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增强技术在CT引导下胸部切割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喜红;白汉林

    目的 评价增强技术在胸部病变CT引导经皮切割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河南省胸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资料完整的671例行CT引导经皮切割针穿刺活检术病例,其中524例术前行CT平扫(A组),147例术前行CT增强(B组),总结平扫和增强技术分别在胸部病变CT引导下经皮切割穿刺活检术对的取材成功率、诊断准确性、肿瘤灵敏性、阳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对照.结果 二者取材成功率(P<0.01)、诊断准确性(P<0.01)、肿瘤灵敏度(P<0.01)、出血发生率(P<0.05)有统计学差异,阳性预测值、假阴性和气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增强技术有助于提高CT引导经皮切割针胸部活检的取材成功率,肿瘤诊断准确率、灵敏性,同时并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 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邢宝玲;冯辛格

    目的 对比研究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或者活检病理证实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86例,分为CT组和增强CT组,每组各43例,两组分别进行CT诊断和增强CT诊断,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CT组诊断准确率为74.4%,增强CT组诊断准确率为95.3%,增强CT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组诊断结果中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长度以及种植灶宽度均小于CT组.结论 增强CT检查方法对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微小种植转移灶灵敏度均显著高于CT,可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

  • 增强CT在腹部创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许顺;吴文滔;黄镭

    目的 分析研究临床中采用CT增强扫描辅助诊断腹部创伤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方法 50例不同致伤因素引起的腹部创伤患者病历资料,研究其增强CT扫描诊断结论与术后确诊结果差异,并分析增强CT扫描诊断腹部创伤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50例患者术后确诊有48例与增强CT诊断结论一致,只有1例血管损伤及1例肠系膜损伤未诊断正确,准确率达到96.0%,增强CT诊断结论与术后确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增强CT诊断为实质器官损伤28例,术后证实实质器官损伤27例,灵敏度为96.4%,特异性为95.7%.50例患者中增强CT诊断为空腔器官损伤22例,术后证实空腔器官损伤23例,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6.4%.结论 应用增强CT扫描诊断腹部创伤准确率较高,对血管、系膜等损伤诊断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增强CT与超声造影扫描在肝脏小占位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孙长理

    目的 比较增强CT与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小占位病变的确诊率,以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72例需行影像学诊断的疑似肝脏内小占位病变的患者,根据影像学辅助检查的方法不同分成增强CT组和超声造影组,各36例.依据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评价标准,评价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确诊率.结果 经过终病理诊断,增强CT组确诊率:原发性肝癌为88.9%(16/18)、转移性肝癌为92.3%(12/13)、肝内增生性结节为100.0%(3/3)、血管瘤为100.0%(2/2);超声造影组:原发性肝癌90.9%(20/22)、转移性肝癌为90.9%(10/11)、肝内增生性结节为100.0%(3/3).两组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超声造影组中无血管瘤超声造影诊断患者故未做比较.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或明显的身体不适.结论 增强CT与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中的原发性、继发性肝癌以及肝内增生性结节的确诊率上无显著差异.但由于超声造影相对于增强CT来说医疗成本低、无辐射性损伤,因此超声造影技术可以作为肝脏小占位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技术,以降低患者首诊经济支出.

  • 下咽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李颖;马林;金花兰

    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2011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咽喉疼痛,向左侧耳部、枕部放射,无吞咽不畅、吞咽困难,无咳嗽、咳痰等.2011年9月在当地医院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喉咽腔有一肿物,2011年10月门诊以下咽肿物收入我院.间接喉镜检查:左侧披裂及环后区可见黏膜隆起,小指肚大小,未遮盖喉入口,双梨状窝可见少量积液.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检查:(咽后壁新生物)鳞状上皮黏膜组织,上皮轻度增生,少量炎细胞浸润.(左下咽梨状窝肿物)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Ki-67(+<1%),S-100强阳性,SMA(-),CK(-).见图1.

