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ATLAB在红外热像图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李向东;陈正龙

    本文主要研究了MATLAB在医用红外热像图分析中的应用.实验设备为日本NEC San-ei Instruments Ltd生产并提供的新医用红外热像仪TH5108ME,其图像原始数据并非温度参数,而是物体表面辐射光强信息的分布图.有关文献已用该软件实现了图像原始数据对温度的转换,本文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试图实现图像任一经纬度上温度的提取,以求充分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和图象处理功能对热像图进行深入地处理分析.后,通过实验对程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 新型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陈志新;桑娅荣;李建宇;苏嫣娇;杨佩珩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目前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法.并通过设计、实验、研制和改进,完成了新型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的研制,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证明,完全达到了原设计要求,同时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

    关键词: 红外热像 临床实践
  • 红外热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姚鼎山

    本文旨在叙述红外热像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前景,着重叙述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红外热像 临床应用
  • 关于300例健康人体的红外热像自动分析与探讨

    作者:刘险峰;袁云娥;杨明会;陈虹

    健康人体由四肢和多个腔体构成开放的热能量相对平衡体.由皮肤结构层生理代谢热能活动构成的人体表面温度和皮肤结构层以下深部组织生理代谢热能活动构成的人体内部(核)温度组成[1].健康人体的温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对称性.当人体组织、器官出现疾患或功能发生改变时,表现为局部体表温度升高或降低[2].通过红外成像和计算机技术,对人体体表热场所对应的深部组织器官进行热值、热态、热源深度定位的分析,就可以从整体上实现人体功能或病理状态的评估和诊断.

  • HIV感染者的红外热像特征初探

    作者:厚磊;李洪娟;王健

    目的 描述HIV感染者的红外热像指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一对一匹配后,分别纳入HI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进行基线比较后,对HIV感染组做进一步随访观察,采用热态自动分析系统(ATA)分别记录第3个月末、第6个月末、第9个月末的红外热像指征,并对变化趋势加以描述.结果 HIV感染组44例、正常对照组44例纳入分析,不同观测时点的HIV感染组肺、脾、小肠、左肾、右肾、右大肠等投影区的ATA温度测量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感染组的肺热、脾凉、小肠凉、左肾凉、右肾凉和右大肠热的发生率在基线、第3个月末、第6个月末、第9个月末明显不同,且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线性增高趋势.结论 ATA红外热像技术作为HIV/AIDS病程及疗效监测的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HIV 红外热像 温度 监测
  • 红外热像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田光;孟智宏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红外热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情况:红外热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健康评估、疾病诊断、疗效评价、针灸经络研究、中医诊法及疗法的研究等诸多领域,具有操作简单,精确度高,可动态全程观察体表温度变化,反映组织功能代谢状态等优点,同时由于红外热像检测受环境、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如何规范其检测条件、操作流程及诊断标准还需要多学科的共同探索。总之,红外热像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 夏冬季节人体红外热像图像特征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博;李子孺;陈锂;张婷;周翠;张旭升

    目的:深入研究人体红外热像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使红外热像在中医药临床的应用有更为坚实的基础.方法:受试者为健康在校研究生,于夏季与冬季采集红外热像图像,分析季节差异,并与中医体质分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红外热像能有效地显示出夏冬两季人体体表温度分布的差异,并与中医体质具有一定相关性.在冬季时,除了体表温度比夏季低,人体的各局部之间的相对温度值也有明显差异,在躯干部位的上下温度差值增加,大小腿温度差从正值变为负值,女性胸部两侧的温度值高于男性.结论:红外热像能客观反映人体的季节性变化,并在中医体质客观化研究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

  • 中药保健品生生胶囊对人体红外热像的影响

    作者:李子孺;张旭升;李道信;雷浩东

    目的:红外热像是潜在的适用于中医保健领域的成像技术.本研究通过开展随机双盲试验探讨其应用方法与可行性.方法:受试者为体质偏弱的男性在校大学生,试验组服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保健品生生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验周期为108天.以人体红外热像的4个特征(上部特征,中部特征,下部A特征,下部B特征)为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红外热像可客观地反映生生胶囊对人体的影响.在试验第6天就观察到上部特征的组间统计学差异.生生胶囊对体质虚弱人群以及处于体质虚弱阶段人群的作用也都能通过红外热像反映.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对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试验组的相对有效率达到81.3%,而对照组仅为30.0%.结论:红外热像的敏感性与客观性使其在中医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生安胶囊对人体红外热像的影响

