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32例足月妊娠胎心监护分析

    作者:王厚勤

    胎心电子监护目前已成为围产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临床进行胎儿宫内情况监测、产时监护、胎儿预后判断提供了良好的参数依据.现就我院2000年2月~2001年7月间进行胎心监护的332例足月妊娠作一回顾性分析.

  • 胎心监护在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英;崔学锋;张永华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胎盘早剥产妇的胎心监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出现胎心监护异常,异常率达85%,明显高于超声检查55%异常率.结论:胎盘早剥首先表现的是胎盘血运锐减,导致胎儿窘迫、胎心率改变,直接表现为胎心监护异常,因此,胎心监护对胎盘早剥早期诊断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全自控无痛分娩180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东洋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60例产妇,在全产程胎心监护下,自愿接受全自控无痛分娩的为观察组,同期未干预产妇为对照组,每组180例,在分娩过程中,观察组给予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未给予镇痛药物,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 Apgar评分。结果:(1)分娩镇痛效果:观察组效果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产程进展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剖宫产率低,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4)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 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用于分娩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广友;肖云迎;赵凤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指出生2周内静脉血红细胞压积(HCT)≥0.65,血红蛋白≥220g/L.我院1997年10月~2000年10月早期采取少量分次换血法治疗此类病人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日龄1~3d,男8例,女3例;体重≤1500g2例,1500~2500g4例,2500~3000g3例,3000~3500g2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6例,过期产儿2例,胎心监护有明确宫内窘迫史5例,胎-胎输血3例(单卵单绒毛膜双胎,血红蛋白相差均超过50g/L),母-胎输血1例,脐带结扎延迟2例.

  • 羊水过少NST监护图形特征及围产儿结局

    作者:周咏梅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无宫缩电子胎心监护(NST)图形特征与羊水过少孕妇分娩的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5月我院足月单胎头位分娩产妇中羊水过少82例NST监护的波形,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羊水正常孕妇82例作为对照:所有孕妇均在产前1~2d进行NST监护20~40min,对比分析NST监护波形及围产儿结局,所有病例均无其他病理因素.结果:羊水过少组中,NST监护以基线变异消失以及一过性减速等异常常见,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增高.结论:羊水过少孕妇产前行NST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危险信号,基线变异消失或NST一过性减速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相关.

  • 4个月妊娠合并输卵管积水扭转1例

    作者:王新华

    1病例报告患者24岁,农民,孕1产0,因孕4个月,剧烈田间劳动后下腹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1次,急诊入院.查体:T 36.4℃,P80次/min、R 18次/min、BP 18/12kPa.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宫底脐耻之间无宫缩,胎位不清,胎心好,右下腹肌稍紧张,有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 18×109/L,N 0.8,L 0.13,Hb 143g/L.B超:宫内孕4个月,活胎,胎心监护正常.入院诊断:4个月妊娠,急性阑尾炎.

  • 胎心监护对脐带缠绕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段玉荣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在胎儿脐带缠绕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孕妇中100例胎心监护异常的孕妇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00例胎心监护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致胎儿窘迫危险因素发生率.并记录分娩方式、产时羊水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羊水污染Ⅰ-Ⅱ度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羊水Ⅲ度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围生儿死亡.结论 胎心监护能够早期诊断胎儿脐带缠绕,并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改善国产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中央型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

    作者:谢怀红;许慧;农晓

    目的 通过胎心电子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423例产妇及胎儿为观察组,利用中央型胎心监护仪系统进行持续胎心电子监护.对照组397例采用常规的方法(多普勒)听胎心观察产程.分别计算两组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 产程中的连续胎心电子监护仪的监测,使医护人员能够更直观、动态、及时地了解胎儿宫内安危,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尽早处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 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作者:田桂荣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了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1021例,经胎心监护发现异常者82例,其中65例考虑为胎儿窘迫进行剖宫产手术.同时,对胎心监护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胎心监护结果来看,胎心基线变异明显减弱或消失,出现重度变异减速及晚期减速时,胎儿窒息、脐带绕颈或发生羊水粪染的几率较高.结论 在围产期进行胎心监护有利于尽早的发现胎儿窘迫,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终减少产程中的风险,降低剖宫产率.

