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作者:曹艳;曹晓霞

    目的 观察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恢复情况,受累静脉窦恢复情况及疼痛、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完全恢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累静脉窦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受累静脉窦再通率高于常规治疗,疼痛、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常规治疗.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诱因及其护理干预分析

    作者:刘淼;谷未强;代保鑫

    目的:探讨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诱因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二层血管病组收治的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病诱因,并给予其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5例患者发病诱因主要是妊娠及分娩、颅内疾病等;5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其中3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1例未愈自动出院及0例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诱因多样,应给予患者相应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康复.

  •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睿婧

    目的:分析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收治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所有患者头痛减轻或消失,消化道症状消失,痫性发作减少,肢体运动功能恢复。1例患者早期昏迷,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遗留智力下降。结论:对怀疑为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应该及早给予MRI+MRV检查,确诊后给予抗凝治疗。

  •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CT表现

    作者:宋娟

    目的:根据临床检验资料,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检测(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36例的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总结分析,对患者临床病情特征、发病具体机制以及前期诊断和后期治疗效果判断进行分析.结果:就本研究所随机抽取的36例患者中,起病多为急性或者为亚急性,并且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复杂性,通常伴发头痛、恶心、视力障碍、癫痫或偏瘫等临床症状.由C T平扫检查可发现全部36例患者当中有21例可直接观察到相关病理征象,如皮层下出血性脑梗死等;剩余15例检查中无确切的异常表现,但其中有10例患者C T静脉成像有颅内静脉窦充盈缺损以及闭塞的表现.结论:头颅C T检查能够有效、便捷以及快速地检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效果可以信赖.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动、静脉溶栓的护理

    作者:薛净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动、静脉溶栓,护理过程中应做到术前讲解相关知识、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进行交接,局部肢体制动,观察有无出血及出血倾向,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随时做好再次手术准备,保持管路通畅,避免导管阻塞、脱出、移位,警惕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早期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惠卿;王安心;赵性泉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危险因素及影响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8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早期预后良好组与早期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及其早期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68例CVST患者出院时早期预后良好37例(54.4%),早期预后不良31例(45.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眼部症状、意识障碍、肢体瘫痪、伴继发性脑梗死、伴脑室受压/中线移位/全脑水肿8项因素是早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意识障碍、伴脑室受压/中线移位/全脑水肿是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陈玉珍;冯青嫦;高娟碧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发病诱因和临床特点,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护理干预,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方法:对2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1例CVST患者有诱发因素的15例,占71.4%,未找到诱因的6例,占28.6%.常见的发病诱因是妊娠和分娩,占42.8%;多发生血栓的部位是上矢状窦,占41.4%;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占71 .4%;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治愈出院11例,好转5例,未愈自动出院2例,死亡3例.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发生多种原因可促发,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均可导致颅内静脉窦血栓,通过护理干预,排除不良因素,促进病人的康复.

  • 动静脉联合介入治疗颅内静脉血栓

    作者:赵建法;彭湘涛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病因复杂且发病率低,治疗方法多但缺乏规范化治疗.目前微创治疗以其创伤小、见效快得到广泛开展,同样也涉及CVT的治疗.现选取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23例应用动静脉联合介入治疗的CVT患者,总结如下.

  • 白塞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作者:任洁;高宇平;李毅;白娜;李学文

    患者男性,26岁,主因“活动后胸痛3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4年前因颅内静脉窦血栓行支架植入术。入院时:血压145/90 mmHg,心率102次/分,体温36.1℃,心肺腹无阳性体征。视力检查:右眼无光感、左眼数指/10 cm。入院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导联呈qR波,V1~V6T波低平。心脏彩超:心脏大小结构功能未见异常。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急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6 ng/ml,肌钙蛋白-I 6.13 ng/ml,超敏C-反应蛋白61.3 mg/,血沉30 mm/h。初步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入院第3 d,患者出现发热,T 38.2℃,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0×109/L,中性粒细胞70.2%,加抗感染治疗。住院治疗期间胸痛症状仍有间断发作,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可见:V1~V6导联ST段压低0.1~0.4 mV,偶发室性早搏。于入院第四日患者体温升为39.4℃,并再次突发胸痛,伴气短、大汗、烦躁不安,心电图示:心房颤动,给予相应处理后转为窦率。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4.0×109/L,中性粒细胞89.8%,CK-MB279.1 IU/L,肌钙蛋白-I 65.34 ng/ml,B型脑钠肽(BNP)2308.00 pg/mL,心电图:V1~V4呈QS波,ST抬高0.1~0.3 mV,心脏超声:左心房(LA)38 mm,左心室(LV)59 mm,右心房(RA)33×28 mm,右心室(RV)20 mm,左室射血分数(EF)35%,胸部CT:双肺渗出影。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立;陈华;钱敏;周佳鑫;吴庆军;郑文洁;张奉春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 SLE 中合并 CVST 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全身病情活动度、血栓形成部位、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SLE 并发 CVST 患者13例,占同期 SLE 住院患者(4540例)的0.29%。女10例,男3例,平均年龄30.5岁。神经系统表现以头痛(11/13)、视力下降(7/13)、意识障碍(5/13)、癫痫(4/13)为常见。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其中7例>330 mm H2 O,脑脊液蛋白升高5例。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提示血栓形成部位常见于横窦(11/13)、乙状窦(8/13)、上矢状窦(4/13)等,多数(10/13)患者为2处以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平均 SLE 疾病活动指数为(11.7±2.8)分(不包括 CVST)。经脱水降颅压、抗凝、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及地塞米松鞘注治疗,9例患者好转,3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 CVST 是 SLE 的罕见并发症,多发生于 SLE 活动期,有特殊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压力升高等提示,需早期识别、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 抗磷脂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特点

