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24例误诊分析

    作者:廖福祥

    成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好发于中年以上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5~1/10,因起病缓慢,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容易误诊和漏诊.

  • 肠结核误诊为Crohn病1例

    作者:赵晓志

    患者,男,42岁。主因间断右下腹痛、纳差、腹泻6年,发热2个月入院。患者6年前于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时发现回肠末端多发息肉样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后未予以进一步正规治疗,6年来患者多于劳累后反复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纳差、右下腹部隐痛、腹泻等症状,予以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8.6℃,夜间可下降至正常,伴有大便次数增多,约2~3次/d,为黄色不成形糊状便,含少量黏液,未诊治,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否认结核病史,无过敏史。查体:T 37.5℃,营养不良,急性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腹股沟区均可触及约0.5 cm ×0.8 cm肿大淋巴结,质韧,表面光滑,无粘连。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腹平软,左下腹及上腹部触诊不适感,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于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4次/min。实验室检查:WBC 5.4×109/L,N 0.688,Hb 134 g/L,PLT 274×109/L。胸透示:右肺纹理稍增强;肠镜示:末段回肠颗粒不平增生,回盲部、升结肠及乙状结肠可见节段性分布的不规则、大小不等、多发溃疡,以及多发假息肉形成,病变间黏膜正常。入院诊断:Crohn病,阑尾切除术后。入院后查红细胞沉降率23 mm/h;PPD试验15 mm/72 h;抗结核抗体阴性;结肠病理回报:升结肠及乙状结肠,中~重度慢性炎性活动期并慢性溃疡形成,可见嗜酸粒细胞侵润,隐窝脓肿形成;黏膜深部及黏膜肌层见肉芽肿形成并小灶状坏死,不能除外Crohn病。予以口服柳氮磺胺吡啶4 g/d,治疗7 d,患者发热症状无明显变化,后予以泼尼松口服30 mg/d,激素治疗后第2天患者热型变化,晨起体温升至38.0℃,遂查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粟粒性肺结核,行结肠病理组织抗酸染色:结核杆菌(+);停激素予以口服雷米封、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抗结核治疗,随访2月后患者体温渐降至正常,腹部症状消失,精神饮食可,体质量增加约6 kg。讨论 Crohn病与肠结核常难以鉴别,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一般来说,午后发热是结核中毒症状中的常见表现,但Crohn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甚至在Crohn病患者中发热的比例还高于肠结核(69.4%vs.28.6%),并且ESR与PPD试验(强阳性除外)在二者中也无显著差异[1],仅依靠临床特点难以鉴别。典型的肠结核内镜下表现为回盲部黏膜水肿、充血,溃疡形成(常呈环形、边缘呈鼠咬状),而Crohn病镜下可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为裂隙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2],本例患者肠镜下除可见环形溃疡外,尚可见较多不规则溃疡病变及多发假性息肉形成,且上述病变呈典型节段性分布,病变间结肠黏膜基本正常,符合Crohn病病变节段性分布的特点,病理检查结果亦不除外Crohn病的可能。

  • 糖尿病性癫痫7例误诊临床分析

    作者:李舒敏;黄虹;卢伟波

    糖尿病性癫痫是因糖尿病所致的癫痫样发作,是糖尿病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常易导致误诊,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7例糖尿病性癫痫及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8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作者:宋利云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血肿。该病发病年龄多﹥40岁,发病率为0.5~1.0/10万人口。90%患者伴有高血压或Marfan 综合征。由于本病基础病变、夹层部位与扩展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现将我院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8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 心电图异常Q波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尤春梅

    如果Q波的时间和深度超过正常值或伴有切迹,则为异常Q波(Q波时间>0.04s,深度超过同导R波电压的1/4).发生异常Q波的心电图多见于心肌梗死,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能够引起Q波的改变,甚至形成异常Q波,如心肌病、心肌炎、肺气肿、肺栓塞、左心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通常将发生在心肌梗死的Q波称为梗死型Q波,而发生在其他疾病的异常Q波则被称为非梗死型Q波,本文对异常Q波的鉴别分析如下.

  • 青年胃癌21例误诊分析

    作者:赵金良

    胃癌以55-70岁为高发年龄段,35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青年人胃癌49例,误诊21例(42.9%).其中男9例,女12例.发病年龄23-32岁,中位年龄26.5岁.确诊时均为进展期胃癌,误诊时间平均为2.9个月.误诊疾病:慢性胃炎6例,消化性溃疡5例,胆道感染2例,缺铁性贫血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结核性腹膜炎及神经性呕吐各1例.现就上述典型病例进行误诊原因分析.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2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赵洪耘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文献报道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呈不典型表现,加之患者临床表现的千差万别,使其诊断难度加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有时会难以避免地出现误诊和漏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我院心内科2007年11月-2012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306例,其中入院时因其表现不典型误诊32例,现将误诊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 原发结肠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结肠癌5例

    作者:王东江;崔庆贵

    原发性消化道恶性淋巴瘤(PGML)在全部结外型淋巴瘤中居首位,PGML中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大多数,肿瘤细胞多为B细胞源性,罕见T细胞淋巴瘤.NHL常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胃肠道时以小肠多见,其半数以上为回肠,其次为胃,累及结肠少见.淋巴瘤引起肠道溃疡少见,引起多发肠道溃疡的报道罕见,多发肠道溃疡疾病常见于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阿米巴病、溃疡性肠结核或癌等.

