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前移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变化

    作者:王钟颖;王珮华;房冰;章一新

    目的 评估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上颌骨前移术对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3例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年龄18 ~35岁,手术方案包括上颌骨Le Fort Ⅰ型单块截骨并前移.术前3d及术后3、6个月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前鼻镜及鼻声反射检查.术前3d、术后6个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NOSE量表的主观性评估.并对术前及术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声反射检测结果显示术前3d及术后3、6个月鼻腔总阻力分别为(1.189±0.38)cm H2O/L/mi、(1.081±0.43) cm H2O/L/mi和(1.111±0.40) cm H2O/L/mi,鼻腔总容积分别为( 14.920±1.95) ml、(16.380±4.32)ml和(15.660±4.25) ml,鼻腔平均截面积分别为(0.500±0.09) cm2、(0.570±0.15) cm2和(0.560±0.14) cm2,但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量表的主观性评估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的评估分值较术前下降,即主观症状改善,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骨Le Fort Ⅰ型单块截骨上颌骨前移手术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利用客观性检测(鼻声反射检测)及主观性检测(NOSE量表)手段可以有效地对鼻腔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

  • 小切口Le FortⅢ型截骨治疗面中部发育不全

    作者:王瑞晨;柳春明;高全文;侯敏;梁立民;姚玉胜;马骁;金增强;常世民

    目的 探讨经小切口行Le FortⅢ型截骨术矫正面中部发育不全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1年6月至2015年2月,对33例面中部发育不全患者,分别经上睑皱褶内侧半切口、眉内近中侧切口或上睑弧形切口,结合睑缘下切口和口内上颌龈颊沟切口,切开后于骨膜下剥离显露截骨线并依序截骨,使用上颌骨把持钳折断面中部骨段.根据术前设计,安装颅骨外固定牵引器行牵引成骨术,或即刻前徙面中部骨段、植骨及坚固内固定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面中部骨段获得足够距离前徙,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较冠状切口减少,术后瘢痕不明显.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显示上颌骨的上牙槽座点前徙距离为7.2~20.7 mm,平均12.4 mm.术后随访0.5 ~8年,平均5.4年,患者术后容貌明显改善,侧貌正常,鼻梁及鼻下部挺拔,上唇丰满;突眼明显减轻,无复视、视物异常或眼睑功能异常;张闭口运动正常.结论 小切口可以实现Le Fort Ⅲ型截骨及相关的牵引或正颌手术操作,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瘢痕轻微,前徙效果稳定.

  •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作者:谭骛远;邱爽;王梦;陈莹;牛峰;俞冰;刘剑锋;归来

    目的 通过对下颌角弧形截骨手术前后咬合力的研究,分析手术对咀嚼功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 对2008年1至10月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20例女性患者(年龄16~38岁)手术前后切牙区、双侧前磨牙区、双侧磨牙区大咬合力进行测定,比较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咬合力的变化.结果 术前前牙区、右侧前磨牙区、左侧前磨牙区、右侧磨牙区、左侧磨牙区大咬合力分别为:(11.7±3.9)kg、(23.2±1.6)kg、(30.9±2.3)kg、(35.6±4.2)kg、(38.5±3.1)kg.术后6个月测定的大咬合力分别为:(11.9±2.1)kg、(23.0±4.5)kg、(31.0±1.8)kg、(35.9±3.5)kg、(38.5±2.7)kg,各牙区大咬合力达到甚至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手术对大咬合力及咀嚼功能无明显影响.

  • 颧骨颧弓联合下颌角整形术后口颌肌群形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强;郭军;李澄;李郑

    目的 探讨颧骨、颧弓及下颌角整形术后口颌肌群的形态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颧骨颧弓肥大合并下颌角肥大者59例,于术前和术后10d、术后3个月分别做三维CT检查,并对颜面部进行三维测量,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10d,咬肌、翼内肌横截面积较术前增加,术后3个月则较术前减少,前鼻棘层面咬肌和翼内肌横截面积分别为(4.73±0.21) cm2和(3.24±0.21)cm2,冠突根部翼内肌横截面积为(1.37 ±0.35) cm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外肌、颞肌横截面积术前与术后10 d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术后3个月,颞肌较术前降低,翼外肌较术前增大,冠突层面颞肌横截面积为(2.35±0.25) cm2,冠突根部层面颞肌和翼外肌横截面积分别为(1.00±0.16) cm2和(3.54±0.61) cm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颧骨、颧弓联合下颌角整形术后,短期内由于术中截骨及对肌肉的剥离,使咬肌、翼内肌发生损伤,随着术后恢复,肌肉等组织重新附着发生并适应性改变,从而较术前减小;颧骨颧弓整形术后可造成颞肌萎缩;由于术中很少累及到翼外肌,所以术前及术后10 d,变化不明显,术后3个月发生代偿性增大.

