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髓内外复合固定技术选择性治疗胫骨骨折

    作者:吕杨训;陈伟凯;崔伟;周贤挺;贺行文;柳维;杨雷

    胫骨干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不仅骨折粉碎程度高,而且软组织损伤严重,复位固定非常困难,感染率也较高,使得目前骨折不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居高不下[1]。随着对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理念的认识,临床上出现了“生物学固定”的概念。外固定支架作为一种桥梁结构,不仅维系了骨干的力线,而且可随时撑开或加压[2];弹性髓内钉(TENs)作为目前儿童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常用固定器械,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及生物相容性,能够抵抗骨折处的压力、张力、剪切力及扭转力,保持成角、轴向、侧方及旋转的稳定性,维持复位状态[3]。结合两种固定方式的优势,本文将外固定支架和TENs结合用于治疗复杂胫骨骨折,本院从2011-08-2013-01采用此系统治疗胫骨骨折2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复合腱-骨固定的生物力学及形态学研究

    作者:戴志刚;钟伟;冯磊;王韶峰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隧道内移植物的影响.[方法]成年猪膝关节64个,以足部肌腱为移植物模拟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侧腱-骨固定,固定方式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7 mmn×23 mm界面螺钉固定(A组)、6 mm×23 rnm界面螺钉固定(B组)、聚酯缝线4孔微钢板股骨外口固定(C组)、Endobutton固定(D组)和B与C固定组合(E组),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观察股骨隧道内口移植腱横截面积及厚度.[结果]持续施加200 N的轴向牵拉力条件下,A、B、E组轴向位移均为0 mm,C组的轴向位移为(5.51±0.53) mm,D组的为(5.49±0.51) mm;C组和E组移植物轴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损毁强度A组为(350.62±17.81)N,B组为(260.71±18.44)N,C组为(650.50±24.34)N,D组为(565.66±21.63)N,E组为(800.53±30.21)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352,P<0.01).移植物内口横截面形态,A组的横截面呈“新月状”,足印处移植物大宽度为1 mm,横截面积为(10.06±0.18)mm2;B组呈近似“满月状”,足印处宽度为8 mm,面积为(38.16±0.32) mm2;C组呈“满月状”,足印处宽度为8 mm,面积为(40.02±0.21) mm2;E组呈近似“满月状”,足印处厚度为8 mm,面积为(38.86±0.29) mm2.A、E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568,P<0.01).此外,A组的挤压程度较重,B组较轻,C组的无挤压,E组同B组.[结论]复合固定技术不仅提供了足够的移植物初始固定强度,还有效避免了“雨刷和蹦极效应”,减少了螺钉对肌腱的挤压切割,有利于移植物骨愈合和足印重建.

  • 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及形态学研究

    作者:冯磊;钟伟;戴志刚

    目的 从生物学和形态学方面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股骨隧道内移植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成年猪膝关节,并制备直径为7mm的肌腱备用,建立股骨隧道,深度30mm,直径8mm,将移植物引入骨隧道,根据不同固定方式分为4组,A组:骨隧道内拧入一枚7mm×23mm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钉尾平齐隧道内口;B组:拧入一枚7mm×23mm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钉尾没入隧道内口5mm;C组:单纯微钢板骨隧道外口固定移植物;D组:骨隧道内拧入一枚打磨成6mm×23mm的可吸收界面螺钉,钉尾没入隧道内口5mm,骨隧道外口联合微钢板固定.将各组肌腱的另一端均施加一500N轴向牵拉力,后将移植物取出.记录每一组内口处横截面形态,移植物在作用力下的轴向位移以及骨隧道内钉-骨界面的肌腱压缩程度.结果 A组,内口横截面成“新月状”,足印处移植物大宽度为1mm,无轴向位移,移植物被明显挤压;B组,内口横截面近似“满月状”,足印处移植物宽度约为8 mm,无轴向位移,移植物挤压如A组;C组,内口横截面成“满月状”,足印处区宽度约为8mm,轴向位移为5.51±0.53mm,无挤压;D组,内口横截面同B组,足印处宽度为8mm,无轴向位移.A组和B组横截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C组和D组轴向位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式复合固定技术提供了足够的移植物初始固定强度,减少螺钉对肌腱的挤压切割,有利于移植物骨愈合和足印重建.

  • 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评价

    作者:刘宇林;曾参军;颜晓峰

    目的 回顾性研究评价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2006年间应用外固定和内固定复合固定技术手术治疗的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Tile分类方法对骨折进行分类,应用Tornetta和Matta复位情况评价表评估复位情况,应用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 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3年,平均随访2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优46例,良6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87%;功能恢复优25例,良18例,可4例,差5例,优良率82.7%.结论 应用复合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骨折的复位和功能恢复均满意,并显著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