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1代国家人源抗百日咳血清参考品的制备

    作者:徐颖华;卫展;王丽婵;骆鹏;侯启明;张庶民

    目的 制备第1代国家人源抗百日咳血清参考品.方法 制备1批冻干候选人源抗百日咳血清参考品,以WHO第1代人源抗百日咳血清标准品(06/140)为标准,组织各单位进行协作标定,并对候选参考品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 各协作实验室检测结果 的室内和室间变异系数(CV)均低于15%;经统计学分析,终确定候选参考品中含抗PT抗体94 IU/ml,抗FHA抗体52 IU/ml,抗Prn抗体106 IU/ml;候选参考品于-20℃放置15个月及37℃放置7、14、21和28 d后,各种百日咳抗体的酶标单位数均未出现显著下降.结论 该候选参考品符合国家参考品的各项要求,可用于百日咳疫苗临床评价和临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

  • 人源吲哚胺2,3-双加氧酶-2的表达与纯化

    作者:李娟娟;李洋;杨青

    目的 构建人源吲哚胺2,3-双加氧酶-2(human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2,hIDO2)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获得hIDO2蛋白.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hIDO2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表达菌株,筛选合适的重组质粒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β-D-thiogalactoside,IPTG)浓度进行蛋白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重组hIDO2,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并计算蛋白收率;SDS-PAGE电泳检测hIDO2表达情况,通过软件分析得到蛋白纯度;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特异性.结果 重组质粒经电泳分析、双酶切、D.NA测序鉴定表明构建成功;经筛选发现重组质粒pET28a-hIDO2比pGEX-4T-1-hIDO2的hIDO2表达效果好;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均验证了在相对分子质量45 000处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的存在;经测定及计算得出蛋白纯度为97.1%,蛋白浓度为20 mg/mL,蛋白收率为15 mg/L.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用于表达及纯化hIDO2,蛋白浓度、纯度、收率及特异性均较高.

  • 鼠源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郭占领;李娟娟;杨青

    目的 建立鼠源吲哚胺2,3-双加氧酶(mouse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mIDO)活性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纯化重组mIDO (recombinant mIDO,rmIDO),建立酶水平mIDO活性检测体系;构建过表达mIDO的小鼠Lewis肺癌(Lewis lung cancer,LLC)细胞株,建立细胞水平mIDO活性检测体系.比较L-1-甲基色氨酸(L-1-methyl tryptophan,L-1-MT)在酶及细胞水平上对mIDO及人源IDO (human IDO,hIDO)的抑制作用,测定抑制类型、抑制常数Ki值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 L-1-MT对mIDO和hIDO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类型及抑制常数Ki值相似,但IC50值在酶水平及细胞水平上均有差异.结论 mIDO酶活性检测体系是筛选IDO抑制剂的有效工具,与hIDO酶活性检测体系联用,能反映种属差异,可更好地利用小鼠模型来替代人类进行IDO抑制剂治疗疾病的研究.

  • 人源细粒棘球蚴喙钩形态学参数分析

    作者:张尔夫;王斯;杜峰;安春丽

    目的 测定本地区人源细粒棘球蚴喙钩的形态学参数,为棘球蚴的分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患者肝脏分离肝包虫,取囊液等内容物离心沉淀制成涂片标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形态确定棘球蚴原头蚴的喙钩,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喙钩总长、总宽、柄长、刀长4个形态学参数数据,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棘球蚴的原头节上具有上下两层喙钩,上层为大钩,下层为小钩.分别采集到游离状态的大钩56个,小钩49个,测量并获得了两种喙钩的4个形态学参数:大钩的总长、总宽、柄长、刀长的平均值分别为12.38 μm、4.58 μm、5.51 μm和6.51 μm;小钩的总长、总宽、柄长、刀长的平均值分别为10.41 μm、3.76 μm、5.04 μm和4.72 μm.大钩和小钩的各项形态学参数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获得本地区人源细粒棘球蚴喙钩的形态学参数,为棘球蚴的分类鉴定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资料.

  • 佛山市食源性和人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陈耀能;梁景涛;陈爱贞;骆艳婷;陈健;雷宇绯;叶碧懿;周志伟

    目的 了解佛山市食源性和人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关系,为今后的防制工作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沙门氏菌检验,纸片扩散法进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8株沙门氏菌分离出6个群别17种血清型,其中23株食源性沙门氏菌分离出6个群别13种血清型,25株人源沙门氏菌分离出5个群别12种血清型,2个来源中有8种共同血清型,以B群、CI群、E1群为主.食源性和人源沙门氏菌分别对10类13种和7类7种抗生素有耐药株,耐药率分别为72.2%和38.9%;有5种药敏谱相同;14株3种以上耐药的沙门氏菌有10种多重耐药谱.结论 佛山市食源性和人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差异不大,有多重耐药现象,提示应从动物和人类两方面引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立从源头治理到终消费目标明确的理性筛选控制体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