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院中医专病专科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吕美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专病专科是中医的精华和灵魂.我院为一所三级乙等医院,全国百所示范中医医院之一.确立了烧伤科、中医外科为中医特色专科,脑梗塞为中医专病.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只有发挥中医特色,突出中医治疗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对我院中医专病专科的发展做一个回顾,并进行分析.

  • 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前10位疾病构成分析

    作者:熊姣珍;乔国庆

    目的 了解某中医院疾病的构成,探讨其中医疾病谱的内在变化. 方法 运用ICD-10分类标准和构成比进行分析. 结果 某些常见疾病对传统中医在该地区有波动反映. 结论 医院应加强传统中医特色优势单病种管理,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高血压诊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作者:白瑞娜;于婧;唐林;郭润;衷敬柏

    目的:评估中医特色高血压诊疗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5月~2011年8月西苑医院高血压专病门诊的就诊病例,采用个案方式对诊治病例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纳入统计分析的251例患者中,肝阳上亢证107例,用复方黄芩汤治疗,血压达标率42.99%;冲任失调证39例,用复方仙麦汤治疗,达标率41.03%;阴虚阳亢证44例,用复方牛膝汤治疗,达标率61.36%;血瘀气滞36例,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达标率52.78%。其中普通(低危)高血压患者101例,采用单纯中药治疗,血压达标率49.50%,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血压达标率45.33%。血压总有效率60.16%,显效率40.64%,有效率19.52%。结论:辨证治疗高血压可以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能平稳降压。

  •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

    作者:邱淑丽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恶心、呕吐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72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穴位注射及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恶心、呕吐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及PSQ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恶心、呕吐及PSQ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RF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恶心、呕吐及睡眠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 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影响

    作者:张铭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与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肢体痉挛程度评价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 MAS),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 FMA)评定法,生活自理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预防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治疗恶心呕吐使用率的作用

    作者:殷佳;杜振荣;孙亭亭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治疗恶心呕吐使用率的作用.方法:2017年9、10、11月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恶心呕吐使用率"为主题,按照QCC步骤进行问题分析,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实施QCC活动后,9、10、11月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恶心呕吐中的使用率分别为55%、90%、91%,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8%、46%、43%.结论:QCC活动可明显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恶心呕吐中的使用率,体现了中医特色,加强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中医院整体护理中突出中医特色的探讨

    作者:王陵

    中医院在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如何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整体护理中的优势和作用,是我国护理工作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我院自1997年至2002年在全院3个病区开展了突出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工作,收好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对中药饮片颗粒的思考

    作者:张利华;李松涛

    中国加入WTO对中药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古以来,中医用药多以汤剂为主,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加水煎煮而成.汤剂能反映中医特色,且具有组方灵活、可随证加减、吸收快等优点.但同时还存在煎煮麻烦、口感不适、气味大、携带、运输、储存不方便等缺点.为使中药产业走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近年来,我国多家企业对中药饮片的改革进行探索,其中江阴天江药业、广东一方药业、三九集团等企业将中药饮片制成免煎浓缩颗粒,并对单味药浓缩颗粒的工艺、质量标准等进行研究.本文就中药饮片颗粒提出几点看法.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特色的渊源

    作者:王小平

    医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有人类就有疾病,由此产生了医与药、病与方.朴素的医药知识经哲学的概括上升为医学理论,便有了医学.翻阅中外医学发展史,东西方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均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古希腊哲学发达,因此成为欧洲古老医学发生的土壤;同样,东方哲学也培育了中医学.中医学产生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其思想观念无不打上中国古代文化的深深烙印.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实践模式初探

    作者:张青梅;郭文莉;张爱玲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阶段,并进一步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护理以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相似的内涵.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代医学中对中医护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发挥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必由之路.