  • 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控制鼻翼宽度的两种手术方法效果比较

    作者:王妙贞;王晓霞;李自力;伊彪;梁成;王兴

    目的 比较两种鼻翼基底缩窄术(alar base suturing,ABS)控制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后鼻翼宽度的效果.方法 55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或分块截骨术,按随机数表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口外入路ABS,对照组采用口内入路ABS.采用3dMD立体照相测量法,于术前、术后3个月拍摄患者面部三维照片,定点测量鼻部形态变化,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对照组鼻翼外侧点间距增加(1.38±1.29) mm,鼻翼基底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1.06 ±0.95) 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0.36±1.13) mm.实验组鼻翼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66±1.47) mm,鼻翼基底外侧点间距平均增加(2.20±1.22) mm,鼻翼基底点间距平均增加(1.30±1.33)mm.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S两种术式对鼻翼基底缩窄的效果均优于对鼻翼外侧点缩窄的效果,口内人路法效果优于口外入路法,但两种方法均无法完全控制术后鼻翼增宽的趋势.

  • 数字化截骨导板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超;滕利;靳小雷;徐家杰;卢建建;解芳;吴欢欢;杨莉亚;徐冉

    目的 通过计算机软件三维设计、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术前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上精确设计截骨线,制作数字化截骨导板,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实体导板,术中置入术区指导截骨,从而提高下颌角截骨术的精确性和对称性.方法 选取8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5.5岁.首先将患者的CT资料转入ProPlan软件中,在计算机中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在虚拟三维模型上设计截骨线,再将截骨数据以STL文件形式导入GeoMagic软件,设计数字化截骨导板,后以通过FDA认证的聚乳酸材料打印截骨导板,将导板置入术区与术区骨质紧密贴合,以小磨球沿导板上缘打磨骨质,截除下颌角.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效果均与术前设计一致,术中未出现骨折、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测量双侧下颌骨对称性良好.结论 在数字化打印导板的指引下,术者能够准确地完成截骨,大大的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对称性.

  • 可变定位截骨器在治疗下颌角肥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俞良钢;韩嘉毅;穆雄铮

    目的 探讨利用自行设计的可变定位截骨器治疗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 自2007年以来,应用下颌骨可变定位截骨器对50例下颌角肥大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50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意外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正、侧面效果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仅1例术后发生局部血肿,予以清创处理,恢复良好.结论 下颌骨可变定位截骨器治疗下颌角肥大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截骨术
  •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并发症分析

    作者:袁强;柳大烈;王晓军

    目的 探讨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 2002年7月至2008年8月临床行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672例,通过对其中5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病情分析和临床随访,观察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和恢复过程,结合术中所见,总结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操作要点.结果 5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双侧不对称18例,其中13例进行了术后软组织调整,5例进行了二次整复手术恢复了对称,可通过术中截骨的精确化设计预防;感染3例,经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可通过加强术中无菌技术操作和充分冲洗预防;口唇麻木20例,3-6周后恢复正常;面神经暂时性损伤5例,术后2.3个月恢复正常;出血及血肿形成12例,经加压包扎和引流3周左右治愈,神经、血管损伤可通过术中仔细解剖和轻柔操作以及稳妥的包扎预防;包扎过紧造成局部皮肤坏死1例,经局部移植皮片6个月后对外观无明显影响.包扎时需注意平整和适度的压力.结论 术前详细制订方案,术中层次清晰的精确操作,术后可靠的加压包扎等,可以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大部分并发症经过适当处理后,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三维Z形截骨联合颅骨牵张成骨术治疗单侧人字缝早闭

