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幸;王璐;董蕾;郭晓燕;史海涛;许绍娴

    目的 研究胃癌高发区陕北安塞县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PGI/PGII(PGR)以及胃泌素-17(G-17)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48例健康查体居民,同时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及血清PGI、PGII、G-17浓度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 ,将研究对象分为Hp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血清PGI、PGII、G-17浓度及PGR值变化.结果 Hp总感染率为40.5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43.08%,女性感染率为38.55%;不同性别Hp感染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p阳性组的血清PGI、PGII、G-17浓度均高于阴性组,PGR低于阴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Ⅱ高值组Hp感染率高于正常值组(P<0.05).PGR低值组Hp感染率高于高值组(P<0.05).G-17高值组Hp感染率高于正常值组(P<0.05).结论 HP感染继发血清中PGI、PGII及G-17浓度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HP感染及HP感染相关性胃病.

  • 胃功能三项(PGⅠ、PGⅡ、G-17)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秤来;康晓峰;李连凤;黄建灵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三项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病程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来医院诊疗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GⅠ、PGⅡ及G-17三项胃功能指标.对比两组的PGⅠ、PGⅡ及G-17水平,及不同病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PGⅠ、PGⅡ及G-17水平.结果 试验组PGⅠ、PGⅡ及G-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长,消化性溃疡患者PGⅠ、PGⅡ及G-17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Ⅰ、PGⅡ及G-17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黔南少数民族消化道疾病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的意义

    作者:罗锦斌;龙瑞银;郑娟;张丹丹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成人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及与胃部疾病关系.方法:收治胃疾病患者240例,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4组,同时对其血液血清进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比值、胃泌素-17检测.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Ⅰ表达水平低于胃溃疡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PGⅠ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胃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PGⅡ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非萎缩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比较,PCR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G-17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组及胃癌组(P<0.05);非萎缩性胃炎组G-17表达水平均低于胃溃疡及胃癌(P<0.05).而苗族、布依族组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Ⅰ、PGⅡ、PGR可作为胃癌的筛查检测手段,少数民族胃部疾病的PGⅠ、PGⅡ、PGR水平变化和汉族基本一致.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息肉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福成;王宇;张野

    目的:分析胃息肉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08例胃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分2组,各组54例,对照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比较两组疗效及胃泌素、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比对照组62.96%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G-17和P GⅠ均比对照组水平高(P<0.05).结论:胃息肉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能有效清除息肉,缓解疾病症状,上调血清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水平,改善胃肠道,效果显著.

  • 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和血清胃泌素-17诊断及鉴别诊断老年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价值研究

    作者:苑萌;刘海忠;任剑锋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和血清胃泌素-17诊断及鉴别诊断老年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可行性,阐明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咸阳市彩虹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153例病历资料,另选择同期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分为浅表性胃炎组35例、胃溃疡组26例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9例).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对比各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及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胃泌素17水平及阳性率;并终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及血清胃泌素17的单项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四组受检者对比,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Ⅱ及胃泌素17含量均高于胃癌前病变组,但PGⅠ水平低于胃癌前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Ⅱ及胃泌素17含量均低于胃溃疡组(P<0.05);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Ⅱ及胃泌素17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受检者阳性率相比,胃癌患者Hp感染阳性率均高于胃癌前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率低于胃溃疡组(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断效能而言,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及血清胃泌素17联合诊断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高于其他各单项诊断.结论 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及血清胃泌素-17诊断及鉴别诊断老年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具有变化显著,特异度及灵敏度较高等特点,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提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和G-17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露;姜敏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胃泌素-17(G-17)的水平和意义.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229例FD患者纳入本研究.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PG Ⅰ、PGⅡ和G-17含量,计算PG Ⅰ/Ⅱ比值(PGR),血清幽门螺杆菌(H pylon)抗体滴度大于等于35EIU为阳性.结果:以≤40岁、41-50岁、51-60岁和≥61岁进行年龄分组.FD组年龄≥61岁组PGR低于≤40岁组(P=0.049).FD患者PGⅡ、G-17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0.000),PG Ⅰ没有明显变化(P=0.067),而PG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根据ROC曲线计算出诊断FD的PGⅡ和G-17的佳界值分别为13.2μg/L(灵敏度51.5%,特异度96.2%,准确率65.5%),6.84μg/L(灵敏度52.8%,特异度100%,准确度67.5%).FD组男性在PG Ⅰ与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03,0.004).FD组H pylori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FD患者血清PGⅡ与G-17水平增加,胃窦与十二指肠近端黏膜可能存在功能学的改变.FD与Hpylori感染相关.

