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残粒样微粒胆固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蒋兴亮;周京国;唐中;张均

    目的探讨血清残粒样微粒胆固醇(RLP-C)在糖尿病(DM)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血清RLP-C浓度用免疫分离法测定,同时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清一氧化氮(NO).尿24 h微量白蛋白用放免法测定,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3组.结果96例2型DM患者RLP-C与44 例正常对照 (NC) 比较显著升高[(0.281±0.162)mmol/L vs (0.193±0.125)mmol/L,P<0.01],且2型DM患者D1组(UAER<20 μg/min)、D2组(UAER 20~200 μg/min)和D3组(UAER>200 μg/min)相比,RLP-C浓度依次显著增加[(0.225±0.145)mmol/L,(0.292±0.181)mmol/L,(0.363±0.192)mmol/L].D2和D3组GMP140浓度显著高于D1和NC组(均P<0.01),NC组和D1组NO均显著高于D2和D3组(均P<0.01).RLP-C与NO呈高度负相关(r=-0.75,P<0.01),与UAER和GMP140呈高度正相关(r=0.78和r=0.81,均P<0.01),NO与GMP140浓度呈高度负相关(r=-0.78,P<0.01).结论 RLP-C浓度在2型DM患者中显著增加,且在并发DN的2型DM患者增加更显著,RLP-C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致病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和活化血小板所致.

  •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残粒样微粒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

    作者:阳诚柏

    目的 探讨增加阿托伐他汀剂量或联合依折麦布对基础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出现高残粒样微粒胆固醇(RLP-C)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1)治疗后出现高RLP-C(≥0.13 mmol· L-1)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 mg· d-1,n=38)和联合药物组(阿托伐他汀10 mg·d-1+依折麦布10 mg·d-1,n=37).比较两组进入研究时及6个月治疗后血脂水平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的变化.结果 两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LP-C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6月前明显降低;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比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地降低RLP-C[分别为(-47.7±18.2)%和(-33.3±24.3)%,P<0.01]和提高FMD[分别为(48.5±45.2)%和(28.9±27.8)%,P=0.03].结论对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出现高RLP-C血症的患者添加依折麦布有助于降低RLP-C和改善FMD.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