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6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琼;汪健;姜鸿雁

    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opathy,LFCN)主要病因是因受压或外伤引起,或由各种传染病、酒精及药物中毒、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腹部肿瘤和妊娠子宫压迫等引发,有的病因不阴[1].本病呈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科自2010年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电针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腹部肿瘤适形放疗的标记探讨

    作者:刘丽英

    目的通过对CT-sim定位病例的分析,找出常规皮肤标记法中存在的摆位偏差,找到解决方法,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在TOPSLANE定位系统下,在病人的身上做三角式三点纹身标记,选定扫描参考层,沿横断面拉CT片.与常规标记法(两点或四点)的CT片对比分析所获得的影像结果.结果20例病例中,用常规标记法,定位摆位和复位摆位两个过程之间的重复性偏差在3mm-10mm之间;而用新方法的重复性偏差≤3mm.结论使用标记方法是否得当至关重要,探讨新方法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复位重复性.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李晓玲;罗翔

    目的:分析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60例行腹部肿瘤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手术结束后试验组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泵(地佐辛0.25 mg/kg,舒芬太尼1.5μg/kg,托烷司琼6 mg)镇痛;对照组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1.5μg/kg,托烷司琼6 mg)镇痛。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SC)在48 h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静脉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小儿腹部肿瘤超声诊断的研究价值及对临床的重要性

    作者:蔡贵榕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腹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10~2017.10来我院就诊的,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80例小儿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腹部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并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小儿腹部肿瘤中以肾母细胞瘤、卵巢畸胎瘤、神经母细胞瘤、腹膜后畸胎瘤、肝母细胞瘤、肠系膜囊肿、肠重复畸形等常见,其中62.50%为恶性,通过超声诊断后,其肿瘤形状、边界、回声、血流各有其特征性改变,超声诊断其物理特性准确性达100%,病理特性准确性达68.75%.结论:超声在小儿腹部肿瘤中的诊断中,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热塑体膜固定装置在腹部肿瘤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赵文娟

    目的:在腹部肿瘤调强放疗中采用热塑体膜固定装置,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37例进行热塑体膜固定装置的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再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期间选择48例进行真空负压垫固定的腹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在X、Y、Z这三个方向上两组的摆位误差.结果:经计算得出,在X、Y、Z这三个方向上,研究组的摆位误差比对照组的小,采用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别.结论:在进行腹部肿瘤放疗摆位时可以选择热塑体膜固定装置,对于摆位误差可以更好控制.

  • 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诗育

    目的 研究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96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试验组采用增强CT检查.观察不同检查结果 下的转移部位及检出率,记录不同检查结果下的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并进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部位包括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部转移、网膜种植转移,试验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增强CT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检出率较高,能够协助医师对病灶及转移情况进行观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江涛;刘尼军;徐兵智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诊断方式为常规CT扫描;另选择同期23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诊断方式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定位诊断准确率、肿瘤侵袭范围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腹部肿瘤的定位准确、2例定位不准确,准确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9.6%(16例患者腹部肿瘤的定位准确、7例定位不准确)(P<0.05).观察组共有18例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5例不准确,准确率为78.3%高于对照组的52.2%(12例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11例不准确)(P<0.05).结论 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是可行的,值得推荐.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临床效果

    作者:谢冠慧

    目的:研究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医用直线加速器(LA)治疗,借助锥形束CT(CBCT)影响技术分别获得患者的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并分别建立x、y、z轴旋转从而形成并分析相对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结果:10例患者共进行CBCT 112次,其x、y、z轴自由度分别平均为0.14cm(s =0.06)、0.09cm(s=0.12)、-0.04cm(s=0.13),u、v、w轴自由度分别平均为0.81°(s=0.23)、-0.21°(s=0.25)、0.21.(s=0.18);摆位误差x方向小(0.55cm),z方向次之(0.65cm),y方向大(1.07cm).结论:医用直线加速器用于治疗腹部肿瘤可以显著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的精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CT和增强CT用于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实施价值分析

    作者:温见春

    目的 对通过CT与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情况进行扫描,对其获得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6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通过CT平扫后实施增强CT扫描进行病情诊断,对照组患者单纯通过常规CT平扫来诊断病情,每组各有30例.将两组患者通过不同CT扫描方式对转移部位以及病灶进行诊断后获得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其诊断价值.结果 通过扫描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转移部位诊断准确率极高(28/93.3%),对照组患者的转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17/5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49、5.1249、5.4876、5.3164、5.7942、10.5462,P<0.05);观察组患者通过诊断,得出的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宽以及种植灶长分别为(1.1±0.5)cm2,(3.2±1.0)cm,(3.7±0.8)cm;而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分别为:(2.8±1.7)cm2,(4.1±1.3)cm,(6.4±1.1)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34,6.2394,7.5249,P<0.05);两组患者经过扫描后,均没有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采用增强CT扫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安全性,获得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以及应用.

  • 增强CT用于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袁术;张皓

    目的:探究增强C T用于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10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的基础上,开展CT诊断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CT检查,观察组采用增强CT检查,观察对比诊断符合率及种植灶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宽、种植灶长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强C T用于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诊断效果良好,适用于小病灶的诊断.

