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鲁兆麟教授谈中医医案的研究方法

    作者:张家玮

    研究背景: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于1982年率先在全国开创了中医医案学课程,并编写了内部教材.目前,该课程作为研究生课或选修课已在很多中医院校开设.在近30年的中医医案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鲁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开展之际,我们系统总结了鲁教授在中医医案学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并将其整理成文,以与广大读者共勉.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鲁春溥曾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受家学影响,鲁教授1959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65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和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任教.1990年被评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鲁教授认为,中医医案的研究,既可提高学习者的理论素养,又能丰富学习者的实践经验,弥补临床实习环节的不足.为了达到佳学习效果,中医医案的研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中医宏观辨证依据的6类“宏观征象”

    作者:孔令青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擅长运用宏观辨证认识和治疗疾病,因此需要采用反映人体整体状态的“宏观征象”作为依据。本文总结出6类“宏观征象”,分别命名为固化征、惯常症、罹患症、生理变症、排除症和疗后变症。完整运用这6类“宏观征象”可加强中医宏观辨证的全面性、客观性,并可克服临床无证可辨的状况。

  • 艾滋病患者阳虚证常见四诊信息的专家咨询研究

    作者:岑玉文;蔡南乔;贾卫东;许飞龙;谭行华

    目的 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艾滋病阳虚证的常见四诊信息.方法 在古文献研究和初步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专家问卷,对全国6个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定点医院和科研机构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调查,问卷核心内容是古文献中提取的阳虚证四诊信息对艾滋病阳虚证诊断的重要程度,在综合分析全体专家的可靠性(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满分秩)和协调程度(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基础上筛选主要四诊信息,并计算各个独立四诊信息的权重.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9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39份,专家对此次评估总体权威系数0.80,协调系数0.11.根据专家给予的各个四诊信息重要程度评价的分析结果,按照均数>3.5,标准差<1,变异系数<0.30,满分秩≥0.15的标准,确定了32条包含望闻问切诊的症状和体征作为常见的艾滋病阳虚证四诊信息,并分别计算各个四诊信息的权重.结论 通过专家问卷的咨询调查明确代表专家共识意见的艾滋病阳虚证常见中医四诊信息,主要集中在中医的脾肾两脏,表现为胃肠道营养吸收、能量代谢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 中医咳痰的24个临床特征

    作者:于明珠;田欣;王义国;马洪刚;武嘉兴;张启明

    从历代医案数据库中提取与咳痰有关的1921种临床描述,参考中、西医学权威著作,总结咳痰的临床特征24个.中医强调痰的清、浊、稀、稠、黏、滑、成、凉,西医关注痰的胶冻样、粒状、干酪样和咳痰的好发季节.

  • 中医症状单元的10种属性

    作者:于东林;张启明;张磊;王义国;张伟

    目的:界定中医症状单元的内涵.方法:以历代医案数据库关于症状的原文描述和当代中、西医学权威著作关于症状的定义作为研究资料,基于哲学和逻辑学关于事物的属性和概念的定义,探讨了427个症状单元的多重属性.结果:中医症状单元有6种特有属性,分别是观察者、观察工具、观察对象、观察角度、观察结果、对应的正常生命现象,并具有4种偶有属性,分别是症状单元的派生部位、派生性质、限定因素、伴随症状.结论:症状单元是实体概念,而非属性概念,症状单元的内涵应具有多重属性.

  • 生物电阻的检测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建茹;戚沁园;陈长青;赖小平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人体生物医学信息,是新一代更为有效的无损伤功能成像技术.本文从生物电阻抗技术原理、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发展进程、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在中医学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综述.

    关键词: 生物电阻 中医诊断
  • 热红外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戚沁园;陈长青;郭建茹;赖小平

    热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机扫描和红外辐射探测器的仪器,对人体无损、无创、快速成像的技术.其运用于医学具有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的特点.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表温度的不同,以及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体表温度的差异,从而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现将近年来有关红外热图技术在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诊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整理.

