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表面接枝技术对纤维加强树脂基桩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杜月明;周雪锋;章非敏;刘梅

    目的:探讨石英纤维表面接枝技术对纤维增强光固化树脂复合材料( FRC)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石英纤维随机分成5组分别进行以下表面处理:A组,10%H2 O2浸泡20 min;B组,10%H2 O2浸泡20 min+γ?MPS处理;C组,10%H2 O2浸泡20 min+γ?MPS处理+Bis?GMA接枝1 h;D组,10%H2 O2浸泡20 min+γ?MPS处理+Bis?GMA接枝3 h;E组,10%H2 O2浸泡20 min+γ?MPS处理+Bis?GMA接枝7 h。将处理好的石英纤维按相同体积比浸入光固化树脂基质中制成纤维增强树脂桩。测试试样的弯曲模量、弯曲强度、弯曲载荷,SEM观察断面的显微结构。结果不同接枝时间的石英纤维对FRC桩的力学性能有影响,其中E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弯曲模量(24.65±2.20)GPa,弯曲强度(696.24±12.85) MPa,弯曲载荷(185.67±3.43) N,与其余组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纤维表面接枝技术能提高树脂基纤维桩材料的力学性能。

  • 种植体颈部的优化设计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

    作者:王雨薇;王了;包崇云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修复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及种植体颈部表面的宏观形状、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在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该文就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治疗手段,特别是通过种植体颈部的优化设计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细胞膜片技术及其在种植体表面的应用进展

    作者:於科;姜治伟;杨国利

    为了提高种植体骨结合,增加种植治疗的成功率,细胞膜片技术从生物学的角度提供了种植体表面改性的新方法.细胞膜片技术是一种保留细胞外基质、不含支架的细胞处理方法,与常规植入材料相结合可形成膜片-种植体复合体.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膜片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搭载成骨相关基因,从而促进种植体骨结合.然而,此项技术在种植体应用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膜片种植体制备方法单一、体内膜片种植体存活状况未知等.因此,该文将从细胞膜片及膜片种植体的制备方法、体内细胞膜片的追踪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

  • 多孔微球在三维细胞培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启英;张天柱;胡克;郭兆彬;朱长皓;顾宁

    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三维培养方式,多孔微球的研究以及相关应用也获得一系列进展.作者就多孔微球的制备、影响多孔微球用于细胞培养的因素、表面修饰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 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米结构化与血液相容性

    作者:许耘;邓洁

    在生物材料表面构建微米、纳米及微/纳米复合结构,可以实现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相对于微米尺度,纳米尺度的拓扑结构与机体内细胞生长的自然环境更为相似.本文就有关微纳米拓扑结构的构建以及对细胞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该方法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 钛合金种植体( Ti6Al4V)表面接枝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增强生物矿化的研究

    作者:许艳慧;张超;肖群;李志安

    目的 通过在钛种植体(Ti6Al4V)表面接枝丙烯酸-农康酸共聚物以促进钛合金种植体表面羟基磷灰石的沉积.方法 用异丙醇钛(TIPO)作偶联剂,在经氢氧化钠处理的钛种植体表面接枝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然后,将其浸入SBF溶液中一周进行生物矿化.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对表面矿化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 接枝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的钛种植体表面经SBF溶液浸泡后,其表面形成连续的针状矿化物,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证实其结构为羟基磷灰石.结论 钛表面接枝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后,能加快羟基磷灰石在表面的沉积,并调整其晶体形貌.