  • 复合宫内外孕合并卵巢囊肿误诊2例分析

    作者:罗金萍;路玲;陈霞

    复合宫内外孕(HP)较为罕见,极易误诊误治,造成病情治疗时机延误.现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2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 小儿发热性疾病误诊5例

    作者:庄宇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但发热性疾病很多,当面对一个以发热就诊的患儿时,我们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起病时间、伴随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做出相应诊断.但是由于一些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疾病本身的多样性,还有患儿自身因素,如频繁更换就诊医院,因经济条件有限或者其他情况而拒绝相应合理的检查,还有医源性因素:如医院条件所限一些检查项目不全,医师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导致误诊情况.现对小儿发热性疾病误诊5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报道如下.

  • 急诊科急腹症误诊分析

    作者:韦益

    急腹症是一组发病急、变化快、需紧急处理或手术的急性腹部疾病,内、外、妇等科的急性腹痛产生混淆误诊,全面询问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动态客观的分析,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 宫颈积血破裂误诊卵巢肿瘤蒂扭转1例

    作者:李莉;程春梅

    患者,67岁,因绝经17年,下腹痛2d于2006年12月2日入院,入院前2d,患者无诱因出现下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伴肛门坠胀感及左大腿内侧疼痛,无阴道出血及排液,逐渐加重至不能忍受,收住入院.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8.2℃,P 105次/min,急性痛苦面容,心肺阴性,肝脾未扪及,下腹压痛,可扪及一约4月孕大小包块.妇检:阴道萎缩,仅能进1指,无法用窥器暴露宫颈,扪诊感宫颈光滑,指套无血染;子宫增大约4月孕大小,边界清楚,质中,尚活动,右附件区可扪及一12cm×10cm大小包块,活动度欠佳,质中,压痛明显.辅助检查B型超声示:(1)盆腔内实性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变性)可能性大;(2)盆腔内混合占位,考虑畸胎瘤;(3)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双肾轻度积水.CEA和AFP阴性,血常规示:RBC 3.4×1012/L,Hb 108g/L,肝肾功正常.X线胸片正常.考虑子宫肌瘤变性,卵巢肿瘤蒂扭转,卵巢恶性肿瘤待排.

  • 肺癌18例误诊分析

    作者:秦志强;李江涛;秦志红

    肺癌患者确诊时大部分属于晚期,早期极易与肺结核、肺部感染等相混淆.本文通过对18例早期肺癌病例误诊分析,希望能减少早期肺癌的误诊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9~77岁,平均51岁.有吸烟史者11例.临床症状:咳嗽、咳痰17例,胸痛6例,声音嘶哑2例,吞咽困难3例,胸腔积液2例,低热1例.

    关键词: 肺癌 误诊分析
  • 腮腺区神经鞘瘤超声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韩鄂辉;胡智安

    目的 探讨腮腺区神经鞘瘤声像图特点.方法 对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区神经鞘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腮腺区神经鞘瘤中有2例误诊为腮腺混合瘤,1例误诊为腮腺腺淋巴瘤.结论 高频超声对腮腺区神经鞘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极易与其他腮腺肿块混淆,应注意鉴别.

  • 纵隔淋巴结核病1例误诊分析

    作者:葛竹青;徐经薇

    近年来结核病有上升趋势,纵隔淋巴结核也常有显现,今将1例较特殊纵隔淋巴结核病误诊分析报告如下.

  • 临床误诊分析论文的撰写

    作者:解德成

    临床工作主要是疾病的治疗,而治疗的前提是明确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初诊时诊断不明,甚至是漏诊、误诊,从而出现进一步误治.如何减少误诊是提高医疗水平和减少病人痛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关键,因此大多数医学期刊中都设有误诊分析或经验教训栏目,目的即在于使广大临床工作者从中吸取教训,减少误诊,提高诊疗水平.误诊分析可以写对一个或几个特殊病例的误诊报告,也可以写对某一种疾病常见误诊情况的大组误诊分析.误诊分析要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地将误诊的病例资料用尽量简练的文字反映出来,切忌检讨式、指责式或过分强调客观理由,更正诊断必须具有确实有少见病的报道给人以启迪.

    关键词: 误诊分析 论文撰写
  • 亚急性甲状腺炎22例误诊分析及治疗

    作者:包小燕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其临床表现多样,很容易误诊.自1997年1月~2001年7月就我院内分泌科接诊的22例亚甲炎的误诊资料作临床分析,以便提高对亚甲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 间日疟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附1例报告)

    作者:崔喜英

    1 病历摘要患者,男,15岁,因"发热、头痛、腹痛5 d"于2004年7月23日入院.患者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2℃,无寒战及抽搐,伴头痛、腹痛.以上腹部痛为主,恶心、呕吐1次,非喷射性.热退后头痛、腹痛缓解.发病后第3天查血常规WBC 7.1×109/L ,GR 69.9,LY 27.0,HGB 131 g/L,PLT 31×109/L,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地塞米松2 d",热退,头痛、腹痛减轻.入院当天再次出现发热、头痛、腹痛,性质同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为宫外孕2例

    作者:郭晓菊

    L,Hb 100 g/L.B型超声(B超)提示子宫后方有液性暗区.入院诊断:陈旧性宫外孕待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双侧输卵管整条增粗,右侧充血、水肿,未见输卵管妊娠破裂迹象,行切除术,左侧保留.双侧卵巢基本正常.病理检查未找到绒毛.术后诊断:右侧出血性输卵管炎.

  • 妇科急腹症26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刘团霞;高永昌

    目的:探讨总结妇科急腹症误诊原因;方法:对26例误诊病历,误诊原因分析;结果: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的妇科检查,不过分依赖超声等相关检查,必要的会诊和术前诊讨论是防止或减少妇科急腹症误诊的关键。

836 条记录 11/42 页 « 12...891011121314...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