去提高子女其子女人际交往效能的可能性.

  •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晏晓波;刘磊;赵平;高建胜

    贫困大学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界定,各地区、各学校、各专业之间也很难做到统一,所以把握和界定贫困生的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低于学校所在地的低生活标准,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同学均为贫困生。国内学者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做出界定和定义,韩永清认为,贫困大学生是指经济上无法缴纳学费和维持学校所在地的一般生活水平的高校学生[1];黄春杰认为,贫困大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2];我国高校往往根据各自学校具体情况对大学贫困生给予认定。其实高校贫困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的,这个特殊群体主要是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贫困大学生无法缴纳学费,这是贫困生界定的主要参考依据;②贫困大学生无法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③贫困大学生生活费用低,难以达到当地低的生活标准线。这一标准也是贫困学生生活费用的主要参考依据。

  •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杜欣;苑杰

    ①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③结果 男生在自责、幻想、合理化、退避4个方面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P<0.001),男生在解决问题、求助2个方面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P<0.01;P<0.05);独生与非独生在退避、自责、合理化上存在差异(P<0.01;P<0.01;P<0.05);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越积极,学生更容易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

  • 5~6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气质类型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

    作者:于晓宇;朱小茼;郑海英;赵阳;马红霞;程淑英

    ①目的了解5~6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的状况,探讨其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气质类型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依据。②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问卷和陈会昌气质量表对320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③结果43.33%的5~6年级学生存在社交焦虑的倾向,不同年级儿童在害怕否定、社交回避因子分和社交焦虑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表明,抑郁质对5~6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产生正向预测作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对5~6年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产生负向的预测作用。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对5~6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力。影响社交焦虑的主要因子是父亲的惩罚严厉或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等。④结论社交焦虑是5~6年级小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气质类型和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

  • 医学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作者:李丽英;李淑环

    目的 考察医学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父母教养方法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630名医学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医学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专业、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614,P<0.01).(2)医学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09-0.35);(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既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通过自尊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 109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

    作者:章浩明;李蓉娣

    目的了解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通过对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母亲对患者的因子Ⅰ、Ⅱ、Ⅲ、Ⅳ、Ⅴ,父亲对患者的因子Ⅰ、Ⅱ、Ⅳ、Ⅲ、Ⅴ、Ⅵ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不同,提示在农村要加强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干预.

  •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者:史琼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并探讨其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4月在南京市某所高校抽取一、二、三3个年级的学生共3 000例进行实测,采用大五人格“尽职性”分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研究得到有效问卷2 814份,有效率93.80%.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9,P=0.005).男生、贫困生、父母共同抚养者的社会责任感分别高于女生、非贫困生、非父母共同抚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线性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1、-0.265,P<0.00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线性正相关(r值为0.243,P<0.01),与父亲的惩罚与严厉、父亲的过分干涉、父亲的拒绝与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7、-0.152、-0.121、-0.092,P<0.00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线性正相关(r值为0.154,P<0.01),与母亲的惩罚与严厉、母亲的拒绝与否认、母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3、-0.183、-0.199,P<0.001).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人格问卷得分、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专制型母亲和理解关爱型父母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处于良好状态;性别、经济情况、抚养方式对责任感有影响;责任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的理解和关爱有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特别是专制型母亲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 癫痫患儿气质特征及其家庭背景因素研究

    作者:侯东强;于兰;杨秋兰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旨在为癫痫患儿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对58例癫痫患儿进行了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同中国常模组儿童比较.同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8例癫痫患儿及58名正常儿童进行了测评.结果 (1)癫痫组患儿与常模组儿童的气质类型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癫痫组患儿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及持久性气质维度得分与常模组儿童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3)癫痫组患儿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及控制性得分与对照组儿童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4)癫痫组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及拒绝因子得分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及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癫痫组患儿的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儿童有着明显的不同,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471 条记录 11/24 页 « 12...891011121314...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