    作者:沈卫民;崔杰;陈建兵;季易;邹继军;陈海妮;高庆文;严峻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Z形设计截骨线进行枕部截骨,并安装延长器行颅骨牵张术,矫正单侧人字缝早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人的头部设想为一个长方体,将人字缝作为Z的中间线,平行于矢状缝的截骨线作为Z的上一横,截向后颅底的截骨线为Z的下一横,由此设计为一个三维的Z形,并截除1条2.0~2.5 cm宽的颅骨,安装2~3个延长器.术后5d开始延长,每日2次,0.6 mm/d,终延长2.0~4.5 cm,然后停止延长,固定3个月后拆除延长器.结果 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临床应用11例,所有单侧人字缝早闭患儿均得到很好地治疗,未发生延长器固定螺丝移位和延长器回缩,除1例在头皮外有感染外,其余病例无感染和出血,未发生螺钉穿透颅骨和硬脑膜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 ~ 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儿均获得满意外形和正常功能.结论 Z形截骨联合牵张成骨术可较好地矫正单侧人字缝早闭,在后枕部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枕部形态,即向上延长抬高了患侧颅高,向下延长增加了枕部的后隆突;Z的形态对整个平面起到稳定作用,使截骨分开的颅骨不易回缩,效果肯定,损伤小,适用于婴幼儿手术.

  • 面中部复合L形截骨缩窄术对上颌窦的影响

    作者:赵明衍;袁捷;张英;祁佐良;韦敏

    目的 探讨面中部复合L形截骨缩窄术开放上颌窦后的手术效果,以及对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67例患者行口内入路上颌骨颧骨颞骨复合体L形截骨缩窄术,其中52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CT检查,以GE AW 4.1软件做图像分析,并进行临床评估,观察患者上颌窦容积的改变、手术效果及并发症产生的情况.应用SAS 6.1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图像分析显示:术前上颌窦容积左侧为(21 233.96±4 455.04) mm3,右侧为(22 020.64 ±3 663.82) mm3,术后12个月左侧为(17 840.91±4 381.03) mm3,右侧为(18 511.85 ±3 466.24) mm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感染、牙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口内入路上颌骨颧骨颞骨复合体L形截骨缩窄术可明显改善患者外观,开放上颌窦后无明显并发症.

  • 口内入路导引板定位下颌角肥大截骨术

    作者:张菊芳;王毅敏;张如鸿

    1998年至2002年,对24例患者采用经口内切口置入导引板定位行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效果良好.

  • 双侧下颌角突出合并小颏畸形的治疗

    作者:张智勇;归来;滕利;侯全志

    目的提高双侧下颌角突出伴有小颏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连续弧线截骨术,同时行颏部水平截骨前徙延长、小夹板坚强内固定、自体下颌角骨质断端间植骨术,不作咬肌部分切除手术. 结果 1996~1999年共收治20例,术后下面部宽短畸形明显改善.咬肌虽未行部分切除,但术后随着咬肌附着点的上移、肌张力降低而发生部分萎缩,下颌角部曲线圆滑,形态自然.结论双侧下颌角突出伴有严重小颏者,只有同时行双侧下颌角截骨和颏部水平截骨整形,才能达到全面矫治畸形的目的.下颌角连续弧线截骨术截骨设计灵活、向上可达下颌升支后缘、向下可延续至下颌体下缘,截骨量大; 一次完成,截骨后的下颌角更加圆滑自然;结合颏部截骨整形术,不仅提高了术后的整体效果,而且可利用截除的下颌角骨质充填于颏部水平截骨断端间,可以保证骨质的愈合,一举两得.

  • 不采用内固定的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疗效分析

    作者:戴国光;赵英波;李海清;高正玉;张建中;孙超

    目的 探讨不采用内固定的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无钉(不采用内固定)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外翻患者13例(15足),比较手术前后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纠正程度.采用AOFA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6个月.外翻角由术前38.8°减小至13.1°,平均减小25.7°.第1、2跖骨间夹角由术前18.3°减小至8.7°,平均减小9.6°.AOFAS评分由术前45.7分增加至85.4分,平均增加39.7分.优良率86.7%.结论 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并掌握手术技巧,不采用内固定的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的数点改进

    作者:谢卫国;方震;李鲁阳;佟辉;李素琼;李长根;刘立刚

    目的对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做数点改进.方法我们在颧骨截骨线的形态、是否增加耳前切口、颧突复合体的移动方向、内固定的方式、面颊部软组织松弛的防治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结果2000年6月至2004年4月,我们在临床应用17例,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改进后的方法解决了口内入路颧骨缩小术出现的一些问题.

