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MILE和FS-LASIK对角膜光密度的影响

    作者:袁倩;刘蕾;张亚丽;李招娜;井秀华

    目的:观察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对角膜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SMILE和FS-LASIK矫正近视患者各45例(86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角膜光密度的测量,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分别测量0~2mm、2~6mm、6~l0mm直径范围的前层(120 μm)、中间层、后层(60 μm)以及整体的角膜光密度.对角膜光密度组间的对比采用协方差分析,组内的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眼压、曲率、等效球镜度的改变与角膜光密度改变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关系检测.结果:SMILE组中间层0~2 mm手术前后角膜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56,P=0.051),其余层次和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角膜光密度值低于术前.FS-LASIK组在0~2 mm前层和后层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27,P=0.003;Z=-2.261,P=0.024),其余层次和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角膜光密度的值低于术前.SMILE组和FS-LASIK组手术前后密度变化量的对比在6~ 10mm的后层(F=1.808,P=0.181)、总的后层(F=3.281,P=0.072)、总的全层(F=3.666,P=0.0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SMILE组的角膜光密度低于FS-LASIK组.结论:SMILE和FS-LASIK术后3个月角膜光密度均降低,且FS-LASIK和SMILE对整体角膜光密度具有相似的影响.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角膜光密度分析

    作者:王华;赵峰

    目的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角膜光密度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者30例,利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行两组患者的角膜光密度检查并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的平均角膜光密度值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角膜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角膜光密度值要高于正常人群,但这种改变是否与类风湿关节炎存在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 角膜光密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在评估糖尿病角膜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高丰;蔺涛

    目的:分析角膜光密度(corneal optical density,CD)、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CECC)在评估糖尿病角膜病变(diabetic keratopathy,DK)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180例180只眼,按病程分为<5年组、5~10组与>10年组,每组各60例60只眼,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60只眼作为健康对照组.用PTC(oculus pentacam,PTC)测量各组的CD、CCT.同时用角膜内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用偏相关系数控制年龄因素后,对DM组CD、ECD、CCT与病程长短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对DM组角膜中层、内层CD与CCT做相关性分析.结果:DM组CD比对照组增加;内层、中层CD、CCT与DM病程正相关;ECD与之无明显相关性;在DM患者中角膜中层、内层CD与CCT正相关.结论:中层、内层角膜光密度和CCT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角膜病变的一个敏感指标.

  • 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光密度变化的研究及术后Haze数据库的初步建立

    作者:李瑾瑜;辜美山;张日平;孙丽霞;王贤;刘彩霞

    目的:了解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透明性变化,初步建立角膜光密度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对应的数据库.方法:收集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病人74人146眼.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行裂隙灯角膜透明性检查和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0表示角膜完全透光,100表示角膜混浊不透光)测量角膜光密度.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光密度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根据裂隙灯下角膜透明性将术后数据分成透明角膜组和Haze组与术前分别对比.术后角膜光密度与裂隙灯下Haze分级进行等级资料Spearman相关分析;按照裂隙灯分级将不同程度Haze与角膜光密度对应,初步建立术后Haze的角膜光密度数据库.结果:术后3个月时,透明角膜(0级Haze)80眼、Ⅰ级Haze 49眼、Ⅱ级Haze 13眼、Ⅲ级Haze2眼、Ⅳ级Haze2眼.术前大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为19.7±2.47,术后3个月时大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为30.3±7.2,术后角膜光密度比术前升高(Z=?7.404,P<0.001);另外术后Haze组和术后透明角膜组光密度分别为38.2±15.2和21.2±3.51,与术前比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4.783,P<0.001;Z=?5.195,P<0.001).术后角膜光密度与Haze呈正相关(r=0.819,P<0.001).各级Haze组对应角膜光密度参考值为Ⅰ级Haze:29.4±2.58;Ⅱ级Haze:43.2±5.68;Ⅲ级Haze:59.5±0.92;Ⅲ级Haze:89.5±14.9.结论:Haze的出现使光密度增加,影响角膜的透明性.手术后裂隙灯观察下的透明角膜光密度较术前高,可能与术后角膜的炎症反应或胶原纤维排列变化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的透明性除了传统的裂隙灯检查外,也可以用角膜光密度来评价.用角膜光密度来评价角膜的透明性比单纯的裂隙灯检查更容易发现细微的异常.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