  • 浅谈中医护理

    作者:刘建娜;王超

    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它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医辨证施护理论,对现代护理理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以情胜情的中医心理疗法

    作者:陈福新

    许多人认为,“心理疗法”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才出现的一种新事物,事实上,我国古代许多医家都曾游刃有余地用心理疗法治疗病患、“以情胜情”,就是颇具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第一招:以恐胜喜清代《冷卢医话》中记一江南书生,因金榜题名考中状元,在京城过喜而发狂,大笑不止.名医徐洄溪会诊,佯称其病不可治,十日内将亡.并吩咐他速回家,路过镇江时再找一位姓何的医生,或许能起死回生.书生一吓,果然病愈,但又因此郁郁寡欢.走到镇江,何医生把徐洄溪早已送来的书信给书生阅看,并解释其中的原由,书生顿时大悟,病即痊愈.喜为心志,喜甚伤心气,可致喜笑不止或疯癫之症;以“祸起仓卒之言”使之产生恐惧心理,抑其过喜而病愈.

  • 如何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突出中医特色

    作者:金晓东

    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中医与西医的不同点,突出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诊疗技能,配合临床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及典型病案讨论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 中医特色再认识

    作者:王建华;王朝云

    整体现念、辨证论治是中医两大特色,但除此之外,天地人的统一性、自然与人的全息对应性、重视整体上的概括性,"证"概念的模糊性以及阴阳平衡概念,都是中医的特色理论.

  • 论发扬中医特色

    作者:王海东

    中医有鲜明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特殊的医学模式、特殊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技艺.发扬中医特色的必要性在于:她是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我国国民健康事业的需要.发扬中医特色的关键是:改变中医教学的现状,按照中医医学文化的规律实施教学;牢牢占稳已有的临床阵地,并努力扩大它;加强中医科研,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增加人们的信任度.

  • 试论中医现代化与突出中医特色的关系

    作者:彭支莲;黄剑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历史源远流长,理论博大精深.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所作的两大贡献之一就是中医药文化.中医学为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贡献不必多叙.笔者谨就中医现代化与突出中医的特色的关系论述如下.

  • 病证结合在艾滋病中的运用

    作者:王丹妮;徐立然;郭会军

    病证结合是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相结合.借助现代医疗检测手段、理论、思维方法等对患者做出疾病诊断,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进行辨证论治和组方遣药,以获得临床疗效大化为目标,是目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能够体现中医、西医的优势互补.中医药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科学和规范的论证,难以推广运用,病证结合的发展和优势及在艾滋病中的运用将克服这些困难.从对病证结合的认识、病证关系在艾滋病中的体现、病证结合在艾滋病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中的运用几个方面,来论述病证结合的发展、优势和在艾滋病中的运用.

  • 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

    作者:司富春;高燕;宋雪洁;徐向宇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厚重的中医药文化积淀是中医医院区别于其他医院的重要特征.为了保持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弘扬中医传统职业道德、提高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通过夯实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基础,增强中医观念,不断扩大中医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中医医院的人才培养,增进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加强环境形象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内外统一;全面提高中医医院整体诊疗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中医医疗、保健、康复和养生服务,全面推进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中医医院又好又快和全面协调发展.

  • 中医特色研究应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

    作者:田文敬

    中医临床特色主要表现在辨证论治和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施治方案.在临证诊疗过程中,又是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来搜集病人在生病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类信息,诸如身体某一部位的疼、痒、麻、木等不适感受,或整体的困乏、无力,精神上的亢奋、萎靡等,经过医生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归纳、融合、抽象、研判、提炼加工后,判定该病证的病位、病性等,然后再依据当时、当地的气候特点、季节特点、区域特点、生活环境和病人年龄的不同,男女老幼的差异而采用适当的个体化的治法.

  • 中医教育应坚持继承为本的方针

    作者:李高申

    依据中医教育的基本特点,提出了中医教育应以继承为本的观点,认为中医教育只有坚持这个方针才能不断向社会输送大批中医专门人才,进而对继承性中医教育提出独到的见解.

462 条记录 16/24 页 « 12...13141516171819...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