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手术后低钠血症3例分析

    作者:常保国;郭秀生

    颈椎手术后低钠血症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临床易被忽视,作者所遇3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4岁.因颈部外伤后四肢麻木、无力5 h,于1998年7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颈5、6骨折、颈髓损伤并高位不全瘫痪.7月25日术前系列检查血钾3.8 mmol/L、钠130 mmol/L、氯106 mmol/L.血钠低,未引起重视.入院后持续颅骨牵引.于7月31日在全麻下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神经症状恢复不明显.8月11日晚出现烦躁、失眠、精神错乱.急查电解质血钾3.8 mmol/L、钠116 mmol/L、氯98 mmol/L,考虑低钠血症,给静脉点滴3%氯化钠,4 d后血钠恢复正常,上述症状消失,于9月4日出院.

  • 颈椎损伤的护理

    作者:杨惠娥;张飞燕

    目的:总结颈椎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5例颈椎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25例合并脊髓损伤中按Frankel分级恢复一个级别者12例,两个级别5例,三个级别1例,无变化4例,死亡3例.结论:颈椎损伤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方法得当可减少二次损伤.呼吸道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治疗的成败.伤后的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探讨对行颅骨牵引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何晶

    目的 :探究对行颅骨牵引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颈椎骨折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取生活及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方式的为对照组,加以舒适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通过相应的护理治疗之后,相较于对照组的72.2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22% 更为优异,因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61.11%,在护理治疗之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1.67% 更加优异(P<0.05).结论:针对行颅骨牵引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采用相应性舒适护理治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显著性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前路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外伤性滑脱

    作者:来怡农;梁振强

    由于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施工人员的增加,临床上遇到颈椎外伤性滑脱(TSCS)的病例会经常遇到.滑脱程度和症状轻重不一,治疗方法也不同,症状轻微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处理不当,可在短期内因滑脱加重出现严重的脊髓损伤症状.早期的颈部制动、颅骨牵引是进一步治疗的基础.颈椎前路手术目的是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受压,改善脊髓血运,植骨融合椎体,在椎体前安置带锁钢板,重建脊柱的稳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目前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的引用已得到公认[1].2004年11月~2008年12月收治颈椎外伤性滑脱(TSCS)18例,均采用颈椎牵引复位后经前路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全麻下牵引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田云;周方;刘忠军;党耕町

    目的:探讨全麻下牵引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组99例,男92例,女7例,平均年龄32岁,单侧绞锁45例,双侧绞锁44例,完全脱位10例,采用全麻下Gardner颅骨牵引,起始重量5kg,逐渐加重,大重量15kg,直到复位为止.结果:99例患者中,全麻下颅骨牵引33例,32例复位,1例失败;相比之下,术前未麻醉下颅骨牵引38例,18例复位,20例失败,另有28例未行牵引.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可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且脊髓损伤机率小,对手术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 颈椎损伤患者行颅骨牵引的护理

    作者:蒲梅兰

    颅骨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和脱位患者,尤其是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者.颅骨牵引常作为颈椎损伤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也是作为术前、术中牵引复位的重要手段.2010年至今,收治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患者17例,15例患者作术前、术中牵引复位.术前科学周密的准备,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牵引的原理、目的方法,术前皮肤的准备,术中的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等,患者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

  • 颈椎损伤患者行颅骨牵引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苏惠霞;李晓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颈椎损伤患者颅骨牵引中的有效性.方法:将52例颈椎损伤行颅骨牵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牵引弓松脱、感染、压疮及心动过缓等并发症,采取正确的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牵引弓脱落、感染、压疮及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损伤行颅骨牵引患者通过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陈旧性C4椎体Ⅲ度脱位一例

    作者:刘保和;王忠;李建国

    患者,男,61岁,因颈部外伤70d,伴颈部活动受限就诊。患者入院前70d,从床上跌落致颈部受伤,当即感颈部及双肩部疼痛,活动障碍。未作特殊检查治疗,卧床休息1月后,疼痛减轻,可下地活动,颈部屈伸活动受限。入院查体,颈部前屈位,无侧弯畸形,C4棘突前移,触摸不清,C5棘突后突明显,C4、C5棘突呈台阶状,局部无压痛,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严重受限,右上肢C5神经支配区痛觉减退,双上肢肌力Ⅴ级。X线片示:C4椎体向前Ⅲ度脱位。CT示:C4,5椎管狭窄,窄为5.5mm,C4左侧横突骨折。行颅骨牵引4天,悬重4~7kg,X线复查,脱位复位约1/3。在局麻下行后路切开复位固定术,切除C4棘突、C4,5椎板间软组织及C5椎板上缘,暴露脊髓。用窄头骨膜剥离器伸入C4,5关节突关节,在颅骨牵引协助下,缓慢撬拨,将C4下关节突撬起,向后复位成功,用钢丝将C4椎板与C5棘突固定。术中出现一过性右上肢疼痛,偏瘫,30min后消失,肌力恢复正常。术后无脊髓损伤症状,右上肢C5神经支配区痛觉恢复正常。维持2kg颅骨牵引1月,改石膏颈围固定,下地活动。

