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后镇痛对产妇胃肠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镇痛用药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观察两组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及对意识的影响.方法55例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术毕静脉镇痛组使用芬太尼(F组n=20),硬膜外镇痛组为0.22%罗哌卡因+芬太尼(RF组n=20),术后无镇痛组为对照组(C组n=15).观察术后第一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并分别观察记录术后第12h,24h,36h,48h的疼痛评分、术后24h意识评级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1)两镇痛组镇痛效果均可,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别.(2)RF组排气排便时间短,意识干扰轻.结论硬膜外灌注适量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物和静脉单纯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均比较满意,而硬膜外灌注适量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物对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产妇意识的干扰轻且副作用小.
-
黄榔散穴位贴敷在外科患者术后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黄榔散穴位贴敷在外科患者术后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及护理.方法 将74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专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黄榔散穴位贴敷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肠鸣音时间分别为(70.9±64)h、(59.7±5.6)h,Z=9.136,P<0.01;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025±8.4)h、(87.6±7.9)h,Z=11.430,P<0.01;排便时间分别为(112.3±16.8)h、(92.5±8.4)h,Z=13.41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榔散穴位贴敷可有效的促进外科手术患者的肠胃蠕动,改善患者的肠胃功能,促进康复.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腹部手术后动力性功能障碍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红霉素促进小儿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动力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开腹及胃肠手术后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对症处理、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5mg/(kg·d),缓慢静脉滴注,1次/d,连用3-5天,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不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胃液引流量逐日减少及无胆汁粪渣,引出胃液清亮,食欲增加,术后72小时前肠鸣音恢复,有肛门排气排便,有效为率80.0%,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 应用小剂量红霉素促进小儿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动力恢复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胃肠道Cajal 间质细胞、Ca2+与胃肠动力
胃肠道Cajal 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 of Cajal, ICC)被称为胃肠动力的起搏者和调节者,是以网状结构存在于胃肠道平滑肌层之间的一种特殊间质细胞[1],不同于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细胞, 但具有神经信息传送给平滑肌细胞的功能, 即肠神经系统释放的神经递质和肽类物质与ICC 上的受体结合,激发ICC 去极化,调控胃肠道平滑肌的舒缩功能.ICC 的功能主要有:胃肠电节律的起搏电位产生及慢波的传播,调节胃肠平滑肌的传播模式;由于处于胃肠神经元与平滑肌细胞之间,构成了神经信息传递的中介; 通过表面相应受体介导神经递质及胃肠激素对平滑肌的调节[2].
-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胃穿孔病人进行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 方法 纳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胃穿孔病人8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对照组, 每组40例, 研究组进行腹腔镜修补术, 对照组进行开腹修补术,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恢复肠鸣音时间等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1 h、 术后24 h、 术后48 h、术后72 h的血清促胃液素水平. 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恢复肠鸣音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术后1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的血清促胃液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胃穿孔病人进行腹腔镜修补术, 术后胃肠动力恢复迅速, 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
专题论坛--胃肠动力障碍检测与物理治疗
-
胃食管返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胃酸或胆汁反流相关。虽然多数GERD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反流症状,但症状完全消失的比例很小[1]。目前GERD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抑制胃酸分泌,但容易复发。我们应从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入手,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正确地识别和分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正确认识疾病、自觉改善不良情绪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自2015年8月至今对GERD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
通过鼻胃管喂养可解决早产儿吸吮无力.但因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未完善,胃管喂养时可出现喂养不耐受.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提出非营养性吸吮(NNS)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本文对我院儿科18例早产儿给予NNS,观察其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消化病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在消化病学研究的诸多进展中,尤以内窥镜的应用及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成果令人振奋.此外,关于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消化系统肿瘤在人体诸系统中发病率高,有关的研究也非常活跃.
-
两种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腹部手术患者共117例,按镇痛方式分成A,B,C 3组.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 AS评分、胃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①A组、B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胃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B组和A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 3组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有延缓作用,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作用时间有关,术后单次硬膜外腔给药镇痛可减少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
人自控静脉镇痛对老年肝胆术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肝胆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肝胆手术患者197例,分为镇痛组(I组)和非镇痛组(Ⅱ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率、肛门排气排便、恢复进食时间和胃肠减压管留置时间长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I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率为5.9%,Ⅱ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率为1.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②I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拔除胃肠减压管、恢复进食时间较Ⅱ组延长,超过3.5d的病例为38例 (37.6%),Ⅱ组10例(10.4%),P<0.01.结论:PCIA虽能有效改善术后疼痛,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易延迟胃肠功能恢复,更易导致胃瘫的发生,宜慎用.
-
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生长抑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期间生长抑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4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对照组47例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正常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可有效保护胃肠黏膜,增强胃肠动力,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目的通过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缩短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观察治疗剂量与体重的关系.方法将22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一致,干预组予红霉素2~8mg/kg.d加入5%葡萄糖液静滴,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干预组在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剂量随体重升高而降低,且无抗菌效应及毒副作用. 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胃肠动力,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体重≤1 500g,治疗效果不明显,体重越小应用的剂量越大.
