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异物误诊 46例 (46眼)治疗体会

    作者:赵安利;周海松

    我院近 5年来门诊接诊因角膜植物性异物嵌顿误诊为角膜炎的病人 46例 (46眼 ),经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中LAT基因的作用机制

    作者:赵举峰;杨慧兰;樊建勇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α疱疹病毒科,原发感染生殖器及口面部黏膜上皮组织,引起眼角膜炎、致死性脑炎、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1],有Ⅰ型(HSV-1)和Ⅱ型(HSV-2)两个血清型.HSV易传播,嗜神经潜伏,可因多种非特异应激激活,导致症状复发.HSV的潜伏性是有效治疗和彻底清除该病毒的大障碍.目前,所有能抑制HSV增殖的药物均通过对病毒编码的DNA多聚酶选择性磷酸化而起作用,但在病毒潜伏阶段,这些基因并不大量表达,因此常规药物对于潜伏感染的病毒无任何作用[2].

  • 玉屏风散防治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6例临床观察

    作者:吕宏伟;韩兴国;汪萍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防治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方法:复发性HSK 76例85眼,分为A、B两组.A组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共40例45眼,采用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局部应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滴眼.B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36例40眼,除按A组方法外联合应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随访2年抗复发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20,P>0.05),抗复发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7,P<0.01).结论:玉屏风散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毒及清除病毒的能力,在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方面效果较好.

  • 鱼腥草联合贝复舒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作者:罗荣帮;吴志群;张建东

    目的:探讨鱼腥草联合贝复舒(bFGF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113例(118眼)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 57例(60眼)用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点眼及贝复舒点眼,对照组 56例(58眼)用无环鸟苷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点眼,随访 1~2年,平均为 15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 86.67%,有效率为 93.33%,与对照组痊愈率(51.72%)和有效率(68.9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 [(18.21± 2.45)d]少于对照组 [(20.36± 2.23)d](P<0.01);随访病例治疗组 52眼,复发 2眼,复发率为 3.85%,对照组 30眼,复发 10眼,复发率为 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鱼腥草联合贝复舒可提高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愈率,缩短疗程,并有利于角膜组织佳修复,不留或少留瘢痕,对预防和减少复发及其它并发症也有积极作用.

  • 误诊为角膜炎的干眼症及唯地息凝胶疗效分析

    作者:熊飞

    目的:分析误诊为角膜炎的干眼症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以干眼症的三项检查结果(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为诊断标准,收集反复用药2个月以上且误诊为角膜炎的干眼症患者,并给予唯地息凝胶治疗,观察用药后2周疗效.结果:9眼(6例)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58眼(29例)误诊为点状角膜炎.误诊时间2.18个月;停用所有抗感染眼药水后给予唯地息凝胶点眼,患者自觉症状减轻,角膜染色减少.结论:对于角膜染色阳性患者应该结合临床症状及传统的干眼症诊断试验以免误诊;唯地息凝胶用于干眼症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

  • 氟康唑与左旋咪唑联合碘酊烧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31例临床观察

    作者:朱玉珍

    1 引言角膜真菌病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原因除与诊断技术的提高及眼科医生的重视有关外,还和新型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角膜外伤增多有关.

  • 探讨结膜移盖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红

    目的:研究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结膜移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的6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来分析,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B组使用结膜移盖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19例患者被治愈,2例失访,3例化脓性眼内炎。6例角膜穿孔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B组有27例被治愈,3例失访,8例结膜移盖脱落二次三次手术。B组的炎症控制和角膜透明性比A组高。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结膜移盖治疗的临床成功率比较高,效果好。

  • 镰刀菌致角膜炎2例报告

    作者:陈秀岚;孙东明;侯云珍

    镰孢菌属在空气中较曲霉菌属更多,可产生真菌霉素,损害免疫系统.镰孢菌属主要从全身感染病人的血中分离出,而在相同临床条件下,曲霉菌则极少从血中分离出.镰孢菌属属致深部感染.在美国很多地区,镰孢菌属已成为常见的真菌性角膜炎病因[1].

  • 1%环孢霉素滴眼液联合0.02%洗必泰滴眼液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附1例报告)

    作者:邹文进;梁海明;黄海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难治性、预后不良的感染性角膜疾病[1].棘阿米巴角膜炎首先见于西方发达国家报道,随着对此病认识的逐步加深,我国陆续有文献报道棘阿米巴角膜炎[2~4].棘阿米巴角膜炎表现为顽固性的化脓性感染,疾病进展过程中角膜病灶先后出现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角膜组织坏死,角膜胶原溶解[5],炎症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角膜病理损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3].角膜移植是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有效方法[6].但是目前国内角膜供体缺乏,严重制约角膜移植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工作的开展.

