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哨鼠法监测汉川市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的效果观察

    作者:向瑞灯;喻斌;单晓伟;邓芳;徐新文;刘志爽

    目的 掌握湖北省汉川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的水体感染性,探讨哨鼠法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4年在汉川市汉北河、刁汊湖、庙五渠等3个水系设立哨鼠监测预警点,并收集监测点所属村的疫情资料.分别于6月上旬和9月上旬于各监测点投放哨鼠(雄性昆明小鼠)20只,每次4h,连续投放2d.观察小鼠丢失及死亡情况.同时,观察监测现场江滩上的人畜活动情况,并调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将哨鼠带回实验室饲养35 d后,解剖观察其肝脏肉芽肿情况,并计数血吸虫成虫.分析哨鼠感染情况和监测预警阳性点的分布,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结果 2014年在汉川市汉北河、刁汊湖和庙五渠等3个水系分别设5、5、3个监测点,共13个.各监测点2014年春季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汉北河水系有螺框出现率为18.7% (224/1 201),高于刁汊湖水系(12.8%,852/6 644)和庙五渠水系(6.4%,202/3 147) (P<0.01).监测点共投放哨鼠520只,回收514只,丢失6只,饲养过程中死亡4只.共解剖哨鼠510只,检出感染阳性哨鼠4只,检获日本血吸虫成虫27条,哨鼠总感染率为0.8%,阳性鼠平均虫荷为6.8条/只.汉北河、刁汉湖、庙五渠等3个水系的哨鼠感染率分别为1.5% (3/197)、0.5%(1/195)、0(0/118) (P>0.05).13个监测点中,三四村、康家村、陡埠村等3村为血吸虫感染阳性点,且均在9月份检出.汉北河、刁汊湖和庙五渠等3个水系血吸虫检出阳性点分别为2、1和0个.13个监测点现场共发现散放耕牛22头,其中感染血吸虫的牛2头;发现渔船民共62人,其中血吸虫感染者2人.3个哨鼠阳性点均启动了应急响应,未发生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结论 哨鼠法可显著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敏感性,残存的病牛和渔船民中的感染者仍是汉川市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 2011年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哨鼠监测预警

    作者:王浩;罗华堂;周水茂;程忠跃;李群英;胡来林;徐明星

    目的 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探讨哨鼠法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长江武汉段、东荆河-通顺河水系、府河-沦河水系和金水河4个血吸虫感染高危水系设立监测预警点.汛期来临前调查监测点周边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汛期来临时采用哨鼠法检测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调查监测点周边村组历年病情资料,同时观察滩面人畜活动情况,对哨鼠感染率与滩面螺情进行秩相关检验.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结果 18个监测点15个查到阳性哨鼠,阳性率为83.33%.共投放哨鼠554只,回收540只,回收率为97.47%.回收哨鼠全部解剖,阳性75只,总感染率为13.89%,共检获血吸虫成虫172条,平均虫荷为2.29±0.71条/鼠.4大水系哨鼠感染率分别为8.33%、24.53%、10.85%、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31,P=0.000).虫荷分别为2.33±0.71、2.28±0.76、2.22±0.60、2.75±0.96条/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8,P=0.593).哨鼠阳性率与监测点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均无相关性.15个肖鼠阳性点中,8个有渔船民活动,8个滩面有钓鱼或种植者,10个滩面有耕牛散放,4个有病牛.15个哨鼠阳性点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未出现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较高;哨鼠法可作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Ⅰ水体感染性监测预警指标及方法的构建

    作者:梁幼生;孙乐平;戴建荣;洪青标;黄轶昕;汪伟;张键锋;李洪军;李伟;高扬;张联恒;高原;田增喜

    目的 为构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提供可靠的水体感染性监测预警指标与方法.方法 以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资料为基础,筛选出区域性血吸虫感染高危地带,设立监测预警点,建立滩情、螺情数据库.在血吸虫感染高发季节,逐月对监测预警点水域水体血吸虫感染性实施监测.采用哨鼠法检测水体中血吸虫尾蚴以测定水体对人畜的感染性;采用哨螺法检测水体中血吸虫毛蚴以测定水体对钉螺的感染性;采用人工观察法调查人畜活动和渔船民粪便污染情况.逐月向监测预警点所在地区及相关部门发布监测结果及预警报告,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结果 在江苏省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和常州等5市流行区长江沿岸外江滩设立了45个监测预警点,于2009年5~9月间实施监测,5、6、7月已完成检测3次,共投放哨鼠2700只,回收2632只,哨鼠回收率为97.48%;饲养15 d后采血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测,3次现场监测哨鼠阳性率为2.37%~21.13%之间,平均为11.34%.饲养35 d后解剖观察哨鼠2618只,共检得3个阳性点,4只阳性哨鼠.3次监测共损失哨鼠82只,占总投放哨鼠的3.04%;在损失的哨鼠中现场逃失45只,占54.88%.共对45个点12350只钉螺进行了逸尾蚴观察,未发现感染性钉螺.45个点3次现场观察共发现接触疫水人员457人,有15只家畜放养,监测点水域共停靠船只618只(次)、有船民1867人,其中渔船占65.05%,运输船民占59.99%.3个尾蚴感染阳性点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共挂灭蚴药包140只,扩大治疗184人,发放预防急性血吸虫感染宣传单1200余份,发放防护霜750支,有效控制了疫情发生.结论 以哨鼠法为主建立的水体感染性监测预警指标与方法,具有指标敏感、结果稳定、可操作性强以及便于现场质量控制等优点,可作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场推广应用.

