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房颤并动脉栓塞抗栓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汪荷;许凤芝;刘际清;何阳

    目的探讨老年人房颤并动脉栓塞抗栓治疗的效果.方法临床分析及追踪随访.结果本组房颤并动脉栓塞36例,其中并发症中脑栓塞27例,下肢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接受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者100%,栓塞后溶栓治疗者6例,接受溶栓治疗大年龄72岁,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大年龄76岁.36例中死亡7例(其中猝死5例).结论本组病例临床观察到老年人房颤合并栓塞以脑栓塞发病率高,长期抗凝及抗血小板聚积治疗有益于降低致残、致死率.

  • 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超;游玲

    目的:探究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INR达标时间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INR达标时间、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抗凝治疗所需时间,降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罂粟碱结合抗凝治疗脑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刘顺一

    目的 :探讨分析治疗脑栓塞时应用罂粟碱结合抗凝方法 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脑栓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主体,按照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60例,其中对照组脑栓塞患者采用常规的抗凝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罂粟碱结合抗凝进行治疗.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统计与对比.结果 :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较于对照组患者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 :在治疗脑栓塞中应用罂粟碱结合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常规的抗凝治疗方法较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低分子肝素用于中毒患者血液灌流个体化方案的探索

    作者:王立峰

    目的:选择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时导致出血及管路凝血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应用低分子肝素钙2.5倍剂量作为血液灌流(HP)抗凝剂的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应用正常剂量抗凝剂的HP患者,对两组患者引起出血及堵管等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应用2.5倍抗凝剂量出现出血不良反应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灌流器凝血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中毒患者的生化凝血指标正常者,可加大血液抗凝剂量,灌流器凝血发生率降低,保证患者的血液灌流稳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 亚低温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张燕

    目的:分析亚低温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方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中均包含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方案,而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配合医师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尿激酶及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效果分析

    作者:赵双锁;王惠霞

    目的 探讨肺栓塞呼吸内科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比尿激酶及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试验组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42例),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3.33%(56例)(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F、HR、PaO2、PaCO2、SaO2水平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4例),低于对照组的18.33%(11例)(P<0.05).结论 肺栓塞治疗中,瑞替普酶溶栓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双智

    目的 探析溶栓联合抗凝疗法在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5例,给予其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75例,给予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及尿激酶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肺动脉压及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及心率、肺动脉压及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为老年次大面积栓塞患者实施溶栓+抗凝法的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亦能有效防止栓塞复发,使患者的肺循环灌注得到有效改善.

  • 原发性急性肾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创威;李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静脉血栓(R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收治的9例原发性RVT患者的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初诊误诊1例,初诊漏诊5例;均成功行肾静脉水平以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均溶栓并长期标准抗凝,症状缓解7例;滤器植入1个月内取出,复查血栓完全清除3例、清除率≥50%4例、清除率<50%2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RVT患者初诊误诊和漏诊率高,急性期RVT行腔内治疗及规范抗凝治疗,症状缓解明显.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宇;王红霞;赵君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6例(53条)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53条)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超声诊断正确41例(47)条,误诊5例(6条),诊断准确率89%.所有患者临床均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治疗后2周、1月、3月复查超声,血流完全或部分再通.超声二维图像示:小腿肌间静脉丛内径不规则增宽,管壁增厚,内膜不光滑,其内见不均质低回声或无回声充填,长轴切面呈长条形,短轴切面呈类圆形,管腔不能压瘪;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病变部位管腔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本研究表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首选方法,可以显示血栓的位置、管腔阻塞程度、血流状态,同时对治疗效果可以进行动态评估.

  • 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杜桂芳;郭晓娟;刘富强;武玉秀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单一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35例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予以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凝指标情况、NIHSS 评分及 BI 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比对照组(77.5%)高;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凝血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比对照组低,BI 评分比对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血小板与抗凝联合用于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

    作者:姜雷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静脉滴注,试验组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病情转归、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D-二聚体情况.结果 试验组病情转归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肺功能、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肺功能、D-二聚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疗程.

  •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疗效观察

    作者:靳箐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治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及调脂钙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辛伐他汀.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1.43%,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及中断治疗的病例.结论:使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疗效佳,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 凝血分析仪检测不同的凝血途径异常结果的分析

    作者:边红放

    有关止、凝血筛检临床上主要用于出血或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和(或药物)监测.通过Am和PT分别检测内、外源凝血的途径及共同途径的凝血因子的总活性以及反映是否存在抗凝、纤溶的异常.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数据.总结几点体会.

  • 浅谈华法林的临床研究

    作者:詹苗苗

    1 作用机制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还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还氧化物型)维生素K(V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氢醌型)VK,阻止VK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 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抗凝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申丽娜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在无导管室医院进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近5年来我院住院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均未进行PCI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经两组临床显效及有效评估,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非介入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

  • 抗凝标本凝固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郑柳

    抗凝标本凝固指的是抗凝类采血管采集血样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析出或出现血凝块儿的标本.在我们检验科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抗凝标本凝固的情况,抗凝标本主要有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检查.

  • 个性化护理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倩;苏乾丽;冯艳;刘娟绒;毛艳丽;容新莉;王琼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2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华法林抗凝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

    作者:秦思;蔺红静;张学丽;赵月

    目的:分析和比较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剖宫产术后发生LEDVT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围、超声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出凝血指标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膝盖以上15cm和膝盖以下10cm的肢围、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 、D-二聚体(D-Dmier,D-D)、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PL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凝指标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的出血事件.结论: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可提高剖宫产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改善凝血指标和凝血功能有关.

  • 143例心源性脑栓塞用药分析

    作者:罗伟良;朱伟燕;邱金华;刘武

    目的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3例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143例患者中有房颤共110例,占76.9%,其中非瓣膜性房颤76例,占房颤病人的69.1%;院内死亡37例,占有25.9%;口服过华法林的仅2例(1.4%),口服过抗血小板药的46例(32.2%);住院期间无一例服华法林,有服抗血小板药物52例;生存出院的病人无一例服华法林,服抗血小板药物37例.结论目前我们对口服华法林抗凝进行房颤和/或心瓣膜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脑卒中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 心力衰竭病人的抗凝治疗

    作者:朱华强;朱初麟

    既往研究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与心衰时导致的血小板活性增强有关.但我们观察到临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并无明显的增加.本文就临床上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栓形成以及抗凝药物的治疗作用探讨如下.

1802 条记录 1/91 页 « 12345678...909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