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评价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

    作者:孔庆锋;李文伦;李丹丹;逄明源;张玉杰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评估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HCC)的疗效.方法 对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10个肿瘤,行即时(15min)、1个月、6个月及1年及2年CEUS或CECT复查,观察肿瘤有无残留及复发,评价CEUS与CECT两种检查方法 的优缺点.结果 CEUS105个肿瘤完全消融为95个(89.62%),肿瘤残留11个(10.38%);CECT110个肿瘤完全消融为96个(87.27%),肿瘤残留14个(12.73%).1年生存率,<3.0 cm为90.62(29/32),≥3.0 cm为70.3(45/64)P<0.05;2年生存率,<3.0 cm为87.5(28/32),≥3.0 cm为60.9(39/64)P<0.01,<3 cm与≥3 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EUS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与CECT同样的敏感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明;储成凤;刘斌;徐秋贞;朱亚彬;姚青;张俭;孟爱芳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肺结节性病变增强CT后行三维血管重建成像,分析结节处血管表现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36例肺结节中,26例三维血管重建后图像显示清晰.其中22例为恶性结节,18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粗,2例可见血管穿过结节,2例结节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4例为良性结节,结节处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①三维血管重建示结节处血管增粗或血管穿过结节是恶性结节的可靠征象.②三维血管成像对位于中外带肺野的肺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

  • 活体犬脾动脉损伤的超声造影与增强 CT评价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媛媛;王晓菲;张国明;董磊;梁萍;沈红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活体犬中不同内径脾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制造内径<1 mm ( A级)和1 mm<内径<2 mm脾动脉( B级)损伤模型后,分别行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检查,并比较两者对创伤的显示率。结果(1)随着脾损伤内径的增大,血流速度、血流量相应的增高;(2)超声造影能够显示不同内径脾动脉损伤,并出现流沙样或涌泉样活动性出血及供血区低增强或无增强等相应改变;(3)在A级损伤,超声造影显示率显著高于增强CT(100%vs.90.3%,P<0.05),在B级损伤与增强CT显示率相似(100%vs.100%,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小内径脾动脉损伤诊断价值优于增强CT,对大内径脾动脉损伤显示率与增强CT相似。

  • 具有肝硬化基础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增强模式分析

    作者:唐春霖;李锐;张晓航;钟华;郭燕丽;陈朝晖

    目的 探讨在肝硬化基础上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的成像特征.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胆管细胞癌并肝硬化的患者12例(手术切除11例,穿刺1例),11例采用对比脉冲造影技术,1例采用连续脉冲反向谐波造影技术,机械指数<0.2,2.4 mL造影剂SonoVue团注.将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增强模式、术前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动脉相5例(41.7%)为不均匀高增强,3例(25.0%)为均匀高增强,4例(33.3%)为周边环状增强.超声造影3例(25.0%)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9例(75.0%)诊断为肝细胞癌.增强CT动脉期10例(83.3%)为不均匀强化,2例(16.7%)为环状强化.2例(16.7%)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10例(83.3%)诊断为肝细胞癌.结论 肝硬化基础上的多数肝内胆管细胞癌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的增强模式与肝细胞癌类似,影像学鉴别诊断困难.

  •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孙同会;卢春霞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病理确诊的小肝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为患者实施病理学诊断前,为其实施超声造影诊断、增强CT诊断、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分析60例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 联合诊断诊出率高于单用诊断检出率,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小肝癌的诊断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单用增强CT的诊出率与单用超声造影的诊出率差异性不大,联合诊断诊出率高于单用诊断,值得应用.