  • 垸外易感地带药物灭螺消除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效果的研究

    作者:蔡凯平;赵正元;黄平辉;黄平丽

    目的 评价药物灭螺消除湖区垸外易感地带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效果.方法 在东洞庭湖北岸选择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大致相同的易感地带洲滩作为药物灭螺试验区和对照区,对比观察螺情和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等疫情指标.结果 试验区药物灭螺后15 d效果考核,钉螺校正死亡率为94.13%,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药物灭螺后50 d进行小白鼠感染性测定,感染率为100.00%,平均虫荷56.6条/只;未灭螺的对照组小白鼠感染率亦为100.00%,平均虫荷147.8条/只.结论 在面积较大的江湖洲滩,局部药物灭螺不能达到消除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的目的,但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的效果.

  •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作者:戴建荣;梁幼生;许永良;李洪军;宋鸿焘;神学慧;李龙根;殷芳;朱荫昌

    目的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在江滩上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但以5~10月份钉螺阳性率高.滩内小型水体4~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外江水体5~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其中以5~10月份危险性大.

  • 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

    作者:梁幼生;戴建荣;李洪军;许永良;徐明;朱荫昌

    目的实验观察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将一定量感染性钉螺分别置于1、5、10、15、20、25、30、35℃和40℃水中逸蚴4 h,观察各水温组钉螺逸蚴率和逸蚴量;将一定量尾蚴分别移入1、10、20、30℃和40℃水中,后采用接触法感染小鼠30 min,观察各水温组鼠感染率和虫负荷.结果在温度为1~40℃的水体中,云南和江苏感染性钉螺均能逸出尾蚴,其中云南螺逸蚴的适水温为20~35℃,江苏钉螺则为15~35℃.在温度为1~40℃水中,江苏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为100.0%,云南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83.3%.结论在温度为1~40℃的水体中,日本血吸虫尾蚴均能从感染性钉螺中逸出并能感染终宿主;提示冬季人畜接触有感染性钉螺存在的滩块附近的水体仍有被血吸虫感染的危险.

  • 洞庭湖区危险水位及退水期血吸虫水体感染性研究

    作者:谢木生;厉素勤;赵正元;刘兆春;刘启立;周艺彪;阳桂芬;蔡凯平

    目的研究洞庭湖及长江水域在防汛危险水位时以及退水期间不同水位下血吸虫水体感染性变化规律.方法在东洞庭湖及长江各设1个观察现场,1 998年8~9月,在当地4种不同水位,分别采用一组哨鼠进行常规感染性检测.结果洞庭湖水域感染率分别为危险水位7.7%,警戒水位0,防汛水位7.5%,常年水位100.0%;长江水域感染率分别为危险水位43.6%,警戒水位20.0%,防汛水位47.5%,常年水位7.6%.结论东洞庭湖(除警戒水位)及长江水域在4种水位时段均有感染性,且退水期长江水域感染率明显高于洞庭湖水域;但两水域感染虫荷数均很低(0.60~2.26条/只);当水退至常年水位时,则洞庭湖水域感染率显著高于长江水域.

  • 南昌县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水体感染性系统监测

    作者:黄潮清;赵安;朱静;唐启强;张刚刚

    目的 测定鄱阳湖区南昌县水域水体日本血吸虫感染性.方法 2011年6-7月在南昌县抚河入湖口附近、五星垦殖场外湖堤脚、赣江南支和赣江中支入湖口附近8个监测区域共59个监测点,采用哨鼠试验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59个监测点共投放600只健康小白鼠,回收哨鼠584只,解剖哨鼠577只,检获阳性哨鼠1只,哨鼠血吸虫总感染率为0.17%,检获血吸虫成虫4条.结论 鄱阳湖区采用哨鼠法进行水体感染性监测时应以螺情为依据,水情、水位和流速等因素会影响哨鼠感染率.