  • 钛基种植体表面纳米管改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迎新

    良好的骨结合是种植成功的保证,而种植体表面处理是影响骨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表面纳米化改性已成为钛种植体表面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化学性质稳定,结构规整,高度有序,有一定粗糙度且与钛基体结合牢固.本文就近年来种植体表面纳米管改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牙用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颖萍;胡滨;Gao Yingping;Hu Bin

    牙用合金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为了提高合金的抗氧化、耐腐蚀等性能,基体表面改性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近几年来,众多学者致力于牙用合金的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本文就近期牙用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 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后同种异体骨的骨传导能力研究

    作者:笪虎;陈伟

    目的:探讨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兔同种异体骨后骨传导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冻干法,将多聚赖氨酸覆盖在实验组兔同种异体骨的微孔表面,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未经表面改性的同种异体骨设为对照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种植于2组的微孔表面,进行培养,并向成骨方向诱导.采用扫描电镜观察、MTT法检测BMSCs在同种异体骨微孔表面黏附、增殖情况,检测2组细胞表达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将2组复合自体BMSCs的同种异体骨回植入兔双侧桡骨缺损处,1、2、3和4个月后分别对标本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中BMSCs在同种异体骨微孔表面黏附、增殖以及表达碱性磷酸酶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兔桡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骨经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后,其在体内和体外的骨传导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 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P3/4HB无纺支架

    作者:郭超;董念国;张凯伦;刘明海;史嘉玮;陈思

    研究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对P3/4HB无纺支架的作用.氧等离子体改性P3/4HB无纺支架,改性的效能通过检测接触角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进行结构表征,接种大鼠肌成纤维细胞,检测细胞黏附率以进行功能表征,并检测改性前后的大应力变化.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改性后的P3/4HB无纺支架表面氧含量增加了12.1%,C-O(C-OH)峰、COOR(COOH)峰分别增加了0.2%、6.2%,接触角下降了44°,而大应力无明显变化,改性后支架细胞黏附率较预处理组高.说明氧等离子体处理P3/4HB支架,可引入功能性的-OH、-COOH等活性基团,改善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提高对细胞的黏附力,为进一步共价接枝生物活性单体创造了条件.

  • 磷酸单酯改性β-磷酸三钙的研究

    作者:李勇;张云;尹光福;周大利

    以磷酸单酯(PL)为表面改性剂,对β-磷酸三钙(β-TCP)粉末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通过测试β-TCP粉末改性后的水性接触角,观察SEM颗粒形貌及分析XPS表面元素和基团,表明:PL改性后的β-TCP微粒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分散性,且颗粒粒径在0.2~1.2μm之间.

  • HA表面改性人工角膜钛支架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杨民;黄一飞;惠延年;王丽强;崔福斋;王小平;陆玉杰

    目的 经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表面改性的三襻式人工角膜钛支架植入兔角膜板层探讨其与角膜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及组织愈合情况.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 C 3组,A组(9只)及B组(9只)分别于右眼角膜板层植入HA表面改性后的三襻式人工角膜钛支架(HA-Ti)及人工角膜钛支架(Ti);C组(6只)为手术对照组,仅制备囊袋不植入支架.观察人工角膜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并分别于术后2周、4周、16周取材,行组织病理学及支架表面组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观察期间A、B组均未见角膜感染、溶解、支架排出.早期实验组角膜有水肿及新生血管长入,A组新生血管明显多于B组.组织学观察术后2周,A组炎症细胞浸润重于对照C组及B组(P<0.05);4周和16周时A、B和C组各组间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别(P>0.05).A组支架周围基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显著,术后2周、4周A组和B组成纤维细胞增生均多于对照C组(P<0.05),且A组增生明显多于B组(P<0.05);术后16周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HA-Ti支架表面角膜组织黏附好,胶原纤维与支架连接紧密.结论 HA表面改性三襻式钛支架促进角膜血管化,有利于人工角膜的稳定,使人工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促进组织界面愈合能力.

