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肠道中的作用

    作者:赖华梅;诸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物质的一员,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在神经元分化、发育、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各层结构中均大量表达BDNF及其受体.BDNF不仅在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还与神经元可塑性调节相关.BDNF参与肠道感染和胃肠动力调节,其机制可能是与其调节肠道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可塑性,并与5-羟色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因子的相互作用相关.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溃疡患者胃肠动力及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小雯;尹余平;杨宇成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胃溃疡患者胃肠动力及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116例胃溃疡患者为对象,按照H.pylori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H.pylori阳性)和对照组(H.pylori阴性),各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GAS),应用胃电图仪检测胃动过缓百分比及正常慢波节律比.对比两组全结肠转运时间、胃电图指标及胃肠激素指标.结果 观察组胃动过缓百分比、全结肠转运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常慢波节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TL、CCK、G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对胃溃疡患者胃肠动力及GAS水平均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鲁团伟;王春燕;王宁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加用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胃肠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肠鸣音、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例患者肛门排气,多于对照组的16例(P<0.05);两组胃肠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改善肠动力,但对胃动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 团体运动管理对产后便秘患者胃肠动力的改善研究

    作者:吴茂芳;吴秀芳;周美珍

    目的 研究团体运动管理对产后便秘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82例产妇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团体运动管理,比较两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P物质(SP)护理前后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排便情况,并进行直肠、肛门测压.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各项排便情况指标较护理前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后蹲厕时间、排便排空感、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MTL、GAS、S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MTL、GAS、SP与护理前比较显著较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MTL、GAS、S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直肠、肛门静息压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直肠、 肛门静息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运动管理可显著改善产后便秘患者排便情况,改善胃肠动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诺为(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国伟;张长青;张葵玲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上胃肠道动力功能紊乱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包括胃的舒张与收缩功能失常,幽门阻力增加,胃窦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胃肠激素,心理和环境等.就诊者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40%.马来酸曲美布汀于70年代中期在日本上市,作为胃肠动力紊乱调节剂主治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如各型肠易激综合症、腹部术后不适、慢性胃炎等所致胃肠功能紊乱),能显著改善各种腹部不适症状[1].本文对65例FD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以观察诺为治疗FD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第六次全国胃肠动力学术会议第二次通告

    作者:

    关键词: 胃肠动力 学术会议
  • 第六届全国胃肠动力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关键词: 胃肠动力 学术研讨
  • 去盆腔神经支配小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史惠文;田跃;戴飞翔;肖磊;柯志刚;童卫东

    目的 构建去盆腔神经支配(PND)小鼠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1)构建模型:选取72只健康SPF级雄性C57的7周龄小鼠,体质量(25±1)g,随机分为PN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36只.PND模型组参照PND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麻醉小鼠后,取下腹正中切口,解剖显微镜下用棉签在前列腺后下方钝性剥离出盆腔神经,用显微剪剪断,并术后每天两次协助小鼠排尿;假手术组有意显露盆腔神经,但不剪断.(2)检测模型:两组各随机选取18只,进行结肠传输试验,测定结肠传输比例(结肠亚甲蓝染色部分/结肠总长度);剩余小鼠分别进行内脏敏感性试验,观察并记录小鼠腹外斜肌肌电图(EMG)的变化.结果 两组中各有3只小鼠死亡,均死于结肠传输试验.PND组存活的33只小鼠术后都存在明显的膀胱膨大,需要术后按摩膀胱协助排尿.结肠传输试验显示,假手术组小鼠术后第1、3和7天的结肠传输比例分别为(0.4950±0.3858)%、(0.6386±0.1293)%和(0.6470±0.1088)%,前后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3.647,P=0.058);而PND模型组小鼠术后第7天结肠传输比例[(0.6044±0.1768)%]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0.3876±0.1364)%,P=0.022]和第1天[(0.2542±0.0371)%,P=0.001],结肠传输功能随时间呈恢复趋势(F=9.143,P=0.004).与假手术组相比,PND模型组小鼠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结肠传输功能均显著降低(均P<0.05),至第7天,两组传输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9).内脏敏感性试验显示,假手术组小鼠术后第1、3和7天的内脏敏感性分别为24.2808±9.5566、33.6725±7.9548和43.9086±12.1875,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2,P=0.014).PND模型组小鼠术后第1、3和7天的内脏敏感性分别为11.7609±2.1049、21.8415±8.1527和26.2310±4.223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1.154,P=0.001),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7天敏感性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P=0.006和P<0.001),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3天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83).与假手术组相比,PND模型组小鼠术后第1、3、7天内脏敏感性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去盆腔神经支配后,小鼠结肠动力和内脏敏感性减弱,但随时间推移可逐渐恢复,提示小鼠PND模型建立成功.

