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陈雪梅;张文将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用药规律分析.方法:运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1996-2016年文献,终符合标准的文献184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分别对药物的使用次数、类别、功效、性味、归经、证型及治则治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84篇文献中共使用中药132味,使用频次为1 760次.使用频次超过50次以上的中药依次为川芎、地龙、丹参、红花、赤芍、天南星、当归、桃仁、大黄、水蛭、半夏、石菖蒲、黄芪、天麻;其中活血化瘀药、熄风止痉药、补虚药居前3位;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96.9%;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88.0%;归经以入肝、心、脾、肺为主,累计频率97.8%:证型分布前3位者依次为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以痰瘀同治、补气活血化瘀、祛风化痰通络为主,其中常用活血化瘀、熄风止痉、补虚的药物,遵循痰瘀同治的原则.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60例观察

    作者:朱薇;贾满仓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静滴疏血通注射液6 ml,每d 1次,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静滴丹参注射液30 ml,每d 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凝聚率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 化痰通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研究

    作者:陈永华;杨文明;刘妮;张波;曹仕健;黄为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方黄芎抗栓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丁苯酞胶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黄芎抗栓胶囊和丁苯酞胶囊,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评价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内皮素1(ET-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治疗14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升高、血清ET-1水平明显降低、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黄芎抗栓胶囊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疗效优于丁苯酞胶囊单独治疗.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作者:谢滨

    急性缺血性中风属临床危重病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因其临床症状多样且发病原因复杂,导致该病的治疗呈多向性和个体性,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逐渐增多.在诸多疗法中,西医治疗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为显著.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以7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综合疗法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 中风消积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41例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承颖亮

    目的 观察中风消积合剂治疗急性期中风的疗效.方法 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对照组患者20例,给予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21例,再加用中风消积合剂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 说明中风消积合剂治疗急性期中风疗效确切.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小慧;范恒;石拓;陈克进

    1999年1月~2000年2月,笔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作者:李厚明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患者(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够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60例疗效分析

    作者:冀春光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型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的常规治疗,而治疗组除西医常规治疗外还加以中医辨证论治.两组在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型急性期缺血中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陈海峰;胡跃强;甘业贤;毛丹凤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外文数据库获得研究方案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象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RCT,共2003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结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总体疗效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NIHSS、BI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健;刘玉敏;张焕峰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对照组为7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48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剑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消瘀通络汤.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满意.

  • 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0例临床观察

    作者:肖晓红

    笔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逐瘀通脉胶囊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

  • 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ERK1/2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作者:邓奕辉;成绍武;易亚乔;覃弘宇;李银;李定祥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AIS)瘀毒病机的分子机制及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用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PC12细胞,模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体外细胞模型。(2)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浆组和PD98059组(MEK抑制剂组),应用荧光定量实时RT-PCR方法检测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 PCR结果提示:模型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毒化瘀方以凝血酶为作用的分子靶点,能够显著降低ERK1/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体外细胞模型中的表达。

  •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薇;魏毅

    探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的影响.采用随机方法,收集8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PCSK99水平比治疗前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PCSK9水平的改变有所降低(P<0.05).血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显著,血塞通软胶囊与他汀的联合使用具有叠加效应,并能升高PCSK9水平.

  • 祛风通络方药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内皮素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施小梅;蔡定芳;戴巍;闻名;阮晴珉;刘静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含量与内皮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发病在48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用药前后血浆内皮素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变化.实验研究探讨祛风通络方药对MCAO大鼠12,24,36和48h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内皮素含量、内皮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祛风通络方药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浆内皮素-1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CAO大鼠12,24,36和48h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脑梗死体积、海马内皮素-1含量及内皮素-1mRNA表达等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祛风通络方药组与MCAO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祛风通络方药能有效改善急性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内皮素-1含量及基因表达.

  • 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颈动脉溶栓前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MDcv-300)对比分析

    作者:高峡

    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闭塞的脑动脉开通,恢复脑血流供应.我院引进上海麦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对住院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颈动脉内溶栓前后的分析.

  • 中医康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系统性评价

    作者:冯堂银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康复方案,对照组应用西医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康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康复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痛苦,尽快恢复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康复加针灸治疗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施海燕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康复加针灸治疗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早期康复加针灸治疗,对照组51例在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及FIM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早期给予康复加针灸治疗能够较好的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了残障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作者:王晋平;唐农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给予中药小续命汤灌胃10d后,测定血浆中NO含量和NOS的活力.结果:中药治疗组血浆NO含量和NOS活力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NO含量和NOS的活力,抑制缺血性脑损伤.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高敏;徐祖浩;林木灿;陈婷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疗法,2组观察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2.50%,对照组为1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较西医常规疗法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更有优势.

152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