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9例典型再次剖宫产术出血病例原因与处理

    作者:雷成方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12年6月,例举再次剖宫产术9例出血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收缩乏力2例,子宫动脉撕裂1例,子宫切口出血1例,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1例,胎盘植入2例,前置胎盘2例.除一例子宫切口出血并感染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一例术中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余均痊愈.结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手术技巧,再次剖宫产术主观上重视,客观上严格按手术要求操作,可减少出血,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出血
  • 健康教育在缓解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前焦虑的应用

    作者:李月琴;俞丽华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前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拟施行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前1天及给予健康教育后实施手术前1小时两次评定,记录数据.结果:两次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可以减轻病人的不良心态,并能够使病人以佳的心态接受手术,促进病体的康复.

  • 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剖宫产产钳解决困难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莉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剖宫产产钳解决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再次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产钳帮助胎头娩出,对照组徒手帮助胎头娩出。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至胎头娩出时间、子宫切口撕裂例数及新生儿颅内出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2例新生儿头皮血肿及2例新生儿窒息,观察组未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剖宫产产钳可以明显使胎头顺利娩出,降低了新生儿再次剖宫产的风险。

  • 腹壁切口的选择与再次剖宫产术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丁玉芳

    目的:分析探讨腹壁切口的选择与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盆腔粘连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再次剖宫产病例771例的资料.结果:再次腹壁横切口的出血发生率、盆腔粘连、胎头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再次腹壁纵切口高.结论:腹壁横切口的盆腔粘连程度重、术中出血量多、胎头娩出困难、手术时间长,而纵切口相对来说发生率低,有显著差异.

  • 再次剖宫产"个体化缝合法"对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形成的预防研究

    作者:赵国华;张爱兰;徐加英;郭玲

    目的 通过对大量二次剖宫产术中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调查,找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方法 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有过一次剖宫产史、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羊膜腔感染、无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后处理及抗生素使用均相同、39周后或临产前行剖宫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入组200例,其中干预组100例,采用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缝合法.两组均追踪随访至术后一年,记录两组术后病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特别是切口瘢痕缺陷(PCSD)形成的情况.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高体温、产后出血率及术后住院天数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产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25.0±2.5)d]、月经异常发生率(6.3%)、PCSD发生率(1.1%)均小于对照组[(28.0±5.3)d、18.0%、10.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预防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成,应根据剖宫产妇子宫原瘢痕的不同状况实施适宜的缝合方法,即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法",它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对术者的评估判断能力有一定要求的缝合方法,能大程度的保证切口愈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再次剖宫产术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对子宫瘢痕缺损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叶平;陈育梅;潘丹;黄凌霄;徐晓敏;郑园园;马鲁杭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术时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对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6年在温州市人民医院产科因前次剖宫产要求再次行剖宫产且子宫下段厚度≤2.5 mm的单胎妊娠产妇187例.按照剖官产术时是否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2例行子宫切口瘢痕修剪后双层缝合子宫切口,对照组95例常规双层缝合子宫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等围术期相关指标,分析修剪瘢痕病理情况.术后9个月应用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后出血率、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33±34.05) ml和(214.95±26.97) ml,手术时间分别为(33.25±2.64) min和(27.02±3.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剪瘢痕病理报告除瘢痕组织外,6例炎性细胞浸润,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术后9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形成例数分别为2例(2.17%)和9例(9.47%),异常子宫出血例数分别为1例(1.09%)和8例(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次剖宫产术时,尤其术中见下段肌层菲薄者,修剪子宫切口瘢痕后再双层缝合子宫切口,有利于降低剖官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的形成.

  • 改良再次剖宫产术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姚志芹

    目的 探讨改良再次剖宫产术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行既往再次剖宫产病例330例作为传统组;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1月10日在本院行再次或多次剖宫产的327例孕妇作为改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改良组的手术时间、切皮至进入腹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的术后病率、切口血肿率、切口液化率均低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后再次剖宫产术具有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辛海琴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防治,以便为医院提高剖宫手术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2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及其临床资料,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8例,其中对照组行初次剖宫产术,观察组行再次剖宫产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为8例(12.50%),高于对照组(1例,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主要跟初次剖宫产的胎盘附着部位、切口位置及情况等有关,需要医院予以重视,以降低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发生率,确保手术安全。

  • 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剖宫产产钳解决娩头困难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对再次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产妇应用剖宫产产钳解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应用剖宫产产钳解决的再次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产妇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本院收治再次剖宫产术徒手解决娩头困难的产妇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产妇各项手术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手术至胎头娩出时间、产妇子宫切口撕裂事件发生概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颅内出血事件发生概率等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应用剖宫产产钳解决再次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效果相对于徒手助娩更具优越性,帮助胎儿尽快娩出并降低母婴分娩后并发症事件出现概率,给母婴健康提供足够的保障。

