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依赖于STR的法医学DNA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DNA分型技术,又称DNA指纹技术 ,是对人类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的重复序列进行基因分型的技术.该技术首先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的出现使法医学实验室根据一个人的体液进行个体识别的能力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从而摆脱以前依赖于血型、血清酶型和HLA等技术而无法对个体识别做出肯定结论的尴尬境况.在过去的16年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法医遗传学中的应用使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现在分析样本所需DNA的量仅为1985年英国遗传学家Alec Jeffreys进行第一次DNA分型所需量的1/25~1/100;可被分析样本的范围也大大拓宽,包括了从血液到精斑、唾液、毛囊等任何含有基因组DNA的样本,甚至一些DNA严重降解的样本;同时,鉴定所需时间也大大缩短. 初,Alec Jeffreys进行DNA分型采用多位点DNA指纹技术,利用的是人类基因组中的一种被称为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VNTR附近的DNA区域再与特异性探针杂交产生多位点DNA指纹图谱,又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后来,随着对人类基因组认识的加深,出现了第二代DNA指纹技术,检测单个基因位点,又称DNA纹印技术 .检测技术也从RFLP的杂交发展到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扩增.在第二代DNA指纹技术中,从早检测人类基因组的VNTR,发展到现在的短串联重复(sh ort tandem repeats,STR),再到STR基因位点的多重PCR扩增和四色荧光技术,D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逐步完善.对于几种DNA分型技术的比较见图1.
-
D2S1338和D19S433基因座的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
为了寻找在法医学上更有应用价值,且适用于国内外实验室交流的STR标记系统,本文作者应用PCR复合扩增和四色荧光技术对D2S1338和D19S433基因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将其运用于法医学检验.
-
"中国罪犯DNA数据库"模式库-13个STR位点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
目的:对D3S1358、vWA、FGA、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D16S539、THO1、TPOX、CSF1PO、D7S820等13个STR位点进行多态性调查,探索其用于"罪犯DNA数据库"的可行性.方法:用多重PCR和四色荧光自动化检测技术分析13个STR位点的基因型,计算各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获得13个STR位点在中国南北汉族、维吾尔族、回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资料.结论:上述位点适合作为中国人群的遗传学标志,用于"中国罪犯DNA数据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