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例经股静脉行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护理

    作者:卢秋琴

    经过对一例经股静脉行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护理后,体会到正确的治疗方案、正确的手术方式,积极预防颅高压以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抗凝治疗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有效,但无法预示该病预后,经股静脉置入微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静脉窦,可有效提高脑内局部药物浓度,即可溶解血栓,可减少全身用药,降低并发症发生.此溶栓治疗技术创伤小,费用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再通率达90%以上,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我们采用手术前予积极降颅压、抗凝治疗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疏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导管的脱出移位、及时发现出血倾向、耐心的心理指导、重视出院宣教等促进患者康复.本案例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令早期抗凝治疗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观察

    作者:蔡立泓;黄铿伟;陈小晓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华法令早期抗凝治疗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CYS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接受治疗的急性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华法令治疗组和LMWH联合华法令治疗组,疗程1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和脑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华法令组(93.75% vs 78.57%,P<0.05);治疗前2组患者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HT)、凝血酶时间(TT)水平较手术前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较手术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变化更明显;2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联合治疗组脑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令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患者除语言、社会角色、视力和工作/劳动外,其余各维度得分有所上升,且联合治疗组变化更明显.结论:LMWH联合华法令早期抗凝对急性CVST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小媛;陈浩;刘永海;章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确诊为CVST合并脑出血的患者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病因为产褥期4例,服用避孕药物1例,外伤后1例,面部痤疮挤压后1例,其他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凝血7项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3例;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多者5例,后复查降至正常.予低分子肝素治疗8例,仅予对症支持治疗者1例;1例住院期间继发脑疝死亡,另8例好转出院.结论:临床上对存在可疑病因,伴有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应考虑CVST可能,需及时完善实验室及影像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及时予抗凝等治疗.

  • 酷似硬膜下血肿的横窦血栓1例

    作者:朱青峰;魏爱英;禹书宝;王国芳;王凤伟

    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临床表现多样,缺少特异性,早期容易误诊和漏诊,死亡率近50%.现就我们收治1例CVST患者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因头部外伤后头痛、恶心4h入院,伤后出现癫痫大发作一次,持续3 min后自行缓解.入院查体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CT示左额部颅骨内板下方双弧形高密度影,局部凹陷骨折,下陷1 cm,局部脑组织受压,相应部位头皮肿胀,脑室系统正常.行清创缝合+凹陷碎骨片整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中未发现硬脑膜破裂.术后6d出现头痛、频繁呕吐,复查头颅CT示手术区域结构正常,右侧枕叶颅板下方模糊片状高密度影(图1A),CT值为68 Hu,脑沟变浅,弥漫性脑水肿.头颅MRI示右侧横窦小脑幕部位T2WI相呈混杂信号或稍高信号影,T1WI相呈等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右侧小脑受压,右侧小脑硬膜下血肿.腰椎穿刺术检查:颅内压360 mmH2O,脑脊液颜色清亮,脑脊液常规化验示白细胞2个/μl、蛋白含量336 mg/L.凝血功能正常.

  • 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护理

    作者:滕昭晖;贾维桂

    总结了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局部溶栓治疗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物品.警惕颅内出血和身体其它脏器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妥善护理穿刺部位和肢体制动,保证通畅的局部溶栓持续给药途径;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做好宣教指导和心理支持.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 颅内静脉窦血栓

    作者:方方;邹丽萍

    报道1例颅内全静脉窦血栓病例,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8岁男童,因阵发性头痛,呕吐50 d,复视2 d就诊,经头颅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确诊为颅内全静脉窦血栓.经降颅压、静脉滴注尿激酶和激素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继续口服华法令治疗.头痛、视乳头水肿是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主要表现,头颅MRI和MRV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陈涓涓;童晓欣;张海鸥

    目的 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患者有明确病因,患者均有头痛及恶心呕吐.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血栓信号因发病时间不同呈现不同表现.介入溶栓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核磁共振为其诊断提供良好的辅助手段,介入治疗在该领域有着广泛前景.

  • 误诊为'格林-巴利'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作者:钱监军;董瑞国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神经缺损症状等,极易导致误诊,先讨论以下病例.

  • 颅内静脉窦血栓19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杨刚志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鹤岗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1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接受了全身抗凝治疗,6例痊愈,5例好转,1例无效;7例较重患者接受了全身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溶栓,3例痊愈,2例好转,2例死亡(介入溶栓后出血死亡1例).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应早期、长期使用,疗效稳定、安全可靠,针对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联合血管内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培门冬酶致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护理

    作者:蒋琼;俞青;张小丹;林晓非;陈玲飞;许圣美

    目的 总结应用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导致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 5例患者使用培门冬酶后,头颅MRI均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例癫疒间发作、意识不清;1例剧烈头痛,1例肢体抽搐.其中4例肌张力下降,病理征阳性.5例患者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给予严密观察病情、疼痛护理,观察抗凝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疏导不良情绪等.结果5例患者2~10 d临床症状均消失,均无神经系统后遗症,2~3个月后随访头颅MRI均无异常.结论 及时发现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是关键,给予及时的治疗,缓解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防止抗凝药物不良反应是护理要点.

