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胡晓波;郭海艳;胡传玺;瞿跃红;李漫;王瑛;张建军

    目的 了解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I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I类整合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3株,用MIC法检测耐药性,PCR技术检测I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6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I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率56%(35株).I类整合子阳性和阴性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I类整合子携带率高,携带的耐药基因为aaeA4、catB8和aadA1.PCR技术可以方便快速地检出I类整合子.

  • 肠杆菌科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

    作者:黄丽;高晓坤;张宏

    目的:调查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基因)的现状、基因型以及 PMQR基因阳性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的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PCR法对125株肠杆菌科细菌(80株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7株阴沟肠杆菌)进行PMQR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检测。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对阳性菌株做接合试验,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对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 MIC。结果125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16株(12.8%)qnr基因阳性,其中8株携带qnrS1基因,8株携带qnrB6基因;另检出15株(12.0%)携带aac(6′)-Ib-cr基因。20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26株PMQR基因阳性的菌株中有12株接合成功,典型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中有7株接合成功。与受体菌相比,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对接合子的 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 PMQR基因的流行,PMQR阳性菌株可同时携带整合子基因,这些耐药基因均具有水平转移的特性,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 屠宰生猪多重耐药沙门菌I类整合子与耐药基因的检测

    作者:李郁;焦新安;魏建忠;王桂军;张玮;王非

    目的 了解屠宰生猪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与I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方法 采用K-B纸片法对屠宰生猪78株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22种抗生素敏感试验;应用PCR技术对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I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78株沙门菌分离株中有41株(52.56%)对2种以上抗生素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强力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是主要多重耐药谱;41株多重耐药菌中有19株 (46.34%)携带I类整合子, tetB、aph(3)-Iia和Flor基因分别检出高.结论 沙门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耐药表型测定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

  • 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型I类整合子的扩增与分布研究

    作者:洪帮兴;江丽芳;胡玉山;张世英;司徒潮满;林奕芝;钟跃星;俞慕华

    目的扩增霍乱弧菌不同血清型I类整合子基因片段,并分析I类整合子在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型中的分布. 方法收集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型40株,根据GenBank资料设计PCR引物,扩增霍乱弧菌I类整合子基因片段,并用限制性酶切分析法进行鉴定,分析I类整合子在不同血清型的分布情况. 结果从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型中均能扩增约800 bp的基因片段,扩增片段经Pst I酶切后可获得671和127 bp的片段,经HindIII酶切后可获得580、160和58 bp的片段,经HindIII 和Pst I酶切后可获得453、160、127和58 bp的片段,I类整合子在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中分布多于O1血清型. 结论 I类整合子与霍乱散发菌株耐药性的传递、血清型的分布有密切的联系.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检测与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陈中湘;彭华;刘培香;正泉

    目的通过检测I类整合子基因盒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基因结构,研究其与细菌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0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其中的I类整合子,并进一步应用PCR法扩增I类整合子检测阳性株耐药基因盒,并应用测序对其所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Ⅰ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25株阳性株,检测阳性率为41.7%,经PCR进一步扩增所得I类整合子基因盒中发现5个730-2550bp大小的不同基因片段,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包括aadA2、aadA2、aadB腺苷酰基转移酶、aac-6II乙酰基转移酶),编码PSE-1蛋白PSE-1基因,dfrA1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结论 I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茵中检出阳性率较高,并携带有多种耐药基因盒,提示铜绿假单胞茵多重耐药性与I类整合子密切相关。

  • I类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玉巧;张跃斌;刘辉;高永芳

    目的 研究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用PCR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中 I 类整合子基因,对整合酶阳性菌株与铜绿假单胞菌PU21行转移接合实验,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分析整合酶阳性菌株及接合转移成功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57 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法30株检测含有 I 类整合酶,药敏结果显示 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较阴性菌株耐药率明显升高,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21株转接成功,转移接合子与 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比较,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有所降低.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中有 I 类整合子的分布,I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及转移接合子较阴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更易产生耐药.

  • 大肠杆菌I类整合子可变区耐药基因盒分析

    作者:李成忠

    采用药敏纸片法,对4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并对可变区进行扩增,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方法分析携带基因类型和耐药性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 类整合子可变区携带耐药基因盒与耐药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