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章红红;朱林英;潘丽峰;陈洪友;苏靖华;傅慧琴;黄红;孙乔;傅益飞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玻片凝集法对505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运用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同时对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Version 6.64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建立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 505株菌株中有117株血清型未能分型,O3∶K6为患者分离株中的优势血清型,其中69.14% (56/81)的食物中毒分离株和61.87% (185/299)的散发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为O3∶K6型;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99.41% (502/505)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505株菌株共获得221个不同的PFGE带型,有26株PFGE未能分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带型相同.耐2种或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与其他菌株的PFGE型不相同,相同PFGE带型内的菌株血清型相同,不同时间、不同腹泻监测点之间存在完全相同PFGE条带.结论 浦东新区未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存在多起疑似聚集性病例事件,但与监测食品分离株的遗传谱系关系较远.

  • 日本1996~1998年的副溶血弧菌感染

    作者:曹严华

    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后,从1994年起又有所增加.日本有关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资料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分别收集的:(1)根据食品卫生法(健康福利部食品卫生科食物中毒事件所进行的统计)所进行的强制性通报资料;(2)食物中毒暴发时县市卫生机构和保健中心对病例的检验报告.

  • 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现场调查报告

    作者:甘启芦;昊景文;林莉;胡茂红;涂正波

    江西省南昌市某大酒店发生一起婚宴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本次事件发生病例190例,罹患率为14.3%;平均潜伏期为14.9 h.婚宴食品"元宝扣蹄花"为本次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

  • 副溶血弧菌的gyrB基因环介导的恒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虹玲;朱水荣;梅玲玲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基层实验室应用和开展的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DNA环介导的恒温扩增法(LAMP).方法 针对副溶血弧菌的gyrB基因序列设计了4条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并对扩增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整个检测过程仪需1.5 h,可通过肉眼目测或电泳检测判断结果 ;对3株种系背景明确的副溶血弧菌不同实验对照株、23株副溶血弧菌地方分离株和32株其他肠道菌进行了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该方法 的低检测限为24 cfu/ml,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应用于61份贝类海产品的现场检测,阳性率为100%,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的检测结果 相符,阳性率高于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 .结论 本方法 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经济等特点,适合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等使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副溶血弧菌TaqMan双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海波;王多春;阚飙;毕振强

    目的 建立副溶血弧菌TaqMan实时-PCR和毒力基因TaqMan双重实时-PCR筛检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副溶血弧菌tox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实时-PCR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hermostable related hemolysin,trh)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双重TaqMan实时-PCR方法.对所建立的副溶血弧菌实时-PCR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 副溶血弧菌的检测下限为102拷贝/μl,tdh和trh双重实时PCR的检测下限为102拷贝/μl.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副溶血弧菌实时-PCR方法对11种其他弧菌和肠道细菌的染色体无扩增.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够特异和敏感地检测副溶血弧菌,并能确定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能作为副溶血弧菌的灵敏和快速检测方法.

  • 副溶血弧菌在乳鼠肠道内竞争性定殖实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王维刚;李杰;赵宏群;阚飙;高鹤

    目的 建立评价副溶血弧菌在乳鼠肠道内定殖能力的实验方法,为研究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带有霍乱弧菌lacZ基因的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RIMD2210633(WT)的LacZ菌株(WT-lacZ);比较WT菌株与WT-lacZ菌株以及WT-lacZ菌株与环境分离株VP1907在CD-1乳鼠(5日龄)肠道定殖能力的差别.结果 成功构建X-Gal LB平板上显蓝色的副溶血弧菌LacZ菌株.WT-lacZ菌株和WT菌株在乳鼠肠道内定殖能力无差别,这表明可以用WT-lacZ菌株代替WT菌株进行后续的实验;VP1907与WT-lacZ菌株在乳鼠肠道内定殖的竞争系数在0.1左右,表明WT菌株的定殖能力明显高于VP1907菌株.结论 建立了评价副溶血弧菌肠道定殖能力的乳鼠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肠道定殖能力的比较分析.

