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系统化干预对提高护士识别心电监护预警能力的效果
目的 探讨系统化干预对提高护士识别心电监护预警能力的效果.方法 肿瘤外科成立质控小组,对监护仪所有参数的报警标准值及套餐序列进行设定,并对监护仪默认值进行统一,分层级培训及考核科内护士等.比较系统化干预前后护士识别心电监护预警能力.结果 系统化干预后,肿瘤外科所有护士识别心电监护预警能力显著提升.结论 实施系统化干预后,护士识别及处理心电监护预警的能力、监护报警值设置精准度、护理质量等得到提升,建议大力推广及应用.
-
系统化干预对提高护士识别心电监护预警能力的作用
目的:探讨系统化干预提高心内科护士对心电监护预警的正确反应,保证患者安全。方法成立科内心电监护质量控制小组,制定监护仪各参数的报警标准值,设定监护仪的套餐序列和统一调整监护仪默认值等,对全科护士分层次培训和考核。比较系统化干预前后护士对监护仪报警设置预警能力的反应。结果干预后护士对心电监护预警能力的反应均有提高,1~4年护龄护士报警值设置耗时从干预前平均105 s缩短到42 s,5~9年护龄护士从87 s缩短到31 s,≥10年护龄护士从68 s缩短到25 s;干预后1~4年护龄护士对危象报警反应时间从干预前平均92 s缩短到57 s,5~9年护龄护士从54 s缩短到42 s,≥10年护龄护士从30 s缩短到25 s。结论系统化干预提高了临床报警值设置的正确率和护士对心电监护预警的反应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
-
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完善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各级监测体系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监测制度建设,切实提高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能力,有效保障公众用械安全,2013年10月0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现就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以食药监械监〔2013〕205号下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3~2015年内实施。
-
国境卫生检疫风险预警信息系统设计概述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感到了恐慌;2004年,亚洲又爆发了人禽共患的"禽流感",让人们一时"谈鸡色变,避而远之".现代社会,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人员、物质跨境流动逐年增加,客观上增加了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加大了跨境传染病毒对我国的危害,跨境传染病毒严重威胁着国家财产和人民身体健康,出入境卫生检疫工作作为有效防范跨境传染病毒的一种手段急需加强.同时,公众预防跨境传染病意识和能力急需提高.做为卫生检疫部门,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为公众提供国境卫生检疫风险预警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预防跨境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国内尚无介绍、处理国境卫生检疫业务以及国境卫生检疫风险预警的综合信息系统,构僵"国境卫生检疫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有助于增强国境卫生检疫风险预警能力,提高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境卫生检疫业务的工作效率,普及国境卫生检疫知识.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死亡原因填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简称《死亡证》,是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是原始的医学资料记录,还是诉讼或司法的法律证据和群众性、社会性凭证,所以作为《死亡医学证明书》中的主要部分死亡原因的正确填写,直接关系到上述所有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更好地发挥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
-
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初探
我国1989年2月21日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在15年的传染病防治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各部门参与,依法防治传染病的局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疫情报告体系;计划免疫更加规范,相关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消灭脊灰);在控制传染病爆发疫情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抗击非典).但是,我国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2003年全国共报告传染病2 591 512例,死亡6 474例,发病率、死亡率较上年分别上升5.41%、23.82%;一度被有效控制的传染病再度流行,如鼠疫、麻疹、性病、血吸虫等;经血传播疾病居高不下并且逐年上升;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与流行,如艾滋病、大肠杆菌O157、SARS、人感染禽流感等.因此,在新的疫情形势下,<传染病防治法>在统帅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在一些方面日益显示出力量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国家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病人救治、医院感染控制的能力薄弱;传染病爆发时紧急控制措施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财政保障不足等.因此,<传染病防治法>在以上背景下于2004年8月28日在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
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信息监测网络建设现状研究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部分疾病控制中心(CDC)、医疗机构的预警信息网络现状调查研究.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还应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硬件系统,注重资金保障、组织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建设.
-
上海市浦东新区重点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应用分析
随着2004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了更充分利用监测信息资源,在疫情爆发流行早期及时发现并采取快速的应对措施,我区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的重点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系统试点工作.现对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预警信息系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以传染病实时报告的信息为依据,以本区历史疫情资料为基础,提高我区传染病疫情监测的预警能力,争取在传染病爆发、流行的早期能够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从而减少传染病疫情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
105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物中毒是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据WHO资料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位居各类食物中毒之首[1].为了解上海市某区近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规律,我们将该地区2000-2006年发生的105起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测动态情况作统计分析,实现对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控,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预警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降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率.
-
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某综合医院1993例传染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各类传染病患者混杂与各科室就诊患者中间,尤其是血源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几乎涵盖了所有科室;所有就诊的传染病患者中当天确诊的仅755例,占37.88%,1~3天确诊的有1036例,占51.98%,4~7天确诊的170例,占8.53%,超过7天才确诊的有31例,占1.56%.结论:综合医院内的医患人员有医院感染的隐患,医院需要通过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预警监测系统,提高预警能力;加强消毒隔离的落实等措施来减少加强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管理防治工作.
-
传染病监测及其关口前移研究进展
本世纪以来,美国炭疽生物恐怖事件,中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流行、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出现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致力于提高公共卫生早期预警能力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 WHO)修订了《国际卫生条例》,建立了全球传染病突发预警和应对网络(the Global outbreak Alert and Response Network,GOARN)[1].因此,为了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除了完善现行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外,不少新的监测系统应运而生,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不断提高,监测重心下移作为早期预警手段,近几年来受到很大关注.本文将传染病监测的方法及其关口前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