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现状研究

    作者:陈妍曲;唐敏;黄旋平

    背景:微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作为"绝对支抗"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脱落率较高一直是其主要缺点.影响微种植体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微种植体的自身因素、微种植体周围炎、微种植体的植入方式、角度、位置和加载时机等.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做一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微种植体、稳定性、正畸支抗"为中文检索词,以"miniscrews、stability、orthodontic anchorage"为英文检索词,分别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检索近四年发表的有关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2篇文章.综合国内外学者有关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微种植体表面的改性能有效增强骨结合能力,促进骨再生,提高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应该结合患者的骨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种植体和植入方式,适宜的植入角度以提高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损伤牙根、神经、血管和上颌窦,并注重术后愈合期的维护,适时加载.

  • 医用钛合金掺锶改性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李瑞延;刘贯聪;梁豪君;秦彦国

    背景:以钛合金为基底进行表面改性进一步提高其表面生物活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掺锶改性是提高植入物骨整合性的有效手段。目的:介绍以医用钛合金为基底掺锶改性的研究进展。方法:以“钛合金,锶,骨组织,成骨”为中文检索词,以“titanium(ti),strontium(sr),bone,osteogenic”为英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有关医用钛合金掺锶改性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①医用钛合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与人体骨弹性模量接近,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骨修复的植入物;②单纯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较差,难以和骨组织结合达到骨整合;③对钛合金进行表面功能改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案,而掺锶改性可显著促进新骨生成,达到骨与钛合金的整合;④目前掺锶改性的钛合金植入物及支架材料大多还处于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阶段,快速、稳定、易获得且安全有效的改性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 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改性与血管内膜的增生

    作者:刘章起;李春亮

    目的:评价血管材料改性后对血管内皮增生的影响和应用前景.方法:以"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改性,内皮增生,再狭窄,生物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以"biological vascular scaffold;surface modification; tunica intimal hyperplasia;restenosis;biocompatibility"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8-01/2010-04相关文章.纳入有关与血管支架材料,血管支架材料改性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为重点分析,讨论血管支架材料改性对血管内皮增生、再狭窄的影响.结果:支架植入后血管内膜的增生和再狭窄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分析表明,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改性及载药复合支架能比裸体支架能更有效解决局部慢性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抗凝血等问题,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降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有效性.可降解血管组织工程支架的发展将成为新的里程碑,内皮细胞是血管组织工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通过种子细胞在体外种植于生物可吸收材料的血管支架上,达到修复创伤、病变和重建功能的目的.结论:血管支架材料表面改性是目前解决支架植入后抑制内膜增生,防止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题有效方法之一.血管组织工程支架发展前景广阔.

  • 脑血管支架种类及置入后的高灌注综合征

    作者:张选琴

    目的:重点介绍脑血管支架的种类,并分析支架置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以"脑血管,支架,高灌注综合征,并发症"为中文关键词;以:"cerebrovascular, support,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omplic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与与脑血管支架的种类相关文献及脑血管支架成形后高灌注综合征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0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临床验证分析支架置入并发症的原因.结果:目前,支架置入被证明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按照支架结构和材质可将血管内支架分为金属支架,聚合物支架,涂层支架等类型.金属支架虽然满足力学性能要求,但在置入人体后,存在血液相容性不佳等问题.支架表面粗糙度对再狭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高灌注综合征作为血管成形术后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值得关注,其发生在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衰退并已适应低灌注压的血管床,通常在同侧出现颅内血管血流量显著增高,毛细血管床灌注压急剧增加而引起血脑屏障破坏,从而导致脑肿胀、颅内出血.结论:对覆膜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进一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使并发症的形成减至低限度,消除支架置入后人体排异反应和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 钴铬合金表面镀氮化锆涂层对细菌黏附性能的影响

    作者:桑卓;付玉;陈东;古育娣;陈湘涛

    背景:细菌黏附与钴铬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成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目的:验证钴铬合金表面所镀氮化锆薄膜是否可以改善义齿金属材料的细菌黏附性能。方法:应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在钴铬合金材料表面镀氮化锆薄膜,制备钴铬合金镀膜组试件(实验组),以未镀膜的钴铬合金试件为对照组,分别将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黏液放线菌接种在两组试件的测试面上,待培养结束时进行菌落计数。结果与结论:细菌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3种细菌的菌落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细菌黏附数量明显高于镀膜组。提示:钴铬合金表面所镀氮化锆薄膜可以显著降低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及黏性放线菌的黏附数量,从而改善钴铬合金材料的细菌黏附性能。