  • 急性肠炎患者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病学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沈丽珍;张爱鸣;陈素菜;李少禧;周铁丽;夏菲

    目的 分析副溶血弧菌所致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菌株血清分型、耐药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进行病例临床信息统计,菌株血清分型与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副溶血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发病高峰在8-9月,以青壮年为主,主要与外出聚餐、食用海鲜产品及食用生和半生食品有关.血清型中以O3:K6为主,占80%;O1:K1占15.24%;O4:K1仅占4.76%.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只对氨苄西林有很高的耐药性.结论 副溶血弧菌感染症状典型、有季节性、人群分布差异性,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食源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同地区流行的副溶血弧菌的菌株存在较大的差异,必须持续地进行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做到有的放矢.

  • 基于多重PCR的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及其毒力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韩艳青;侯凤伶;张淑红;申玉学;史红;关文英;申志新

    目的 基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建立一种快速方便的检测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及其毒力基因的方法.方法 结合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的群特异鉴定方法GS-PCR,与副溶血弧菌致病相关的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并优化多重PCR检测方法.用已知的大流行菌株和非大流行临床分离株,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等性能的评价.并对224株食品分离株和3株临床分离株副溶血弧菌进行了再鉴定.结果 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有群特异PCR标识基因和tdh扩增条带.而其他细菌扩增结果呈阴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5 CFU/ml.对实验室保存的224株食品分离株和3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再鉴定表明,其中5株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其中3株为tdh阳性、trh阴性,2株tdh、trh均阴性.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及其毒力基因的快速大规模检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 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建立与分析

    作者:赵宏群;刁保卫;杜小莉;卢昕;崔志刚;阚飙;逄波

    目的 对我国8个省(直辖市)分离的副溶血弧菌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开展分子分型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副溶血弧菌PFGE分型数据库,分析其特征.方法 对2005-2014年期间分离自8个省(直辖市)的617株副溶血弧菌使用SfiⅠ酶切后进行PFGE实验,使用BioNumerics 5.01软件分析菌株的PFGE图谱并建立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 本研究所建立的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共包含617条副溶血弧菌的分子分型信息.这些副溶血弧菌的PFGE图谱可以分为360个PFGE型别,按照PulseNet China的规则对这些PFGE型别进行编码.不同PFGE型别的相似系数介于35.8%~99.6%.237株外环境和食品分离菌株有221个PFGE型别,345株患者分离株有127个PFGE型别.相同血清型的副溶血弧菌具有相同或者非常相似的PFGE型别,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副溶血弧菌的PFGE型别差异则较大.大流行血清型(如O3∶K6和O4∶K8)具有多个优势PFGE型别,对于某些血清型,地理位置相近省份分离菌株的PFGE图谱相似性更高.结论 分离自患者菌株的PFGE图谱克隆化程度高,而分离自食品和外环境的菌株,PFGE图谱多态性较大.PFGE在发现病例成簇中能够发挥作用;对于患者相关PFGE图谱成簇的菌株应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

  • 2014-2017年上海市闵行区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分析及预测

    作者:张颖华;陈秀华;刘芸;童锐;王小光

    目的 探讨副溶血弧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谱,敏感株的敏感性变化趋势并进行耐药预测.方法 收集2014-2017年上海市闵行区腹泻病监测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用K-B法测定其对头孢噻肟(CTX)、头孢呋辛(CXM)、头孢西丁(FOX)、环丙沙星(CIP)、诺氟沙星(NOR)、左氧氟沙星(LEV)、四环素(TE)、庆大霉素(CN)、萘啶酸(NA)、氯霉素(C)、复方新诺明(SXT)的敏感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份的抑菌圈直径差异,并分析其耐药趋势.结果 副溶血弧菌对CTX 、CXM、FOX的耐药率分别为1.89%、19.40%和1.60%,中度耐药率分别为8.94%、39.24%和11.55%,对其他8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94.00%.CTX、NA的敏感株抑菌圈直径有明显逐年减小趋势.预测副溶血弧菌可能分别在2021、2023年对CTX、NA中度耐药;2024、2027年耐药.结论 副溶血弧菌敏感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逐年降低趋势,预计未来可能3~10年内敏感株逐渐耐药.