  • 光固定明胶修饰的聚醚醚酮(PEEK)表面促进细胞增殖及成骨性研究

    作者:万腾;张郡;田海清;袁天阳;刘钦毅

    目的 聚醚醚酮(PEEK)具有与骨骼相似的弹性模量,但PEEK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应用受到其表面生物惰性及缺乏促成骨性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表面修饰光固定明胶增强PEEK生物活性.方法 我科研团队合成的光固定明胶可通过紫外照射粘附于多种材料表面,并可增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SEM、静态水接触角、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分化等表征学及细胞学系统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光固定明胶可固定于PEEK表面,改变了PEEK等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在细胞学研究中,光固定明胶改性后相对于普通PEEK,成骨细胞增殖、伸展、基质分泌及分化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通过光固定明胶对PEEK表面进行改性,可明显增强其生物活性,是一种有潜力的骨科内植入物及医疗器械材料.

  • 二氧化钛纳米管及抗菌涂层制备的进展

    作者:李岳鸿;李瑞延;卿云安;唐雄风;秦彦国

    钛和钛合金经过表面改性处理可以获得新的优良特性,抗菌性就是其中之一.二氧化钛纳米管(titaniumdioxide nanotubes,TNT),作为一种人为修饰的钛合金表面纳米结构,具有抗菌性和药物搭载能力,在制各抗菌涂层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TNT涂层常见的制备方法及其载药能力和抗菌性能的研究.

  • 纳米银粒子改性种植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卿云安;李瑞延;刘贯聪;梁豪君;张彦博;秦彦国

    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和老年股骨颈骨折常用的有效手段,在临床研究中,无菌性松动和假体周围感染是造成假体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良好的骨整合性是使假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骨整合能力是骨组织工程研究关注的热点.纳米银粒子(Silver nanoparticles)的抗菌能力备受推崇,它可以有效减少假体周围感染;同时有研究指出它还具备一定的促成骨能力,这将对无菌性松动有改善作用.以上优点使纳米银改性种植体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纳米银改性种植体的应用作一综述.

  • 表面改性在医用镁及镁合金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郭洁;唐舟;朱伟

    镁及镁合金材料作为可降解生物材料,其密度与人骨密度相当,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相对于非金属材料的更好的塑韧性和可加工性.因此,镁及镁合金有望用于承力部位的骨组织修复.本文综述了医用镁及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

  •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研究

    作者:朱小双;闫玉华

    本文主要对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表面改性在生物金属材料方面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马雄华;韩颖超;李世普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简单比较.

  • 骨科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

    作者:刘庆华;焦玉恒

    目的为提高骨科金属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研究表面改性技术这一条重要的途径.方法根据表面改性时材料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材料的作用尺度及改性的效果几方面进行综合介绍.结果总结了当前骨科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介绍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结论从分子水平研究骨科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是目前研究的新趋势.

  • 仿生融合器表面修饰后孔隙特征对骨化脂肪基质细胞的行为调控

    作者:郭洪刚;姚芳莲;陈治;汪涛;郑永发;扬少光;刘凤勇

    目的 评估融合器(cage)表面改性及孔隙特征与骨化脂肪基质细胞活性间关系,并验证优化改性的方法.方法 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处理不同孔径(400 ~ 550 μm、200~350 μm及100~ 150μm)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已内酯(β-TCP/CS/PCL) cage,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表面修饰,如下接种羊骨化脂肪基质细胞(ADSCs):共分为A组(大孔径cage +RGD表面改性+ADSCs),B组(中孔径cage+ RGD表面改性+ADSCs)和C组(小孔径cage+ RGD表面改性+ ADSCs),振荡模式下培养;第1、4、8、12、16、20、24、28天,电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检测存活率、增殖、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活性,分析细胞生长情况,裸鼠体内成骨测试.结果 B组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外基质丰富,存活率高于其他组[(74.56±0.57)%,P<0.05],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水平均高于其他组[(0.72 ±3.13) AU、(73.27±1.54) U/L、(71.18 ±2.51) mg/L,P<0.05],骨保护素(OPG)表达明显.结论 中孔径cage具备稳定的细胞相容性,为理想的候选cage材料.

196 条记录 6/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