  •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及血清肾蛋白原(PG)及胃泌素-17(G-17)水平的影响

    作者:卓玛

    目的 对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及血清肾蛋白原(PG)及胃泌素-17 (G-17)水平的影响做探讨.方法 进入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用多潘立酮+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动力及PG及G-17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CRH、MTL、PG、G-17指标数值均可见改善,但观察组患者体内CRH、MTL、PG、G-17指标数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与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PG、G-17水平.

  • 胃泌素-17与胃蛋白酶原对原发性胃癌诊断效果及感染的影响

    作者:林玄威;陈革;杨河

    目的 探讨胃泌素-17与胃蛋白酶原对原发性胃癌诊断效果及对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2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胃癌分期分为早期胃癌组(T1~2)112例,晚期胃癌组(T3~4)136例,并选取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体检者和胃癌患者术前血清胃泌素-17含量、胃蛋白酶原的含量;比较术后感染和非感染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含量、胃蛋白酶原的含量;确定胃泌素-17含量、胃蛋白酶原对原发性胃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统计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情况.结果术前早期胃癌组患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分别为(12.41土5.73)pmol/L,(60.34±8.14)ng/ml,(14.28±1.93)ng/ml均低于晚期胃癌组的(19.73+8.84)pmol/L,(87.53±12.42)ng/ml,(28.76±5.41)ng/ml(P<0.05).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对胃癌的诊断佳临界值分别为9.71 pmol/L,67.96 ng/ml,13.52 ng/ml,敏感性分别为80.83%,74.41%,88.78%,特异性分别为63.90%,55.24%,84.63%,准确性分别为59.07%,63.22%,59.58%.对照组体检者及未感染患者的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的含量均低于感染患者(P<0.05);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对胃癌术后感染的诊断佳临界值分别为18.86 pmol/L,81.73 ng/ml,22.61 ng/ml,敏感性分别为84.22%,85.75%,82.11%,特异性分别为84.29%,87.74%,71.90%,准确性分别为69.77%,72.81%,67.44%.18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革兰阳性菌7株,真菌1株.结论胃泌素-17和胃蛋白酶原对原发性胃癌及胃癌术后感染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引起临床重视.

  • 空腹血清胃泌素-17对胃息肉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振华;李修岭;温揽月;吕勋

    目的 评价空腹血清胃泌素-17(FsG-17)对胃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经内镜或病理诊断的胃息肉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将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相似的经内镜明确无活动性胃炎及其他胃部疾病者10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两组患者行FsG-17检测和比较,并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个和多个息肉两亚组,比较两亚组FsG-17水平.根据结果选择有意义的指标做ROC曲线,确定佳临界值及其所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FsG-17水平为高于对照组[1.95(0.56,9.23) pmol/L vs 1.23(0.58,4.01) pmol/L,P=0.05],单个息肉亚组FsG17水平低于多个息肉亚组[0.72(0.31,6.56) pmol/L vs 3.15(0.94,11.55) pmol/L,P=0.03].根据观察组与对照组FsG-17水平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582±0.083.依据约登指数确定其佳临界值为2.18pmol/L,此时敏感度为47.7%,特异度为70.5%.结论 胃息肉患者FsG-17水平升高,其程度可能与息肉数量正相关,但FsG-17对胃息肉诊断价值有限,尚不适合作为临床筛查.

