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苷类似物早期病毒学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魏屏;王华;曾令兰;朱励

    目的:探索核苷类似物早期病毒学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sTRAI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60例CHB均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根据治疗24周末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无病毒学应答组,设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治疗4、12、24周末患者的血清,检测血清sTRAIL水平,同时检测IFN-γ、ALT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前sTRAIL、IFN-γ及AL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sTRAIL水平在完全应答组治疗4周末、部分应答组治疗12周末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末完全应答组sTRAIL水平低于同期部分应答组(P<0.05).IFN-γ水平在完全应答组治疗4周末、部分应答组治疗12周末升高,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应答组IFN-γ水平在治疗4周末与同期部分应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水平在三组的治疗过程中均逐步下降,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应答组治疗前sTRAIL水平与IFN-γ水平、ALT水平呈正相关(P<0.01),治疗后sTRAIL水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HB血清sTRAIL水平升高;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者血清sTRAIL水平下降,尤其是完全应答者在疗程的第4周就有明显的变化.sTRAIL在CHB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在其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免疫恢复中也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核苷类似物治疗CHB早期应答指标预测远期疗效.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前S1蛋白C末端IgG与干扰素早期应答的相关性

    作者:夏国美;张振华;魏少峰;郜玉峰;张婷婷;张玲;李旭

    目的 检测B基因型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前S1蛋白C末端(94~117 aa)IgG抗体(简称抗S1),探讨其与干扰素治疗早期应答的关系.方法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进行基因型测定.对69例使用干扰素治疗的B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使用普通干扰素(α-1b、α-2b)42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27例,按照HBV B基因型序列合成前S1蛋白C末端(94~117 aa)多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相应抗体的存在情况.干扰素早期应答以随访12周时的病毒载量下降幅度、转氨酶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为指标进行评价.根据抗S1的反应性将69例B基因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抗S1阳性组和抗S1阴性组,评判两组干扰素疗效的差别.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两组间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抗S1阳性组21例,阴性组48例,抗S1阳性和阴性组间干扰素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抗S1阳性组和阴性组HBV DNA下降水平平均分别为3.37log_(10)拷贝/ml和0.33log_(10)拷贝/ml,Z=-3.658,P=0.000;ALT下降水平平均分别为92 U/L和30.5U/L,Z=-2.132,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抗Sl阳性组和阴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41.2%(7/17)和5.9%(1/17);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8%(5/39)和0(0/39),Z=-5.11,P=0.000;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1.4%(15/21)和16.7%(8/48),χ~2=19.710,P=0.000;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3.8%(5/21)和6.2%(3/48),部分应答率分别为52.4%(11/21)和18.8%(9/48),Z=-4.84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抗S1在预测干扰素的早期应答中阳性预测值为71.4%,阴性预测值则为83.3%.结论 通过对治疗前血清中抗S1的检测,可以筛选出合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

  •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HBV-DNA荷量及早期应答反应与复发

    作者:王亚莉;穆仁懋;雷秉钧

    目的 分析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HBV-DNA荷量,及服药后早期应答反应对复发耐药的预测.方法 对服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门诊乙肝患者17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HBeAg(+)服药前HBV-DNA水平高(>107cp/ml)者;早期(4周)HBV-DNA未达到<103cp/ml或HBV-DNA下降速度幅度低(≤2log10 cp/ml)的患者;复发耐药率高.结论 可以根据服药前的HBV-DNA水平,治疗后早期(4周)HBV-DNA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情况,预测乙肝患者复发耐药的发生率,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 拉米夫定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郭丽琳;徐辉;毕红霞;雷秉钧;雷学忠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 LV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优化临床治疗方案的疗效,为临床合理使用LVD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10年在我院门诊LVD初治满48周的CHB患者393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治疗24周的应答情况分为完全、部分以及无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其中取得完全病毒学应答者(n=215)继续原方案治疗;部分病毒学应答者(n= 139)分为A组(n=79):继续用LVD治疗,B组(n=23):换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C组(n=37);加用ADV治疗.同时将LVD初治不同阶段产生的耐药者(n= 131)分为D组(n=64):换用ADV治疗,E组(n=67):加用ADV治疗.各组观察时间不少于48周.疗效评估包括血清HBV病毒学、血清HBV免疫学、血清生化学.结果 LVD初治总临床耐药率为33.3%(131/393).24周取得完全病毒学应答者继续LVD单药治疗临床耐药率为17.2%,24周取得部分病毒学应答者A、B、C组临床耐药率分别为69.6%、43.5%、8.1%(x2=38.482,P<0.05).LVD初治耐药者D、E组继续治疗临床耐药率分别为39.1%、10.4%(x2=14.518,P<0.05).在治疗24周反应欠佳时和LVD初治临床耐药后,换用ADV继续治疗的B与D组,其后临床耐药率分别为43.5%和39,1%(x2 =0.137,P>0.05),加用ADV联合治疗的C与E组,其后临床耐药率分别为8.1%和10.4%(x2 =0.02,P>0.05).结论 LVD初治24周理想应答者继续LVD单药治疗远期耐药率低.24周应答不佳者无论是换用或是加用ADV,其临床耐药率均低于继续LVD单药治疗,其中加用ADV者出现临床耐药的概率低于换用ADV.

  •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答与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亚莉;穆仁懋;雷秉钧

    目的 分析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早期应答反应对耐药的预测.方法 对服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门诊乙肝患者20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服药后4、12、24周HBV-DNA下降<103cp/ml的患者和HBV-DNA下降幅度大(>3log10cp/ml)的患者,HBV-DNA回升耐药率低.结论 可根据服药后12周HBV-DNA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情况,来预测乙肝患者耐药的发生率,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