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骨缺损的外形修复与功能重建
下颌骨缺损常常导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颜面畸形.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较多,有自体肋骨或髂骨等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病变下颌骨切除后冷冻或煮沸后再植,代用品植入以及人工生物材料植入.而接近生理功能的为自体骨移植,又可分为游离骨移植和血管化骨移植.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临床上已应用,效果很好.我们对1983年以来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用自体游离骨移植修复的病人报道如下.
-
下颌骨切除血管化髂骨移植的临床应用
下颌骨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必然行下颌骨切除术;术后下颌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面部外形。因此下颌骨切除后立即修复一直是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问题。修复下颌骨的材料及方法很多,但究竟哪一种更好,更适合呢?自1975年、1979年Taylor[1,2]先后报道了用旋髂浅血管和旋髂深血管为带蒂的髂骨移植经验后,血管化髂骨移植已成为当今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骨来源。我们依据血管化骨移植具有独立血供的特点,自1988年以来,对下颌骨缺损进行血管化骨移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
口腔颌面部放疗区的骨移植
1 血管吻合骨移植在放疗区的应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前后常进行放疗,在放疗区进行传统骨移植不很理想,因为这种放疗区血管化降低,软组织损失,因而以前认为放疗区是骨移植的禁忌证.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管化骨移植不仅能修复放疗区骨缺损,而且可以一期植入种植体恢复咀嚼功能[1].
-
大面积易复发性下颌骨良性病变49例手术治疗体会
造釉细胞瘤、角化囊肿、巨细胞瘤等下颌骨良性病变均具有易复发的特点,一般需作下颌骨方块切除.而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无法保留下颌骨下缘者则只能作骨段切除,再通过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恢复其形态和连续性.1990~1999年,我们对此类患者行下颌骨骨段切除后采用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缺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下颌骨缺损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的研究进展
下颌骨缺损常见于肿瘤切除、颌骨骨髓炎术后及颌面部创伤中,主要采用骨移植进行修复,可分为血管化骨移植(vascularized bone graft)和非血管化骨移植(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两种方式.由于非血管化骨移植在受区有一个血循环重建和新生骨组织爬行替代的过程,其修复重建过程较长、成功率较低.而血管化骨移植的血供不会中断,其愈合方式类似骨折的愈合,因而植骨的成功率要高得多.无论从植骨后骨修复重建的方式或植骨成功率来看,血管化骨移植都比非血管化骨移植明显优越[1].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下颌骨缺损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报道很多,本文主要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预构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和皮肤复合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BMP-2与胶原复合材料在骨骼肌中异位成骨预构骨肌皮瓣,修复自体下颌骨和皮肤复合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4~6周龄新西兰白兔24只,体重2.0~2.5 kg,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n=8).将BMP-2与胶原复合,植入兔背阔肌,预构异位新生骨组织,2、4、6周后行X线片、ALP、Von Kossa、CD31免疫组织化学血管标记及组织学观察.6周后,实验组动物于同侧下颌骨体部制备2 cm × 3 cm皮肤缺损,并形成直径8 mm洞穿性骨缺损;以同侧胸背动脉体表投影为皮瓣纵轴,设计含预制新骨组织的背阔肌肌皮瓣,带蒂移位修复下颌骨及皮肤复合缺损.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动物下颌骨体部均造成直径8 mm的洞穿性骨缺损,对照组将复合组织瓣中的骨性部分游离移植修复缺损;空白组缺损不予修复.术后6周,各组取材行四环素荧光染色、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以及新骨计量等,观察骨和皮肤复合缺损修复效果. 结果 BMP-2与胶原复合材料在兔背阔肌中4~6周成骨,胶原材料于植入后3~5周降解,成骨过程以软骨成骨为主,新骨形态为编织骨,可见明显的微血管分布.修复自体下颌骨缺损6周后,实验组皮肤及骨缺损均愈合良好,对照组缺损修复区基本骨化,空白组尚残留大块骨缺损: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新骨计量分别为(1.594 ±0.674)、(0.801 ±0.036)和(0.079±0.010)mm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构的骨肌皮瓣带血管蒂移位修复兔自体下颌骨和皮肤复合缺损具有可行性和明显优势,有望成为一种血管化骨移植的供区预构形式.
-
异位预成血管化骨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先天畸形、创伤、炎症和肿瘤等所致的下颌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单纯游离骨移植在肿瘤放疗患者受区条件差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局限?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也会造成其供区创伤和继发畸形.近来,异位预成血管化骨移植为下颌骨缺损重建提供了新的途径.下面就血管化骨异位预成的方法、所需条件、优点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种植与颌骨缺损功能重建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鼍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深入,尤其是将种植体引入到移植骨的功能重建后,标志着颌骨缺损修复真正进入了一个功能重建的时代.
-
骨移植种植体一期植入的研究进展
因肿瘤或外伤造成下颌骨缺损,其外形及功能的一期整复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近来,用髂骨移植种植体一期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重建面部外形,恢复咀嚼功能等,国内外做了零星报道.但对牙种植体植入移植骨后能否与移植骨发生骨结合、结合时间、影响结合的因素以及移植骨能否改建形成牙力轨道等都未见报道.本文就血管化骨移植及游离骨移植愈合的组织学差异,以及两类骨移植种植体一期植入的现状、优缺点和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种植义齿在下颌骨缺损咬合重建1例报道
下颌骨是面下1/3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颌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咀嚼、语言和吞咽等生理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功能修复是口腔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不仅要恢复颌骨的连续性以维持患者的面部形态,而且要恢复咀嚼、语言等正常生理功能,以达到牙-颌-肌肉-神经反射的协调.
-
改良髂骨骨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掌背复合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游离改良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重建掌背骨与软组织缺损体会.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骨皮瓣修复掌背复合组织缺损7例,平均年龄42.9岁.伤肢均为右手,合并不同程度伸肌腱损伤2例;合并腕骨骨折、脱位2例;掌指关节损伤3例;指骨骨折3例.受伤至再手术时间平均为18.6 d.术后7d开始功能练习.定期复查,了解植骨愈合、关节活动度、握力大小、皮瓣感觉恢复及供区副损伤,完成患肢手臂肩残疾问卷表及供区可视疼痛评估表.结果 本组皮瓣全部成活,5例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植骨远端2.3个月,近端2.7个月.随访12~24个月,腕关节平均掌屈38.6°,背伸42.9°,尺偏21.4°,桡偏22.9°.受累掌指关节平均活动度35.7°.患侧平均握力13.9kg.3例皮瓣平均静态两点辨别觉13.7 mm,余皮瓣仅恢复深触觉.平均手臂肩残疾问卷评分12.1分.所有患者术后2周可行走,术后3个月轻微疼痛1例,术后1年供区瘢痕平软,无疼痛.结论 游离改良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可成功治疗掌背部骨与软组织缺损,供区损伤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