  • 胎心监护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金莲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分娩的单胎孕妇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胎心监护,对照组进行多普乐听诊,各50例,比较其胎儿窘迫情况、分娩方式、与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及新生儿结局关系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胎心监护诊断为胎儿窘迫符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8% (P <0.05).

  • 胎心监护仪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江梅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仪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间就诊我院的18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102例产妇施行胎心监护仪监测,80例产妇进行超声多普勒监测,对两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对比.结果 前者发现胎儿窘迫率高于后者,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后者.结论胎心监护仪可及时发现胎儿窘迫,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在分娩过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胎心监护 分娩
  • 产时胎心监护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传芳

    目的 探讨孕妇分娩过程中胎心监护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了2012年2月到2013年11月我院进行临床分娩的孕妇共122例,在孕妇进行分娩时进行连续性的胎心监护,跟踪观察分娩时胎儿的具体情况,分析胎心监护中出现的异常图形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 产时监护发现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113例(92.6%),无反应型9例(7.4%);宫缩试验(CST)中显示正常共110例(90.2%),显示异常为12例(9.8%).监护中无反应型者均在临床前通过剖宫产及时终止妊娠.结论 在孕妇产时进行持续性的胎心监护有利于及时掌握胎儿宫内情况,尽早发现胎儿是否缺氧,对其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进而为临床分娩提高参考和依据,有效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

  • 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1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孟巧绒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 对118例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资料表明以胎儿窘迫为剖宫产术指征的主要因素是脐带异常,为胎儿窘迫的第一大重要因素;其次是胎盘异常;第三大因素是羊水异常.结论 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全方位综合开展胎儿窘迫的诊疗方法,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

  • 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监对高危妊娠的预测价值分析

    作者:刘光萍

    目的:分析与探讨胎儿脐血流监测和胎心监护对于高危妊娠胎儿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09年6月至11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危妊娠患者共18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来评价胎儿脐血流检测与胎心监护对于高危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通过胎儿脐血流监测和胎心监护结果显示,胎儿脐血流S/D值、FVR值、RI值、PI值异常则可以为胎儿的宫内窘迫、生长限制、脐带供血不足,产妇羊水过少、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对于胎儿脐血流检测和胎心监护对于高危妊娠中的一些并发症和胎儿异常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万荣县以胎儿宫内窘迫为剖宫产指征1264例分析

    作者:赵晓宇

    目的探寻降低以胎儿宫内窘迫为剖宫产指征的方法。方法对1047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和217例剖宫产术中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符合率约为20.79%,术前未能诊断出胎儿宫内窘迫占剖宫产总数的17.17%。结论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依据应综合考虑,提高诊断正确率是降低医源性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 胎心基线变异减少产妇临床分析

    作者:郭晋菊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基线变异减少与预期分娩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胎心监护图形基线变异减少的初产妇8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胎心监护基线中度变异初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分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程中出现羊水过少、羊水粪染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重度窒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心基线变异减少提示胎儿储备能力下降,常合并妊娠不良结局,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早干预以改善分娩结果.

  • 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洁

    目的 评价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产科分娩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胎心听诊法检测,观察组行胎心监护.观察2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为2.5%,对照组为10%;观察组重度新生儿窒息率为2.5%,对照组为5%;观察组无胎儿窘迫漏诊率,对照组胎儿窘迫漏诊率为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5%,对照组为2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加强胎心监护,可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为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提供依据,可显著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产科质量.

  • 孕妇入室试验与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叶文凤

    胎心率电子监护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的手段已在国内外普及应用,而入室试验系指对孕妇入产房或病房后进行胎心率电子监护.为探讨入室试验时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现将我院1 648例给予入室试验的孕妇,对存在新生儿窒息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报道如下.

  • 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观察

    作者:黄晋萍

    目的 观察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检查组和单一检查组,每组50例.联合检查组采用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检测,单一检查组采用胎心监护进行检测,观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妊娠结局.结果 联合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16.0%(8/50),单一检查组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为4.0%(2/50),差异明显(P<0.05).联合检查组脐血流、胎心监护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产妇进行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度较高,明显优于单纯胎心监护,对产妇的妊娠结局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应用和推广.

  • 门诊胎心监护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陈艺玲

    目的 探讨门诊胎心监护采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胎心监护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2组孕妇的满意度、依从性、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胎儿异常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心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胎心监护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阳性率、胎心异常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孕妇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679 条记录 11/34 页 « 12...891011121314...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