  • 2015-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流行特征与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作者:张爽;李颖;张彦春;马红梅;王园园;张赫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流行特征和分子分型特征,为进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2015-2017年顺义区腹泻病例标本中的副溶血弧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得的O3∶K6型副溶血弧菌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作聚类分析.结果 3年间,副溶血弧菌阳性检出率为8.68%(96/1 106),2份标本各检出2株副溶血弧菌,共获98株菌株;菌株分为9个血清型,O3∶K6型多(73.47%,72/98);菌株均为tlh+ trh-,仅1株tdh-,其余为tdh+;副溶血弧菌夏季检出率高,3年检出高峰均在8月;男女性副溶血弧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P=0.66);副溶血弧菌阳性病例以16~45岁的青壮年居多,职业以其他职业、商业服务和工人居多;可疑感染食品多为水产类、蛋、肉及其制品;副溶血弧菌阳性病例症状以腹泻、脱水、腹痛为主,且多为水样便;大部分O3∶K6型菌株的PFGE图谱聚集成簇,相似度较高,个别菌株相似度较低.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夏季高发,青壮年发病较多,水产及其制品为重要的可疑感染食品.O3∶K6型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其PFGE图谱多聚集成簇.应加强夏季的防控工作.

  • 副溶血弧菌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

    作者:陈美玲;逄波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菌,其引起的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水产养殖业和临床上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会直接导致或加剧副溶血弧菌耐药.一方面,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临床治疗副溶血弧菌感染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耐药菌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以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从而产生更大的威胁.本文主要概述了副溶血弧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相应的耐药检测方法,为副溶血弧菌耐药产生、传播及控制提供参考.

  • 广东省江门市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梁均和;李柏生;刘涛华;潘钊文;黄妙琳;赵劲文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江门市2017年某公司发生的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血清型别、耐药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 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到的1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抗生素敏感性检测,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GS-PCR和orf8基因的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5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为O3∶K6型;抗生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为tdh+ trh-型菌株,并且携带GS-PCR和orf8基因;14株病例分离株和1株食物分离株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SfiⅠ)酶切后的PFGE指纹图谱高度相似,仅存在2条带的差异.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为O3∶K6型副溶血弧菌,携带tdh、GS-PCR和orf8基因,具有共同的耐药表型和遗传特征,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克隆群的副溶血弧菌引起.

  •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O3∶K6血清型耐药分析

    作者:陈美玲;卢昕;赵林;李杰;阚飙;逄波

    目的 对分离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77株O3∶K6血清型副溶血弧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其耐药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2-2016年分离自上海市、深圳市、江苏省、浙江省的77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tdh和trh基因进行PCR扩增检测,并用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 77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tdh和trh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94.81%和1.30%.受试菌株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异恶唑、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79%、18.18%、31.17%、49.35%、54.55%,其中对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和链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4.42%、36.36%、32.47%;对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6.10%、87.01%、81.82%、97.40%、93.51%;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萘啶酸、多西环素、氯霉素均敏感.本研究中共分离到11株多药耐药菌株,全部为致病株,多药耐药率高达14.29%.结论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离的77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tdh携带率较高,trh携带率较低;对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差,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比较敏感,同时存在多药耐药现象.

