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檗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

    作者:宋红萍;陈冠容

    小檗碱(Ber)又名黄连素,系异喹啉生物碱,为抗微生物药,近年来发现其在糖尿病、心血管等方面的临床新用途,现报告如下.

  • 丙戊酸钠致成人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

    作者:严丽;唐中权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分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3种[1]。大样本的研究显示,引起我国肝损害常见的药物依次是中草药(21.6%)、抗结核药(20.3%)和抗微生物药(12.1%)[2],抗癫痫所致的肝损害则少见。本院于2013年5月收治成人口服丙戊酸钠致严重肝功能损害的1例,现报告如下。

  • 抗深部真菌药的进展

    作者:盛瑞媛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以及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和艾滋病(AIDS)的出现,免疫抑制人群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抗深部真菌药的研究是目前抗微生物药的研究热点之一.

  • 我院1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丁启强;罗阳;罗帮龙

    目的 分析本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本院2012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ADR 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为常见.结论 重视ADR工作,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

  • 我院4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丁海燕;樊瑞芳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的安全意识,减少药品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476例ADR报告从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6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4例,占30.25%;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为多见,占41.60%;皮肤及附件损害多,占48.74%.结论 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继续做好ADR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 3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孙京峰;祝培友;王珂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3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77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多见;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抗微生物药品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2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贾魁荣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7月收集到的217例报告从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3种,其中194例ADR是由35种抗微生物药引起,占89.40%;皮肤及附件损害148例(占39.26%),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50例(13.26%);新的和严重的ADR 20例(9.22%).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 新疆哈密地区抗微生物药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胡佳惠;张秀兰;杨丽敏

    目的:了解新疆哈密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微生物药使用情况,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提出针对性建议,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众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方法:采取多级抽样调查哈密地区5家医疗机构和5个团场(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处方,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城市与农村抗微生物药的使用以单用和二联为主.城乡之间单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农村二联、三联明显高于城市,且使用前10位抗微生物药中注射剂居多.结论:哈密地区抗微生物药联用现象比较严重,团场的基层医疗机构尤为显著,存在滥用抗微生物药的情况,仍需进一步监测、研究,为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提供强有力的临床依据.

  • 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抗微生物类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郑利光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抗微生物类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现状,为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地区19家二级以上医院抗微生物药采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中基本药物品种数、金额和DDDs分别占23.02%、18.17%和46.77%;头孢菌素类抗微生物药的品种数、金额和DDDs在各类抗微生物药中均居首位,且多为非基本药物;金额、DDDs排序前10位抗微生物药亦多为非基本药物,前者多数品种DDC值较高,多为注射剂,后者DDC值均相对较低,多为口服剂型.结论: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抗微生物类国家基本药物使用较少,需加强非基本药物中头孢菌素类、DDC值较高注射剂的使用管理.

  • 2008-2009年住院患者抗微生物药应用分析

    作者:朱军;丁建强;王林泉;李建华

    目的:了解2008-2009年住院患者抗微生物药应用情况,为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09年住院患者抗微生物药使用资料,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中抗微生物药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抗微生物药的销售金额各年度均位于前3位;注射用头孢吡肟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各年度均列首位.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微生物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择起点过高、少数品种过量使用、分级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

  • 2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作者:钟运香;袁娇;卢锐辉;李志平;罗文娟

    目的:了解232例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2012-2013年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共上报广东省ADR监测中心232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涉及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32 例 ADR患者中,男性126 例,女性106例,男女比例为1:1. 189,年龄2个月~95岁不等;共涉及药品88种,抗微生物药33种,占37. 5%,共引发ADR 127例次,占合计246例次的51. 63%;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多,为175例次(占合计240例次的72. 9%);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反应等. 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药物,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于丽;李艳瑛;赵智峰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时我院2004年1月~2007年8月上报的ADR报告检索统计,并将检索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8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多见;静脉注射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一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和听力降低.结论:抗微生物药品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 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娄育红;范广健;付丽红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74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7例,占77.03%);抗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比例高(39例,占52.70%);7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抗微生物药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 38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罗昭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frug reaction,ADR)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2014年我院呈报的3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227例,女性患者161例,男性多于女性;20~<40岁患者居多(194例,占50.00%);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87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63.08%),药物剂型以注射剂和粉针剂为主;抗感染药引起的ADR病例数多(241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52.97%),其次为中成药;ADR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05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45.05%)。结论:抗感染药、中成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 我院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唐荣;罗阳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0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ADR以61 ~ 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是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为常见.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我院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郑学伟;杜素芬;李玉珍;吴萍

    目的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20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3大类,男性多于女性(1.48∶1),老年患者(≥60岁)偏多(占30.58%);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居首位(占55.34%);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5.6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高(占56.80%).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连续7年居首位——北京市发布2010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数据

    作者:裴振峨;周冰;邢丽秋;张黎明

    2010年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连续7年再居首位,中药注射剂占全部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71.26%,口服剂型不良反应以抗肿瘤药、抗微生物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为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及全身性损害.

  • 2006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显示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作者:李玉衡

    近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了2006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结果,报告中涉及12740份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有374例严重不良反应或事件.

  • 口服抗微生物药品服药时间调查分析

    作者:刘佳丽

    目的 调查分析口服抗微生物药品的服药时间,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第17 版<新编药物学>、<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的相关项目,对体现服药时间的口服抗微生物药按通用名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所调查169种口服抗微生物药品中,要求空腹服用44种,餐时服用30种,餐后服用21种,与进食关系不大的26种,未作具体要求的37种,对进食食品有特殊要求的11种,其中,有1种药品要求空腹或餐后服用,2种要求餐时或餐后服用,4种要求空腹或餐时服用.结论 口服抗微生物药品服药时间要求差别很大,需根据具体情况服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实践及药房药品调配工作中要做好用药交代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 门诊抗微生物药利用的调查及分析

    作者:白云

    目的 定量地评定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6 297张处方,采用药物利用度指数(drug utmzation index)DUI分析.结果 发现3种口服抗感染药物、5种注射抗感染药物的DUI值>1.结论 表明我院门诊医生应用抗微生物药有使用不当的现象.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