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术后患者静脉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安红;刘艳萍;徐秀英

    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静脉输液护理技术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技术风险及护理安全隠患[1-2].因此,输液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技术和药物的管理是保证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收治心脏外科监护室患者325例,年龄7个月~73岁.先天性心脏病118例,左房粘液瘤6例,心包积液2例,冠心病68例,风湿性心脏病114例.

  • 临床静脉用药调配方法与配伍禁忌速查——抗微生物药(一)

    作者:张峻

    抗微生物药是指能抑制或杀伤致病微生物,从而使其生长、繁殖受阻碍的药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量抗菌药的不断涌现,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且大量用于静脉输注,这类药物在使用时,该如何选择溶媒、怎样调配、滴速应是多少、配伍禁忌、特殊注意事项有哪些等问题经常困扰医生和护士,使得临床出现了一些因静脉注射药物选择溶解溶媒不当、溶解方法不妥、选择液体不当以及同瓶输液中添加药物种类过多、加入量过大、中西药随意混合、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滴注速度不正确等原因导致的输液变混、变色、出现结晶、产生气体、发生药品不良事件的现象,甚至因此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给医院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节选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常用静脉药物调配方法及配伍禁忌速查手册》一书中上述药物的章节列于表1,以供临床参考.

  • 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过程中的体会

    作者:吴益飞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剂科根据临床医师处方要求,经药师审核其配方的合理性,符合国际标准,根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经受过培训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菌素药物的集中配置.我院于2005年起全面推广病区静脉药物配置,通过三年来的运行,许多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现主要从它的优点和现存问题谈下自身的体会.

  • 浅谈静脉药物配置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应用

    作者:朱影;樊丽英;温奇观

    目的 浅谈静脉药物配置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应用,防止了输液反应,发挥到满意效果.方法 对静脉药物配置环境管理,静脉药物配置的严要求,改变了原有护理工作方式和流程,实行静脉药物配置服务后所体现的临床安全性效果评估.结果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保证了药液的无菌性、稳定性[1]、避免微粒的污染,使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后的临床应用更具安全性.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操作,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输液成品的质量,降低获得性感染,给患者提供无菌、安全的高品质药品,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原因与预防措施

    作者:高敏;徐元翠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000例配置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观察配置中各类差错发生率和发生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后差错发生率。结果:2012年1~6月差错发生率为3.0%,差错原因主要为医师处方差错(33.3%)、药师差错(26.7%)、护师添加药物错误(13.3%)、割破输液袋(10.0%)、忘记更换注射器(6.7%)、未进行无菌操作(6.7%)等;2012年7~12月实行预防干预措施后,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与1~6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要制定严格的配置方针,加强配置管理,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

    作者:高玉芳;冯芹;周梅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常见差错,提出防范措施,减少静脉药物配置环节差错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0年度发生的差错实行免责登记.统计分析各工作环节差错发生率,并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应用到下一年度工作中,对采取措施前后的差错发生率加以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全年共配置液体538810袋,发生差错261件(袋),差错发生率0.048%.通过分析原因,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完善环节流程,细化环节管理,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率.2011年全年共配置液体603497袋,工作量增加12%,发生差错193件(袋),差错发生率0.032%,差错率下降0.016%.

  • 靶控输注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才仁卓玛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原理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控制给药输注速率的变化,达到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镇痛深度的目的.TCI在麻醉过程中己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随着PC机的发展、新型静脉药物的诞生、对静脉麻醉药的药动学及药效学概念的更新与发展,使TCI的应用及研究更广泛.

  • 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概述

    作者:刘明儒

    医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简称静配中心或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集中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的药学服务部门.

  • 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常见配伍禁忌探讨

    作者:瞿小红

    静脉滴注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使用频率较高。同时,静脉滴注通常需要对药物进行配伍,如果配伍不当也会导致较大的风险。为了提高静脉药物配置的科学性,安全给药,本文从化学、物理和药理方面对其中比较常见的配伍禁忌进行了具体分析。

  • 新生儿静脉外渗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作者:马丽;刘海娜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血管细小、隐匿,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治疗过程中常会发生静脉药物或静脉液体外渗现象,新生儿表皮组织薄弱,一旦发生液体外渗现象,较成人的外渗程度更快、更严重[1].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皮肤用药护理,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对静脉药物配置缺陷的改进策略与效果

    作者:江娟;张菊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缺陷的改进策略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其前后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前后配置总缺陷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后明显降低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环节存在的缺陷,有效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性.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临床护理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丁玲

    目的 探究静脉药物的配置中心给医院临床护理所带来的影响和对策. 方法 选取了2014年2月到8月,将静脉给药的医生处方的患者作为试验组,2013年5月到11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做后的统计学分析与处理,并且比较了创建静脉药物配置这一中心之后20天配药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试验组中一共是5220张处方,在这其中共有11张的处方是存在一些缺陷,缺陷率为0.21%;而对照组一共有5030张处方,其中一共有66张处方存在一定的缺陷,缺陷率为1.3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处方缺陷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另外,试验组的配药时间平均是1.44分钟,而对照组的配药时间平均是6.14分钟,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配药时间方面试验组明显的比对照组短. 结论 创建静脉药物的配置中心可以有利于缩短其处方配药的时间,减少缺陷,提升配药的效率,应该得到推广与应用.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临床护理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谭浩

    目的: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临床护理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前后的处方缺陷发生率以及配药时间.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后的处方缺陷发生率远低于建立前的,配药时间远短于建立前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品管圈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效果

    作者:李智超

    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用品管圈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引入品管圈,展开调查与讨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出现问题进行总结,基于此,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我院药物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突出的问题是药品的退还问题,经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此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呼吸科漏退药品率从35.2%降到了18.8%.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引入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使配置中心各项工作更为规范,从而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安全性的提升.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制环节的质量控制分析

    作者:张倪

    总结和分析以往静脉药物集中配制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始严格实施管理药物配制环节,与此同时不断改进药物配制的方式,加强质量管理措施.终发现,在药物配制的过程中应该予以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此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降低成品输液差错率的方法

    作者:丁玲

    本文通过对静脉药物在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种配液的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为输液的质量提供了保证,提高了输液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其中差错的类型有:不合理规范的用药;标签的错误;配置的错误;核药的错误等问题.改进的方式为:合理的审方;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工作;培养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完善配置制度等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有效的降低了成品输液的差错率,提高了治疗的质量.

156 条记录 8/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