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喝生牛奶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作者:钱程

    生牛奶指的是刚刚挤出来的,不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牛奶.生牛奶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刚挤出来,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生牛奶(Raw milk),可能含有多种微生物,其中不少是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可以进行如下分类:来源于环境:主要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一些真菌等.也有可能有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

  • 广东省发现三株新型沙门氏菌的分析

    作者:谭海玲;莫美仪;柯碧霞

    1998-1999年间我们对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自23438份粪便标本中检出了诺威奇(编号:98-2892)、胥莱士亥姆(编号:99-3218)、南班克(编号:99-4533)三株沙门氏菌.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 浙江省1554株沙门氏菌菌型鉴定结果

    作者:李慧琳;张文娟

    本文报告了浙江省分得的1554株沙门氏菌鉴定结果,这些菌株分属:A,B,C1,C2,D,E1,E4,F,H,I,Q等12个群,32个菌型.以鸭沙门氏菌占首位(33.91%),其次为德尔卑沙门氏菌(14.58%),伤寒沙门氏菌(8.49%),火鸡沙门氏菌(7.40%),纽波特沙门氏菌(7.08%),新坦利沙门氏菌(6.18%),阿贡纳沙门氏菌(5.21%).鼠伤寒沙门氏菌(4.25%)是我省沙门氏菌的主要流行株.此外我们首次分得了两株E群沙门氏菌(3:e.h:1.6和3:e.h:1w),经送国际沙门氏菌中心鉴定,确认了上述结果,定为国际新菌型.但因细菌不稳定易变粗糙,故暂未予定名.来源于人的伤寒沙门氏菌所占比例高为19.49%,遍及8个地区,值得引起注意.从这次菌型分布情况看出,我省沙门氏菌的主要流行菌型,除伤寒沙门氏菌外,从带菌者,病人和猪体检出的型别基本一致,表明带菌的猪和人感染是密切相关的.

  • 食用苜蓿嫩芽致Kottbus血清型沙门氏菌感染暴发

    作者:严有望;李少安;张见麟

    2001年3月12日,加利福尼亚卫生局(CDHS)对一组沙门氏菌Kottbus血清型分离物用脉冲凝聚胶电泳(PFGE)进行了鉴定,2月1日-5月1日,确定了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几个县的23例和亚利桑那州1例Kottbus型沙门氏菌感染病人,本文概括了这次暴发的调查结果.

  •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作者:杨彦

    目的 探讨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方法 了解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危害性、常见的中毒原因、易被污染食品、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救处理措施等,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结果 食用没有彻底加热的家禽、家畜、某些野生动物、鱼类、蛋类及其制品等或者生熟制品交叉污染,尤其是食用病死的畜肉就可以引起本食物中毒,采取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结论 三级预防措施对预防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有显著作用.

  • 北京市密云县9例都柏林型沙门氏菌病例资料分析

    作者:周国营;张巍巍;郑德生;滕克强;张杰;冯月明;冯保利

    目的 对北京市密云县201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检出的9例都柏林型沙门氏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9例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并采用电话访谈形式开展补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活动史、发病就诊情况、分析患者感染来源.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9例都柏林型沙门氏菌病例以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男性2例;女性7例,大年龄70岁,小年龄17岁;县医院就诊3例,中医院就诊6例.职业:工人2例,学生、家民、干部及职员各1例,无业3例.居住:县城区6例,县城边村1例,乡镇2例.在电话调查过程中排除了病例间互相认识的可能性,没有共同接触史,感染来源于家庭外饮食的患者2例,来源于家庭内饮食的患者7例.在性别、年龄、职业、居住、暴露信息等方面均未发现明显关联.病例呈高度散发,病例之间尚无明显流行病学关联.结论 通过本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病例特征,并对下一步监测工作提供依据,也为今后疑似同源性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调查提供经验,同时对提高散发的同源性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分析提供基础.