-
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胃肠运动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胃肠激素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分子,它与其他成分如细胞因子、化学递质等共同作用,影响着胃肠道的运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现就胃肠激素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特殊作用综述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
大黄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观察大黄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以进一步寻找使SAP患者胃肠动力尽早恢复的方法,减少胃肠功能衰竭及菌群移位.方法 我院近年共保守治疗SAP患者20例,常规胃肠减压加大黄汤治疗组:10例患者,大黄汤,100ml,胃管内注入,日二,保留1小时;对照组为仅常规胃肠减压:10例患者,其他抑酸、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两组均一致.治疗3日后,比较二组腹围减少量、排气例数、腹胀症状消失例数,肠鸣音恢复时间、留置胃管时间、禁食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大黄汤组留置胃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P<0.05);大黄汤治疗组腹围减少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排气例数、腹胀症状消失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黄汤对SAP患者胃排空及蠕动起促进作用;为改善SAP患者肠动力、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
VitB1联合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维生素B1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胃肠动力障碍成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维生素B1(50 mg)联合甲硫酸新斯的明(0.5 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40例)]和对照组[甲硫酸新斯的明(0.5 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出现时间及恢复正常时间、膀胱压、超声结肠内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出现和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54.52±10.88)h和(100.95±24.28)h,与对照组的(65.55±3.28)h和(113.00±16.10)h)比较,观察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压平均数值和超声结肠内径分别为(17.47±1.5)cmH2O和(5.97±1.89)cm,均低于对照组的(24.69±4.05)cmH2O和(8.87±2.12)c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B1联合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胃肠功能障碍.
-
基于ICC探索半夏厚朴汤加减对腰椎骨折后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减对腰椎骨折后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并基于ICC探讨该方对腰椎骨折后大鼠胃肠动力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半夏厚朴汤高、中、低剂量组以及莫沙必利组(为避免实验过程中动物死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每组增加2只SD大鼠,故实际操作中每组12只雄性SD大鼠,共72只SD大鼠),造模后第2天给予相对应药物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服),连续灌胃10d.处死动物前予自制半固体营养糊检测大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取大鼠空肠组织按免疫组化要求染色并观察其空肠的病理结构及c-kit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明显升高、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夏厚朴汤低、中、高浓度、西药组大鼠胃残留率均明显降低、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半夏厚朴汤低、中浓度组大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夏厚朴汤高浓度组差异性显著(P<0.05).病理切片HE染色后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肠黏膜上皮大量坏死脱落,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而半夏厚朴汤组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病理变化逐渐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西药组空肠腺体细胞高表达c-kit蛋白,半夏厚朴汤组c-kit蛋白表达亦明显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半夏厚朴汤加减能促进腰椎骨折后大鼠的胃肠动力,同时促进其空肠组织恢复表达c-kit蛋白,这可能是该方调节大鼠胃肠动力的机制之一.
-
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研究进展
胃肠动力异常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消化道并发症密切相关.中医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动物实验研究1.1动物模型选择(1)物理法:翁氏等[1]采用冰袋外敷于兔胃脘部的方法建立了胃动力紊乱模型.(2)药物法:王氏等[2]给小鼠腹腔注射顺铂,建立胃排空障碍模型;李氏等[3]腹腔注射盐酸左旋精氨酸致大鼠胃动力异常;王氏等[4]给予小鼠盐酸多巴胺致肠胃返流及胃排空延迟;任氏等[5]用大鼠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建立脾虚模型,此方法建立的脾虚模型,动物胃排空明显减慢.
-
大黄对严重烫伤大鼠肠道平滑肌细胞内无机元素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大鼠肠道平滑肌内无机元素的变化规律及大黄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8只,其中8只设为健康对照组;另外60只建立30%烫伤大鼠模型,其中烫伤治疗组(30只)管饲大黄水提液,烫伤对照组(30只)管饲等量蒸馏水,测定伤后6、12、24、48及72 h肠道平滑肌细胞内铜离子(Cu2+)、锌离子(Zn2+)、钙离子(Ca2+)、镁离子(Mg2+)浓度。结果烫伤对照组Cu2+、Zn2+、Ca2+浓度均有降低,而Mg2+浓度则先升高后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烫伤治疗组大鼠在烫伤后12 h各无机元素浓度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各时间点与烫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烫伤后早期大鼠肠道平滑肌细胞内无机元素水平出现明显变化,早期给予大黄治疗可调节无机元素水平。
-
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动力的变化
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常见,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临床上肝衰竭患者常发生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提示可能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目前,关于急性肝衰竭胃肠动力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探讨甚少.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了解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动力的变化、胃肠激素及内毒素水平的改变情况,进一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