    作者:李子孺;张旭升

    目的:探索适用于中医的方便客观睡眠评估技术.方法:开展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受试者为睡眠不佳的在校大学生,治疗组服用生安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治疗周期为108天.以人体红外热像的3个图像特征(眼特征,颈特征,右上腹特征)为观察指标.结果:红外热像能有效反映生安胶囊对人体的影响,试验结束时男性眼特征值以及右上腹特征值与特征值改变量、女性颈特征值与特征值改变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相对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25.0%,组间差异显著(P=0.0001).红外热像还显示了对照组在试验结束时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红外热像在睡眠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生益胶囊对中老年红外热像平衡特征的影响

    作者:李子孺;张旭升

    目的:探索能有效反映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特点的客观评估技术.方法:开展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受试者为有血脂异常病史的中老年人.治疗组服用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中药复方保健品生益胶囊,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试验周期为108天.以人体红外热像4个平衡特征(上下平衡A、上下平衡B、左右平衡、远近平衡)、中医问诊及血脂等为观察指标.结果:红外热像显示生益胶囊在改善人体整体平衡,包括上下、左右、远近平衡等方面皆优于血脂康.治疗组的相对有效率为81.0%,而对照组为33.3%,2组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02).中医问诊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脂康降脂效果优于生益胶囊.结论:红外热像能客观反映中药复方对人体整体平衡调节的优势,在中医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艾灸对不同中医体质人体红外热像等的即刻效应

    作者:张秋芳;赵燕平;朱伟玲;葛姝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人体红外热像、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心率的特点及其在艾灸后即刻效应,探讨艾灸调理体质的机制.方法:将45名在校大学生按体质分为4组,并对所有受试者的的双侧劳宫穴、神阙穴、双侧足三里及双侧涌泉穴依次进行艾灸,同时记录艾灸前后及过程中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并采集其中41人艾灸前、后的红外热像.结果:艾灸前,阳虚质眼部和大腿正面的红外热像数据有小于平和质的倾向,阴虚质有大于平和质的倾向;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种偏颇质的神阙区域红外热像数据和心率都小于平和质;阳虚质的皮肤电导、阴虚质的血氧饱和度低于平和质,阳虚质的血氧饱和度、阴虚质的皮肤电导均高于平和质,阴阳两虚质的皮肤电导及血氧饱和度都有低于平和质的趋向,但各体质之间的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艾灸后,各体质受试者的某些部位的红外热像数据、皮肤电导、心率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与艾灸前比较,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以上结果一方面反映了不同体质脏腑阴阳气血和功能代谢活动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艾灸对体质的调理作用,跟其调节机体的温度、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等有关.

  • 远红外热像仪检测胶原酶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方镇洙;柳硕柱

    目的:探讨用远红外热像技术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外注射胶原酶的疗效.方法:120例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80例,女40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注射前后用远红外热像仪(digital infrared thermographic imaging,DITI)检测双侧下肢温度差(△T)及分析热型图特点,并与常规疗效评价标准及放射线影像学(椎管造影、CT、MRI)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DITI检测热像△T值增减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成反比,DITI与临床症状符合率为88%;放射线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别是椎管造影85%、CT 84%、MRI 86%,平均DITI敏感率为85.75%.结论:放射线影像技术准确地反映椎间盘突出病理结构情况,而远红外热像技术客观地反映椎间盘突出刺激靶神经根生理功能情况,两种技术均可从不同的角度评定疗效.

  • 健康人体红外热像四时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乐鹏;龙晓华;李洪娟;马淑然

    目的:观察健康人体红外热像随四时变化的规律.方法: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名健康青年男性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点的红外热像.通过相对温度反映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差异,分析三焦、督任二脉、双肾、两胁、胃脘、大腹等部位的四季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人体红外热像呈现出以下规律:①四季的三焦热秩序均为下焦热,中焦次之,上焦凉;②督任二脉的四季热值分布与中医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的理论认识相符合;③左右两肾四季热值分布均呈左低右高,与中医“左肾右命门”说相符;④四季左右两胁的热值变化与“肝气从左升,肺气从右降”的气化理论相合;⑤胃脘和大腹的四季热值在夏秋季节凉偏离较明显,与夏秋季多发腹泻病的事实相符.结论:正常人体红外热像具有一定的随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符合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相关理论认识.