  • 胃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

    作者:秦新裕;雷勇

    当前胃切除手术仍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术式.然而,由于该手术改变了消化道原有的解剖关系和生理连续,并阻断了胃的部分或全部神经支配,损害了胃的储存、机械性消化和排空等功能,导致胃肠动力紊乱和消化吸收障碍.通常胃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主要是胃排空延迟或过速.

  • 腹腔镜结肠癌术后早期口服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明利;薛琪;李雅男;王亚楠;陈韬;赵丽瑛

    目的 比较整蛋白肠内营养粉(TP)与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入组拟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入TP组或TPF-FOS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口服肠内营养,并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测定术前及术后第1和第7天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记录术后排气和排粪时间,以及发热、感染、腹泻、腹胀等发生情况.结果 63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TP组33例,TPF-FOS组30例;两组均无因为无法耐受口服肠内营养而退出研究者.与TP组相比,TPF-FOS组术后7d内排成形粪便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76.7%(23/30)比27.3%(9/33),P<0.01];术后4~7 d腹胀发生率显著降低{5.8% [7/(30×4)]比15.2%[20/(33×4)],P<0.05}.两组间术后营养指标、感染应激指标、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腹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PF-FOS肠内营养混悬液和TP肠内营养粉均可安全用于结肠癌术后早期口服肠内营养;TPF-FOS可能更有助于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

  • 枳实黄酮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谢薇;刘广超

    目的:探究枳实黄酮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20只,对大鼠胃排空速率、小肠推进率、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以及小肠推进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应用枳实黄酮后,大鼠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率增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TL、VI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枳实黄酮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有着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帮助消化不良大鼠解决肠胃消化不良问题。

  • 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的影响

    作者:禹玉洪;张国伟;杨晓宁;巫燕莉;王汝俊;杜群;李燕舞

    目的 观察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动物模型胃肠道分泌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规则饮食加稀盐酸喂养的方法制备大鼠FD模型,观察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及丁桂儿口服对FD大鼠胃酸、胃蛋白酶、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结果 (1)丁桂儿各组对FD大鼠模型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2)丁桂儿脐贴小、中、大剂量联合健胃消食片可显著降低FD模型大鼠血浆CCK-8含量(P<0.05),丁桂儿口服组,丁桂儿小、中、大剂量联合健胃消食片组,丁桂儿小、中、大联合莫沙必利组均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浆MTL含量(P<0.01);(3)丁桂儿脐贴小剂量+莫沙必利组、丁桂儿口服组可显著增强肾上腺素负荷小鼠模型的小肠推进率(P<0.05);(4)丁桂儿脐贴小剂量+阿托品组可显著抑制新斯的明负荷小鼠模型的小肠推进率(P<0.05),而丁桂儿口服药明显增强新斯的明负荷小鼠模型的小肠推进率(P<0.05).结论 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及单纯口服用药均可通过调节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分泌缓解FD相关症状.