  • 增强CT与MR压脂联合DWI对老年肺癌与肺不张组织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卢景海;任仲金

    目的:探究增强CT与MR压脂联合DWI在老年肺癌与肺不张组织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之间,在我院收治的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老年患者50例,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观察两种方法鉴别疾病能力的对比情况以及扩散图像信号强度及相应的ADC值。结果本组患者中,CT图像可显示肿瘤与不张肺组织边界的有22例,鉴别率为44%,MR压脂(T2WI/DWI)显示肿瘤与不张肺组织边界的有46例,鉴别率为92%,两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1,P=0.000)。肺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肺不张,两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肺癌明显高于肺不张,两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R压脂(T2WI/DWI)能够清晰的显示肿瘤与不张肺组织边界,DWI有助于观察鉴别肺癌和肺不张,同时ADC的值也可以作为诊断指标。

  • 增强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明汛;龚明福;张冬;戴书华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胸部增强CT及后处理图像.结果 其中叶内型16例(89%),叶外型2例(11%);14例位于左下肺(78%),4例位于右肺(22%);实性肿块3例,囊实性肿块11例,囊性病灶1例,血管增粗及条索影3例;供血动脉2例来自腹主动脉上段,另外16例来自胸主动脉下段,其中多支供血动脉3例,单支供血动脉15例,16例引流至同侧肺静脉,1例引流至半奇静脉,1例为双重静脉引流(肺静脉、奇静脉);18例均能完整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全貌.结论 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病灶内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该病的佳检查方法.

  • 增强CT与PET/CT在诊断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王琦

    目的 分析增强CT与PET/CT在诊断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228例肺实性病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其进行增强CT与PET/CT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PET/CT在肺癌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增强CT,联合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单独增强CT与PET/CT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诊断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PET/CT的诊断价值优于增强CT,两者联用的效果更加显著.

  • USG和增强CT对甲状腺癌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作者:葛智成;屈翔;滕长胜;梁宇霆;谭小蕖;张忠涛

    目的 评价USG和增强CT对甲状腺癌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73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73例患者术前均行USG和增强CT检查,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包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比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USG和增强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USG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为69.9%,增强CT为8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7).USG诊断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1.6%,阳性预测率为64.0%,阴性预测率为60.4%;增强CT诊断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7.1%,阳性预测率为61.7%,阴性预测率为76.9%.2种检查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848,P=0.152,P=0.489).结论 USG与增强CT检查对定性诊断甲状腺癌及评估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应用增强CT评价地诺单抗治疗骨巨细胞瘤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勇昆;牛晓辉;徐海荣;刘巍峰

    目的 探讨增强CT对地诺单抗治疗骨巨细胞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根据入组条件选择我中心就诊的骨巨细胞瘤病例进行研究.选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共纳入18例.平均年龄为31.3(18~ 48)岁,男9例,女9例.病变位于骶骨或骨盆9例(骶骨7例,髂骨和坐骨各1例),位于四肢骨9例(胫骨3例,桡骨2例,肱骨、股骨、尺骨和腓骨各1例).采用CT强化率变化评价地诺单抗用药后肿瘤血运变化.用药前接受骨病灶部位增强CT检查,地诺单抗治疗3个月再次接受增强CT检查.计算病灶部位的CT强化率(同一检查部位增强后的CT值/平扫的CT值)并比较用药前后强化率的变化.结果 用药前和用药后病灶平均强化率分别为2.08和1.40,用药后的CT强化率显著降低(P=0.000).用药前和用药后病灶平均平扫CT值分别为45.7和84.8,平扫CT值显著升高(P=0.038).骶骨或骨盆病例用药后病灶强化率降低至用药前的60.8%(P=0.000).四肢骨病例用后病灶强化率降低至用药前的76.6%(P=0.042).骶骨或骨盆病例比四肢骨病例的强化率降低更为显著(P=0.024).结论 地诺单抗治疗后,CT显示骶骨、骨盆和四肢骨部位的骨巨细胞瘤病变内血运均显著降低,骶骨和骨盆部位肿瘤血运降低更为明显,同时病变内新生骨形成显著增加.