  • 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前后下颌骨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慧超;李冬梅;归来;吕长胜;张智勇

    目的 通过建立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前后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手术前后咬合工况和下颌骨受外力撞击工况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1例咬合关系正常的女性下颌角肥大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三维CT检查,采集DICOM数据,利用改进的Mimics软件读取DICOM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转化为IGES格式后输入ANSYS10.0软件,牛成有限元模型的面、体和三维网格,设置边界约束条件和前处理条件后进行咬合工况和撞击工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后在咬合工况和撞击工况下,下颌骨的大应力值和大应力分布范围与术前相比基本一致,但是应力的时间一位移曲线与术前有一定差异.结论 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后,下颌骨的应力传导时相发生一定变化,但是对正面撞击的耐受程度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 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后下颌角宽度改变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林阳阳;程家龙;戴智;马文;皮纳;宋大立;侯敏;杨雅斌

    目的 通过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颌不同后退距离在咀嚼肌加载时对近心骨段宽度的影响.方法 将1例颅骨模型的DICOM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MIMICS及ANSYS软件,逆向生成包含颞下颌关节及牙列的下颌骨模型,模拟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BSSRO)不同后退距离下,咀嚼肌早期加载时近心骨段的位移变化.结果 BSSRO术中远心骨段后移3 mm、8 mm时,近心骨段增宽均值为2.955 mm和3.490 mm,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同时,位移图示在近心骨段尤其是下颌角区域发生了明显的外翻移位,且从外向内位移值逐渐递减.结论BSSRO术后即刻下颌角增宽比较明显,咀嚼肌加载及单皮质固定系统对近心骨段的增宽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增宽的效应与下颌骨远心骨段后退的距离无显著关系.

  • 分块截骨复位术治疗陈旧性眶颧骨折错位愈合畸形

    作者:王朝晖;穆雄铮

    目的探讨眶颧外伤后严重错位畸形的手术矫正方法.方法眶颧分块截骨,将眶外下截骨块向内上移位固定,将颧突颧弓块向外上提升固定.结果治疗22例,眶外下缘向内、向上平均移位各8.1 mm,颧突向上向外平均提升9.2 mm并平均内旋1.5 mm.平均随访6个半月,无明显复发,外形良好.结论眶颧分块截骨异向提升术可以有效地治疗严重眶颧外伤后错位畸形.

    关键词: 眶颧骨折 截骨术
  • Le FortⅠ型截骨术相关的上颌骨后部应用解剖

    作者:杨见明;王峰;陶冶;朱友余;邓雪飞

    目的 通过对上颌骨后部的应用解剖学观察,为Le Fort Ⅰ型截骨术的手术切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择40例干性头颅标本,观测与Le Fort Ⅰ型截骨术有关的上颌骨后部解剖结构,并比较其性别和侧别差异.结累 翼上颌联合为骨性融合型占22.5%,多见于右侧.翼上颌联合和上颌骨后部高度分别为(13.7±3.1)mm和(18.7±4.2) mm;上颌结节-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切口和翼上颌联合切口深度分别为(16.1±2.4)mm、(19.7±3.3) mm和(11.8±1.9) mm;腭中缝与3种切口夹角分别为69.3.±8.0°、89.3°±9.6°和111.1°±9.4°;27.5%的上颌结节-第二磨牙切口经过腭大孔;鼻腔外侧壁切口长度为(33.1±3.3) mm,翼腭管与硬腭夹角为64.1.±7.9°.男性翼上颌联合切口深度和鼻腔外侧壁切口长度大于女性.结论 熟悉上颌骨后部的解剖有助于LeFortⅠ型截骨术手术切口的设计.

  • Le Fort Ⅰ型截骨术和颅底肿瘤

    作者:

    关键词: 截骨术
  • 鼻内镜下Le Fort Ⅰ截骨进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

    作者:郭燕;姜菲菲;阎艾慧;卢利;李巍;郝帅;姜学钧

    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下Le Fort Ⅰ截骨进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鼻内镜外科技术和Le Fort Ⅰ型截骨进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RadkowskiⅡb期的3例住院患者,术后1、3、6个月及1年定期门诊复查,术后2年以上鼻内镜检查、鼻窦CT检查及随访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3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无并发症,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无面容改变,牙齿咬合良好,能进食硬食,1例稍有牙体麻木感.结论 对瘤体广泛侵及翼腭窝、颞下窝的鼻咽血管纤维瘤采用鼻内镜辅助下Le FortⅠ截骨进路,术野暴露充分,能彻底切除肿瘤,面部不留切痕,效果良好.

1010 条记录 12/51 页 « 12...9101112131415...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