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倍骼生用于牙槽骨量不足的同期牙种植修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童昕;马建民;汤春波;李岭;黄政;景建龙

    目的:评估倍骼生用于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存在骨量不足的种植牙患者,在植入36颗种植体的同时,采用倍骼生恢复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结果:22例中无一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及种植体脱落,6~8个月后X线检查提示种植体周围的骨结合好,修复效果好.结论:倍骼生可以较好的修复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不但可以扩大种植牙的适应证,而且可以使种植体获得较好的轴向和位置.

  •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条件下种植技术的应用现况

    作者:吴碧林(综述);邓飞龙(审校)

    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常受限于牙槽骨萎缩和(或)上颌窦气化导致的余留骨量不足以及上颌后牙区较为疏松的骨质。本文旨在对种植技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条件下的应用现况及发展进行综述。

  • 短种植体在后牙区的应用

    作者:朱亚丽

    后牙区由于解剖生理,缺失牙,年龄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牙槽嵴高度不足,限制了种植手术的操作,很多医生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短种植体以简化手术操作和扩大种植手术的适应症.本文就短种植体的修复原理、优点、局限性等做一综述.

  • 颧种植术发展近况

    作者:戴烨扬;赖红昌;张志勇

    上颌后部牙槽嵴的骨量不足限制了种植术的使用,颧种植技术可避免或减少骨增量技术的使用,缩短治疗时间.本文对颧种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综述.

  • 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牙种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何建明;钱玉荣;缪春琴;董佳增

    目的:评价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牙种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31颗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用人工骨粉植入及胶原生物膜覆盖.随访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曲面断层片,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12个月,种植牙形态及功能良好,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吸收.种植牙100%成功.结论:对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同期行GBR和种植体植入术后,可以重建缺损的骨组织,临床效果满意.

  • 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和二期种植体植入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慧明;徐俊华

    牙槽骨严重萎缩或外伤后的颌骨缺损往往在种植治疗时存在骨量不足,需要重建牙槽骨的生理形态.为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和功能恢复,在种植术时需要在垂直向和唇舌向恢复牙槽骨形态.临床上有不同的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处理方法和在软硬组织条件不佳的种植和重建.常用的方法有游离骨块移植、自体松质骨移植、自体或异体的骨生物材料移植增量技术、带血管的大块骨移植、骨劈开、骨牵引技术等等.

  • 严重牙槽突骨量不足种植方案与相关问题

    作者:李德华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牙槽突重度萎缩严重影响着牙种植体的应用,其中包括严重的牙槽突宽度骨量不足和高度不足,由此可能带来颌问关系的改变、唇部塌陷,前庭沟消失和咀嚼黏膜的丧失,等等.因此,针对重度牙槽突骨量不足,除增加骨量以外恢复良好的颌关系,重建前庭沟、重建种植体周围的咀嚼黏膜等十分重要,它决定着种植的效果和远期稳定性.

  • 上颌窦囊肿摘除及上颌窦植骨种植术

    作者:林野;胡秀莲;A.R.Metzmacher;李健慧;邸萍

    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术为种植体的植入及修复创造了条件,且被证实长期效果可靠,已经全球范围被广泛接受作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骨增量方法.但上颌窦囊肿的存在一直被认为是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的绝对禁忌症.严重制约了上颌窦植骨的可能性,使此类患者难以得到进一步的种植修复.在行上颌窦底植骨前,先行上颌窦囊肿摘除,二期再行上颌窦植骨与种植术,国内尚未见到报告.

  • Bio-Oss人工骨粉在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种植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房威

    目的:探究Bio-Oss人工骨粉在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种植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40例行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的种植体修复患者的诊疗情况,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进行自体骨的种植,并使用Bio-Guid骨膜植入缺牙部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Bio-Oss人工骨粉植入缺牙部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吸收量、软组织红色美学评分(Soft tissue red aesthetic score,PES)、牙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65.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吸收量、PES评分、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of the sulcus,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齿松动度(Tooth looseness,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io-Oss人工骨粉对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种植修复有较好疗效及美学效果,且预后良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 浓缩生长因子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的应用

    作者:戴晓玮;段子文;陈晨;尼加提·吐尔逊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CGF)同期植入种植体其骨整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2~8.7mm(平均5.8mm)的46例患者,共计58颗种植体,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CGF组):23例(31颗),在上颌窦内提升后植入CGF,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Bio-oss组):23例(27颗),上颌窦内提升后植入骨材料Bio-oss骨粉,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种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以及种植体顶部骨整合情况和影像学变化.结果:仅有1例缺牙区牙槽嵴顶黏膜有窦道,X线片显示种植体颈部出现骨吸收,去除植体,6个月后重新补种并完成种植义齿修复.1例鼻涕中带血丝,3d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其余种植体愈合良好,均能够行使咀嚼功能,影像学检查种植体顶部新骨形成,且密度均匀,种植体周围骨整合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CGF与植入骨材料可以取得同样的骨增量效果,同时避免因颗粒状骨材料导致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发生,并能减少种植修复的费用,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骨量不足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文正;陆辉;邱伟芳;郭庆;蔡永林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解决牙种植术中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同时探究更为客观、精确的成骨生长效果评价方式.方法:种植手术中,植入人工种植体的同时于骨量不足区植入人工骨粉,可吸收膜覆于其表面.植骨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后6个月通过临床检查、骨面直接测量、CT二维测量及CT三维容积测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种植术后随访6个月,22枚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情况良好,牙槽嵴的外形丰满,种植体无动度,未见明显骨吸收,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的应用近期疗效较好.成骨生长效果方面,CT三维容积测量法与其他两种测量方法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CT二维测量结合三维容积测量评价成骨生长效果更客观.对种植区骨量不足,牙种植术结合膜引导骨再生术成骨生长效果良好,可扩大牙种植手术适应证,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牵张成骨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王佳帅

