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t-PA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鹤婷;徐艳红;杨嘉君

    目的 分析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rt-PA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5例,根据溶栓治疗5天后NIHSS评分较溶栓前的差值(ΔNIHSS)分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ΔNIHSS≥4分)32例和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ΔNIHSS<4分)83例.收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血糖、血脂、胆红素、尿酸检查资料.记录溶栓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例数(不良事件包括溶栓后有渗血或患者终死亡).对所有可能影响入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待校正血压、血脂、肌酐等脑梗死相关因素后,进一步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相关性.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及溶栓前NIHSS评分均高于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合并高血压比例、TG、LDL低于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OR为1.108,95%CI为1.015~1.210)、血清尿酸(OR为1.010,95%CI为1.003~1.016)及溶栓前NIHSS评分(OR为1.183,95%CI为1.085~1.289)与脑梗死溶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有关.11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者13例、未发生不良事件者102例,发生不良事件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者(P=0.042),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与溶栓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呈不显著负相关(OR=0.992,95%CI为0.984~1.000,P=0.047).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有关,高胆红素及高尿酸可能有利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高胆红素及高尿酸并不明显增加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 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超高龄患者脑梗死

    作者:徐霁华;秦伟;袁俊亮;焦俊杰;胡文立

    目的 观察超早期(发病3 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高龄(年龄≥80岁)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42例,发病到治疗时间均在3 h内,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rt-PA 0.9 mg/kg进行溶栓,于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对照组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调脂、调血压、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14、90 d进行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于治疗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综合生活能力;记录两组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1、14、90 d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14、90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mRS评分结局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结局不良比例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牙龈出血2例、皮疹1例、血尿2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发现与溶栓药物相关的肝肾功能损害;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梗死后出血,其中1例死亡;对照组未出现梗死后出血.结论 对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 rt-PA 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黎宏庄

    目的:对比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 CE)和非心源性脑梗死(NCE)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CE组和NCE组各50例,两组均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 h、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90 d时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CE组治疗前、治疗2 h、治疗24 h、治疗7 d时NIHSS评分分别为(12.06±3.91)、(10.08±5.11)、(10.29±4.53)、(9.98±4.72)分, NCE组分别为(11.33±3.23)、(9.23±0.12)、(8.75±3.01)、(7.45±3.35)分;治疗7 d时,CE组、NCE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均<0.05)。 CE组治疗前、治疗7 d、治疗90 d mRS评分分别为(4.02±0.51)、(3.73±1.53)、(2.52±0.12)分,NCE组分别为(3.94±0.55)、(3.23±0.65)、(2.31±0.24);治疗90 d时,CE组、NCE组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均<0.05)。治疗90 d时治疗过程中CE组发生症状性脑出血2例、非症状性脑出血5例、皮肤黏膜出血8例、脑疝7例、再梗死1例、病死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50%;NCE组分别为1、3、2、2、1、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20%;CE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NCE组比较,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CE和NCE效果相当,但CE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 CT 灌注成像在 rt-PA 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强;王洪新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 CTP)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溶栓治疗前行CTP检查,发现存在缺血半暗带96例(缺血半暗带组),未见缺血半暗带64例(无缺血半暗带组)。比较两组溶栓前及溶栓2 h、24 h、14 d、30 d NIHSS评分;溶栓前、溶栓第30天Barthel指数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24 h、14 d血清MMP-2水平。结果缺血半暗带组rt-PA溶栓后2 h、24 h、14 d、30 d 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P均<0.05);无缺血半暗带组rt-PA溶栓24 h内NIHSS评分变化不明显,直至溶栓第14天较溶栓前才明显降低(P均<0.05);缺血半暗带组溶栓24 h、14 d、30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无缺血半暗带组(P均<0.05)。与溶栓前比较,两组溶栓第30天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mR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缺血半暗带组溶栓第30天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无缺血半暗带组(P均<0.05)。两组溶栓前、溶栓24 h血清MMP-2水平无明显变化;溶栓第14天时,两组血清MMP-2水平较溶栓前均明显降低,且缺血半暗带组血清MMP-2水平低于无缺血半暗带组( P均<0.05)。结论 CTP检查发现缺血半暗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筛选适合rt-PA溶栓治疗者。

  • 不明发病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于 CTP 指导下溶栓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李强;王洪新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 CTP)检查指导治疗不明发病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发病时间不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CTP检查,发现存在缺血半暗带(CTP组)72例,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将发病时间小于4.5 h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溶栓对照(对照组)。记录两组溶栓前、溶栓后2 h、24 h、14 d、30 d的NIHSS评分及溶栓后30 d的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监测不良反应;分别检测两组溶栓前、溶栓后24 h、14 d时血清MMP-9。结果 CTP组rt-PA静脉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NIHSS评分于溶栓后14、30 d明显降低(P<0.05)。与溶栓前相比,两组患者mRS评分均显著改善( P<0.05),两组间mRS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4 h血清MMP-9水平比较,P均﹥0.05,14 d时CTP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溶栓后患者血尿便常规、凝血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大致正常,均未发生颅内出血、再闭塞。结论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CTP检查见缺血半暗带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岳瑞华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 PA)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治疗组 ADL 指数评分和 NIHSS 评分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还可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进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章祎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根据冠脉再通标准判断,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11例,再通率73.3%,其中10例发病6 h以内溶栓再通8例,再通率80%;5例发病6~24 h溶栓再通3例,再通率60%.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贺显君;路文革;张潇;赵明;代全德;张建平