  • 成人颅内静脉窦血栓确诊后当天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作者:罗伟良;何艳;李梅;曾玮

    目的 探讨早期华法林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诊断CVST者共2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例失访未纳入统计).两组病例在获得确诊的当天均给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皮下注射.研究组应用LMWH的同时、按年龄调整负荷量法口服华法林,当INR达2.0 ~3.0为2d则停用LMWH.对照组LMWH治疗7d后才口服华法林.比较两组原有颅内出血是否增加、有无新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及其它部位如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20 d时行改良mRankin(mRS)残障评分.结果 25例患者在治疗中没有发现提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新的神经缺损症状和体征,13例原有颅内出血患者在治疗7d后复查头颅CT没有发现血肿扩大和新的出血灶,研究组mRS评分≤2者11例,mRS评分≥3者0例,致残率0%(0/11);对照组mRS评分≤2者10例,mRS评分≥3者2例,致残率14%(2/14),死亡2例.两组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治疗前后mRS评分的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入院时mRS为3.18± 1.94,120 d时0.09±0.30,P<0.01;对照组入院时mRS为3.50±1.65,120 d时1.33±0.89,P<0.01).120 d时比较两组mRS评分,研究组改善较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 成人CVST确诊后当天给予LMWH治疗的同时口服华法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

    作者:谭小嫣;吐尔逊·沙比尔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CVT)与D二聚体( D-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CVT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25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检测D-D、纤维蛋白原( Fbg)、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脑静脉血栓、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D-D、Fbg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脑静脉血栓、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PLT、PDW、PCT、MPV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以Fbg、PLT、PDW、PCT、MPV为自变量,以D-D为因变量,相关行分析,发现正向因素Fbg、PDW、MPV与D-D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D-D与凝血机制、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在CVT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35例临床研究

    作者:谭立夫;王霞;朱竞繁;杨学智;严美庭

    目的: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LMWH)联合华法林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 CVS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3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 Treatment Group,TG)18例与对照组(Control Group,CG)17例,TG采用LMWH联合华法林进行治疗,CG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mRS评分、颅内压降低情况及受累静脉窦恢复情况。结果与CG相比,治疗3个月、6个月后,TG患者治愈率(66.67%、83.33%)和总有效率(88.89%、94.44%)较高,再通率(83.33%、94.44%)较高;TG mRS评分、颅内压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LMWH联合华法林治疗CVST抗凝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且安全性高。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的探讨

    作者:龚家俊

    目的:分析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人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用单一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内科疗法,对两组病人在经过临床治疗以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并颅内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人采用内科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听神经瘤术后并发以多次小脑出血为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报道

    作者:薛亮;鹿松松;王守森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占所有脑卒中的0.5%~1.0%,多见于孕妇、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残死率较高[1-4].颅脑术后并发CVST国内外罕见报道[5-10].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6月收治1例该病患者,现将其诊疗过程报道如下.患者 男性,50岁,因“右侧听力下降8年”于2016年6月5日收治于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体检:神清,右耳听力下降,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MRI检查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团块状混杂信号影,大小约5.5 cm×3.2 cm,病变突入右侧内听道,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图1).初步诊断为“右侧大型听神经瘤”.

  • 球囊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

    作者:甘智龙;王钢

    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是一种罕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死亡.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们对8例CVST患者采用球囊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威林;梁森

    目的 探讨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mRS评分、 治疗前后的颅内压及PT.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7.88%,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颅内压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T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显著改善其血液凝集状况,预后良好.

  • 妙法除血栓,颅内无"问号"

    作者:万琪;周宁人

    说起自己"头痛"的经历,54岁的黄先生至今记忆犹新.一个月前,他的额头突然开始疼痛,而且不断加重,吃止痛药、用冰袋敷也不见效.十多天后到医院时痛点"转移"到了头顶,一阵又一阵的头痛让他坐卧不安,经过医院全力救治,疼痛又从头顶"往下"慢慢转移到了脖子,后消失.整个发病过程恰如一个完整的"问号".而随着黄先生的康复出院,这个"问号"也找到了答案--颅内静脉窦血栓.

  • 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石玉良;杨玉先;叶红涛;魏统国;钟伟;钟思玲

    目的: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97例,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试验A组33例采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5000 U,2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试验B组32例采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5000 U,1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华法林治疗(2.5 mg,1次/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和静脉窦再通率比较发现,试验A组高,其次为试验B组,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组间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6个月,试验A、B组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且试验A、B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A组疾病恢复率高,病死率低,其次为试验B组,而对照组疾病恢复率低,病死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颅外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疗效显著,药物通过可增强血栓吸收、提高静脉窦再通率、降低颅内压和改善疾病预后,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颅内静脉窦血栓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德波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加深认识,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女性多见,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局灶神经功能缺失、意识及精神障碍.治疗后15例患者完全康复,1例患者放弃治疗.3~6个月后,11例患者返院复查MRI,颅内病灶均消失,6例患者复查DSA,原闭塞静脉窦均开通.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经积极脱水、抗凝治疗,必要时联合介入溶栓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140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