    口腔种植学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种植义齿以其美观、舒适、咀嚼功能好、不损伤邻牙等一系列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缺牙患者所接受.为保证种植成功率,种植术对骨质和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临床上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牙槽骨萎缩甚至缺失,致骨宽度和高度不足,限制了种植术的应用.为此,在骨量不足或拔牙术后即刻种植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系列增骨方法以增加骨量,提高种植成功率.传统的植骨方法不可避免地会产牛排异反应、植骨区骨吸收以及供骨区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

  • 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修复的美学观察

    作者:杨瑞;何家才

    目的:评估上颌前牙骨量不足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25例上颌前牙骨量不足的缺牙患者接受种植手术及软硬组织移植术,共植入44颗种植体,修复后追踪1年以上.结果:经1~3年的临床随访,25例患者44颗植体的存留率为100%.13例患者行软组织手术成形的粘膜瓣均成活,术后1年收缩率平均为52%.红色美学指数评分,18例为高得分组,7例为中得分组.10例女性患者出血指数均为0,1 5例男性患者出血指数为0或1.单个种植体植入,龈乳头Jemt分级为3度,多种植体植入时,Jemt分级为1到3度.冠修复半年后行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前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经过软硬组织移植后美学效果基本能达到患者要求,但随访时间稍短,特别对于软组织移植的效果还需做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 可吸收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和兔颅骨间界面的电镜观察

    作者:程晓兵;薛振恂;胡晓光;周树夏

    由于先天性疾病或肿瘤、外伤等原因造成颌面部骨发育不良或骨量不足的患者,在临床上经常能遇到.例如第二鳃弓综合征、面斜裂造成的患侧面部骨发育不足,或者因肿瘤切除造成的面部骨量不足.这些畸形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其社交活动,有时伴有生理运动功能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常为用软组织充填来解决面部不对称的问题,如填入筋膜瓣[1]、脂肪[2]等,但这些方法有时造成面部局部臃肿,或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充填物逐渐被吸收,使手术达不到彻底治疗的目的.所以人们尝试用骨组织贴敷的办法来矫正颌面骨发育不良造成的畸形,如用自体游离骨、异体脱钙骨等.不管用那种骨材料,材料和受区骨表面的结合方式对疗效都很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可吸收的多孔块状β-TCP陶瓷在兔颅骨表面的种植,电镜观察材料和颅骨之间界面,为临床筛选合适的表面贴敷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提供依据.

  • 引导骨再生理论和技术

    作者:李德华

    Branemark教授建立的牙种植体骨结合理论(osseointegration)奠定了口腔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使牙种植体的临床成功率得到了保证,10年累计成功率达到90%以上.然而,缺牙后牙槽突骨量不足一度成为限制牙种植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牙种植体以全口无牙为主要适应证.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生物隔膜在骨面封闭骨缺损区或预期成骨的空间,以达到完全成骨的目的.该项技术与理论的逐步成熟基本上解决了牙槽突及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的问题.

  • 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应用 GBR 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研究

    作者:杜良智;朱挺;柴娟;常晓峰

    目的:应用锥体束 CT (CBCT )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 技术)应用于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上前牙缺失骨量不足患者64例,通过 CBCT 对其术前唇腭向骨板厚度、术后6个月的唇腭向骨板厚度及种植体唇侧骨板和种植体周骨吸收量进行统计。结果:64例患者术后唇腭向骨板厚度增加,由术前4.17±0.74mm ,增加到术后平均厚度5.72±1.37mm(P<0.05);术后唇侧骨板厚度1.71±0.37 mm ;边缘骨吸收量0.19±0.07 mm ;短期种植体保存率96.8%。结论: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应用 GBR 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是一种效果稳定,可预期的、安全的骨增量种植手术方式。

  • 微创上颌窦外提升与不翻瓣种植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春光;高菊荣;高瑞;张婧;白茹;刘捷;贺祎

    目的:探讨微创上颌窦外提升与不翻瓣种植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牙列缺损患者,其牙槽骨高度为3.0~5.0 mm,上颌窦外提升术后同期植入45颗种植体,术后10个月完成永久修复。随访12~35个月,采用临床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2例微创上颌窦外提升与不翻瓣种植联合手术顺利,无1例上颌窦黏膜破损,术后10~12个月牙根尖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有新骨生成。种植修复后随访观察结果显示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结论:微创上颌窦外提升与不翻瓣种植联合手术方法应用于上颌后牙缺失,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稳定。

77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