  • 增强CT用于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效果观察

    作者:高琼

    目的 分析增强CT在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本院诊断的腹部肿瘤伴有腹腔转移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CT检查,观察组采用增强CT的检查方法,与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种植灶的大小.结果 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检查出的小种植灶为1.10 cm×0.90 cm,对照组为2.85 cm×1.70 cm,观察组种植灶的平均长度、宽度为(3.95±0.60)cm和(2.95±1.15)cm,对照组(6.15±1.30)cm和(4.55±1.35)cm.观察组种植灶结果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对腹部肿瘤的腹腔转移诊断的准确率高,且在微小种植灶的诊断方面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增强CT和MRI对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伟

    目的 分析增强CT和MRI对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RFA)治疗并随访的肝细胞癌患者102例,病灶数113处.RFA治疗后1~12个月内行增强CT和MRI扫描,分析2种检查对病灶大小、数量、坏死、新发灶等的检查结果.结果 与金标准比较,增强CT结果与金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59.00%,特异度98.41%;MRI结果与金标准差异不明显,灵敏度94.87%,特异度100.00%.增强CT与MRI结果比较,两者在发现患者存在肿瘤残余或复发例数、病灶大直径、病灶个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增强CT相比,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对新发灶及较小病灶更敏感,更能准确评价病灶的体积大小以及坏死程度,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效果.

  • 不同侵袭程度NHL患者增强CT影像学表现比较

    作者:何其昌

    目的 探讨不同侵袭程度NHL患者增强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5月手术切除后或CT引导下肺穿刺且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NHL)患者21例的肺部增强CT表现,总结不同侵袭程度PPNHL患者间增强CT特征性表现.结果 6例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单发肿块/结节,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到中度强化;4例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结节,增强扫描后,病灶轻度环形强化;7例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样实变,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呈轻到中度强化;4例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混合型改变,表现为结节肿块影与斑片实变影并存改变,部分患者表现为磨玻璃样等间质性肺炎样改变.结论 PPNHL肺部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为右肺中叶易受累.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及病变部位跨叶分布较为常见,增强扫描后病灶通常呈轻中至度强化.单纯影像学检查诊断困难时,可完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以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 PPNHL 增强CT 病理
  • 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郑启元;顾禄寿;王好微

    目的 通过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评价多排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确定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多层螺旋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显示TNM判断准确率为18例(64.23%).T分期判断准确率为23例(82.14%),N分期判断准确率为21例(75.00%),M判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MSCT在进展期胃癌的术前分期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胃癌 增强CT TNM分期
  • CT与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洪东

    目的:对比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2例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确定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患者,将其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对A组行CT诊断,对B组行增强CT诊断,对比病理诊断结果,评判两种诊断方案准确率。结果 A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达61.0%,小种植灶(2.5×1.8)cm2,平均种植灶宽为(5.1±2.0)cm,长为(6.0±1.8)cm;B 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达95.1%,小种植灶为(1.0×0.9)cm2,平均种植灶宽为(3.7±1.8)cm,长为(4.0±0.9)cm。结论相较CT诊断,以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定性更为准确,对小种植灶的诊断率更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基于CT的腹膜后腔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建立初探

    作者:张彬;王东文

    目的 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腹膜后腔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获取46例泌尿外科肾上腺及上尿路疾病患者的腹部增强CT断层扫描图像原始数据(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利用Mimics 10.01软件对病灶及其周围重要组织、器官进行图像分割、配准及三维重建,并与术中图像比较.结果 成功建立腹膜后腔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通过旋转、缩放、点距及角度测量等操作,可清晰、直观地单独或联合显示病灶与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基于增强CT数据,可逆向重建出以非骨性结构为主,兼具疾病分类特点及个体特征的腹膜后腔三维数字模型,将为肾区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参考和模型基础.