  • 基于图像信息采集的中医舌诊仪器硬件设计研究进展

    作者:朱穆朗玛;燕海霞;钱鹏;徐琎;许文杰;王忆勤

    国内外多位学者采用图像信息采集和分析方法的相关技术,研制了各种舌诊仪器。为了对目前各家的舌诊仪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检索近10年国内外文献中涉及的舌诊仪相关硬件配置和技术参数,梳理了各个舌诊仪在硬件的设计和发展的脉络,探讨近几年舌诊仪器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展望。

  • 中医诊断专家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江丹立;徐王权;周猛;丁晓;张恩乐

    本文阐述将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建立中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中建立指标体系的必要性.采用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研究在内的多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采用中医理论的框架,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反映中医诊断全过程及其特点.基于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医诊断专家系统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构建了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指出依据此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建立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诊断专家系统.

  • 中医现代化方法学研究

    作者: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本文从方法学研究的角度,提出1.现代中医"四诊"多维信息集成式诊断智能系统的目标与发展思路,重点任务为:新型传感手段的应用研究、人体生理信号处理方法研究、机体功能状态特征信息提取方法研究;2.功能性检测在中医诊断中应用研究的目标与发展思路,重点任务为:应用人体功能检测技术开展中医证候与人体内在功能变化的关联性研究,以及中医四诊指征与人体内在功能变化的关联性研究,研制有中医特色的人体功能检测仪器.

  • 试论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作者:孙景波

    众所周知,中医证候是中医临床工作的核心,在中医药学中占重要地位.但是,由于中医证候与现代医学认识疾病的角度不同,所以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证候存在很大困难.为了使中医证候诊断治疗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国际接轨、交流、推广,广东省建立了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本文论述了实验室建设目标和学术发展,以供广大中医药读者学习借鉴,推动进一步的学术探讨.

  • 中医辨证规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作者:梁茂新;王雪峰;董丹

    本文认为在依托西医疾病的前提下,中医辨证规范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病证所属症状、体征的规范,其中包括症状术语的规范、症状间逻辑关系规范、症状体征分级规范、症状体征测量方法规范;二是疾病所属各证的规范,具体完成疾病所属各证基本构成规范、疾病所属各证构成比确定、疾病所属各证的症状构成规范、疾病所属中医各证临床诊断规范、疾病所属中医各证基本演变规律的确认、西医疾病分期、分类、分型等与所属中医各证对应关系的确认等.规范方法应兼顾逻辑分析、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等.

  • 中医色诊学定位与红外热象数字化研究

    作者:王鸿谟;张栋

    中医色诊学是通过观察颜面气色变化了解病情的诊法.由于色诊一直停滞在目测水平,加以可见光波范围甚窄,使之受到极大限制,以致近代濒于失传.笔者分别用中心座标法定点、自然标志法分区,改进传统明堂色部和颜面色部,配合面部整体观测,构成三级精确定位模式,为仪器测量奠定了可靠基础.使用瑞典AGA782红外热像仪摄取46例健康青年红外面图,对经改进的传统色部即时温度进行数据测试和数理分析.通过数理分析,发现面温与阳气呈正相关的多种现象.故依据中医学理论提出:凡不符合正常值范围者为病态,高于上限者可考虑为实热阳证,低于下限者可考虑为虚寒阴证.可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 中医五色的基础与色诊的光学过程

    作者:曾常春;李丽君;刘汉平

    中医色诊中以青、赤、黄、白、黑为五个基本色,进行疾病的临床诊断与辨证.文章简单论述了中医五色的基本特点,分析了中医色诊过程中机体组织在自然光条件下色彩信息的形成过程,比较了中医五色与色彩类别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医五个基本色中黑与白的亮度变化以及青、赤、黄的减法混合的三原色特性,对色度学引入中医色诊中参数的量化方法 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光谱法在中医五色计量化应用过程中的拓展与前景.