  • 外周血胃蛋白酶原Ⅰ与胃泌素-17及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谭银利;陈和安;刘飞

    目的 观察外周血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泌素-17(G-17)、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94例初诊胃癌患者作为试验组Ⅰ,按照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31例和Ⅲ~Ⅳ期组63例;另选择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试验组Ⅱ,44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试验组Ⅲ,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各组患者肘静脉血5 mL,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PG Ⅰ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17和血浆sHLA-G表达水平,根据PG Ⅰ、G-17、sHLA-G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各指标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Ⅰ、Ⅱ、Ⅲ组和对照组PG Ⅰ分别为(52.78±8.14),(65.79±9.07),(66.34±9.15),(76.69±10.31)mg·L-1,G-17分别为(9.87±0.76),(4.69±0.40) (4.69±0.40),(3.43±0.21) pmol·L-1,sHLA-G分别为(83.63±13.29),(56.83±8.58),(54.95±8.37),(37.24±5.91)U·mL-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期组外周血PG Ⅰ为(58.71±7.49)mg·L-1,G-17为(8.97±0.67)pmol· L-1,sHLA-G为(74.29±8.94)U·mL-1,Ⅲ~Ⅳ期组的PG Ⅰ为(49.55±6.42)mg· L-1,G-17为(10.33±0.84) pmol·L-1,sHLA-G为(88.39±10.38)U·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 Ⅰ诊断胃癌的AUC为0.792,G-17为0.692,sHLA-G为0.853,sHLA-G的AUC显著高于PG Ⅰ和G-17(P<0.05),PG Ⅰ的AUC显著高于G-17(P<0.05);sHLA-G的特异性(92.5%)、阳性预测值(88.9%)高,PG Ⅰ敏感性(84.7%)、阴性预测值(81.8%)高.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PG Ⅰ显著降低,G-17、sHLA-G显著升高,PG Ⅰ、G-17、sHLA-G能够作为胃癌诊断的有效补充.

  • 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17对胃癌筛查的 价值研究

    作者:胡鹏;朱长才;汪薇;黄萍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本院检测的佳诊断临界值.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27例(胃癌组)、良性胃病患者29例(良性胃病组)、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含量,并计算PGR.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64.2(53.1~82.9)、5.4(3.8~6.0)]较良性胃病组[88.8(79.8~114.2)、6.6(5.8~8.4)]、正常对照组[104.8(73.1~117.5)、7.7(6.2~10.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清G-17水平[10.0(8.7~14.1)]较良性胃病组[8.3(5.5~10.5)]、正常对照组[5.3(3.4~6.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PGⅠ、PGR、G-17佳诊断界值分别为86.95μg/L、5.80、8.15 pmol/L.在单项检测中G-17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89%、74.58%、79.07% 高于PGⅠ(85.19%、64.41%、70.93)和PGR(74.07%、72.88%、73.26%),三项串联实验的特异度高为94.92%,三项并联实验的灵敏度高为100%.结论 PGⅠ、PGR、G-17是安全、无创的胃癌筛查指标,对可疑病例筛查、健康人群体检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胃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 胃癌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作者:吴钢;赵昌杰;姜琦;陈林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其特点在于恶性程度高、患者的预后差,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达到中晚期,治疗的效果差.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胃癌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命时间的关键所在.但是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与胃良性疾病区分开来.目前,临床中胃癌诊断方法主要通过病理和胃镜检查,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不利于胃癌早期筛查工作的开展.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临床中无痛、无损、简单、快捷的方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式在多种肿瘤的诊断中得到应用,受到医疗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癌胚抗原、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等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联合内镜优化筛查方案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

    作者:谢俊锋;吴小娟;谢宁生;汤建华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联合内镜筛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因上腹痛、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145例受检者,根据内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正常组(n=30)、萎缩性胃炎组(n=28)、胃溃疡组(n=25)、早期胃癌组(n=32)及进展期胃癌组(n=30),检测血清PG Ⅰ、PGⅡ和G-17水平并探讨其在诊断胃癌中的价值.结果 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PG Ⅰ水平及PGR低于正常组,G-17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的PG Ⅰ水平及PGR高于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PG Ⅰ水平及PGR低于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G-17水平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胃癌组和非胃癌组血清PG Ⅰ、PGⅡ、PGR、G-17及联合检测的4UC均高于对照组(AUC=0.5)(P<0.05);两组四项联合检测的AUC均高于单项检测,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高于非胃癌组.结论 PG、G-17联合内镜筛查有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苏振华;王亮;魏思忱;魏新亮;孔郁;王卫卫;史晓盟;郭瑞雪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对胃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的胃病患者172例,首先行PG和G-17检查,对结果异常者再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精查加病理,根据病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50例)、萎缩性胃炎组(55例)、胃癌组(67例).比较各组血清PG Ⅰ、PGR和G-17的水平及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评价其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PG Ⅰ及PGR(PG Ⅰ/Ⅱ)水平降低,G-17水平升高(P<0.05).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胃癌组G-17水平升高,PG Ⅰ及PGR水平降低(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选择70 μg/L为临界值评价PG Ⅰ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71.87%,特异度为89.18%,准确度为56.39%;以7.0为临界值评价PGR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41.93%,特异度为82.97%,准确度为75.58%.以15 pmol/L为临界值评价G-17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60.61%,特异度为71.22%,准确度为69.19%.G-17联合PGR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51.35%,特异度为92.59%,准确度为83.72%.G-17联合PG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47.37%,特异度为83.58%,准确度为75.58%.结论 经过PG和G-17联合筛查后行NBI-ME精查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 胃泌素-17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雪;惠灿灿;孙建然;邓大同