  • 银离子注入氧化钛涂层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效果评价

    作者:宋辉;贺韬;李亘;董宇启;张超

    背景:制备缓释、长期释放的银离子抗菌涂层,仍然是材料表面改性抗菌的重要课题之一.目的:评价银离子注入氧化钛涂层后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及其效果.方法:对照组为纯钛组,实验组分为3 组,为氧化钛涂层组、氧化钛涂层+低银离子组(30 min)和氧化钛涂层+高银离子组(60 min);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材料的特征,运用细菌滴入法、抑菌环实验和菌液生长曲线法来评价抗菌效果.结果与结论:通过银离子注入技术,可以将银离子加载至氧化钛涂层表面;体外实验证实银离子注入后的材料具有明显的抗菌性,且随着注入时间的延长,材料表面银离子的数量增加,抗菌性明显提高;银离子注入技术用于制备无机抗菌材料经过体外实验评价具有抗菌能力强、抗菌持久等特点.

  • 磷酰胆碱表面改性增强聚四氟乙烯心脏瓣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张本;龚德军;张锡武;徐同毅;韩林;唐昊;陆方林;徐志云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将膨体聚四氟乙烯单瓣同时植入绵羊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20周,无明显血栓、钙化或降解,验证了其优良的特性,但在左肺动脉处有明显的新生内膜增生。
      目的:观察磷酰胆碱表面改性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的生物相容性变化。
      方法:以磷酰胆碱对膨体聚四氟乙烯进行表面改性,观察改性前后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形状、接触角、屈服点拉伸应力及弹性模量、蛋白吸附能力的变化。①溶血实验:在稀释人血中分别加入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浸提液、膨体聚四氟乙烯浸提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②血小板计数实验:在健康人全血中分别加入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及酵母聚糖 A。③血小板激活实验:在健康人全血中分别加入改性膨体聚四氟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γ-球蛋白及酵母聚糖A。
      结果与结论:与改性前比较,改性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微孔面积显著减小(P <0.001),亲水性及抑制蛋白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 <0.001),生物力学性能及溶血性能无明显变化。体外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激活实验显示,改性后膨体聚四氟乙烯的抗血栓性能显著增强。说明磷酰胆碱表面改性可以增强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的抗血栓性和抗蛋白吸附能力,改善其生物相容性。

  • 超顺磁氧化铁制备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作者:陈柱;尚全良;肖恩华

    背景:超顺磁氧化铁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靶向诊断和治疗方面。目的:总结超顺磁氧化铁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表面改性、产品检测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方法:以“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preparation,coprecipitation,surface modification,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fluorescent tracing,targeted therapy”为检索词,检索2000至2012年Sciencedirect、PubMed数据库的文献;以“超顺磁氧化铁,制备,表面改性,磁共振,荧光示踪,靶向诊断,靶向治疗”为检索词,检索2006至2014年CNKI、万方数据库的文献。结果与结论:超顺磁性纳米颗粒能够通过实验室的方式制备出来,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法、气相沉淀法、机械球磨法、液相微介质电加热法、溶胶-凝胶法、乳化法、共沉淀法等,并且能够通过表面改性及修饰使其具备不同的特性,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如磁共振对比剂、荧光示踪、纳米颗粒靶向治疗、磁热疗及生物分离等。

  • 钛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的细胞生物活性

    作者:吴穗丹;王焱;张辉;滕伟;宁成云;郑华德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可改善钛或钛合金的表面特征。
      目的:研究纯钛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性能及其对MC3T3-E1细胞早期黏附、增殖及成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46个直径10 mm、厚度2 mm 圆盘状纯钛试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置于含0.02 mol/Lβ-甘油磷酸二钠盐及0.2 mol/L乙酸钙的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对照组对试件进行机械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X 射线能谱分析检测涂层表面钙磷比,X 射线衍射分析检测涂层晶相构成。将MC3T3-E1细胞接种在两组试件表面,1,2,4 h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在2,4,7 d通过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并于7,14 d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经微弧氧化处理后,钛表面形成粗糙多孔的钙磷涂层,微弧氧化涂层主要元素为Ca、P、O及Ti,微弧氧化膜层主要由氧化钛、钛酸钙、磷酸钙及偏磷酸钙构成。电镜观察显示1 h 微弧氧化涂层表面细胞已伸出伪足,4 h呈现较典型的细胞形态。细胞在微弧氧化处理钛表面4,7 d的细胞增殖和7,14 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表明微弧氧化技术生成的粗糙多孔钙磷涂层能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的早期黏附、增殖及成骨活性。