    目的:探讨 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9—2015-09收治的6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 rt-PA 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 NIHSS(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量表)评分,观察2组临床效果、继发性脑出血率及病死率、血管再闭塞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常规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rt-PA 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作者:区景运;余仲苟;刘华钊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发病6 h 内的急性脑梗死保守治疗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 =35)和对照组(n =35),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血管再通,值得推广应用。

  • 急性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作者:邓榕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溶栓治疗组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凝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和ADL指数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NIHSS评分、CSS评分与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UK与rt-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莫才周;董自庆;邹细妹

    目的:探讨UK与rt‐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溶栓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照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管总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仅治疗后30 d实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和 rt‐PA用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rt‐PA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恢复。

  • Rt-PA 静脉溶栓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邓伟华;杨勇;潘小平;李泽;周进;黄翚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6例,分别按照不同的时间窗和 TOAST 分型进行分组,均予 rt‐PA 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溶栓后出血、脑疝、死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按照时间窗进行分组,3~4.5 h溶栓组较3 h溶栓出血事件发生率稍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按照TOAST分型进行分组,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稍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溶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脑疝发生率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4.5 h时间窗溶栓较3 h内静脉溶栓出血不良反应有增加趋势,但本研究样本中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心源性脑梗死,溶栓后皮肤黏膜出血和脑疝的发生率较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相对较高的患者,尽早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应参考不同的脑梗死分型和病情判断预后。

  • 低剂量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张鹏;高志强;孙高慧;戴瑛;高俊凤;贾鹏

    目的 比较低剂量尿激酶(UK)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分为rt-PA(0.9 mg/kg)静脉溶栓组23例,低剂量UK(50万~70万IU)静脉溶栓组19例,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10 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治疗前与治疗后10 d的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观察2组溶栓后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 (1)rt-PA组及UK组治疗后24 h、10 d的NIHSS及Barthel评分与溶栓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2组间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0 d的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rt-P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7%,UK组为78.9%,rt-PA组总有效率较UK组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UK<3 h组总有效率92.3%,UK3~6 h组总有效率50.0%,rt-PA治疗组总有效率与UK3~6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溶栓后rt-PA组脑出血2例,均为非症状性,UK组无脑出血,2组均无其他系统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 h内急性脑梗死与rt-PA相比同样有效,且安全性更好.

  • 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作者:李春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01—2016-04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观察组给予0.60~0.79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给予0.80~0.90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60%(35/37),对照组97.22%(35/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脑出血、其他出血症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小剂量给药治疗复发率和病死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作者:赵婷

    目的 探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发病在6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其中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组(联合组)59例,同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动脉组)45例.动脉组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病变动脉,输注rt-PA50mg;联合组先静脉输注rt-PA,再经病变动脉输注rt-PA,总量<50mg,在溶栓前和溶栓后6h、24h、7d、30d时,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治疗前ESS评分,联合组为41±3,动脉组为42±10,治疗后24h、30d时,ESS评分联合组为81±23、88±25;动脉组为75±27、80±23.治疗后总再通率联合组为53%(31/59),动脉组为33%(1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联合组为7%(4/59),动脉组为9%(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患者起病6h内,动静脉联合溶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结合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刚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致死、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不良影响,发病3 h内尽快给予患者rt-PA治疗效果为显著,rt-PA是目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有效的特异性药物治疗方式,但在有效时间内入院的患者相对较少[1]。本次研究患者均为发病6 h内,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结合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的疗效

    作者:廖品君;王科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发病时间<6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其中60例(观察组)应用rt‐PA (总量为0.9 mg/kg ,单次计量大为50 mg)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6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5000 IU达肝素钠,1次/d ,连续治疗7 d。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14 d、3个月2组NIHSS评分,回访调查治疗3个月后2组的BI值、继发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或 P<0.0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 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 h内及时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包芳;孙小力;曹桂芝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溶栓组)和治疗组(rt-PA溶栓组)各35例,比较2组患者14 d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 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CSS评分与ADL指数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远期康复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临床观察

    作者:石文芳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TOAST分型对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8-2016-05本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发病时间<4.5 h)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TOAST分型分为CE组、SAA组和LAA组,所有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LAA组、CE组治疗后2h、7d其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组治疗前后其BI指数、NIHS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C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LAA组、S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同TOAST分型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CE、LAA患者疗效为显著,而SAA患者多表现不佳,治疗过程中,对CE患者应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以预防出血事件发生.

  • rt-PA联合依达拉奉时间窗内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观察

    作者:杨新丽;张向东;郭艳平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时间窗内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局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7d.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变化,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变化,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2.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5,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增效作用,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纯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原激活剂治疗.

365 条记录 13/19 页 « 12...10111213141516...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