  • 不同术式剖宫产术116例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作者:张建敏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 80例再次剖宫产术中处理分析

    作者:聂玉梅;江颖茹;郭利萍

    目的:探讨冉次剖官产术中处理的方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7年1~12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再次剖宫产术111例,其中应用"改进式"手术方法8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应用原手术方法再次剖官产术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绀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侧角裂伤率、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贫血率、结扎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开腹时间和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侧角裂伤率、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贫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扎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次剖官产术应用"改进式"手术方法町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 再次剖宫产11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晶

    目的 了解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出血、粘连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减少术中出血、粘连及提高腹部切口愈合率的措施.方法:对118例再次剖宫产(RS组)和1562例首次剖宫产(CS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组术中出血平均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脏器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较首次剖宫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剖宫产术并发症的基础;而提高剖宫产手术技巧,术中合理操作,提高腹壁缝合技巧以及术后严密支持治疗是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作者:徐永枝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再次剖宫产术91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首次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从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中度粘连及术后24小时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首次剖宫产应视具体情况选择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为宜.

  •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启新

    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因素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产妇250例分娩产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出血原因分为以下几组,一组是为胎盘因素组,一组为宫缩乏力组,第三组是切口裂开组,每组患者20例。观察患者手术中以及手术之后的出血量,并且分析其产妇转归情况。结果胎盘因素手术中出血量跟宫缩乏力、切口裂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量非常凶猛,需要及时正确的诊断以及处理,降低剖宫产出血率。

  • 不同术式与缝合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焱

    目的:观察剖宫产不同术式与缝合法对再次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再次剖宫产术患者166例,根据术式与缝合方法不同分为A组52例,B组56例,C组58例;对进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C组总手术时间、进腹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粘连程度优于A、B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再次妊娠需求的产妇宜选用腹部纵切口加改良缝合剖宫产术为佳。

  • 两种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疗效的分析

    作者:李美霞

    目的:探讨并总结腹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临床剖宫产术切口。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需行再次剖宫产术的患者110例,按首次剖宫产术为改良后新式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分为两组,每组55人,实验组的患者首次剖宫产采用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对照组的患者首次剖宫产采用新式剖宫产,对比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粘连的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41.13±3.06)min,胎儿娩出时间(10.25±9.26)min,粘连的发生率为14.54%,患者满意度81.82%;对照组的手术时间(52.27±3.12)min,胎儿娩出时间(14.69±7.14)min,粘连的发生率为27.27%,患者满意度67.27%,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选择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手术可以缩短再次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并且可以减少盆与腹部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影响

    作者:刘丽琴

    目的:观察首次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在第一次剖宫产时分别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进行手术,再次剖宫产时选择同样的手术方式,比较2组再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无粘连、轻度粘连产妇均多于对照组,中度粘连以及重度粘连产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需要再次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不会对再次剖宫产造成明显影响,有临床推广价值。

  • 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剖宫产产钳解决娩头困难

    作者:周锦兰

    目的对再次剖宫产术应用剖宫产产钳的娩头困难进行解决。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18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采用手取胎头的方法,实验组产妇采用产钳娩头的方法。对两组产妇胎头分娩时间、婴儿窒息情况、婴儿产伤情况、产后出血情况以及切口延裂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在妇胎头分娩时间、婴儿窒息情况、婴儿产伤情况、产后出血情况以及切口延裂情况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剖宫产产钳,能够有效减少胎头的分娩时间,降低新生儿的异常情况以及产妇子宫切口撕裂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 循证护理改善再次剖宫产术高龄产妇情绪及手术耐受程度的效果分析

    作者:程颖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再次剖宫产术高龄产妇情绪及手术耐受程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120例再次剖宫产术高龄产妇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n=60例)与对照组(n=60例),时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手术耐受程度.结果: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孕产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产妇的耐受程度(93.3%)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高龄产妇再次行剖宫产高度紧张,焦虑、恐惧的负性心理,有助于提高产妇手术耐受程度,值得临床推行.

  • 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 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罗团团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子宫下段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疤痕子宫妊娠择期手术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4,未行子宫下段修补术)与观察组(n=34,行子宫下段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新生儿出生情况(包括新生儿体质量 、出生5min Apgar评分)、术中 、术后出血量 、产褥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 、术后出血量及感染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而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 、出生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修补术能显著减少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感染率,且其并未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对新生儿并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推广价值.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