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胺酮抑制皮层扩散性抑制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邱阿雪;方芳;仓静

    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是一种在大脑皮层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波浪式扩散传导的抑制性脑电活动[1],这种病理现象的特征性表现为病变区域的神经元肿胀、细胞外钾离子及谷氨酸含量升高、局部皮层功能受损[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层扩散性抑制与先兆性偏头痛、癫痫、卒中、脑外伤及脑出血等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3,4]。临床研究显示氯胺酮可以改善皮层扩散性抑制的预后(如降低皮层扩散性抑制相关疾病的症状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5~8],甚至抑制皮层扩散性抑制的发生[9],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临床价值及药物安全窗仍有争议。近年来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转运体以及蛋白对皮层扩散性抑制起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10~12]。鉴于星形胶质细胞在氯胺酮对皮质扩散性抑制中所起的作用尚不确切,因而就此做一综述探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行性从而为脑保护寻找新的靶点。

  • 在体皮层扩散性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胡学斌;冯哲;李鹏程;赵洪洋;朱贤立

    目的:用KCl和针刺分别在鼠皮层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CSD),建立大鼠CSD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Spangue-Dawley大鼠25只,随机分为针刺诱导组(n=10)、KCl诱导组(n=10)和NaCl对照组(n=5),在大鼠颅骨上分别钻磨出诱导窗口和观测窗口,分别在诱导窗口用针刺和滴加KCl诱导大鼠脑CSD,对照组在诱导窗口滴加NaCl,并用电生理记录和光学成像的方法来描记CSD的产生与传播,并分析其特点.结果:针刺诱导组和KCl诱导组在观测窗口均可以观察到向外周扩散的弧形波,观测窗口均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弧形波向远处扩散,针刺诱导的CSD波呈典型的同心圆样向四周均匀扩散,KCl诱导的CSD波则是呈不规则的圆弧形波向外周扩散,针刺组每次只诱发1次CSD波,而KCl组则可以诱导多次CSD波.在产生CSD波的同时,伴随着去极化电位的产生,而在NaCl对照组没有这一现象的发生.结论:用本方法制作CSD动物模型,简单易行,可以用OISI直观观测CSD的产生和发展,并与电生理观测到的去极化波一致,适于在体研究CSD,为进一步研究CSD的发生机制及其可能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在体诱导鼠脑皮层扩散性抑制研究

    作者:胡学斌;FENG Zhe;冯哲;赵洪洋;赵沃华;朱贤立

    目的 用KCl和针刺分别在鼠脑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研究其在体成像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用针刺(n=10)和KCl(n=10)诱导鼠脑CSD,并用NaCl作对照(n=5),电生理记录和光学成像来描记CSD的产生与传播,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单次针刺可诱导一组同心圆样扩散波,KCl诱导多组不规则弧形扩散波,两者均伴随去极化电位的变化,且两者电位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照组没有这一现象的产生.结论 KCl和针刺均可在体诱导鼠脑CSD,并通过光学成象(OISI)直接观测CSD的产生发展,与电生理观测结果一致,为进一步研究CSD的发生机制及其可能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皮层扩散性抑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皮层脑血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郝璞珩;宋锦宁;陈虎;安吉洋;闫文涛;李宇;王军锋;张明

    目的 明确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对皮层脑血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利用皮层给以KCl的方法诱导CSD的发生,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行皮层脑血流测定,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SAH组大鼠脑皮层血流较空白组和盐水组明显下降,其中5d组低;皮层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5d组明显;CSD发生后SAH组脑血流下降更明显,凋亡更严重,空白组和盐水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SAH后CSD的发生使脑血流进一步下降,皮层细胞的凋亡更加严重,CSD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