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过敏性紫癜与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志强;王海蓉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HSP)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探讨小儿 HSP 感染后免疫球蛋白 M (IgM )、CRP 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 HSP 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0例体检的无感染性疾病的儿童为对照组,检测 MP-IgM 抗体的阳性率及血清 CRP 水平;对比观察组不同发病季节及不同年龄段患儿的 MP-IgM 阳性率、血清 CRP 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 MP-IgM 阳性率为61.25%,对照组阳性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75,P<0.01)。观察组患儿 CRP 为(19.28±12.16)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4.29)m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在1~2月发病时 MP-IgM 阳性率为78.37%,明显高于3~4月的42.86%和11~12月的4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13,P<0.05)。3~7岁患儿 MP-IgM 阳性率为56.8%,高于0~3岁的40.9%及大于7岁的3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 感染是小儿 HSP 的重要病因,不同季节患病、不同年龄段 HSP 患儿的 MP-IgM 阳性率不同,血清 MP-IgM 、CRP 水平检测对 HSP 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临床研究

    作者:王伟;何显炬;熊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害的防护作用。方法将31例 SAP 肝损害患者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特定蛋白分析仪监测 C 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周后 ALT、AST、TBIL、GGT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2周后 ALB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1周后血浆 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前列地尔可对 SAP 肝损害起防护作用。

  • 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及其与中国西藏藏族人群肺结核易感相关性研究

    作者:美朗曲措;扎多;黄丽萍;多丽娜;陆小军;应斌武;范红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592 C/A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西南藏族肺结核人群与藏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了解该位点与藏族肺结核易感相关性以及与C反应蛋白(CRP)产生水平之间的关联.方法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69例藏族肺结核患者和150例藏族健康对照者,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10-592C/A位点,检测其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检测肺结核组的CRP水平并按照CRP水平异常与否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 IL-10-592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在藏族肺结核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326,95%CI (1.142~1.531); IL-10-592C/A位点基因型在不同血清CRP水平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10-592C/A的A等位基因是藏族人群肺结核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AA基因型可能与藏族肺结核易感相关,其基因多态性与血清CRP水平异常相关.

  • 克林霉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康琴兰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疗效及对血清 C 反应蛋白(C - 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92例 CPI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予克林霉素盐酸盐注射液、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对照组予青霉素钠、甲硝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CRP 的变化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73.91%(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清 CRP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4.35%,低于对照组19.57%(P <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妇科千金胶囊可以提高对 CPID 的疗效,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 C反应蛋白指导胎膜早破患者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刘巧玲;凌玲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指导胎膜早破患者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38例入院时未临产且距破膜时间<12 h的胎膜早破患者,检测血清中 CRP水平,CRP>8 mg/L 的患者,随机分为 A 组(n=34)、B组(n=36),CRP<8 mg/L的患者,随机分为 C 组(n=42)、D组(n=26)。A、C 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B、D 组不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各组均在破膜24 h内分娩。观察4组孕妇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入院时、分娩后血 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数量、血白介素(IL)-6、IL-8水平变化。结果:B 组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94.44%(34/36),高于D组的26.92%(7/26)及A组的41.18%(1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 组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与 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分娩后血 CRP、PCT水平及 WBC 数量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娩后血 CRP、PCT水平及 WBC 数量高于 A 组、C 组、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 组分娩后血清 IL-6、IL-8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B 组较入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CRP水平升高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明显相关,CRP正常者是否抗生素治疗对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后血 CRP、PCT、WBC 水平变化无明显影响,对于 CRP升高者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能有效降低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分娩后血 CRP、PCT、WBC 水平升高及抗炎性细胞因子 IL-6、IL-8水平的升高。

  • 检测BALF中CRP和T细胞亚群对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的意义

    作者:周菁;肖贞良;田坤;吴奎;陈章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 C 反应蛋白(CRP)浓度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癌及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3例确诊的肺癌患者、37例肺结核患者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BALF 中CRP 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肺结核组 BALF 中 CRP 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癌组(P ﹤0.05),与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组 BALF 中的 T 细胞亚群中 CD4﹢细胞比例和 CD4﹢/ CD8﹢比值显著下降(P ﹤0.05),而CD8﹢比例无明显差异(P ﹥0.05)。各种肺癌类型之间,CD4﹢、CD8﹢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诊断肺结核时,BALF中 CRP 浓度为29.2 mg/ L 时特异性高,为91.4%;诊断肺癌时,BALF 中 T 细胞分类 CD4﹢细胞比例为34.2%时特异性高,为87.9%。结论联合检测 BALF 中 CRP 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对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 CRP 与肺损害关系初探