  • 肝脏小占位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比较

    作者:李秀平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肝脏小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5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肝脏小占位病变患者的超声影像与增强CT特征.结果:增强CT初步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8.0%(22/25),误诊率为12.0%(3/25).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96.0%(24/25),误诊率为4.0%(1/25).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明显好于增强CT(P<0.05),误诊率明显低于增强CT(P<0.05 ).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符合率高,误诊率低,可作为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CT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建光;许玉媚;刘建平

    目的 探讨CT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1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CT图像以及临床表现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均靠近手术切口处.7例完全位于脂肪层中,5例深达腹直肌,3例达腹膜.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灶,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CT在显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位置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具有应用价值.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闭合性肾损伤的对比研究

    作者:雷渊军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闭合性肾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闭合性肾损伤患者于伤后24h内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依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的分级标准确定损伤程度,并对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对其诊断一致性进行检测.结果:超声造影与增强CT针对闭合性肾损伤检测阳性率依次为98.4%、84.1%,对于轻度肾损伤,超声造影诊断在闭合性肾损伤方面优于增强CT(P<0.05),且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7).结论:两种诊断方法一致性较好,但是超声造影在诊断轻度肾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增强CT联合CT引导下肺部占位经皮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贾国楠;赵卫东;韩巧林;韩承刚;张泽轶

    目的 探讨增强CT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对肺部占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12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并行胸部增强CT扫描,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所有病例均行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112例中,110例得到阳性结果,阳性率为98.2%;并发症有气胸4例,肺出血5例,咯血4例,均不需特殊处理. 结论 胸部CT增强扫描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对肺部占位病变诊断的阳性率高、并发症轻,可为肺部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 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在周围型肺包块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牮;胡少波;李滋聪

    目的 探讨增强CT协同磁共振(MRI)扫描在周围型肺包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周围型肺部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全部观察对象均分别接受增强CT、MRI和联合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情况,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三种检查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与单一CT和MRI检查比较,联合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协同MRI扫描用于周围型肺包块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增强CT和彩超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江发良;林彩虹

    目的 探讨增强CT和彩超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96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彩超与增强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情况.结果 彩超检出胰管扩张、胆总管结石的比率显著高于增强CT(P<0.05),但胰腺局限性增大、胰腺小灶坏死液化的比率低于增强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的AP检出率高于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的出血坏死型AP检出率高于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水肿型A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和增强CT对于AP的诊断均具有较高价值,可在临床中结合使用,以有效弥补缺陷,这对于AP的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彩超、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振强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T平扫、增强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5例.患者均实施彩超、CT平扫、增强CT检查,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CT平扫、增强CT检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但CT平扫、增强CT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检出率高于CT平扫、增强CT(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CT平扫、增强CT检出率均较彩超高,但在诊断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时,彩超应用价值更为理想.

  • 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俊霞

    目的 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70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CT诊断,为常规组,一组采用增强CT诊断,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出率为82.56%(29例),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0%(21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小种植灶为(1.1±0.8)cm2,种植灶宽为(3.5±1.2)cm,种植灶长为(4.1±0.4)cm,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出率更高,能够扫描出较小的种植灶,可在腹部肿瘤的诊断中进行推广使用.

  • 急性胰腺炎患者增强CT检查和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作者:钟瑞琼;李荣华;童瑜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增强CT检查和急性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IFLE标准诊断急性肾损伤并分级.根据是否进行增强CT检查分为增强CT组和非增强CT组,检查前已经符合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者,纳入非增强CT组分析.结果 增强CT组85例,非增强CT组77例.与非增强CT组比较,增强CT组住院期间血清肌酐水平增加更高[(59±13)μmol/L比(38±11)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更高[30.6%( 26/85)比15.6%( 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强CT检查使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值1.293,95%可信区间1.089 ~ 1.443),经是否合并糖尿病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校正后,增强CT检查仍然是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282,95%可信区间1.185~1.377).结论 增强CT检查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如何有选择性地安排增强CT检查,值得进一步研究.

365 条记录 4/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