  •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付秀影;黄露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导致此次事件的致病因子、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建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事件总体情况、临床特征及三间分布,分析可疑食品或可疑餐次与发病的关联性,开展溯源调查.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是腹泻、腹痛、发热.潜伏期中位数为27.5 h.66名病例早的唯一共同就餐时间为2015年5月4日中餐.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10名病人便标本、4名食堂从业人员便标本及2件外环境涂抹标本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经PFGE图谱同源性比对分析,带型一致.结论 该事件为一起由某公司5月4日提供的中餐导致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 2014年青海省各类学校食堂餐饮具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余卫;徐翔;杨丽婧;王彬

    目的:了解本省各类学校食堂餐饮具2014年饮食餐具消毒状况,为确保学生及幼儿的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酵法对全省各类学校食堂餐饮具随机抽取182批次进行检验.结果:通过对182批次餐饮具的抽检,有30个被采样单位的41批次餐具检出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均未检出,餐饮具不合格率为23%.

  • 良润生物:技术引领市场

    作者:张华勇

    记者:沙门氏菌的特点和危害有什么?主要存在于什么食品和环境中?陶文靖:据美国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部门的新数据统计,沙门氏菌每年在美国导致的医疗花费达到37亿美元,这个数据将沙门氏菌排在了美国食源性疾病花费高的1 5大致病菌之首.另外,一系列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也表明,沙门氏菌早已成为全球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 利用BioLumix微生物荧光光电检测系统快速检测蜡样芽胞杆菌

    作者:上海美凯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近段时期,由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德国的0104:H4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事件,到香港食物安全报告显示某牛奶产品被检出蜡样芽胞杆菌超标,让我们感到由食品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依然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针对目标微生物的有效检测需要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本文以蜡样芽胞杆菌的检测为例,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探讨并验证了美国BioLumix实时快速微生物荧光光电检测系统是能够简便、快速、准确检测病源菌的自动化的科学仪器.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的临床症状与病源分布 蜡样芽孢杆菌为产大型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相比,更耐受高温和化学处理. 全球食源性疾病中大约有5%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用蜡样芽胞杆菌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呕吐型是由一种小分子量、耐热的肠毒素引起,腹泻型是由一种大分子量的肠毒素所致.快速、简便地检测出样本中潜在的蜡样芽孢杆菌对防治其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非常重要.

  • 一起由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分析

    作者:白李明;杨志强;叶聿程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原因,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沙门氏菌检验、志贺氏菌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的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可疑食物中毒食物和患者肛拭子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一份剩余食物样品和两份患者肛拭子均检出沙门氏菌,但均未检出其余致病菌;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抽检的食物样品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由沙门氏菌污染引起,与其余致病菌无关.

  • 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冷冻禽畜肉类沙门氏菌快速分型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钟菲菲;戴赛飞;刘子音;卓一鸣

    本文探讨冷冻肉类沙门氏菌的快速检验方法,以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检验方法.在实验样本中抽取大批量的冷冻禽、畜肉类,共检验样品3647份.以传统标准方法为基础,结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检验.实验室共检验3647份冷冻禽、畜肉类样品,共检出沙门氏菌121份,阳性率为3.32%,对所检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沙门氏菌血清分型中以沙门氏菌海德堡血清型、肯塔基血清型、鼠伤寒血清型占比较大,分别为23.97%、21.49%、20.66%.传统标准检测方法结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技术,弥补了传统检测方法的操作繁琐、耗时长的不足,以其快捷、准确、灵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冷冻禽畜肉类沙门氏菌的快速分型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从《食品公司》中看食品安全

    作者:冯敬雨

    在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的今天,食物的种类空前丰富.但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食品安全却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疏于检测,食品公司垄断等等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纪录片《食品公司》就是一个热忱的揭露者,它和历史上所有的牛虻一样,盯着时代的病症,让麻木的思考不得安宁.它戳破了我们对现代食品的幻想,把我们抛到荒凉绝望的恐怖现实面前不知所措.电影从快餐业入手,揭露了大型食品公司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改变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他们赚取着丰厚的利润,却以牺牲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为前提.在看似清洁的食品加工流水线上,沙门氏菌和希氏大肠杆菌毫无阻碍渗透到食物当中,毒害着人类的生命.由于政策等方面原因,人们无法也无力拒绝大公司强加于身的迫害.在金钱和欲望面前,我们自取灭亡.