  • 2010年湖北省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监测

    作者:涂祖武;蔡顺祥;黄希宝;苏正明;高华;陈艳艳;曹慕民;毛官祥;夏萍凤

    目的 了解汛期湖北省长江流域和汉北河流域血吸虫感染性.方法 在长江流域湖北段和汉北河流域共设17个监测点,开展螺情调查,并采用哨鼠测定法监测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长江流域湖北段和汉北河流域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35只/0.1 m2和0.67只/0.1 m2,钉螺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33%和0.05%.在长江流域共开展2次水体感染性监测,第1次哨鼠阳性率为5.5%,有4处阳性环境;第2次哨鼠阳性率为5.5%,有7处阳性环境.在汉北河流域开展1次水体感染性监测,哨鼠阳性率为11.9%,有4处阳性环境.结论 汛期湖北省长江流域和汉北河流域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较高.采用哨鼠测定法监测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可及时提供预警信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和蔓延,同时还可间接了解查灭螺工作质量和药物灭螺效果.

  • 汛期长江江滩与支流河滩的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时间分布规律

    作者:汪奇志;张世清;王明;汪峰峰;王珍丽;方国仁

    目的 研究汛期长江江滩及其支流河滩的水体血吸虫感染性规律,为急性血吸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在长江安徽段选择2009年春季查获感染性钉螺的长江江滩和支流河滩各一块,于当年6~10月份采用哨鼠法每月1次连续测定水体感染性.结果 汛期6~10月份的长江及其支流滩地水体均具有血吸虫感染性,感染强度与滩地春季感染性钉螺密度密切相关.江滩水体感染强度以6月份高,哨鼠感染率、平均虫负荷(成虫条数/鼠)分别为92.9%、11.3,其次为8月(76.7%、11.4),10月份低(26.7%、1.4).河滩水体感染强度以9月份高,哨鼠感染率、平均虫负荷分别达66.7%、14.8,6月份次之(51.7%、5.0),10月份亦低(10%、0.4).结论 汛期长江江滩和支流河滩水体血吸虫感染性均呈涨水期(6月)和高水位期(8~9月)的双峰型特点,汛前加强主要传染源粪便管理及查灭螺力度是急性血吸虫感染防控的关键.

  • 2014—2016年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哨鼠监测分析

    作者:利国;李翔;单晓伟;陈艳艳;李博;万伦;涂珍;王浩;周晓蓉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武汉市血吸虫病可疑高危水域哨鼠监测疫情资料,探讨哨鼠监测法在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重点水域哨鼠监测方案》,重点选择长江武汉段、府河-沦河水系、东荆河-通顺河水系和金水河水系四大水域设立哨鼠监测预警点,采用哨鼠监测法监测汛期水体血吸虫尾蚴的感染性.结果2014年和2016年的哨鼠回收率均为100.00%,2015年哨鼠回收率为90.56%,三年均未检出感染性哨鼠.结论 2014—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处于较低水平. 哨鼠监测法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中意义重大,应继续加强.

  • 湖北省2012-2013年重点水域哨鼠监测情况分析

    作者:利国;蔡顺祥;陈艳艳;单晓伟;肖瑛;李博;魏晟

    目的 调查湖北省2012-2013两年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的水体感染性,探讨哨鼠监测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长江、汉北河、府河3大水系设立哨鼠监测预警点.汛期(5~6月,9~10月)采用哨鼠监测法检测水体的感染性.调查哨鼠监测点周边村组历年疫情资料,同时观察滩面人畜活动情况.小鼠饲养35 d后解剖,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结果 2012年,长江、汉北河2大水系10个监测点未发现感染性哨鼠,感染率为0.2013年,长江、汉北河和府河3大水系12个监测点共检出1个阳性监测点,阳性点检出率为8.33%.回收的哨鼠全部解剖,检出阳性哨鼠3只,检获血吸虫7条,哨鼠总感染率为1.31%,阳性鼠平均虫荷为2.33条/鼠.发现的1个哨鼠阳性点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未出现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结论 哨鼠监测法可及时提供预警信息,是湖北省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现场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东洞庭湖及长江涨水期水体血吸虫感染性实验报告

    作者:谢木生;赵正元;周艺彪;彭先平;刘启立;刘兆春;蔡凯平

    目的探讨东洞庭湖及邻近长江水域在涨水期不同月份的水位下,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水体感染性的变化.方法在东洞庭湖及长江水域各设1个观察现场,采用小白鼠作为水体感染实验动物.1999年5月至8月分别采用一批小白鼠连续感染3 d,每天2 h. 结果东洞庭湖水域在5、6、7、8月涨水期小白鼠感染率分别为80.49%,100%,79.49%,14.63%;长江水域感染率分别为15.00%,15.38%,28.21%,7.50%.结论在涨水期东洞庭湖水域哨鼠感染率明显高于长江水域(P<0.01);长江水域在高水位期感染率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