  •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后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强;辛林伟;夏亚一;张钦;刘文忠;吴萌

    背景:尽管记忆合金在现代医学领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如骨科、牙科等),但不仅人的体液会对材料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而且材料所释放的离子也对人体造成毒副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在临床更进一步使用这类记忆航?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比较类金刚石镀膜形状记忆合金和非镀膜记忆合金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生物先菪?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5-03/06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材料为规格为6 min×7 mm×0.5 mm的类金刚石镀膜镍钛记忆合金和相同规格的非镀膜镍钛记忆合金各30片,由兰州大学材料学院提供.方法:将2种不同的镍钛合金分别加入12孔培养板中,将第3代成骨细胞悬液用DMEM培养基调节成10×108L-1,等体积加入培养孔中,37℃、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中培养.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的增殖情况;收集第1.2,3.4,5天的细胞培养液,测定其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镍离子的含量.结果:类金刚石镀膜镍钛记忆合金组的细胞增殖率及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非镀膜组;培养液中镍离子含量明显低于非镀膜组(P<0.05).结论:类金刚石镀膜记忆合金的组织相容性明显优于非镀膜记忆合金.

  • 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

    作者:尹燕;马宝玉;夏天东;夏亚一;达国祖

    背景:目前多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及其合金表面涂覆羟基磷灰石涂层,制备成复合材料.但由于羟基磷灰石与钛合金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涂层在冷却过程中易产生脱落.目的:在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致密、均匀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利用动物实验考查镍钛/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阴极旋转法在低温条件下从含钙、磷离子的电解水溶液中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沉积了磷酸钙涂层,经碱处理获得羟基磷灰石涂层.分析工艺参数对涂层结构的影响.利用动物植入实验对该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并与镍钛/羟基磷灰石与Ca3(PO3)2?2H2O混合涂层复合材料、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医用钛合金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电化学沉积-碱处理方法适合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沉积电压、温度对涂层结构有强烈影响.4种不同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增生,在骨膜组织切片中都可见软骨细胞且有骨小梁形成,涂覆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植入材料组织反应较轻,相应的组织切片中所显示出的软骨细胞、骨小梁数量多,分布均匀,表明羟基磷灰石涂层提高了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生物活性.

  • 假体表面改性和材料纳米化对骨质疏松骨床中假体骨整合的影响

    作者:陈柏龄;谢登辉;宁成云;吕维加;李佛保;廖威明;徐栋梁

    背景:羟基磷灰石涂层优化能够改善假体的早期和中期固定效果,但其远期固定效果差强人意.大量研究表明: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纳米化和假体表面改性可提高假体-骨界面的结合情况.但材料纳米化与表面改性和骨整合相关性如何国内外尚未见专门研究.目的:对比骨质疏松条件下材料纳米化与表面改性对两类羟基磷灰石假体骨整合促进作用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分别于2007-09/12和2008-03/05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和香港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组织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圆柱形多孔羟基磷灰石假体和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假体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制作、提供,尺寸为3 mm×3 mm.方法:将32只5月龄雌性SD大鼠按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多孔羟基磷灰石组,假手术+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组,骨质疏松+多孔羟基磷灰石组,骨质疏松+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组,每组8只.骨质疏松+多孔羟基磷灰石和骨质疏松+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组大鼠切除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在各组大鼠胫骨上段分别植入多孔和光滑表面的羟基磷灰石假体.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后处死大鼠,取带假体标本,运用骨组织计量学检测手段,测量假体周围骨的骨量及结合率等指标.结果:①骨质疏松+多孔羟摹磷灰石组骨结合率为23.7%,较骨质疏松+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组高16.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质疏松组在骨整合率上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30.8%和13.0%.结论:骨质疏松条件下,假体表面结构优化可显著提高假体一骨界面结合程度、促进假体骨整合.光滑表面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假体未能发挥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的优势;在影响骨整合方面就羟基磷灰石涂层来说,涂层表面改性可能比单纯涂层材料纳米化更重要.