  • 胰头癌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影像学边界的病理学分析

    作者:鲁蒙;原春辉;张铃福;彭颖;陶连元;郭丽梅;修典荣

    目的 探讨胰头癌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在腹部增强CT的边界特征与分布在SMA周围的胰头神经丛第Ⅱ部(plexus pancreaticus capitalis Ⅱ,PPC-Ⅱ)中副交感神经增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22例胰头癌由我科同一手术医师组施行开腹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析术前腹部增强CT SMA的边界特征,对PPC-Ⅱ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MA的影像学边界特征与PPC-Ⅱ中副交感神经增生、神经侵犯等神经病变的关系.结果 SMA在腹部增强CT中表现为不同的边界特征.以-20 Hu为界,根据SMA周围软组织在动脉期CT值将患者分为SMA边界清晰组和SMA边界毛糙组.SMA边界清晰组PPC-Ⅱ中副交感神经纤维数为(14.8 ±4.0)条,明显少于SMA边界毛糙组为(29.2 ±16.1)条(t=-2.610,P=0.017).2组肿瘤分化程度(P=0.027)、术后早期(6个月)病死率(P=0.046)存在显著差异,SMA边界毛糙组低分化腺癌、术后早期死亡患者比例更高. 结论 SMA在腹部增强CT中的边界特征可能与PPC-Ⅱ中副交感神经增生程度有关.毛糙边界可能预示着更活跃的副交感神经增生现象,且与胰头癌术后早期死亡风险有关.

  • 胰腺实性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研究

    作者:林子梅;潘敏强;徐永远;闻卿;刘春媚;王尧;鄢曹鑫;李清海;黄品同

    目的 对照研究胰腺实性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17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胰腺实体性局灶性病变患者CEUS增强模式的表现,与CE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诊断能力.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61.6% (109/177),CEUS诊断准确率89.3% (158/177),CECT为92.1% (163/177).CEUS、CECT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CEUS、CECT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7).以低增强作为胰腺癌的诊断标准,CEUS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0.9%、63.6%、73.8%、86.2%、82.5%(曲线下面积,AUC=0.820);CECT分别为89.8%、69.3%、76.7%、85.9%、84.7%(AUC=0.847)(P=0.07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对胰腺实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相近.

  • 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隆忠;裴小青;郑玮;李安华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对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肾细胞癌18例,肾盂癌3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分析其造影增强图像特点,并与增强CT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清晰的肿瘤动态造影灌注图像.18个(100%)肾细胞癌病灶在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皮质期均显示全瘤增强,CEUS及CECT表现为高增强分别为14个(77.8%)和16个(88.9%,P>0.05),等增强分别为4个(22.2%)和2个(11.1%,P>0.05).造影剂早于肾皮质消褪者在CEUS和CECT分别为13个(72.2%)和15个(83.3%),与肾皮质同步消褪分别为5个(27.8%)和3个(16.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3例肾盂癌在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呈全瘤强化,造影强度与肾皮质相同,较肾皮质提前消褪.结论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肾癌的血流灌注特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肾癌诊断手段.

  •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增强CT中的优越性

    作者:刘雪;王祖莉;罗蔓茹;樊琼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增强CT中的优势.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因病情需要于本院CT室行儿科增强CT检查的0~8岁患儿8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485例,女性为377例.按照不同的穿刺方法,将其随机将其分为静脉留置针组(n=431)和头皮针组(n=431)(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儿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和渗漏现象,并比较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增强CT中的优缺点.结果 头皮针穿刺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2%(419/431),发生渗漏者为12例(2.8%);静脉留置针穿刺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1%(427/431),发生渗漏者为4例(0.9%),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4).头皮针穿刺组患儿较静脉留置针组抗拒明显.结论 使用静脉留置针安全迅速、刺激小、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对患儿反复穿刺,较头皮针更具优越性.