  • 六味和中散对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作者:黄学宽;任凌燕;李进;韩志刚

    目的 观察六味和中散对胃肠动力、胃肠激素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香砂六君丸为对照组,观察不同剂量六味和中散对小鼠小肠推进比、胃内残留率、全胃肠道推进运动时间的影响;选用200%大黄浓煎剂复制大鼠脾虚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剂量六味和中散对脾虚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等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 六味和中散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小鼠小肠推进比、减少胃内残留率、缩短全胃肠道推进运动时间的作用(P<0.05或P<0.01),其中以六味和中散高剂量组更为明显(P<0.01);与香砂六君丸组比较,六味和中散各剂量组在缩短小鼠全胃肠道推进运动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六味和中散各组与脾虚模型组比较,有提高脾虚大鼠GAS、MTL及降低VIP的作用(P<0.01),其中六味和中散高剂量组更明显(P<0.01).结论 六味和中散具有促进小鼠胃肠动力,调节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紊乱的作用.

  • 早期康复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黄雪辉;刘品干;吴秋莉;吴芸芸;张蕾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2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6 h开始实施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6.57±6.05)h和(68.25±6.47)h,均早于对照组的(57.24±5.25) h和(86.23±4.20) h(t值分别为8.48、14.87,均P<0.01);观察组术后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有利于提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对阳明腑实证模型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作者:王璐颖;张萌;焦圣军;张岩;张诏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对阳明腑实证模型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阳明腑实证模型.将11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厚朴三物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厚朴大黄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小承气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采用间苯三酚法测定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大鼠血清P物质(SP)含量变化,采用葡聚糖蓝-2000灌胃法测定小肠推进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空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D-木糖、SP含量及小肠推进率低于空白组(P<0.05);用药后各治疗组血清D-木糖、SP含量及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厚朴三物汤效果好.厚朴大黄汤组及小承气汤组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及结构可见明显减少及破坏,而厚朴三物汤组与空白组相似,细胞数量及结构未见明显减少及破坏.[结论]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3方均有促进阳明腑实证模型大鼠胃肠动力的作用,其中厚朴三物汤效果更好.

  • 中药对比格犬慢性实验模型胃肠动力的影响

    作者:陈其城;庞凤舜;曹立幸;蒋志;周吕;陈志强

    【目的】观察大腹皮、番泻叶、草果、砂仁、白术、枳壳、枳实等7种中药及乙酸龙脑酯、辛弗林等2种中药活性物质对比格犬慢性实验模型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应用6只比格犬制备慢性实验模型,在全部犬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浆膜植入应力传感器,安装胃瘘供中药汤剂灌服,安装颈外静脉置管供静脉给药。造模后,每天观察比格犬空腹状态下胃肠运动特点,连续7d。造模后第7天开始,记录给药前空腹状态下胃肠运动,作为基础对照,到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I相,依次记录大腹皮、番泻叶、草果、砂仁、白术、枳壳、枳实(均经胃瘘给予煎剂200 mL),生理盐水(给予等体积灌胃),乙酸龙脑酯(为枳实、枳壳的主要活性物质,静脉输注),辛弗林(为砂仁活性物质,静脉输注)作用下的胃肠运动。全部犬1d只观察1种药物,每种药物重复观察2次。通过植入的应力传感器记录清醒犬胃肠运动,观察MMC周期、收缩波频率、收缩波总数、收缩波振幅、平均振幅、动力指数(MI)。【结果】术后1~6 d,比格犬胃肠动力低下,未出现MMC周期。至术后第7天,在空腹状态下消化间期,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出现典型MMC周期,而结肠出现不规则MMC周期。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大腹皮、乙酸龙脑酯干预后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收缩波数及MI均升高,番泻叶、草果干预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收缩波数及MI升高,砂仁干预后胃窦、十二指肠收缩波数及MI升高(均P<0.05)。枳壳干预后空肠MI降低,枳实干预后空肠、结肠MI降低,辛弗林干预后胃窦收缩波数和胃窦、空肠MI降低(均P<0.05)。【结论】应用比格犬慢性实验模型可有效进行胃肠动力中药筛选。大腹皮、番泻叶、草果、砂仁和乙酸龙脑酯可增强胃肠运动;枳实、枳壳和辛弗林可抑制胃肠运动;白术则对胃肠运动无影响。

