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汉川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效果评价

    作者:向瑞灯;张志海;喻斌;邓芳;徐新文;王惠玲;张红娥

    目的 评估汉川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防治效果. 方法 按照《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评估方案》的要求,采取查看资料和现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估.审核近2年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和防治工作方面的数据资料;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进行现场考核,调查常住人口、散养家畜的病情,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 结果 2013年底在汉川市现场抽查了3个乡(镇)的3个村,共调查居民1 484人,其中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查血清1 484人,阳性25人,阳性率为1.68%(25/1 484);血检阳性者全部粪检,均未查到血吸虫病患者.截止2013年,汉川市耕牛全部淘汰.资料显示,汉川市已连续7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调查4个有螺环境,面积55.96ha(1 ha =10000m2)、查螺1 516框,捕获钉螺88只;查获活螺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资料显示,汉川市在考核前2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汉川市已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螺情等变化的血吸虫病防治档案资料. 结论 对照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汉川市各项疫情指标已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 哨鼠法监测汉川市重点水域血吸虫感染性的效果观察

    作者:向瑞灯;喻斌;单晓伟;邓芳;徐新文;刘志爽

    目的 掌握湖北省汉川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的水体感染性,探讨哨鼠法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4年在汉川市汉北河、刁汊湖、庙五渠等3个水系设立哨鼠监测预警点,并收集监测点所属村的疫情资料.分别于6月上旬和9月上旬于各监测点投放哨鼠(雄性昆明小鼠)20只,每次4h,连续投放2d.观察小鼠丢失及死亡情况.同时,观察监测现场江滩上的人畜活动情况,并调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将哨鼠带回实验室饲养35 d后,解剖观察其肝脏肉芽肿情况,并计数血吸虫成虫.分析哨鼠感染情况和监测预警阳性点的分布,对出现感染性水体的区域启动应急响应.结果 2014年在汉川市汉北河、刁汊湖和庙五渠等3个水系分别设5、5、3个监测点,共13个.各监测点2014年春季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汉北河水系有螺框出现率为18.7% (224/1 201),高于刁汊湖水系(12.8%,852/6 644)和庙五渠水系(6.4%,202/3 147) (P<0.01).监测点共投放哨鼠520只,回收514只,丢失6只,饲养过程中死亡4只.共解剖哨鼠510只,检出感染阳性哨鼠4只,检获日本血吸虫成虫27条,哨鼠总感染率为0.8%,阳性鼠平均虫荷为6.8条/只.汉北河、刁汉湖、庙五渠等3个水系的哨鼠感染率分别为1.5% (3/197)、0.5%(1/195)、0(0/118) (P>0.05).13个监测点中,三四村、康家村、陡埠村等3村为血吸虫感染阳性点,且均在9月份检出.汉北河、刁汊湖和庙五渠等3个水系血吸虫检出阳性点分别为2、1和0个.13个监测点现场共发现散放耕牛22头,其中感染血吸虫的牛2头;发现渔船民共62人,其中血吸虫感染者2人.3个哨鼠阳性点均启动了应急响应,未发生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结论 哨鼠法可显著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敏感性,残存的病牛和渔船民中的感染者仍是汉川市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 汉川市汉北河沿线4所小学血防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艾善炎;严志文;但次彦;王军文

    汉川市4所小学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后,学生血防知识合格率、血防态度正确率和查病依从率明显提高,疫水接触率和血检阳性率均明显下降.

  • 汉川市汉北河河滩禁牧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

    作者:汪少荣;向瑞灯;张江明;张志海;刘铁海;喻斌;徐新文;邓芳

    目的 探讨河滩禁牧对汉川市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方法 2005~2007年,在汉川市汉北河流域实施河滩禁牧综合措施,分别选择上、中、下游沿堤各1个村进行观察,分析耕牛粪便污染和螺情、病情变化.结果 2004年基线调查显示:3个村存栏耕牛多,相应的汉北河段面河滩和防浪林牛粪污染严重,感染性钉螺密度高,人群感染率均>8.9%;2005~2007年实施禁牧后,3个村耕牛逐年减少,至2007年全部淘汰,汉北河河滩和防浪林牛粪及阳性粪数量逐年减少.感染螺平均密度逐年下降,人群感染率逐年下降;但上游2006年河滩牛粪污染严重,感染性钉螺密度显著增高.结论 汉川市汉北河河滩禁牧3年后,防治效果显著;在同一流域整体同步实施禁牧,能有效降低感染螺密度和人群感染率.

  • 2009~2014年湖北汉川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作者:张志海;陈艳艳;方荣;喻斌;向瑞灯;刘建兵

    目的:分析汉川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汉川市10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结果2009~2014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2009年的1.76%下降到2014年的0.47%,下降了73.30%;6年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感染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均下降了100%。结论汉川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总体得到了控制,今后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巩固监测,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奠定基础。

  • 汉川市2013年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病例分析

    作者:刘小丽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病人的基本情况及临床病理变化、治疗后的转归,从而指导疫区人民群众有效地做好防治工作。方法:收集2013年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病例194例病人的基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病人均生活工作在血吸虫病重疫区(100%),年龄在40岁以上(占87.1%),男/女2.4:1,均为疫区的农民和/或渔民,病史均在10年或以上(100%)。实验室检查:血吸虫免疫学诊断阳性率占90.2%,贫血100%,凝血酶原时间延长89.3%,肝功能异常82.1%,白/球蛋白比例倒置112例占57.7%,脾功能亢进49例外占25.2%。B超异常率100%,脾肿大占96.6%,腹水100%。临床门脉高压症100%。治疗后,好转163例占84%,临床治愈12例占6.2%,死亡19例占9.8%。结论: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是晚期血吸虫病严重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史长、病情重、反复感染、易复发,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及时救治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治疗只能改善病情,减少直至杜绝晚期血吸虫病发生要从血防工作着手开展工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