  • 从《伤寒论》看"辨证知机"对中医诊断的作用

    作者:牛喜伟;邓素玲

    "辨证知机"是刘渡舟先生于第二届国际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论点."辨证知机"不仅是中医诊断的精华,也是难点.<伤寒论>通过"辨证论治"与"辨证知机"这两手绝招而独领中医诊断学的风骚,也正是通过这2点,使得<伤寒论>一书处处显示出仲景的大匠风范和超人智慧."辨证论治"作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已无非议,而"辨证知机"在中医临床医学中的意义还有必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198例混合痔舌象特征及辨证分型临床研究

    作者:钟盛兰;张伟;燕海霞;王忆勤

    目的:对混合痔临床分期Ⅱ-Ⅳ期及各证型的舌象特点进行客观化分析,以期为混合痔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住院择期手术混合痔患者198例,按不同主要症状分为A组(Ⅱ期长期便血)、B组(Ⅱ期便血伴痔核脱出)、C组(Ⅲ期)、D组(Ⅳ期);按证型分为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运用ZBOX-Ⅰ舌脉象仪采集舌象图片,通过分析软件获得舌象特征指数,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期及各证型舌象特征指数的差异.结果:①D组胖瘦指数高(P<0.05),C组较D组患者齿痕指数大(P<0.05);混合痔Ⅱ-Ⅳ期中以湿热下注型多见,占全部病例的44.95%,其次为脾虚气陷型,占31.82%;气滞血瘀型中D组所占比例高,占30.43%.②湿热下注型老嫩指数、腐腻指数、润燥指数均高于气滞血瘀型和脾虚气陷型(P<0.05).结论:混合痔临床各期有部分的舌象特征差异,舌体形态特征指数可以为混合痔辨证分型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 301例原发性肺癌常见手掌色泽特征临床观察

    作者:钟盛兰;郝一鸣;颜建军;燕海霞;雷昭;王忆勤

    目的:通过观察30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手掌色泽,以期了解肺癌患者不同掌色及色泽特征.方法:根据肺癌患者常见手掌颜色,分为淡白掌、红掌、紫暗掌;根据手掌光泽度分为有泽组、无泽组,运用RGB及HSV色度值比较两组手掌色泽的色度值RGB、HSV值.结果:淡白掌与红掌比较,由于G、B分量的增加,淡白掌在色调上偏青,红掌饱和度(S)较淡白掌高;淡白掌与紫暗掌比较,淡白掌R、B、G、V值均高于紫暗掌;红掌与紫暗掌比较,二者的差异集中体现在R、V值的变化,红掌数值高于紫暗掌(P<0.05).手掌光泽度的比较,有泽组的R、G、B、V值均高于无泽组(P<0.01,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淡白掌、红掌及紫暗掌之间在色度值上有差异;手掌皮肤的光泽度受到皮肤颜色和亮度的影响,并在色度值上有所反映.

  •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证候学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赵铁牛;于春泉;王惠君;薛丁文;孟静岩

    文章总结了人工神经网络在证候诊断中的优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运用其非线性映射特性,辨识中医四诊信息,利用自身学习能力,获取证候规律,建立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证候诊断模型,为准确诊断新病例的证型提供技术支持.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习速度慢、信息不全面和准确率低的情况,需要采用改进学习算法和增加样本含量等方法来解决.

  • 黄苔的辨治

    作者:张铁忠;万迎新

    黄苔是中医临证常见的异常外在表现,是反映疾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具体外证.严谨地分辨黄苔的有无、分布和厚薄、润燥、腐腻的不同以及偏全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处方治疗.我们就临床上常见的黄苔结合病例分析如下.

  •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师建平;郭静

    从辨证论治术语的提出,分析了辨证论治体系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并着重讨论了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应用进展与其他学说的融合以及新辨证方法的产生;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辨证论治开始出现其局限性,如量化程度较差,确定性和明晰性不强,因而需通过实现辨证论治的客观化、规范化、病证结合等手段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并建立以证候多维靶点为目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将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560 条记录 2/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