  • 颈椎病专用枕垫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侯成青;王广玲

    在临床护理中,颈椎病人和颈椎骨折、颅骨牵引或颈椎术后的病人使用的枕垫仍然是普通枕垫.由于普通枕垫质地较硬且无法调节高低,使病人感觉不适,而且枕部和肩部易于发生褥疮,对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我们制作了一种颈椎病人专用枕垫(专利号ZL98221105.8),经临床使用1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 颅骨牵引联合短节段枕颈固定颗粒状植骨融合治疗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

    作者:梁必如;严坚强;孙奎;李大刚;吴俊哲

    目的 探讨颅骨牵引联合短节段枕颈固定颗粒状植骨融合治疗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06-07-2012-03收治的13例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中维持颅骨牵引,固定后行颗粒状植骨.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复位,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术后神经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颅骨牵引联合短节段枕颈融合治疗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颗粒状植骨可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 一期全麻下轴向牵引复位结合前路手术治疗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

    作者:付长峰;刘一;张琪;曲志刚;刘国民;汪振宇;徐莘香

    目的 探讨应用全身麻醉下轴向牵引结合前路手术治疗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方法 对18例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采用全麻下轴向牵引复位结合前路手术治疗,无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伴有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了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对于四肢不完全瘫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所有脱位颈椎恢复正常序列.结论 对于伴有不伴有后方结构骨折的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损伤,全身麻醉下轴向牵引结合一期前路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屈曲位渐进性加重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作者:胡家美

    目的 探讨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颅骨牵引复位的方法.方法 对48例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双侧37例、单侧11例)行颅骨牵引、颈椎屈曲位渐进性增加重量持续牵引,在C型臂X线机下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结果 复位成功43例,5例未成功复位.复位后脊髓损伤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加重表现.结论 急性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采取屈曲位渐进性增加屈曲角度及牵引重量并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 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在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科;陈仲;陈为坚;段扬;周治来;温永福;朱立新

    目的 观察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在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组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13-01-2015-11手术治疗的4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采用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进行复位.对照组纳入自2009-05-2012-12手术治疗且损伤程度相当的4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采用传统颅骨牵引复位.比较2组牵引时间、牵引重量、颈椎复位成功率,颅骨牵引后ASIA感觉评分及ASIA运动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结 果观察组颈椎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牵引时间短于对照组,而牵引重量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颅骨牵引完成后ASIA感觉评分及ASIA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25~57)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或CT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可即时增重、定长牵引及角度可调,牵引时间缩短,可安全进行大重量牵引,且颈椎复位成功率高,可大限度避免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少手术创伤.

  •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机理

    作者:任先军;张年春;张峡;王卫东;初同伟;王建;W.Caspar;G.A.Fuchs

    目的探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平均31岁.单侧小关节突脱位19例,双侧小关节突脱位45例.采用Gardner颅骨牵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闭合复位,牵引重量从4.5 kg始,每间隔15~30 min增加2.5~4.5 kg,至复位成功为止.结果 64例中,60例复位成功,4例不成功,成功率为93%.复位牵引重量为18~40.5 kg,平均27.5 kg.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7例神经功能正常者复位后均无损伤,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4例不成功者中,1例系呼吸困难,1例系关节突骨折,1例系陈旧性脱位,1例因不能耐受大重量颅骨牵引而终止复位.结论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可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且不会加重脊髓损伤.