  • Nd,Zn微量元素在Mg-Zn-Y-Nd血管合金支架中组织学特性和改性的变化

    作者:鲁雪丽;姚新亮;李彦明

    背景: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镁合金血管支架材料在心血管疾病中广泛运用,但是传统合金材料难以满足血管支架要求,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完成支架表面改性,提高血管支架的组织、力学性能具有深远的意义.目的:观察血管支架在快速凝固Mg-Zn-Y-Nd合金中的组织学及表面改性情况.方法:选择具备良好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的低锌系Mg-2Zn-0.2Y合金为基本材料,向材料中加入Nd,Zn元素完成合金支架的细化;经过对支架的挤压细化组织性能完成支架表面改性,提高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获得血管支架用新型镁合金并完成支架表面改性.通过金相显微组织、扫描电镜能谱及射线衍射分析实验了解制备支架的组织性能;通过硬度、拉伸实验了解支架的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①金相显微镜组织观察结果显示:当不加入Y时,镁合金支架第2相为杆状,存在少许颗粒嵌入在基体中;当向镁合金支架中混入0.5%Y元素时,支架第2相中杆状物明显减少,以颗粒状为主,且均匀分布在机体中;加入1.0%的Y时,第2相数增加,晶粒中可见大量枝晶,第2相存在不连续杆状物;加入1.5%的Y时,合金组织中的大枝晶与局枝晶混合,第2相为杆状.②射线衍射分析实验结果表面:Mn-Zn-0.5Nd合金与Mn-Zn-1.0Nd合金中均含有相同的相(Mg4Zn7和(Nd,Y)2Zn17相).当Nd浓度提高为1%时,合金中出现新的MgZn2相;③镁合金改性材料SEM及EDS实验结果显示:镁合金改性后第2相中含有Zn元素、Nd及Y元素,并且Nd元素、Y元素含量和与Zn含量较接近.EDS分析可知:加入Zr元素后层片状第2相中Zn元素水平明显下降,Y元素、Nd元素含量提高,能获得更加稳定的性能;④显微硬度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镁合金含量的不断增加,合金显微硬度值不断增加;⑤拉伸实验结果显示:Mg-Zn-Y-0.5Nd-Zr支架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显著高于Mg-Zn-Y-0.5Nd,Mg-Zn-Y-1.0Nd,Mg-Zn-Y-1.0Nd-Zr(P<0.05);Mg-Zn-Y-0.5Nd-Zr,Mg-Zn-Y-1.0Nd-Zr伸长率,高于Mg-Zn-Y-0.5Nd,Mg-Zn-Y-1.0Nd(P<0.05).⑥结果说明:选择低锌系Mg-2Zn-0.2Y合金为核心材料,向材料中分别加入Nd,Zn等微量元素,完成材料的改性,并且经过对支架的挤压细化组织性能完成支架表面改性,改性后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

  •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性质及对成骨细胞贴壁生长的影响

    作者:魏俊超;陈磊;陈义旺;陈学思

    背景:生物材料表面性质的改变能够影响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影响细胞黏附能力、基因表达等行为.目的:评价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性质及其对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参考作者既往实验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和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利用zeta 电位仪测定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zeta电位,通过测定水在改性羟基磷灰石表面的接触角,结合成骨细胞黏附试验,分析表面改性对材料的细胞黏附能力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呈疏水性,接触角为93°,成骨细胞黏附实验表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比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黏附更多的成骨细胞,表明表面改性增强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