    作者:杨运旗;陈吉;李新顺;胡昭宇;陈宁;张爱华;沈毅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与肺病理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慢性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分别行血清 CRP 检测和肺活检术,分析血清 CRP 水平与患者燃用高砷煤时间及肺组织学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血清 CRP 检测结果为(59.4±3.5)mg/ L,与正常人群相比显著升高(P <0.01);血清 CRP 水平与燃用高砷煤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 =0.708,P <0.01)。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肺间质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及两者并存为其主要特征,3种病变患者间血清 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分别高于正常人群参考值上限(30 mg/ L)的1.83、2.15和1.92倍(P <0.01)。结论血清 CRP 水平与燃煤型砷污染所致肺损害具有一定关联性;长期吸入毒性较高的三价砷为肺组织损害的直接原因,由此产生的炎性反应参与并加重肺组织损害过程;动态监测血清 CRP 变化,对评估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肺损害程度及干预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 PCT 与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92例中的应用

    作者:梁洁红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 C 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患儿作为观察组,45例无任何感染依据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 PCT 和 CRP 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 PCT、CRP 水平分别为(2.42±0.51) ng /ml、(35.73±11.43) mg /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PCT、CRP 阳性率分别为91.3%、4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PCT 和 CRP 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6.7%(89/92)。结论:PCT 和 CRP 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有重要参考价值,与 CRP 相比,PCT 能更早和更灵敏地反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蓝国锋;黄景雄;吴时光;史学凯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新生儿严重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9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非感染组(A组)、局部感染组(B组)及重症感染组(C组),每组各33例。比较三组中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C组的血清PCT、IL-6、CRP浓度均明显升高,其中,PCT升高更显著(P<0.01);与A、B两组比较,C组的PCT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RP、IL-6的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6、CRP比较,PCT在重症感染的诊断中,特异性及敏感性更高。结论:PCT的诊断价值明显好于IL-6和CRP,可作为早期检测新生儿严重感染的标准,在诊断和预后中均有重要意义。

  • 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的 C-反应蛋白变化

    作者:苏致珑

    目的:为了解 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病人中的变化,以帮助观测糖尿病肾病的方法,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8例,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MAU)划分为2组,单纯糖尿病组(MAU<30mg/24h)16例,糖尿病肾病组(MAU>30mg/24h)12例,另选1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以上患者的 C-反应蛋白(CRP)、肌酐(Cr)、24h 尿白蛋白。结果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的 CRP、Cr 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 MAU 增加而升高;患者中,CRP 与 Cr 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肌酐较正常人群升高,且随着肾病的加重,以上指标也呈上升趋势,对 C-反应蛋白的监测,可能对糖尿病肾病有观测价值。

  • 浅析老年髂动脉多发炎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友强

    目的:分析老年髂动脉多发炎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0例老年髂动脉多发炎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体征,探讨其诊治方法。结果髂动脉多发炎性动脉瘤患者可表现为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血尿酸、血肌酐、类风湿因子的增加,体重下降,可伴有输尿管梗阻,影像学检查可见动脉瘤血管壁增厚及血管周围组织炎症,早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山莨菪碱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可恢复正常,且动脉壁及周围炎症可减轻或消失,输尿管梗阻可缓解或消失。结论以突发的剧烈腹痛主要表现且伴有 C 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等下降,而无瘤体破裂征象者,应高度怀疑多发性炎性动脉瘤的发生,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以达到尽早诊治的目的。

  •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小鸣

    目的:通过总结降钙素原(PCT)及 C 反应蛋白(CRP)在各种发热性疾病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科室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住院发热性疾病患儿病例共128例,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风湿性疾病组,分析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在不同疾病组中的表达。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风湿性疾病组 PCT 均值分别为(1.7±0.92)ng/ml,(0.14±0.04)ng/ml,(0.36±0.11)ng/m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风湿性疾病组 CRP 均值分别为(26±4)ml /L,(3±1)ml /L,(101±15)ml /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 及 CRP 联合检测在儿童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慢性牙周炎一站式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刘伽伽;杨春瑜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一站式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 =10),一站式治疗组患者在24 h 内接受龈上超声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两段式全口洁治组患者首次就诊接受龈上超声洁治,7 d 后行 SRP。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菌斑指数(PI)、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以及血清 C 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数(WBC)。并记录总操作时间、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和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 PI、BI、PD、AL、CRP、WBC 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一站式组总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种治疗方法患者均能够耐受。结论:牙周一站式治疗后,患者临床指标和血液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生化因子研究及其对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作者:赵斌;张玉蓉;刘娜娜;刘瑞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凝血、免疫等相关生化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早期评价斑块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96例为研究组,分为稳定斑块组46例 ,不稳定斑块组50例;选择同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无斑块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采血检测丙二醛(MDA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可溶性 CD40配体(sCD40 L )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以斑块指数(PI)评价研究组患者斑块形成程度,并分析 PI 与MDA 、CRP 、IL‐6、FIB 、sCD40 L 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 MDA 、CRP 、IL‐6、FIB 、sCD40 L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 CRP 、IL‐6、sCD40 L 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 MDA 、FIB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pearsman 相关分析显示 PI 与 CRP 、IL‐6、sCD40 L 、MDA 、FIB 均呈现显著正相关(r =0.482、0.374、0.753、0.246、0.195,P<0.05)。 结论:CRP 、IL‐6、sCD40 L 、MDA 、FIB 等生化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其中 CRP 、IL‐6、sCD40 L 可能在斑块不稳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斑块稳定性、预测斑块破裂的重要标志物。

