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种异体髂骨结合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患者应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定期X线片等资料,并与同期自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的32例对照组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组与同期自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组比较,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较后者显著减少(P<0.05),随访1年,两组均成功实现椎体问骨融合,但前者融合时间较后者显著延长(P<0.05),两组无1例发生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滑脱.[结论]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植骨可顺利融合,是颈椎前路手术较好的术式.
-
非限制性钢板应用进展
近年来,随着颈椎内固定器材设计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完善,颈椎前路手术获得飞速发展.尽管有文献报道,颈椎非限制钢板的使用可以提供前路融合术后的即刻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植骨块脱出、终板的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过度坚强的内固定伴发的植骨块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等问题虽可使用非限制性钢板解决,但不少学者发现非限制性钢板过度的加压有加重植骨块塌陷的趋势.面对相互矛盾的文献报道及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如何做出颈椎前路钢板的正确选择成为困扰脊柱外科医师的难题[1].
-
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外科的应用
1 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与现状1964年Bohler[1]报道了首例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应用于下颈椎骨折之后,随着研究深入,骨科医师更加认识到颈椎损伤的治疗中颈椎复位、脊髓及神经根的减压和颈椎稳定均同样重要.虽然颅骨牵引及单纯颈髓减压对某些病例能达到复位及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效果,但对颈椎稳定作用弱,病人需要长时期卧床和外固定,对康复十分不利.颈椎外伤后,颈椎局部稳定因素对神经功能的保护及对病人预后均十分重要.七十年代后,国外开始研制颈椎前方椎体间钢板螺钉固定椎体.
-
跟随载荷对颈椎前路钢板生物力学测试的影响
颈椎前路动态钢板相比刚性固定钢板在促进载荷分享及减少对临近节段的影响方面存在优势,但以往的生物力学研究没有观察跟随载荷的影响.本研究应用跟随载荷于单节段颈椎椎体次全切手术的生物力学测试,评估其对不同前路钢板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15具新鲜冷冻人颈椎标本(C3~7)被随机平均分成刚性固定钢板组、平移动态钢板组、和旋转动态钢板组,在100 N跟随载荷及无跟随载荷下完成目标扭矩为2.0Nm的前屈、后伸、侧屈与轴向旋转测试.跟随载荷的应用与无压缩载荷相比减少了C4/6的ROM,增加了C3/4的ROM,增加了所有钢板前屈运动过程中的应力遮挡,但对平移钢板而言没有统计学意义.跟随载荷的应用相对增加了所有钢板的载荷遮挡与临近节段的运动,但同时增加了平移动态钢板相对其他钢板而言在载荷分享上的优势.
-
颈椎前路钢板位置与术后颈肩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颈肩痛与钢板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6年7月间实施的219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颈椎侧位片评价钢板在上下位椎体的覆盖率,正位片评估其侧方移位和成角;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手术前、后颈肩痛.应用Pearson's相关系数、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6.8个月(6~42个月),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与术后颈肩痛高度相关(相关系数P=0.417,P<0.001,n=87),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钢板偏移和成角与术后VAS评分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P=0.314,P<0.001,n=82),与术后ND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P=0.379,P<0.001,n=66).结论:颈椎前路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是术后颈肩痛的原因之一,术中应注意调整钢板位置,尽量避免侧方偏移和成角.
-
一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颈椎骨折的护理
2000年1月,我科收治一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颈椎骨折的患者,经枕颌吊带牵引,两周后行颈椎前路钢板(ORION)内固定,经过精心的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于术后4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