    作者:赵久良;张遥;孙伊多;王迁;李梦涛;徐东;曾小峰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 )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筛查CVST可能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APS患者中并发CVS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血栓形成部位以及治疗和结局。结果 APS并发CVST患者14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34.5(22.0,48.5)岁,中位病程3.5(0.9,10.3)个月。12例(85.7%)出现头痛,6例(42.9%)在病程中曾出现意识障碍,8例(57.1%)出现视盘水肿。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结果显示横窦受累13例(92.9%),乙状窦9例(64.3%),上矢状窦6例(42.9%),下矢状窦4例(28.6%)。APS并发CVST患者补体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APS未并发CVST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 vs.19.0%,P=0.006)。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脱水降颅压治疗,2例接受静脉窦内尿激酶溶栓治疗,13例患者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放弃出院,13例患者病情改善,未再出现病情复发。结论 CVST是APS少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难度大,对于无明确诱因的CVST患者需要警惕APS可能性。APS患者出现颅高压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完善头颅影像学评估CVST,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 溶栓治疗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马元仙

    目的:研究溶栓治疗在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继发性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回顾挑选出55例CVST病人的相关资料,病人CVST累及静脉窦数量均大于2个,并在出院3年内进行后随访。其中33例患者接受传统抗凝治疗,作为对照组;22例患者接受静脉窦血栓的溶栓治疗,作为实验组。结果:随访结果发现,对照组中21例(63.64%)患者痊愈,5例(15.15%)患者显效,7例(21.21%)患者无效;实验组中19例(88.36%)患者痊愈,1例(4.55%)患者显效,2例(9.09%)患者无效。结论: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治疗中溶栓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 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出血早期抗凝治疗11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美秋;刘明;沈建城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均明确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伴脑出血,所有患者在脱水降颅压等保守治疗基础上,早期行抗凝治疗,2例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急性期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出血,早期抗凝治疗并不增加出血风险,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治措施的探讨

    作者:杜旭辉;张锦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诊断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3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37例颅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仅6例为炎症病因,占整体的16.22%,提示非炎症病因是引起颅脑静脉窦血栓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急性或亚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失、颅高压征患者,病史检查其存在感染、纤溶活性下降、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应及时采用CT、MRI联合MRV对患者进行检查,以及早明确诊断.

  • 狼疮性肾炎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一例

    作者:何芳;刘述文;魏日胞;汤力;林淑芃;董燕;陈香美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全身免疫异常导致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见于育龄期女性,约80%的患者合并肾脏损害,10% ~ 40%的患者抗磷脂抗体试验阳性.现将我院及时诊断、成功治疗的1 例狼疮性肾炎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报道如下.

  • 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作者:王彦;袁碧波;李增彦;岳天孚

    目的 探讨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和预防.方法 利用维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89至2009年国内文献报道的425例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治疗时间为(1~90)d,平均为24.3 d,按本组患者发病时间, 将其分为孕早期组(n=12,2.82%),孕中、晚期组(n=90,21.18%)及产后组(n=323,76.00%)[三组患者年龄、住院治疗时间、治疗采取措施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程度等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和预后,探讨该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结果 42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孕产妇的高危因素中,以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常见;孕早期和孕中、晚期组误诊率分别高达100%和65.63%;产后组误诊率及死亡率分别为 29.80%和 8.63%.CT 检查和 MRI/MRV 检查阳性率分别为54.42%和 94.04%~100.00%.结论 产前和产后2周是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高发期.该病产前误诊率极高,孕早期不容忽视.重视高危因素、及早干预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对产前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 全身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多种方式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

    作者:赵鹏浩;周存河;于江华;苏旭东;王姣;刘增品

    目的 探讨使用全身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多种方式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经DSA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动脉内微导管溶栓治疗.留置微导管3~14d,尿激酶用量1万~2万U/h,13例加用球囊扩张,1例加用支架辅助治疗.分析影像学资料及6个月电话随访结果.以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预后. 结果 52例患者入院全脑DSA示上矢状窦血栓34例、横窦-乙状窦移形区血栓31例、下矢状窦血栓2例、直窦血栓3例、皮质静脉血栓14例.出院前复查造影示静脉窦完全通畅9例,大部分通畅42例,部分通畅1例,出院时症状减轻、神经功能评分好转48例,无明显变化3例,加重1例.对治疗前后mRS及NIHS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45、3.03,均P<0.05).6个月电话随访48例患者未出现静脉窦血栓相关症状,3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因外伤致颅内出血死亡. 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可作为内科抗凝无效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案.

  • 妊娠相关颅内静脉窦血栓研究进展

    作者:王晴;袁俊亮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脑静脉回流受阻、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死亡率.成年女性则以口服避孕药物和围产期多见.由于妊娠引起的CVST危险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早期对妊娠合并CVST的诊治具有一定难度.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妊娠相关CVST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早期发现、优化治疗方案,降低死亡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颅内静脉窦血栓致视乳头水肿

    作者:周欢粉;魏世辉

    男性患者,2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视物模糊1周来我院就诊.曾因双眼视乳头水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视乳头血管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病情无好转.

  • 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5例分析

    作者:许波;宋岩峰;何晓宇

    近日,我们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9月围生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5例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本组5例年龄20~37岁,平均27.8岁.其中单胎4例,双胎1例.妊娠周数36~40+2周.

14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