  • 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研究进展

    作者:刘永红;张友胜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lpes simplex virustype 1,HSV-1)所致的角膜感染.在美国,每年约有50万新发病例,其中近25%~45%的患者在初发感染后1~2年间复发[1].在我国角膜盲占盲目的第二位,而HSK致盲占角膜盲的42.8%.居首位[2],因此HSK已成为国内外眼科界极为重视的问题.

  • 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黄建华

    目的 观察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就诊时角膜病变范围和程度分为射干治疗组和奇力青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射干抗病毒注射液肌注治疗;对照组用奇力青静脉滴注治疗.用药后1、3、5、9天进行复查,疗程共9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有效率为71.88%,治疗组无一例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在用药5~7天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结论 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有抗微生物、消炎作用,安全性好,对病毒性角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黄蜂蜇伤角膜17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雄兰

    黄蜂蜇伤在临床上常见,但角膜被黄蜂蜇伤的病例不多见,以长脚黄蜂、华黄蜂、黑尾和班蜂蜇伤为严重.角膜被黄蜂蜇伤后可引起角膜炎、虹睫炎、白内障及视网膜、视神经病变而导致失明.

  • 结膜下注射治疗247例角膜炎的操作及护理体会

    作者:罗雪英

    角膜感染病是当前国内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由于该类疾病常因溃疡而导致角膜穿孔,因此,迅速诊断、积极治疗,对保护患者的眼睛及恢复视力,是相当重要的.1996年1月至1998年8月,我科采用结膜下注射治疗各种常见的角膜炎共247例,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膜下注射的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新淮;柏清;李淑艳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角膜炎的疗效.方法:81例随机分为用BFGF滴眼液组34例,抗生素组12例,BFGF联合抗生素组35例,观察治疗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在平均治愈天数上BFGF联合抗生素组为11d,与BFGF组14.5d(P<0.05),抗生素组21d(P<0.0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BFGF联合抗生素组总有效率为86.5%,单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83.5%,抗生素组80.4%.结论:BFGF滴眼液联合用药治愈角膜炎的疗效确切安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40例

    作者:李正林

    目的:探讨单疱病病毒性角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用0.1%的疱疹净、利福平、无环鸟苷等眼药水,配合口服中药以散风、清热、明目.结果:治疗40例,治愈3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0%,疗效满意.结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抗病毒的同时作整体调整,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疗效满意.

  • 感染性角膜炎102例的诊断及预后

    作者:许玲;王志斌;周炼红;张勇

    目的:探讨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法:结合诱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102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角膜炎的致盲率达40.10%,眼球摘出9.89%,刮片阳性率32.14%,培养阳性率仅22.41%.结论:感染性角膜炎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其诊断更多依赖于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实验室检查阳性率较低.

    关键词: 感染 角膜炎 诊断 预后
  • 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体会

    作者:陈增奎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3例患者经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溃疡恢复,视力提高,13例真菌性角膜炎均获治愈,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斑翳或白班.结论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广东湛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析

    作者:李定;黄文明;史建强;吴国凤;李瑞庄;严灿荣

    目的了解广东湛江地区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真菌的分布情况. 方法对70例疑患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取病变角膜上皮组织,分别进行真菌直接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并对检查阳性者进行菌种鉴定. 结果70例病眼患者均检出真菌,涂片镜检真菌阳性67份,阳性率为95.7%,真菌培养阳性65份,阳性率92.9%,总一致性为89.6%.检出菌种分属14个属26个种,其中镰刀菌属22株(33.8%),弯孢霉属20株(30.8%)、曲霉属4株(6.2%),球孢子菌属4株(6.2%),其他菌属15株(23.1%). 结论北热带的广东湛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和弯孢霉属,主要菌种以新月弯孢霉多见.

    关键词: 角膜炎 真菌 分离 鉴定
  • 应用PCR技术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作者:朱其新;余沃莲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诊断单纯疱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实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应用PCR技术对6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患眼泪液及角膜上皮进行病毒DNA检测.结果PCR检测60例患者标本结果,阳性46例占76.7%,阴性14例占23.3%. 结论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诊断不能只根据其临床特征来诊断;PCR可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作者:袁东兵;袁士超;于明玉;吴祖谦

    目的:观察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4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疗程.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的烧灼法结合那他霉素滴眼液滴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993 条记录 42/50 页 « 12...39404142434445...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