  • 红外热像术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中的应用

    作者:张军;武震;唐东昕;孙树椿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范畴,与神经、血管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对脑干供血不全导致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是引起颈性眩晕的重要原因.而其病因可能是动力失衡致颈椎节段失稳,椎动脉受刺激引起管壁痉挛.中医手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笔者应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对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 近10年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研究概况

    作者:林敏;魏海燕;赵玲;赵吉忠;程珂;邓海平;沈雪勇;张海蒙

    对近10年的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研究情况做一概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ciVerse ScienceDirect及Springer等数据库,以"红外热像""腧穴"等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从2006年1月1至2016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68篇,对其中与腧穴红外温度相关的169篇进行精读.从生理状态下,病理状态下以及针刺、艾灸、推拿、埋线、拔罐等疗法刺激后3个方面对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研究概况进行总结.发现目前在生理状态下的腧穴红外温度相关研究开展得不多,所揭示的腧穴红外温度特性还不足以系统地总结腧穴的生理物理特性.病理状态下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的研究,能客观地反映疾病的效应和规律.刺激后的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研究显示观察不同疗法及其不同参数引起的机体某一特定部位红外热像温度的改变,可以推测干预疗法可能的机制及其优参数或方案,利于定量化诊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腧穴红外温度特性研究对探索腧穴的生理物理特性、疾病效应和规律、定量化诊治等有积极意义.

  • 针灸调整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观察

    作者:陈冰俊;屈箫箫;张栋;李顺月;宋晓晶;马惠敏

    目的:观察面部穴位湿度对称性,分析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湿度对称性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48例面瘫患者发病初期、治疗过程中、痊愈后的面部红外热像图,进行面瘫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穴位湿度对称性状况的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瘫患者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湿度差大于健康人,发病初期除迎香、阳白、夹承浆外,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湿度差与健康人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随着病变的恢复,双侧穴位湿度差值较发病初期减小;痊愈后息者面部左右侧穴位湿度差值和健康人接近.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湿度值存在明显不同,左右侧湿度对称性较差;针灸可以调整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的温度对称性.

  • “二分二至”节气人体红外热像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锂;李子孺;黄博;周翠;张婷;张旭升

    目的:观察人体红外热像随自然界四时变化的规律.方法:受试者为健康男性在枝学生共26人,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点采集其红外热像.除比较身体各部的温度值,还通过相对温度值来反映人体温度分布的差异,分析人体体表温度的上下平衡、左右平衡、远近平衡(远心端与近心端)以及前后平衡(胸腹部与背部)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人体红外热像呈现出与四时变化相应的规律;季节因素对人体红外热像的影响是独立于气象因素的,在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的不同阶段人体红外热像有不同的特点.讨论:开展人体红外热像实验一定要注意季节的影响,否则可能造成图像分析的错误.红外热像能客观、敏感地显示人体随四时变化的规律,在中医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红外技术在运动效果评估和损伤的应用

    作者:叶晨;王琼;姚斐

    本文介绍了红外技术在运动系统评估和运动损伤的有关应用,就近年来红外技术在临床应用和研究进行综述.

  • 不同灸序对健康人体表温度的影响

    作者:杨宁宁;李子孺;陈锂;张鹤鸣

    目的 观察不同灸序对人体气血运行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健康男性36例作为受试者,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方法,通过人体红外热像仪分别检测其“先上后下”“先下后上”灸序的艾灸及未艾灸时的体表温度.“先上后下”灸序为先同时灸神阙、气海,后灸左、右足三里;“先下后上”灸序为先灸左、右足三里,再灸神阙、气海.均采用温和灸,每穴20 min.观察部位分别为手心、头面部、喉部、肩部、胸部、腹部、肚脐、上背部、下背部、大腿、小腿.结果 艾灸对受试者各部位体表温度的影响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艾灸时采用“先下后上”的次序,会引起手掌、眼、鼻、脸颊等部位升温明显(P <0.05或P <0.01);而采用“先上后下”的次序,对上述部位体表温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不同灸序对人体气血运行状态有不同的影响,艾灸时采用“先上后下”的灸序可引火下行,避免热性炎上的不适.

  • 兼夹体质与上热下寒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厚磊;李洪娟;许俊琴;李郧;王翠薇;马众;尤勇

    目的 探讨体质兼夹程度与上热下寒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77例18~34岁的青年男女健康人群填写中医体质调查表,根据结果将人群分为平和质组(111例)、单一偏颇体质组(72例)、兼夹体质组(94例,同时具有2~3种偏颇体质),通过红外热像检测系统测量上焦及其脏腑(肺、心)、下焦及其脏腑(肾、命门、膀胱、右大肠、左大肠)等体表投影区的相对温差.结果 单一偏颇体质组肾的相对温差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5);兼夹体质组上焦、肺、心相对温差高于平和质组(P<0.05),而下焦、膀胱、左大肠、右大肠相对温差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5).结论 兼夹体质上焦及上焦所属脏腑热像趋热,下焦及下焦所属脏腑热像趋凉,兼夹体质与"上热下寒"相关.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