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移动—分离式PICC换药专用车的研究与设计

    作者:刘成友;秦航;王雨荷;田书畅;蔡静;邓民

    目的 提出一种适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置管术后床边移动—分离式换药专用车.方法 介绍了PICC基础知识、日常护理方法 及常见并发症,分析了常规PICC换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PICC换药室、一般病房以及无菌病房患者换药的移动—分离式换药专用车.结果 换药专用车可自由调整操作工作台高度,可灵活调整患者上肢支架角度和高度,可提供曲面、人性化的接触支架,可拆卸式上肢支架,可进行局部消毒,可满足无菌病房患者换药需求.结论 换药专车将换药操作化繁为简,能提高患者在换药过程中的舒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研究意义.

  • 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晨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化疗且PICC置管的93例癌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开展个性化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护士理论与实践技能及置管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强化个性化护理培训,观察组护士理论与实践技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0,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2次,发生率5.13%,对照组8例,发生率为15.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5).结论 针对肿瘤化疗且PICC置管患者,通过开展个性化护理质量管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

    作者:刘瑞金;陈秀云

    目的 探究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肿瘤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总结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和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3.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肿瘤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因素和其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均较好.

  •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高风兰

    目的 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及生命质量.结果 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生命质量量表(EORTC QLQ-C30)各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生命质量.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后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万艳芬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采用PICC置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不采用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观察组为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质量相对较高。患者形成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高。结论从置管成功到后的拔管,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提高治疗的质量。

  • 风险管理降低ICU患者PICC导管意外拔管率的应用研究

    作者:樊莹莹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对ICU患者PICC导管意外拔管率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入住浙江医院ICU病房的90例气管插管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受试者PICC导管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PICC导管意外拔管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护士PICC导管意外拔管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可有效降低ICU患者PICC导管意外拔管率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80岁以上高龄患者留置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

    作者:宋葵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高龄住院患者留置PICC过程中出现导管异位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调查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1月肿瘤病房和干部病房住院的110例80岁以上高龄置管患者的导管异位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完全卧床不能配合操作患者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为33.33%;穿刺侧肢体有深静脉置管史患者异位率为55.56%;B超联合床旁数字化X光机拍片检查导管异位纠正率100.00%,B超+X光片导管异位纠正率37.50%.结论 80岁以上高龄卧床患者留置PICC出现导管异位率高,应加强穿刺前病史和深静脉置管史评估,合理选择静脉,穿刺过程中调整患者体位等,降低患者留置PICC导管异位率.

  • 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3种固定方式的比较

    作者:许祖存;齐华英;王申;胡新春;郭桐欣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3种固定方式的优劣.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胃肠外科术后进行PICC植入的3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管固定方法分为胶条固定法110例(A组)、缝线固定法105例(B组)、思乐扣固定法90例(C组).比较各组导管移位/脱出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评分.统计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病例,并进行PICC导管相关感染单因素及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各组导管移位比率、移位距离、移位次数、导管脱出比率无统计学差异.A、B组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A、C组,C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移动、免疫机能、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穿刺技术为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在固定方式有效性方面,缝线固定法有明显优势;在固定方式安全性方面,胶条固定法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在固定方式使用体验方面,思乐扣固定法更佳.结论 防止导管移动、提高患者免疫机能、及时维护导管、提高穿刺技术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用胶条固定效果好.

  • 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作者:姚婷婷;孙颖;曲宝君;刘军莉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318例肿瘤患者,记录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318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其中置管相关并发症主要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置管方式、血栓史、导管管腔数及导管留置时间对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方式为影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高龄、导管置管时间长及盲穿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的健康教育方法及价值

    作者:甘海洁;赵昀;卢晓;邓一卉;林结清;于起涛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方法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入的100例肺癌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卫生宣教.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焦虑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癌患者PICC置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等获得提升,并发症减少,焦虑情况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内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叶红菊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内科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80例内科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C置管过程中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各种可能引发并发症的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白血病患儿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 置管的应用护理

    作者:权小香;权燕;陈燕丹;谢泽曼;吴北燕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统一规范操作程序及导管的日常维护,观察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患儿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通过规范操作程序,做好导管的日常维护,可预防和减少导管并发症。

  • 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胡利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比较我院实施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前后分别收治的44例(对照组)和62例(试验组),经PICC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护士PICC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成功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置管后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过系统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后PICC置管成功情况和效果显著提升,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大降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彩超引导下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对比

    作者:蔡敏;郝敬春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在肿瘤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住院部收治的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彩超引导下PICC组与IVAP组,各30例.结果:彩超引导下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17.18±1.23) min,明显短于IVAP组的(20.36±2.1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彩超引导下PIC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67%)明显高于IVAP组(73.33%),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IVAP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出院时,彩超引导下PICC组情绪功能与躯体功能EORTC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与I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彩超引导下PICC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I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与IVAP相比,彩超引导下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显著,且具有简便、安全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PICC术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茅静;施如春;陈传英;吴剑秋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江苏省肿瘤医院PICC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晕厥发生于PICC术后10 min内,持续时间均<1 min.经平卧、吸氧后迅速恢复意识,症状消失,无需药物治疗,亦未遗留后遗症.结论 PICC术前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术中和术后的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 PICC置管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

    作者:王艳红;王淑瑛;张冬青

    目的 分析影响PICC置管术后患者舒适的原因,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方法调查分析63例PICC置管术后患者舒适护理的方法.结果 舒适护理可减轻穿刺后的疼痛及导管断裂或滑脱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心理因素.结论 舒适护理方法的应用,可消除或减轻置管术后患者的焦虑,避免每日频繁穿刺的疼痛,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 自我管理与PDCA相结合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作者:李利;周洪博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与PDCA相结合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呼吸内科接受PICC置管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结合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置管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置管脱落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排斥率;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前、置管1个月后置管维护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及对两组患者进行置管满意度分析.结果 试验组置管脱落率(0.0%)、并发症发生率(2.8%)、置管排斥率(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1个月后,试验组置管维护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对置管满意度偏高(P<0.05).结论 PICC置管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患者自我管理与PDCA相结合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置管脱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并且可以增强患者满意度,该法值得在PICC置管患者维护过程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潘龙芳;洪跃玲;唐丽;杨相梅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再根据穿刺先后顺序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X片定位法;观察组1采用心电定位技术结合术后X光片定位法双重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2采用心电定位技术根据术中P波振幅变化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对无明显P波变化的患者采用术后X片定位法.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在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耗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满意度的差异性,对照组和观察组1之间导管位于佳位置比例的差异性,观察组1和观察组2之间置管及定位总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总耗时远高于观察组(z=6.364,P=0.000),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满意度低于观察组(x2=7.745,P=0.005;63.34%/96.67%,P=0.000);对照组患者PICC到达佳位置的比例低于观察组1,具有统计学差异(x2=43.740,P=0.000);在导管相关并发症上,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定位技术安全、准确且能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缩短患者从置管到输液的时间;对P波变化明显的患者,可不必行术后常规X光片检查.

  • PICC穿刺点出血预防处理措施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丽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作为一种可长时间保留的深静脉导管,其临床应用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局部损伤,为肿瘤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输注高营养药物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的静脉通道,可有效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保证病人的治疗,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也有独特优点.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穿刺局部出血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发生率与导管型号、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通过选择合适的导管、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