  • 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党亚丽;周亭屹

    目的 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采用基于间接竞争法的原理,将3种细菌抗原分别与不同的聚苯乙烯微球偶联,以藻红蛋白(PE)荧光标记二抗为信号,优化反应条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重复性验证.结果显示,3种细菌检测抗体佳加入量分别为10ng、10ng、5ng,建立的方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的低检测限均可达到103 CFU/mL,检测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结论表明,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 门头沟区腹泻病例来源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主动监测、溯源和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王志越;吕秋艳;褚添;宋景红;刘海涛;庄国良;曹殿起;付慧英

    依托北京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开展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例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分子特征和血清学分型.2014年4月~2015年3月,对北京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进行PFEG分子分型和图谱分析.1 1株副溶血弧菌经PFEG分型后,得到10个不同的带型,带型间相似度在0% ~84.6%之间;21株沙门氏菌获得16种带型,带型间相似度在20.8%~88.9%之间菌株,部分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但总体遗传特证多样.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病例的部分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的分子分型具有一定的相似度,菌株分子特征呈现遗传多样性,说明建立门头沟区食源性疾病病原菌分子分型图谱库,对于食物中毒快速检测、诊断及溯源具有重大意义.

  • 食品中副溶血弧菌FQ-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焦红;翁文川;王方金;程刚;王伟毅;谢钧宪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制适合各层次实验室使用的,快速、准确地检测鉴定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gyrase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扩增后的特异片断制成阳性模板,绘制标准曲线.以副溶血弧菌菌株8株及同源、非同源参考菌株24株,做特异性检测;将阳性污染菌按梯度加入阴性样品为模拟样本,做敏感性检测.同时使用PE7000型定量PCR仪和国产DA620微量荧光检测仪检测.结果该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8株副溶血弧菌结果均为阳性,而其它24株菌株均为阴性(其中8株是弧菌科,16株分别来自不同的菌属);该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阳性模板浓度与定量曲线循环阈值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9871.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其检测低限为10cfu/ml.对32个模拟样本直接进行定量检测,则检测低限在102cfu/g;经过24小时增菌培养,检测低限可达2cfu/g.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能避免常规PCR方法易污染的缺陷,在国产仪器上测试同样取得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便于基层实验室使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调查

    作者:刘秋爽

    对中毒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的剩余食物标本、呕吐物、腹泻物及肛拭子标本,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检验,参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诊断及确定感染源.从所采样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加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加强监督及宣传力度,有利于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进口废旧物品携带微生物状况初步研究

    作者:李金有;李西标;王林;张顺合;陈春田;程晶晶;慈颖;常琳;郭文静

    目的:调查进口废旧物品携带微生物状况.方法:按集装箱采样,用试纸片法对样本微牛物进行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计数,用致病菌增菌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检测片、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检测93份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61.29%,沙门菌阳性率为33.33%,腊样芽胞杆菌阳性率为72.04%,副溶血弧菌58.06%,致泻大肠埃希菌29.03%.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土拉热弗朗西菌、肺炎链球菌、麻疹孪生球菌、志贺菌、粘质沙雷菌、阴沟肠杆菌、红斑丹毒丝菌等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及非致病菌.在93份样本中均未检测出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霍乱弧菌O139二种致病菌.结论:进k口废旧物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较高,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危害的评价,有待深入研究.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楼永锦;李平;黄文忠;周燕珍;王平平;郑盼;康文雪;吴红照

    目的 查明S饭店群体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找出可疑食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剩余食物样品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暴发病例162例,罹患率22.2%(162/730),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100%,162/162)、腹痛(96.3%,156/162)、乏力(77.2%,125/162)、恶心(68.5%,111/162)、呕吐(53.1%,86/162),平均潜伏期为12 h,病例对照结果显示扇贝(OR=1.74,95%CI=1.00 ~3.02)和牛仔骨(OR =2.87,95%CI=1.38 ~5.99)为可疑危险因素,34份粪便标本、1份甲鱼切块和1份砧板上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宴席食物导致群体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交叉污染和食品未加工熟透很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建议餐饮机构要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自我监管,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268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