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乳糖β-1,4-糖苷键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

    作者:杨圣菊;孟国梁;陈晓栋

    目的 探讨半乳糖β-1,4-糖苷键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合成、定位及糖蛋白半乳糖基化在瘢痕疙瘩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Lectin印迹法观察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糖蛋白的糖基化水平;饱和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观察组织学结构及胶原的形态与分布.分析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比例;蓖麻凝集素-Ⅰ免疫荧光组化法分析组织中半乳糖β-1,4-糖苷键的表达与定位,并与Ⅰ型前胶原α1共定位.结果 经糖链染色,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瘢痕疙瘩组织在约30 000和40 000处糖蛋白的半乳糖β-1,4-糖苷键表达增高.偏振光显微镜显示,瘢痕疙瘩组织中含有大量Ⅰ型胶原纤维,约占(71.53±4.03)%,Ⅰ、Ⅲ型胶原比例为2.56±0.53,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免疫荧光发现,半乳糖β-1,4-糖苷键均匀分布在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胞膜和胞质内,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其表达量明显增加,且与Ⅰ型前胶原α1存在共定位.结论 瘢痕疙瘩组织中存在着半乳糖β-1,4-糖苷键的表达变化,且主要定位于成纤维细胞,提示半乳糖β-1,4-糖苷键可能参与瘢痕疙瘩修复过程中纤维过度增生相关因子的修饰调控.

  • 蓖麻毒素A链细胞内转运机制研究

    作者:张晖;詹金彪

    蓖麻毒素是从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us)的种子中提取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60 Kd,由A、B两条链组成.蓖麻毒素A链(ricin A chain,RTA)是毒性链;B链有凝集素的活性,可识别末端含半乳糖基的受体.把单克隆抗体与毒素分子结合,可制成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的导向药物--免疫毒素[1],可克服化疗药物非特异性的不良反应[2].本文就RTA的结构及其在细胞内的转运机制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溶酶体参与蓖麻毒素A链降解途径的研究

    作者:陈春;詹金彪;沈芬平;沈建根

    目的:研究溶酶体在蓖麻毒素A链(RTA)细胞内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溶酶体的靶向信号肽KFERQ连接在RTA的羧基端;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KK223.3-RTA和pKK223.3-RTA-KFERQ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经IPTG诱导表达RTA和RTA-KFERQ蛋白;重组蛋白质用Blue-Sepharose6B亲和柱纯化,以MTT法分别测定纯化后的RTA与RTA-KFERQ蛋白对体外培养的HEPG2(人肝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3种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RTA和RTA-KFERQ.与RTA相比较,纯化的重组蛋白在体外有相似的蛋白质合成抑制活性,RTA-KFERQ对HEPG2、Hela和A549细胞的毒性分别减少了约49.87%、54.18%、88.68%.结论:RTA不能完全被溶酶体灭活,RTA可能存在溶酶体外的降解途径.

  • 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和活性测定

    作者:陈欣虹;刘琼;詹金彪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 (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GFP-RTA经PCR扩增,与T载体连接,用内切酶从T-GFP-RTA中切下GFP-RT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在BL21(DE3)中表达GFP-RTA融合蛋白,通过金属螯合和层析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毒性.结果:测序发现插入的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完全正确,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经诱导表达后,菌体产生绿色荧光,MTT法表明该融合蛋白呈现与RTA相似的细胞毒性.结论:从大肠杆菌表达的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具有蓖麻毒素A链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研究.

  • 重建型蓖麻蛋白脂质体的制备、性质及对肝癌细胞的毒性

    作者:王新建;杨建国

    目的:制备重建型蓖麻蛋白脂质体(RRL),并探讨其毒性作用.方法:通过正交法实验选择配方,并采用冷冻干燥脱水-再水化-囊泡化方法(DRV法)制备RRL;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测定RRL毒性.结果:RRL的包封率可达59.63%(含50 g/L的甘露醇),粒径为0.50~0.79 μm(占90%以上),经4 ℃ 0.5 a贮存,其粒径和粒度分布无明显变化.RRL对7 721人肝癌细胞的半数细胞抑制浓度(IC50)与游离蓖麻蛋白的IC50之比为1∶2.47;RRL的LD50为(55.61±19.71) μg/kg,毒性下降27.66%.结论:本法所得RRL性质稳定,药物包封率较高,并提高了对肝癌细胞的毒性,降低了对小鼠的毒性,为临床研制蓖麻蛋白的新剂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 蓖麻蛋白毒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菁;陈华庭;黎维勇

    目的:介绍蓖麻蛋白及其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蓖麻蛋白具有极强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通过物理包裹或化学修饰的方法,可以减小其在体内应用时的非特异性毒副作用,增强其对靶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结论:各种修饰方法都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蓖麻蛋白的非特异性细胞毒性.要达到临床应用的目的,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蓖麻毒素及其修饰物在肝癌细胞膜上的分布

    作者:董巨莹;曹云新;张晓光;王文学;药立波;苏成芝

    目的: 探讨3-(α-吡啶二硫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酯(SPDP)修饰的蓖麻毒素抗肝癌活性及其机制. 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蓖麻毒素及其修饰物在肝癌细胞膜上的分布变化. 结果: 修饰的蓖麻毒素在肝癌细胞上的分布比未修饰的蓖麻毒素明显增多. 结论: SPDP修饰后的蓖麻毒素对肝癌细胞的亲和力增加, 提示蓖麻毒素用SPDP修饰可能是改进其抗癌作用的一个有价值的途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