  • 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 CD64表达及降钙素原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梅

    目的::通过检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血清中的 CD64指数,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探讨 CD64指数对 SSSS 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用临床确诊为 SSSS 患儿41例,正常同期体检儿30例,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做血常规、血培养及 hs-CRP、PCT 、CD64指数检测,采用 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1例 SSSS 病程初期 CD64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性(P <0.05),PCT 及 hs-CRP 阴性,WBC 阳性率低,三者在 SSSS 病程初期均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 >0.05)。结论:CD64指数为早期诊断 SSSS 提供实验室依据,PCT 、WBC 和 hs-CRP 对 SSSS 病初辅助诊断有限。

  • 血脂康对血脂正常糖耐量减低伴高水平C 反应蛋白人群的干预作用

    作者:刘永孝;梁荣;王艳琴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血脂正常糖耐量减低伴高水平 C 反应蛋白人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2组均进行饮食、运动治疗,观察组加用血脂康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FPG)、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LDL、hs-CRP、HbAlc、FPG、QGGT2h、BMI、WHR、TC、TG、HDL 等观察指标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对血酯正常的糖耐量减低伴高水平 C 反应蛋白人群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可降低 CRP、HOMA 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独立的抗炎作用有关。

  • 腰椎术后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降钙素原对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风华;田征;宋兴华;王翀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联合检测 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降钙素原(PCT)对不同术式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术式腰椎术后正常愈合患者(非感染组,297例)及发生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血清 CRP、ESR 及 PCT 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术式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患者术后 CRP、ESR 及 PCT 水平均较术前偏高;两组放置内固定患者术后 CRP 及 ESR 峰值均高于无内固定患者;行相同术式的患者,感染组术后 CRP、ESR 及 PCT 水平均较非感染组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术后第3天患者 CRP>25 mg/L(内固定患者 CRP>46 mg/L)、术后第5天 ESR>45 mm/h、PCT>2.0μg/L 作为诊断标准,任一指标超过界值则诊断感染,3项指标均未达到界值则排除感染,则对于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98%。结论腰椎术后动态联合监测血浆 CPR、ESR 及 PCT 水平对术后早期感染诊断意义较大,且出现术后第3天 CRP>25 mg/L(放置内固定患者 CRP>46 mg/L)、术后第5天 ESR>45 mm/h 及 PCT>2.0μg/L 时应积极预防术后早期感染。

  • 小儿肺炎诊断中 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俊越

    目的:对 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根据肺炎的类型分为 A 组(60例,病毒性肺炎)和 B 组(60例,细菌性肺炎),并从同期的健康儿童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三组患儿分别进行 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1)经比较,B 组患儿的 C 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技术均显著高于 A 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0.05)。(2)经比较,A 组的 C 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技术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诊断中应用 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对于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鉴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对4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胡利敏

    目的:分析超敏 C 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2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将其作为感染组;另选取体检正常的23例小儿,作为正常组,分别测定两组小儿的超敏 C 反应蛋白、常规 C 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并记录、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感染组各项检查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超敏 C 反应蛋白及常规 C 反应蛋白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阳性率显著上升。结论:在早期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超敏 C 反应蛋白、常规 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可大大提升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的正确率。

  • 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建芬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在孕妇子痫前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孕28周以上在本院住院的正常健康孕妇43例、轻度子痫前期43例、重度子痫前期43例,用平均动脉压和蛋白尿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测定血清 C 反应蛋白数值。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清 C 反应蛋白比正常健康孕妇明显升高,重度子痫前期比轻度子痫前期 C 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243 条记录 12/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