  • 渠县WHO沙门氏菌项目监测分析

    作者:王清;王小林;郑国顺;王顺东;罗德维;王开宇

    目的:为了解我地沙门氏菌感染状况、流行规律和危险因数.方法:按照<四川省腹泻病人中沙门氏菌分离鉴定检验操作程序>等进行检测.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食源性疾病调查、采样.结果:3年共监测样本数349例,阳性18例,阳性率5.16%.结论:我县2007~2009年腹泻病人中沙门氏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沙门氏菌感染引起腹泻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肉类、卤制品类、皮蛋、凉拌菜等

  • 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新体系

    作者:董彬;封丽霞;冯晓;王红坤;李春梅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等.目前,乳品中致病菌的检测以培养法为主,但此类方法操作较为繁琐,且耗时长,不能满足检测的时效需求.本文探索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快速检测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应用,并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和实际检测,形成了乳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体系.该体系可以在24h内完成金黄色葡萄菌和沙门氏菌的增菌与检测,缩短了整体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为进一步改良乳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数据.

  • M-FASTTM(磁在快)沙门氏菌测试盒在沙门氏菌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陶文靖;曲连海;贾晨;刘磊;高琦;小池;尹艳;王文博

    据美国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部门新数据统计显示,沙门氏菌每年在美国导致的医疗花费达到37亿美元,这个数据将沙门氏菌排在了美国食源性疾病花费高的15大致病菌之首.另外,一系列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也表明,沙门氏菌早已成为全球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传统沙门氏菌检测技术存在耗时、繁琐、低效等缺点,故快速、灵敏、可靠的新型快速检测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将免疫学和生物化学技术有机结合,利用微生物特异性免疫磁珠和微生物测试片实现待检致病菌的双重筛选,大大提高了沙门氏菌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明显高于同类产品,并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

  • 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党亚丽;周亭屹

    目的 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采用基于间接竞争法的原理,将3种细菌抗原分别与不同的聚苯乙烯微球偶联,以藻红蛋白(PE)荧光标记二抗为信号,优化反应条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重复性验证.结果显示,3种细菌检测抗体佳加入量分别为10ng、10ng、5ng,建立的方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的低检测限均可达到103 CFU/mL,检测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结论表明,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 乳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定性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作者:叶玉华

    为了提升实验室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增强实验室竞争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组织的乳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定性检测能力验证.根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GB 4789.1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与《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菌检验》的要求,分别对QC-001B-4金黄色葡萄球菌待测样品和QC-001A-5沙门氏菌待测样品进行增菌、分离与鉴定.两个待测样品中,其中QC-001B-4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QC-001A-5未检出沙门氏菌,2个样品检测结果均获得满意.

  • 门头沟区腹泻病例来源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主动监测、溯源和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王志越;吕秋艳;褚添;宋景红;刘海涛;庄国良;曹殿起;付慧英

    依托北京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开展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例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分子特征和血清学分型.2014年4月~2015年3月,对北京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进行PFEG分子分型和图谱分析.1 1株副溶血弧菌经PFEG分型后,得到10个不同的带型,带型间相似度在0% ~84.6%之间;21株沙门氏菌获得16种带型,带型间相似度在20.8%~88.9%之间菌株,部分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但总体遗传特证多样.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病例的部分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的分子分型具有一定的相似度,菌株分子特征呈现遗传多样性,说明建立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分子分型图谱库,对于食物中毒快速检测、诊断及溯源具有重大意义.

  •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孙荣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2008年美国“沙门氏菌”疫情大爆发,2011年美国甜瓜“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事件,2014年新西兰恒天然乳品“肉毒杆菌”污染事件等。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资料表明,我国近年来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严重,因此预防和控制由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研究和建立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成为应对突发食品安全公共事件的关键手段。本文对现行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535 条记录 1/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