  • 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策略

    作者:付青松;王安全;周宇;于海洋;李超

    目的 探讨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损伤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3-06诊治的32例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临床资料.测量矢状位X线片上椎体水平位移(HD)及椎体间角度变化(AD),术前32例交锁节段HD 2.1~6.2 mm,平均4.3 mm,AD-4.2°~-17.4°,平均-8.6°.术前均行颅骨牵引试行复位.新鲜单侧交锁脱位14例,前路手术1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例,后路手术3例;新鲜双侧关节突交锁脱位15例,前路手术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后路手术3例;陈旧性双侧交锁脱位3例分期前后路手术.结果 32例获18~36个月,平均22.4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cGrory颈椎创伤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优14例,良4例,可4例,差10例,优良率56.3%;影像学评价:术后32例HD 0~1.2 mm,平均0.06 mm,AD0°~12.4°,平均7.4°.稳定31例,轻度不稳定1例.结论 对于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术前应全面评估损伤情况,根据损伤特点选择佳的治疗方案,以促进神经功能大程度的恢复.

  • 外伤性下颈椎全脱位

    作者:丁涛;包聚良;王立邦;徐瑞生;王刊石;吴洁石;王雪松

    自2000年2月~2003年12月收治外伤性下颈椎全脱位16例,均行早期颅骨牵引,并根据情况施行单纯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报告如下.

  • 30例颈椎骨折病人翻身时的舒适护理

    作者:李玉萍;闵琦芬;许凤娟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即个体处于一种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的感受[1].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佳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颈椎骨折病人因活动障碍、疼痛、颅骨牵引等置被动体位,不能自行翻身造成身体不适.故在病情许可,满足医疗条件下设法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是颈椎骨折病人护理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对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宏其;胡希恒;刘金洋;吴建煌;刘少华;唐明星;潘超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8例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3~56岁,平均31.1士14.2岁.颅底凹陷(扁平)畸形16例,其中8例伴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伴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伴上述两种畸形;单纯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单纯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MRI示所有病例脊髓均有不同程度受压,术前JOA评分5~9分,平均7.2±1.4分.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牵引重量4~7kg,平均5.2±0.7kg;牵引时间7~14d,平均10.1±2.1d:复查X线片,22例患者脱位部分复位.6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均行枕颈融合术,术中枢椎尽量置椎弓根螺钉(根据枢椎畸形程度,20例患者枢椎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6例单侧置钉,2例未能置钉),余固定节段(固定至畸形椎体下2~3个节段)置侧块螺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3~5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180~400ml,平均250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1天JOA评分8~13分,平均10.6±1.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复查X线片和MRI,21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7例患者脱位较术前明显改善,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6~48个月,平均20.3±9.7个月,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平均4.3±0.9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16分,平均14.6±1.7分,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均有改善(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部分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

    作者:魏富鑫;刘少喻;王乐;梁春祥;龙厚清;孙海兴;崔尚斌;潘鹤海;黄阳亮

    目的:评价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2年6月共收治12例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8~63岁,平均37.5±18.7岁.术前单纯表现为颈肩痛3例、头晕1例,余均存在脊髓损伤症状. 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3±2.1分;颈髓延髓角108°~121°,平均108.9°±8.1°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7~28d,平均14.7±8.1d.当齿状突满意复位后,维持牵引3~5d,行后路枕颈复位固定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颈托外固定3个月. 结果:齿状突均有较好的复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 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8个月,平均43.0±19.6个月,固定满意并坚固融合,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 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JOA评分为8~17分,平均15.1±1.6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8.2%. 未次随访颈髓延髓角为125°~141°,平均133.3°±9.3°,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手术疗效按Epstein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可1例 . 结论:术前牵引后路枕颈复位固定融合是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 全麻下颅骨牵引在寰枢椎脱位手术选择中的价值

    作者:马飞;廖烨晖;李广州;唐强;唐超;王清;钟德君

    目的:评价全麻下颅骨牵引指导寰枢椎脱位手术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寰枢椎脱位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18~65岁(45.0±5.6岁).26例均在术中全麻状态下行颅骨牵引,牵引下评估为可复位者通过预弯固定棒、寰枢侧块关节松解、撑开固定等辅助下行单纯经后路固定融合术,评估为不可复位者一期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手术前后测量寰齿前间隙(ADI)及斜坡枢椎角评估复位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Symon临床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6例患者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评估为可复位23例(88.5%),行单纯经后路固定融合术;评估为不可复位3例(11.5%),行一期经口咽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25.3±6.3个月).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的ADI、斜坡枢椎角、JOA评分、NDI分别为:7.4±1.5mm、121.3°±5.1°、8.0±0.9分、36.6±3.0,2.1±0.9mm、143.7°±6.2°、14.1±1.6分、15.7±5.6;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Symon临床标准评估有效(改善1级)12例,显效(改善2级)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6%,显效率50%.结论:根据全麻下颅骨牵引后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选择单纯后路固定或者联合前路松解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2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