  • 对比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峰

    目的: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的过程中分别应用CT与增强CT,对比分析临床价值.方法:在2015年4月—2017年7月期间从我院选取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24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例,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CT扫描,而在观察组中应用增强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明显差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小种植面积、种植深度以及宽度方面,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CT,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诊断准确率也较高,为临床治疗也提供了更加重要的依据.

  • MRI化学位移成像对几种常见腹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磊;江宾;马晓涵;周琴;马春琼

    目的:探讨M R I化学位移成像对几种常见腹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100例腹部肿瘤患者,采用MRI化学位移成像方式对患者进行腹部肿瘤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常规上腹部平扫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8.0%,在M R I化学位移成像诊断中准确率为100.0%;化学位移影像中信号均有突出表现,其中,反相位与同相位对比呈现出明显的部分信号或者全部信号减弱.结论:MRI化学位移成像方式对几种常见腹部肿瘤的诊断,能够提高对常见腹部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 对比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菲

    目的:探讨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应用,对比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2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C T扫描检查,研究组性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通过检测后统计分析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0.32%(28/31)明显优于对照组74.19%(23/31),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病灶小种植面积与种植灶深度、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之常规C T检查,增强C 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应用更加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唐开敏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腹部肿瘤诊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疑似腹部肿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腹部肿瘤诊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显示:腹部肿瘤患者共有44例,肿瘤发生率为95.65%.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0%.腹部彩超的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00%,两种检查结果比较,χ2=12.5714,P=0.0003<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对于腹部血管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方达辉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腹部肿块性疾病144例.结果:恶性肿瘤84例,良性50例,交界性10例.有CT血管成像资料定位诊断率91.0%高于无资料诊断77.8%.有CT血管成像资料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4.7%、98.0%、95.8%高于无CT血管成像资料诊断85.1%、80.0%、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CT血管成像资料分期符合率83.3%(120/144),高于无血管成像资料70.8%(10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供血动脉比重4.3%低于良性者64.0%,恶性与交界性1支供血动脉且异常增粗59.6%、2支供血动脉比重10.6%高于良性病灶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支供应动脉且管径正常恶性与交界性病灶BF、BV、MTT、PS高于良性病灶管径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提高定位、定性诊断效率.

  • 五积丸治疗腹部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周祖兵;刘毅;刘兰;沈涛

    腹部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本研究论述了中医对腹部肿瘤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理、法、方、药”系统提出了五积丸可用于治疗腹部肿瘤的观点;论述了免疫学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中药药理学和免疫学知识对五积丸治疗腹部肿瘤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 消臌汤配合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腹腔恶性肿瘤40例

    作者:兰墨赭

    目的:观察消臌汤及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腹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消臌汤内服及西药(顺铂、干扰素)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腹腔恶性肿瘤40例.结果:缓解率(PR+CR)12.50%,有效率(CR+PR+NC)为90%.结论:本方法对腹腔恶性肿瘤具有稳定瘤体,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方法简便易行.

  • 探析腹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作者:俞新燕;许佳兰;华于琴

    目的:研究腹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腹部肿瘤内科患者24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及预防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肿瘤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及预防对策能够降低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 腹、盆腔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CT影像及化疗疗效

    作者:赵静;谢传淼;李建鹏;伍尧泮;王洪瑛;吴沛宏

    观察分析腹、盆腔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SRCT)的CT表现特征及其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例腹、盆腔DSRCT患者的CT影像表现,采用鬼臼乙叉甙(VP-16)+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或IFO+表阿霉素(EPI)化疗方案进行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其中病例1化疗2个周期、病例2化疗6个周期、病例3化疗4个周期。根据化疗前后近两次的CT影像诊断,应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结果 CT显示DSRCT较典型的表现为腹、盆腔单发巨大或多发不规则结节或软组织肿块,与网膜、系膜及腹膜关系密切,原发位置较难确定;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内常见低密度坏死区,并可见斑点或片状钙化,增强后肿块轻~中等不均匀强化;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晚期较常见肝、肺转移;晚期当肿块较大时,可压迫或侵犯邻近输尿管或肠管,引起肾积水或肠梗阻。多疗程联合化疗后3例患者均病情部分缓解(PR)。结论 DSRCT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影像表现,多疗程联合化疗可控制病情发展。

  • 超声诊断隐睾继发巨大精原细胞瘤1例

    作者:徐京团;王敏

    患者,男,32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6天来诊.自幼双侧隐睾,曾于1984年行右侧睾丸固定术,左侧隐睾未行处理.查体:发育营养良好,阴囊内右侧睾丸正常,左侧未触及睾丸,下腹部隆起,可触及拳头大包块,形态规则,质地中等,活动度差,无压痛.超声检查:于下腹部膀胱后上方探及一巨大椭圆形包块,大小为13.7cm×9.8cm,包膜光滑清晰.内部回声周边部以中等偏低回声为主,近中央部为中等稍强回声,分布不均,其中间尚可见强回声条索状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于肿瘤中心探及动、静脉血流频谱.双肾及腹腔淋巴结未见异常.超声诊断:下腹部巨大肿块,结合病史考虑为精原细胞瘤(左侧隐睾恶变所致).CT诊断下腹部肿瘤,CT值35H.

352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