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矢向位置的测量

    作者:于泉;潘晓岗;钱玉芬;樊林峰

    目的:测量年轻恒牙列期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和位置,并与安氏Ⅰ类患者的颞下颁关节窝形态、位置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6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13.4岁)和31例安氏Ⅰ类患者(男12例,女19例,平均年龄12.9岁),在正畸治疗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使用Nemotec Dental Studio2006软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位置.以SPSS 15.0软件包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在安氏Ⅱ类患者的各个测量指标间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2组的Wits值、GF/Ptm-FH和GF-FMN的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安氏Ⅱ类患者各指标间进行的两两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F-FMN和AOBO、GF-FMN和GF/S-FH、GF/S-FH和GF/Ptm-FH、S/Ptm-FH和GF/Ptm-FH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获得GF-FMN和Wits值,GF-FMN和GF/S-FH的一元回归方程,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恒牙列期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位置较安氏Ⅰ类患者偏后,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位置可以通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评价.

  • 恒牙列初期不同垂直骨面型颞下颌关节窝形态特点的研究

    作者:赵蔚萍;赵海源

    目的:比较恒牙列初期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恒牙列初期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牙尖交错位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各组间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特点。结果:关节结节高度、关节窝高度、关节窝前斜面与水平基准线的夹角由大到小依次为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关节窝前后斜面切线的夹角由大到小依次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关节窝宽度高角组比低角组、均角组明显增大。结论:恒牙列初期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形态有显著差异,低角骨面型患者的关节窝深而陡,高角骨面型患者关节窝浅而平,均角骨面型患者介于两者之间。

  • 不同矢状骨面型颞下颌关节窝位置的测量研究

    作者:郭向红;丁寅;房伟;梁莉;郭涛

    目的: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窝的位置.方法:对120例安氏Ⅰ、Ⅱ、Ⅲ类骨面型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在周围的骨结构中估计颞下颌关节窝的位置.结果: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T-Fs'和T-Ar'距离比骨性安氏Ⅲ类错耠距离长.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TMJ位置(水平距离从T点到Ar'和到Fs')比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靠后.

  • 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观测及应用

    作者:刘文国

    颞下颌关节也是人体中复杂的关节之一,它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在解剖形态结构上具有其他负重关节所没有的特殊构造,它的关节窝比髁状突明显地大,这使得关节的运动极为灵活;同时它又有关节盘、韧带、肌肉等结构使其稳定.本文对该关节窝进行观测,为临床应用积累形态学资料.1 材料和方法材料为中国人成年人颅骨(均未分性别)115副、计双侧230例.其中广东佛山地区76副(计152例);湖南邵阳地区39副(计78例).对其颞骨的关节窝,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主要测量两组数据:以关节窝的顶点(即高点)与通过关节结横嵴下缘的水平线的距离,设定为关节窝的深度;以关节结横嵴下缘至以关节窝顶点的垂直线的距离,设定为关节窝的前后方向的宽度.

  • 功能性矫治器后退大鼠下颌对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芳;龚爱秀;顾永佳;陈文静

    目的 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颞下颌关节窝软骨新骨形成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全麻下分批处死动物.PAS染色法观察新骨形成.结果 大鼠在下颌持续后退情况下,实验组颞下颌关节窝软骨后份软骨的骨小梁骨沉积减少;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软骨新骨形成的量区别明显,第14天后,二者间的差别趋于减小.结论 后退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后份软骨新骨形成量减少.

  • 固定功能矫治器前伸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的定量评价

    作者:赵志河;Urban Hgg;Rabie ABM;沈刚

    目的:定量分析大鼠下颌持续前伸对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固定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制取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组织切片,采用Leica Q550IW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性前伸条件下,其颞下颌关节窝后份有明显的新骨沉积.第3天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新骨沉积无明显差异,从第7天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在第21天时达到高峰,接近30天,二者间的差别趋小.结论:前伸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有新骨形成,并可采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 颞下颌关节窝形态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秦;刘越胜;张琳;白乐康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颞下颌关节窝形态与各类错(牙合)畸形等(牙)因素的改变及面下1/3垂直距离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1~3],而且与颞下颌关节病(TMD)有着一定的关系[4].Poikela A,Pirttiniemi P与O'Byrn BL等国外学者及国内的张非煜等人已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偏侧咀嚼及单侧后牙反(牙合)等(牙合)型改变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窝的形态改建及TMD的发生[5~8].Taddei C,Frank RM及Liu Hongchen等学者也证实了牙列缺失及全口义齿修复后垂直距离的改变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TMJ)的结构改变,并可诱发TMD[9~10].因此,伴随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较高的发病率及日益增多的各种类型的咬合重建,近年来有关颞下颌关节窝形态的研究越来越多,其测量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