    胃泌素-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是反映胃黏膜结构和功能状态的非侵入性生物学指标,在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方面有重要地位.此外,有研究报道称,胃泌素-17还可能促进胰岛β细胞的再生和复制、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而且血清胃泌素-17水平的升高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测密不可分,持续高水平的血清胃泌素-17则提示不可逆转的病变.因此,综合评估胃泌素-17将有助于确定其潜在的临床效用.

  •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乐;秦佳敏;杨亚玲

    目的 探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根据用药差别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瑞巴派特片,0.1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经过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I)、表皮生长因子(EG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痛、呃逆、倦怠乏力、痞满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I、G-17和CG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GI、G-17、CGRP和EGF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功能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血清胃泌素-17在结肠息肉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茜;冯如;闾永健;岳苏阳;费素娟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评价其在结肠息肉筛查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194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结肠息肉组,另选择同期100例经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G-17水平及G-17阳性率,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诊断结肠息肉的佳界值.再对结肠息肉组进行亚组分析,观察血清G-17水平与结肠息肉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数量的关系.结果 结肠息肉组血清G-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7.513,P=0.000),G-17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1.424,P=0.000).ROC曲线显示,G-17诊断结肠息肉的佳界值为15.16 pmol/L,诊断敏感性为61.7%、特异性为81.2%.结肠息肉组亚组分析显示,恶性程度较高的腺瘤性息肉亚组与炎性、增生性、混合性息肉亚组相比,G-17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s炎性息肉亚组:t=3.265,P=0.002;vs增生性息肉亚组:t=2.210,P=0.039;vs混合性息肉亚组:t=2.122,P=0.034);但息肉发生部位、息肉数量与G-17水平无关.结论 血清G-17可能与结肠息肉的发生及病理类型相关,有望成为临床预测和筛查结肠息肉的一种方法.

  •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姚文君;郑学东;苗得露

    目的 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的282例胃十二指肠患者,另选同期健康体检112例,于胃镜检查前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对其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水平进行检测.取胃窦、胃体处活检组织,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所有受检者分为5组:健康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胃癌组.结果 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较健康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低,胃癌组较萎缩性胃炎组低(P均<0.05).萎缩性胃炎组胃泌素-17水平较其他各组低、胃癌组胃泌素-17水平较其他各组高(P<0.05).萎缩性胃炎组中,胃窦萎缩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较其他2组高(P<0.05);胃体萎缩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较其他2组高(P<0.05).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可作为筛查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指标,结合血清胃泌素-17水平升高、胃蛋白酶原水平降低可进行胃癌的筛查.

  • 叶酸和替普瑞酮联合三联疗法对老年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17、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贺亚妮;安毅;穆亚娟;李飞飞

    目的 观察叶酸和替普瑞酮联合三联疗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9月治疗的64例老年Hp阳性CAG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联合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胃镜病理积分、血清G-17、PG和免疫功能,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CD4+、CD4+/CD8+以及血清G-17和PGⅠ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胃镜病理积分、CD8+和血清PGⅡ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和替普瑞酮联合三联疗法对老年Hp阳性CAG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会玲;高广周;郝英霞

    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是由胃黏膜的腺体细胞分泌产生,胃蛋白酶原可经胃酸激活为胃蛋白酶,胃泌素-17又可促进胃酸的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又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二者可经胃黏膜的毛细血管进入到血循环系统.现就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8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