  • 人胎盘问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改性处理聚苯乙烯表面的生长效应

    作者:姚丹丹;苑红;苑春慧

    背景: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是细胞治疗、再生医学以及免疫调节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其培养表面的研究是关系优化PMSCs培养体系的重要课题.目的:观察磺化法、次大气压等离子技术和多聚赖氨酸包被技术改性的聚苯乙烯培养表面对人PMSCs体外培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3/2008-10在北京纵横洋洲医药生物技术公司生物塑料实验室完成.材料:聚苯乙烯3.5 cm2培养皿和24孔培养板由北京纵横洋洲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多聚赖氨酸购自美国Sigma公司.人正常分娩期胎盘由北京人民医院提供,并经产妇知情同意.方法:以磺化法、次大气压等离子技术、多聚赖氨酸包被技术改性聚苯乙烯培养表面,将体外分离的人胎盘小叶中有核细胞分别接种到不同改性处理的培养表面,贴擘法获得PMSCs克隆,传代培养.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不同改性处理的聚苯乙烯培养表面的表面张力;PMSCs在不同培养表面培养的原代培养克隆率、接种培养贴壁率;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聚苯乙烯培养表面采用不同方法改性后,其表面张力:等离子组>多聚赖氨酸组>磺化组>对照组:培养表面表面张力越大,人PMSCs原代培养克隆率和继代培养贴壁率越大,而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表面更有利于原代分离人PMSCs;培养表面表面张力的增加能有效缩短人PMSCs接种后恢复期.结论:鉴于多聚赖氨酸改性大幅增加了培养成本并有污染细胞的可能,建议采用多聚赖氨酸改性表面实施PMSCs原代培养,等离子改性表面实施PMSCs继代培养.

  • 镍钛合金根管器械表面改性及对其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钱鑫;康国鹏;樊红霞;魏俨培;于静涛

    镍钛合金根管器械因其具有超弹性及形状记忆能力已在根管预备中广泛应用,但因镍离子释放致癌及易发生器械分离、易腐蚀等缺点,近年来表面改性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表面改性可使材料表面形成生物活性薄膜,有效抑制镍离子析出,增强其抗腐蚀性,改善其生物相容性.表面改性方法包括机械去除法、表面氧化法及表面涂层技术等.本文对镍钛合金根管器械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后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种植体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刘阳

    种植义齿愈来愈多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种植体早期的稳定性和长期的成功率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表面改性处理可改善钛及其合金种植体的性能,增强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并缩短临床愈合时间.本文就种植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 种植体 表面改性
  • 冷常压等离子体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葛鑫;赵宝红

    冷常压等离子体具有高效灭菌、安全及无污染等优势,在消毒医疗器械及活体组织等领域应用较多.除此之外,冷常压等离子体还具有材料表面改性、美白牙齿、止血等功能.文章首先介绍冷常压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成分,然后就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表面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作者:黄兆松;毕龙;张振宇;张东宪;孙鹏霄;韩一生

    目的 评价表面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纤维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对表面改性PET纤维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比较改性前后PET纤维的细胞毒性;对该表面改性PET纤维材料的浸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和致敏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改性前PET纤维的细胞毒性为Ⅲ~Ⅳ级(P<0.05),表面改性PET纤维无细胞毒性(P>0.05);表面改性PET纤维无全身急性毒性反应,溶血率为0.07%,<5%(P<0.05),热原反应符合规定,对豚鼠皮肤无致敏反应.结论 表面改性PET纤维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合格,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生物安全性标准,为进一步进行人工韧带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石墨化炭/炭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C/C+HA) 复合骨植入材料研究

    作者:王健;吴松;陈腾飞;朱东波;王靖;周天宝

    目的:通过建立兔股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对采用等温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等离子喷涂技术所制备的石墨化炭/炭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C/C+HA)复合骨植入材料进行骨植入实验的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探索该复合材料作为植入机体骨组织的可行性依据.方法:采用骨科钻在实验动物股骨髁上钻孔的方法建立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将待研究比较的实验材料分别植入实验动物的股骨髁内,持续观察8周,在术后第2、4、8周时应用X线照片、组织学染色和扫描电镜技术,分别观察所研究材料在机体内对骨缺损愈合及其对机体的影响,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石墨化炭/炭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C/C+HA)复合骨植入材料的骨植入实验生物相容性良好,材料与骨组织结合牢固,界面中成骨细胞生长明显,且炭颗粒脱落现象少,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植入动物体内的材料在植入期未引起机体局部的炎症浸润反应且表面脱落的碳颗粒在机体组织中也未引起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在实验动物植入材料后的连续8周观察期中,组织学观察显示:表面涂有HA的炭/炭复合材料对骨组织形态改建上表现良好,其与骨组织接界处所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层厚度明显比未涂HA的材料要小,与骨组织结合更为紧密和牢固;碳颗粒出现脱落游离的现象明显减少.结论: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涂以HA生物涂层对骨的形态改建和促进骨小梁生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骨修复材料.

196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