  • 香槟方颗粒和胃肠动力西药对犬胃肠运动作用比较

    作者:陈其城;蒋志;张骏鸿;曹立幸;庞风舜;周吕;陈志强

    目的 比较香槟方颗粒与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普卢卡必利对犬胃肠动力的作用.方法 25只比格犬进行慢性实验, 在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浆膜分别植入应力传感器记录清醒犬胃肠运动,安装胃造痿以供从胃灌入药物.实验分5组:对照组、香槟方组、多潘立酮组、莫沙必利组、普卢卡必利组, 每组5只,每次给药重复2次,给药前观察120 min作基础对照.结果 (1)香槟方组犬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收缩波数增加,分别增加(51.5±15.1)%~(107.6±39.6)%(均P<0.05);振幅指数分别增加(43.5±9.2)%~(120.1±47.3)%(均P<0.05).(2)多潘立酮组犬胃窦、十二指肠、结肠振幅指数显著增强(均P<0.05);莫沙必利组由胃窦至结肠出现振幅指数显著增强(均P<0.05);普卢卡必利组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振幅指数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香槟方对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运动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普卢卡必利相比,具有较强的全胃肠道促动力作用.

  • 小承气合剂对大鼠结肠术后吻合口组织修复的影响

    作者:蔡北源;盖娟娟;任东林;秦有;苏丹;陈经宝

    目的 探讨小承气合剂早期应用对大鼠结肠术后吻合口组织修复的影响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两组大鼠,均给予结肠吻合术后造模,实验组术后早期灌服小承气合剂,对照组灌服净化自来水,观察吻合口组织的修复情况.结果 存活大鼠均未见吻合口瘘,吻合口粘连分数评分:实验组1.26±0.31;对照组1.94±0.36.两者比较,P<0.05;吻合口急性压力负载试验:术后第3、7天二者均可耐受高于40 mmHg压力,二者均良好愈合.至术后第14天,两组吻合口破裂压:实验组为(139.47±7.05)mmHg,对照组为(96.71±4.73)mmHg,P<0..05;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大鼠吻合口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加,胶原量增加显著.结论 小承气合剂可以促进大鼠结肠吻合口组织的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加,使胶原量增加显著,从而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吻合口组织愈合;并提高结肠吻合口抗张强度,其早期应用是安全的,不会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且可以降低术后近期的并发症,特别是肠粘连的发生率.

  • 小承气合剂早期灌服对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安全性的作用

    作者:陈经宝;任东林;蔡北源;秦有;苏丹;张大景

    目的 研究小承气合剂早期灌服对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结肠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及对照组(Ⅱ组),Ⅰ组于术后4 h开始鼻饲小承气合剂,Ⅱ组自术后保持禁食至肛门排气;记录肠呜音的恢复、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Ⅰ组患者术后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1.67±1.73)h,第1次排气时间为(19.00±2.69)h,第1次排便时间为(29.27±13.7)h;Ⅱ组患者术后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8.53±2.02)h,第1次排气时间为(27.20±3.88)h,第1次排便时间为(40.63±5.07)h;两组疗效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承气合剂能有效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动力的早期恢复,同时对预防腹部外科术后的肠粘连、肠梗阻也有积极意义.

  • 胃肠起搏者Cajal间质细胞基础研究状况与临床意义展望

    作者:连至诚;钟毅

    已知平滑肌和壁内神经是胃肠动力发生与调节的重要结构.一百多年前,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 Cajal率先在肠道发现一种特殊的间质细胞.其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有关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类间质细胞在胃肠电和动力发生及动力障碍机制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纪念Cajal的这个重要发现,人们将此类细胞命名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

650 条记录 27/33 页 « 12...24252627282930...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