  •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乳腺癌复发和转移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圣芳;胡旭东;王小玥;杨国仁;马莉;左文述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治疗后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4-12-01-2009-12-31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乳腺癌患者142例,统计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并与增强CT及全身骨扫描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5.5% (71/83)和77.1% (64/83),特异性分别为88.1%(52/59)和84.7% (50/59),准确性分别为86.6%(123/142)和80.3%(114/142).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9.5% (34/38),高于增强CT的73.7%(28/38),P=0.031;对于局部复发、肺转移、肝转移和脑转移的诊断,18F-FDG PET/CT和增强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骨转移的诊断,18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70.0%,全身骨扫描为90.0%,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58.3%.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治疗后乳腺癌复发和转移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对于不同部位转移灶的诊断应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增强CT与Ki-67抗原表达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荣荣;李文武;左文述;徐亮;黄勇;张建波;王海鹏

    目的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SCLC)是指SCLC局限于同侧胸腔、纵隔和锁骨上,无明显的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及胸腔积液.Ki-67抗原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间接提示肿瘤恶性程度.本研究旨在探讨LS-SCLC增强CT与Ki 67抗原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2014-07-01-2015-09-01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43例LS-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穿刺活检或手术前行平扫及增强CT检查.穿刺或手术标本作免疫组化Ki-67抗原染色,测定肿瘤细胞阳性百分率,即Ki-67标记指数(Ki-67 labeling index,Ki-67 LI).分析CT征象、平扫及增强后CT值与Ki-67 LI值的关系.结果 43例LS-SCLC患者的Ki-67 LI值为40%~90%,均值为(67.86±16.83)%.其瘤体大径≥30 mm、边缘清楚和无毛刺征Ki-67 LI比瘤体大径<30 mm、边缘毛糙和有毛刺征高,P值分别为0.002、0.033和0.023.平扫、Ⅰ和Ⅱ期增强后CT值与Ki-67 LI值呈显著正相关性,P值分别<0.001、0.003和0.038.Ki-67 LI值在有无坏死、空气支气管征、分叶征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SCLC的增强CT与Ki-67抗原表达水平相关,可间接反应肿瘤的增殖活性,评估恶性程度.

  • 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邓伟英;董娟娜;冯婉茹

    目的 探讨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PICC导管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而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行增强CT检查时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耗时及导管维护费用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造影剂的外渗发生率(0 vs.5%,P=0.022),护理耗时[(6.36±7.71)分钟/次vs.(13.32±3.29)分钟/次,P=0.001],导管维护费用[(1186.31±165.36)元/次vs.(1250.25±170.67)元/次,P=0.039]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经耐高压PICC导管行增强CT检查,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时数,降低维护费用.

  •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超声造影与增强计算机体层扫描的表现特点

    作者:张建刚;王霞;张爱红;玛依努尔;陈景丽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计算机体层扫描(CECT)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及增强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肝硬化患者198例,分别采用CECT及CEUS诊断.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S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诊断率和增强特点,评价CEUS对CECT的补充诊断价值.结果 170个SHCC病灶中,CEUS检查发现151个,CECT检查发现132个.CEUS对SHCC诊断的特异度优于CECT(P<0.05),两者诊断的敏感度及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CT和CEUS在SHCC各时期的增强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CT漏诊38个SHCC病灶,均经CEUS检出为SHCC,对照病理诊断结果,24个病灶诊断正确.结论 CECT和CEUS对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及增强模式相似,均能较好地反映SHCC肿瘤学血供特点,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肝硬化背景下SHCC的诊断准确性.

  • 肾脏囊性病变26例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

    作者:李小娟;张燕群;张云山;陈森彬;王建和;姜丽

    囊性肾癌约占所有肾癌的10%~15%,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为主伴或不伴实性成分的复杂囊性病变.然而,一些良性肾囊肿由于出血、感染及缺血也可呈现类似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往对肾脏囊性病灶的鉴别往往借助于增强CT及增强MRI,可以通过观察囊隔或实性结节处是否有增强来评估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

  • 作者:

    关键词:
365 条记录 3/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